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际勘察中,将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地形,为研究电法勘探工作装置的适用性,通过选择3个装置,即温纳装置(α装置)、偶极装置(β装置)、施伦贝尔装置,对同一条地质剖面的勘察结果对比分析,得出了不同装置的优劣势,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频率域激发极化法偶极-偶极装置在金属矿勘查中的技术优势.双频道激电法轻便,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与多极距偶极-偶极装置水平和纵向分辨力高的技术特点相结合,可提高复杂地形条件下金属矿勘查效果.正演计算了双频激电仪四个频组不同收发距对高极化薄层的分辨能力,总结了双频激电偶极装置野外工作的技术要点.运用二维视电阻率/视幅频率反演软件可提高勘查资料的解释水平.应用实例表明,频率域偶极-偶极方法地质勘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山区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频发区,如何快速准确地查明这些灾害的空间特征对于评价及防治泥石流尤为重要.该文介绍了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到某地泥石流勘察中,确定了堆积体的厚度及基岩的分界面,得到了钻探的验证.结合当地的地质、水文条件分析了该区域的稳定性与泥石流等灾害可能发生的部位以及规模的大小.通过生成地质模型,形象直观地表现了该区域的地质情况,为当地建筑物的选址提供了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该文对泥石流的勘察以及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爽 《煤矿安全》2015,46(4):215-218
单极-偶极装置电阻率法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电流极、电位极距、采样间隔、记录点方式、探测深度与分辨率等诸多因素影响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或重视程度不够,从而造成解释偏差甚至错误的地质解释。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认为电流极、电位极距与采样间隔选取应适当;以不同记录方式数据直接成图直接解释会产生误导;探测深度不宜过大;且不管采用交会法还是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单极-偶极双向测量是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洞穴的最佳装置。  相似文献   

5.
通过高密度电法在广州某地铁线路勘察孤石的探测试验,分析几种不同排列方式及电极距对孤石高密度电法探测效果的影响,同电极距时,偶极装置具较高精度,对浅部不均匀体反映也较灵敏。满足探测深度条件下,缩小电极距时,微分装置相比偶极和温纳装置其探测精度效果更明显。试验表明β和γ装置测量数据的T比值参数法具有较好的探测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值得进一步试验推广。  相似文献   

6.
郭恒 《煤炭技术》2020,39(1):76-79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矿井全空间条件下三维直流电法正演方法研究较少的问题,开展了矿井直流电透视三维正演技术研究。在熟练掌握正演算法的基础上,开展了煤矿井下三维电法探测的正演模拟,分析了不同探测方式对导水通道的识别精度,提出了改进现有的装置形式及测线布置方式,即平行偶极-偶极观察方式为更适合矿井三维直流电法的数据采集装置,同时对该种采集方式下的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矿井直流电透视三维正演模拟技术方法为工作面顶底板实测资料的地质解释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原理及常用装置,从正演模拟出发,对高密度电法在油气管道穿越工程中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应用实例.对同一测线的两种高密度电法装置勘探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在勘察基岩面深度及裂隙发育方面效果较好;在相同地电条件及相同的剖面长度下,温纳装置对水平方向的电阻率变化较敏感;而偶极装置对垂向电...  相似文献   

8.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 Geometrics公司推出一种用于矿物勘探 ,场地的环境特征勘察工程研究和地下水勘察的新型仪器。这种 OhmMapper TR1是一种人力牵引式比电阻映象系统 ,它可在无需将金属电极砸入地下的情况下生成高分辨率的比电阻数据。利用 Geometrics公司的 Data Mapper的 (数据映象 )控制台 ,这种新系统可汇集较之两人一组采用传统的偶极-偶极比电阻测量仪的情况下多 4倍的数据 ,此外 ,如使用 GPS界面 ,该系统还可获得实时位置数据。测量深度取决于偶极的长度 ,发射偶极至接受偶极的距离以及地层的比电阻 ,一般为 1 0~ 2 0 m。这种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对偶极装置与三极装置的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不论是电阻率还是激化率在 G、D、A、Q 类型的地电断面上,用偶极装置所测得的异常强度总是小于用三极装置所测得的异常强度;而在 K、H 型地电断面上,只要极距选取适当偶极装置所测得的异常强度总是大于三极装置所测得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
矿井瞬变电磁法电阻率偏低原因分析与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井瞬变电磁法由于采用多匝小回线工作装置进行发射和接收,实测视电阻率与大地中实际岩层电阻率相比存在严重偏低问题,给资料解释带来困难,探测深度也随之降低。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分别研究了半空间和矿井全空间条件下瞬变电磁法偶极装置观测信号随收发距的变化规律,发现收发距在20 m内变化二次场信号变化很小;随收发距增大,实测信号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呈线性衰减。理论分析表明,实测信号主要为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信号和大地中感应二次场的叠加,其中互感信号强度远大于大地中感应的二次场,是造成电阻率偏低的主要原因。然后,基于互感电动势随收发距变化的规律,考虑到二次场信号在20 m收发距内变化很小,提出了利用两次不同收发距观测数据进行互感消除和二次场提取方法,推导了相关计算公式,实现了偶极装置矿井瞬变电磁法实测视电阻率偏低的校正。最后,通过半空间和全空间探测实例应用,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