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汶川地震中楼梯破坏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宗臣  张保  张涛 《工程质量》2009,27(5):73-74
根据汶川地震中楼梯间及楼梯破坏的情况,结合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受汶川地震影响,河北保定某14层框架结构办公楼楼梯梁破坏情况,探讨了柔性结构的楼梯设计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建立 《四川建材》2010,36(4):266-267,270
楼梯是房屋的出入通道和重要的紧急逃生通道,本文根据对地震现场考察的情况,介绍了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建筑结构(多层框架结构、多层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破坏情况,分析了破坏原因,并对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抗震设计与施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某预制混凝土楼梯为例,介绍了预制混凝土楼梯的设计、计算过程以及节点构造要求。通过对预制混凝土楼梯的计算分析可知,预制混凝土楼梯改变了普通楼梯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状态,使楼梯不参与整体结构受力,减轻楼梯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震害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部分钢筋混土框架结构的严重破坏和倒塌,震害包括结构的整体倒塌、部分倒塌、薄弱层倒塌、底层柱的柱顶和柱底的弯曲破坏、短柱的剪切破坏、框架梁端的弯曲破坏等等;此外原先抗震设计时不被注意的楼梯出现受拉破坏,有的甚至被拉断;填充墙是框架结构破坏严重的非结构构件。框架结构这些震害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实际地震影响烈度大大超过设计设防烈度、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设计不合理(刚度突变,强梁弱柱),等等。在对倒塌破坏的框架的震害进行深入分析后,本文提出了解决框架结构抗倒塌的方法:加强柱的抗震设计、适当布置抗震墙、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技术。楼梯设计时应考虑地震下楼梯受力情况,采用刚性连接时,要求计算出楼梯地震效应,并进行配筋;楼梯一端与结构采用滑动连接时,可消除楼梯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设计时可不考虑地震影响;加强结构填充墙抗震性能,确保罕遇地震下不致倒塌伤人。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梯间与楼梯的震害及设计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次的地震震害都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梯间和楼梯被破坏的情况,导致撤离路线出现障碍而造成人员伤亡。破坏主要集中在楼梯梁、楼梯段、梯段与休息平台的连接处、设置在楼梯处的防震缝等。在设计中,防震缝不宜设在楼梯间的出入口门洞处,在不同的设计体系中都应加强楼梯和楼梯间结构的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6.
楼梯是建筑结构物中非常重要的交通构件,也是灾难发生时人们紧急疏散逃离的重要通道。在2008年四川省汶川地震中的楼梯损坏严重,原因是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楼梯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因此,在地震作用下楼梯很容易成为发生破坏,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本文对楼梯的破坏形式以及原因做简要阐述,并简单分析建筑楼梯对结构主体的影响,以分析在楼梯实际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以后重点展开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楼梯是地震中最主要的安全逃生路线。通过对多次地震破坏现象的分析研究,表明非常有必要对楼梯进行抗震设计,由于传统的楼梯设计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建议梯段的板厚度应以梯板斜长为依据而不是它的水平投影长度。  相似文献   

8.
板式楼梯是现在结构中常用的楼梯形式,在框架结构中楼梯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地震发生时楼梯作为重要的逃生通道不能首先发生破坏,但也起到耗能的作用,楼梯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滑动支座楼梯是一种很好的楼梯形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建筑工程中,楼梯多按照简支梁或简支板来设计,未充分考虑地震破坏作用,文章结合"安徽轻工国际贸易及研发中心"项目,提出梯段无缝的滑动支座现浇板式楼梯施工技术,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建立模型,基于地震反应谱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不布置楼梯、布置普通板式楼梯和布置滑动支座楼梯三个模型,结果表明,滑动支座楼梯可以减小楼梯构件对整体抗震的不利影响,即在地震作用中只要保证结构的主体不倒塌,就可以发挥楼梯的疏散通道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传统楼梯下端支座改成滑动支座,地震时梯段板下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伸缩,消弱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对楼梯间的影响,从而降低对楼梯的破坏力,延缓楼梯破坏时间,使人员及时撤离。从设计及施工角度分析带滑动支座楼梯的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