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总目次     
数字声频中低速率语音波形编码/李志军,华继钊/1-5复杂封闭空间有源消声压电陶瓷片位置的优化/王晓锋,饶柱石,耿厚才/1-7多通路环绕声的发展与心理声学原理/谢菠荪,管善群/2-11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复子波语音谱图特征提取与分析/向建军,袁晓,封益民/2-19MPEG-4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技术/刘中伟,黄凯奇,吴镇扬/3-4一种基于矢量量化的音频场景分析方法/韩纪庆,徐希利/3-8G.729语音编码标准及其应用/罗夙/3-11一种使用分带—整带复用技术的CELP宽带语音编码算法/薛寅,吴镇扬,曾毓…  相似文献   

2.
振动控制是柔性臂控制的主要任务。两自由度柔性臂系统是非性线系统,并且存在强运动耦合,模型复杂。因此有效的抑振方案对柔性臂控制至关重要。该文以两自由度柔性臂残余振动分析为依据,对压电陶瓷作动器与振动传感器的布置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压电陶瓷作动器与振动传感器相结合的抑振方案。实验证明这种抑振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水声消声可用于潜艇降噪、隐身,以及保护海洋通信设备不受外界声场的影响等方面.为了使讨论的压电陶瓷水声消声方法更客观更具实用性,采用主动声纳常用的脉冲调制信号在海洋中传播了一定距离后的声波作为声源,其中声波的计算采用高斯射线模型.此方法既具有射线方法的灵活方便的特点,又保留了波场的动力学特征,具有其他水声传播模型不可替代的优势.仿真模拟了水声信号传播较真实的环境,实用性、可参考性高.仿真结果表明压电陶瓷水声消声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模糊控制在压电陶瓷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傅星  胡小唐 《压电与声光》1999,21(3):200-202
压电陶瓷已在各种精密仪器控制中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压电陶瓷的非线性使控制复杂,而且控制精度受到影响。本文作者在扫描隧道显微镜探针高度调节中,将模糊控制用于压电陶瓷的控制,取得了较通常采用的控制方法更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压电阻抗法应用中,锆钛酸铅压电陶瓷(PZT)片尺寸及粘贴位置选择的研究尚不充分。该文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研究了 PZT尺寸与粘贴位置对传感器导纳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包含被测结构信息的局部密集峰主要分布在谐振频段;PZT尺寸越大,谐振频段的局部密集峰越强。压电阻抗法中,PZT尺寸应结合检测频段包含谐振频段的原则来选择,PZT的粘贴位置将影响导纳曲线上的局部密集峰分布。研究结果为压电阻抗法应用中 PZT的尺寸与粘贴位置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压电陶瓷片在杆式超声电机中最佳位置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陶征  董迎晖  赵淳生 《压电与声光》2004,26(1):20-23,34
以杆式超声电机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研究等,得出了压电陶瓷片在杆式超声电机振子中的安放位置,即压电陶瓷片应安放在压电振子应变最大处。该结论为优化设计杆式超声电机提供了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单腔结构压电陶瓷—金属复合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出一种单腔结构压电陶瓷-金属复合体,该复合体不仅压电常数高,而且具有压电常数的位置依赖性小、制作更为简单、便于稳定地安装使用等优点。由实验研究得出了较佳尺寸的复合体,相应的有效压电应变常数为7890pC/N,为其中PZT压电陶瓷压电应变常数的24倍。  相似文献   

8.
夹心式压电陶瓷功率超声换能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书玉 《压电与声光》2003,25(3):199-202
对夹心式压电陶瓷功率超声换能器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一种压电陶瓷中间带有厚电极的夹心式换能器的频率特性及其机电转换性能,得出了金属厚电极的几何尺寸对换能器振动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换能器中压电陶瓷片的位置和几何尺寸对换能器的共振频率、反共振频率和有效机电耦合系效的影响,并得出了一些有利于夹心式换能器优化设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利用双元控制器探测激光束的位置变化,该激光束由一个用压电陶瓷驱动的镜片反射。反映压电陶瓷加电压后倾斜的双元探测器输出电信号由一个平衡电桥来测量。  相似文献   

10.
压电陶瓷微位移器件迟滞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在通过统计物理学角度分析压电陶瓷迟滞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数学建模方法,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压电陶瓷迟滞数学模型。并设计了压电陶瓷实验控制系统,对迟滞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此模型可以有效减小压电陶瓷的迟滞非线性误差,提高压电陶瓷微位移的控制精度,本研究有助于实现基于压电陶瓷的高精度开环微位移控制。  相似文献   

11.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阻抗测量的大型不规则多腔钢管混凝土柱中横隔板下与核心混凝土的界面剥离缺陷检测方法。在横隔板上、下表面粘贴压电陶瓷片并在横隔板以下混凝土中嵌入压电功能元,对压电材料的机电耦合阻抗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界面剥离缺陷区域的压电陶瓷片和嵌入式压电功能元的阻抗测量结果出现明显变化。通过机电耦合阻抗测量可实现大型不规则钢管混凝土柱横隔板下表面与混凝土的界面粘结缺陷的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压电陶瓷激励与传感技术的钢管混凝土柱界面粘结缺陷检测方法。将嵌入式压电功能元和粘贴在钢管外壁的压电陶瓷片分别作为驱动器和传感器,比较不同频率简谐信号下传感器测量幅值,发现界面剥离区域传感器测量信号幅值明显小于无剥离区域传感器信号幅值,探讨了不同激励频率下所定义的损伤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PZT) patches may be attached to structures to reduce vibration. The PZT patches essentially convert vibrational mechanical energy to electrical energy. The electrical energy can be dissipated via an electrical impedance. The authors introduce a method of implementing any arbitrary impedance, using a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The “synthetic impedance” is demonstrated on a resonant simply supported beam  相似文献   

14.
压电分流阻尼系统中压电元件形状与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压电方程和材料力学方程推导出机电耦合情况下压电元件表面电荷计算公式,以此为优化目标,对压电分流阻尼抑振系统中的压电元件形状和位置/布局进行了优化分析。在考虑了压电元件附加质量和附加刚度的影响下,采用ANASYS的APDL语言对四边固支弹性薄铝板进行参数化建模,根据压电元件的模态应变来计算电荷数量。使用拓扑优化方法得到对应于各阶模态的压电元件最优形状,并针对采用单片和多片压电元件的情况,进行了对应于结构各阶振型的布局优化。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压电分流阻尼系统的压电元件形状和位置/布局优化的基本原则。将分析结果应用于一四边固支薄板的振动响应抑制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抑振效果,分流电路闭合后第1阶和第5阶模态响应的幅值分别降低了52.9%与62.6%,验证了压电元件形状和位置/布局优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快速压电陶瓷调频元件提高染料激光器的频率稳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俊雄  田云鹏  郑乐民 《中国激光》1987,14(12):718-721
研究了压电陶瓷腔镜及其支架的机械共振,抑制了支架的本征振动,并设计了快速频响压电陶瓷腔镜,其最低共振频率为125kHz,对380-A.染料激光器进行了稳频,使其线宽减少到300kHz(p-p)。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动态法布里-珀罗腔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刘静  马力  韩道福  何水 《中国激光》2012,39(10):1005003-100
提出一种动态非本征法布里-珀罗(F-P)腔对波长的解调方法。利用压电陶瓷(PZT)构建的动态非本征F-P腔调制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反射光,理论分析得到调制光强随F-P腔的腔长改变呈类余弦变化。经数值模拟,当PZT在正弦电压驱动下,F-P腔调制输出的类余弦信号因FBG波长的变化产生了信号曲线的位移,且位移量与FBG波长的变化量呈线性关系,此关系可用于FBG波长的解调。通过动态F-P腔与光纤光栅构建的温度测量实验系统,对不同温度下的液体进行实验测试,在35℃~80℃温度变化范围内验证了液体温度变化量与类余弦信号的位移量呈线性关系,其线性拟合度达99.5%。  相似文献   

17.
张泉  尹达一  李清灵   《压电与声光》2017,39(6):903-906
为提高压电驱动的大口径快摆镜控制精度,采用了电阻式应变传感器(SGS)和基于锁定放大信号调理方法来检测压电执行器微位移,该微位移检测电路包括集成在压电内部的电阻式SGS,前端信号调制放大电路、带通滤波去噪电路、相敏解调电路和低通滤波电路等,最后搭建系统验证并利用小波分解重构的方法对微位移信号进行噪声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检测的压电执行器微位移信号良好,噪声满足实际工程中压电陶瓷(PZT)执行器的24nm位置分辨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彭博  柳强  巩马理  闫平 《中国激光》2008,35(3):343-346
激光器调Q技术是产生高峰值功率、窄脉冲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提出并初步验证了全光纤对接损耗调Q方法,分析了调Q原理以及影响因素,实现调Q脉冲的输出。激光腔内加入两段光纤,两段光纤间相互靠近的一端紧密对接,其中一段粘结在压电陶瓷(PZT)上。通过外部电压变化驱动压电陶瓷,使两光纤端面间出现轴向间隙、径向错位或旋转夹角,改变两段光纤之间的耦合连接损耗,进而调节激光腔的损耗,输出调Q脉冲。采用径向错位方式,可以有效改变光纤之间的耦合连接损耗,重复频率可达10 kHz。该方法实现简单,成本低廉,通过外部条件控制,可进一步提高输出脉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钢筋混凝土桥墩受船舶等撞击后损伤状况的监测对其安全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压电应力波传播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损伤状况监测方法,对表面布置有压电陶瓷传感器阵列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缩尺模型进行落锤冲击试验,对比冲击前后简谐激励下测量信号幅值和扫频激励下测量信号小波包能量值,实现试件裂缝损伤监测。监测结果与试件实际开裂情况吻合。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地监测桥墩结构在冲击作用后的裂缝损伤状况。  相似文献   

20.
利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对混凝土梁进行外部加固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因纤维端部应力集中而易发生早期的片材端部剥离破坏,对界面剥离进行有效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基于压电驱动与应力波测量的CFRP与混凝土梁之间的界面剥离损伤监测方法,对CFRP补强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弯试验,对试件从裂缝开始出现,直至最终破坏整个过程中各压电陶瓷片的测量响应进行分析,并定义损伤指标。结果表明,提出的界面剥离缺陷检测方法可对CFRP加固混凝土梁界面剥离发生、发展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测,为预警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