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在既有住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提升整个城市的防洪抗涝能力、建设宜居城市有密切联系。既有住区相较于新建住区,海绵化改造工作开展更为困难。文章以既有住区海绵城市改造为重点,实地调研了上海既有住区积水现状,分析了常见积水原因,并根据上海建设成果,从指标建设、责任落实、技术筛选、全民参与等角度探讨落实海绵型住区改造的策略,为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海绵城市技术为切入点,研究其类型、功能、特点及适用范围等内容,探讨其应用于既有住区室外环境改造的可行性和操作模式,尝试提出基于海绵城市技术的生态环境品质提升策略,为既有住区室外环境改造提出新的思路与举措。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居住区的海绵项目涉及人员最多,影响范围最广,并且多为改造难度较大的既有住区.文章以经过海绵城市改造的厦门明发半岛祥湾A区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技术设施、居民的基本认知和改造效果评价、施工建成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走访调查和实地调研,跟踪发现问题后分析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优化策略,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总结目前既有住区海绵城市改造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一步促进既有住区海绵城市改造建设.  相似文献   

4.
既有城市住区存在管网外排压力大、内涝积水、径流污染等问题,基于既有城市住区海绵化空间局限性和建设条件薄弱的改造特点,针对项目、设施和管网关键节点提出既有城市住区海绵城市效果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对既有城市住区海绵化改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持续运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海绵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在老旧住区改造设计中推进的迫切性,总结海绵城市理念下老旧住区的问题和改造技术难点,并提出老旧住区的改造原则和技术措施。该研究以锦州市安乐里住区为例,对住区的停车场、广场、建筑、道路、绿地五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和海绵化改造设计,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老旧住区改造路径和具体的措施,改善老旧住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改造计划的"适合性"、改造方式的"适用性"、资金投入的"适可性"等三个方面,探讨既有住区海绵型改造适宜性的基本思路和方式、方法,为当前既有住区进行海绵型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态为目标的绿色改造是既有住区改造的趋势,既有住区雨洪设施的复合改造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资源循环利用视角下的雨洪管理模式为研究内容,对现有住区空间要素进行综合评估及功能复合化改造,以不同生活圈作为空间界定,研究结合雨洪设施的住区要素更新方法,以期在提升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城市住区碳排量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低碳城市背景下,既有住区的改造势在必行,而有关既有住区的低碳评价体系却相当缺乏。本文首先基于人-建筑-环境系统,确立既有住区低碳评价体系;进而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最后运用模糊理论中模糊集和隶属度的概念和方法,建立了既有住区低碳等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计算模拟。通过评定低碳等级,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既有住区的改造,优化既有住区改造的步骤,推进住区改造进程。  相似文献   

9.
老旧小区改造是我国实施“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找正确的改造方法十分重要。为了探究既有住区景观的综合改造设计方法,以天津青春南里小区为例,采用实地调研的形式进行前期研究,结合采访、问卷等形式对住区进行多方面的了解,梳理了老旧小区景观环境现存的共性问题,进而提出既有小区景观综合改造策略,最后根据案例小区内景观情况进行了设计实践,以期为其他城市既有住区的改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乌鲁木齐市老城区综合改造示范项目为案例,分析了项目改造的背景和目标,提出城市既有住区升级改造的综合解决方案,重点分析了其中的7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袁欣  徐桂  李昊 《中外建筑》2013,(5):32-35
文章从城市更新和住区更新的概念、关系和必然性出发,归纳了城市既有住区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对城市既有住区进行更新的原则和低碳策略。本文所探讨的城市既有住区限定于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居住小区,希望通过对这些住区的现存矛盾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低碳策略,从而达到既有住区更新的目的,同时为城市其他功能区域的综合改造与整治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周红波  姚浩  卜庆 《施工技术》2007,36(5):52-55
根据城市既有住区改造施工特点和绿色施工技术的内涵,尝试建立了城市住区绿色施工技术评价体系,针对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及其评价指标的模糊性,采用多因素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并对在建的某城市既有住区改造工程进行实证研究,根据评价结果给出相应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既有住区是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老龄化最集中的地区。文章通过总结我国既有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现状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老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分析,得到其对公共空间的诉求,并探索我国既有住区公共空间改造更新的策略,以期为未来住区环境整治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既有城市住区正迎来规模化改造的集中期,文章以上海浦东新区金杨街道社区为重点案例研究对象,基于在社区规划过程中对其下辖102个居住小区物质空间与社会人口现状开展的调研,结合对基层管理人员和居民意愿的问卷调查结果,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成的既有城市住区更新中存在的常规共性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分析,探讨了既有城市住区更新中亟待提升的交通、公共活动、养老服务、智慧服务及生态维护等功能提升与设施改造需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既有住区建筑改造中对室外热环境品质关注度不足、缺乏对复杂建成环境的真实场景和多变量综合分析等问题,以寒冷气候区代表城市大连为例,选取北方典型行列式住区组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以室外热环境品质提升为目标的住区组团要素层级体系;并采用ENVI-met软件对层级改造方案进行定量分析,最终提出住区组团室外热环境品质提升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既有住区碳排放增量巨大的严峻形势和既有住区低碳现状评价研究缺乏的问题,对大连市既有住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建立既有住区低碳等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将调研住区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在了解住区改造重要节点后,提出了针对性的低碳更新改造策略,为既有住区低碳改造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大面积开展的形势下,针对既有住区现状特点进行海绵化改造,从植物在海绵建设中发挥重要生态和景观作用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进行植物应用和选择。首先按照项目所在地气候区进行植物品种选择,使植物生长状态最优;其次选择习性与不同海绵设施特点相匹配的植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和经济效益;最后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选择形态特征与之匹配的植物进行搭配,营造出和场地氛围融合的植物景观。通过以上三个步骤逐一筛选,得出适用于既有住区各海绵项目的植物品种及搭配模式,帮助设计者在受限的种植条件下,形成体现地域特色、适宜场地特征且高效低维护的海绵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日本在城市及住区更新发展中养老设施的建设经验,解析其地域融合化养老设施的发展方向。并针对当前城市养老设施建设的基本问题,以北京亚运村项目为例,剖析其与既有住区融合的建设模式、高龄人口持续生活的既有住区更新的社会价值,以及该项目采用的OB+SI建筑的空间再生设计建造模式、在建筑支撑体外部形态改造与建筑填充体内部空间利用的设计建造、对既有公共建筑改造内装工业化、部品化技术的集成研发应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城市既有住宅存量规模巨大,普遍存在居住环境和住宅机能老化、退化现象。文章从开放建筑理论出发,研究其核心概念和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开放建筑理论应用到既有住区再生中的可行性。文章以大连某典型的老旧住区为例,通过调研归纳,以开放建筑的视角提出对既有住宅改造的试设计方法,以提升住区品质。  相似文献   

20.
郑州市是河南省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住区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控制城市雨水径流的主要载体。本论文通过解读海绵城市内涵,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结合住区道路设计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住区道路和海绵城市相结合的要点,为郑州市住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