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Planning》2015,(4)
目前,我国有关农村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的详细法律法规尚未制定。根据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历史变迁,结合中原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析当前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针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土地征收补偿不足以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征地过程中农民权利严重受损等社会问题,研究如何创新和完善现行土地征收补偿机制以及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权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土地征收政策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土地资源使用情况而不断调整。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作为土地征收政策的重要方面,也在不断进行改革。纵观中国60多年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变迁,可以看出,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具有明显路径依赖性,并且一般发生在社会经济制度的重大变迁之后。因此,对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变迁的研究有助于为新形势下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提供借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设计应是在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和长远生计有保障以及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用地的原则下,由中央政府统一负责,顶层设计,科学研究,合理制定的兼顾农民、用地单位、政府利益的公平、公正、合理、高效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前,土地资源被政府征收后,农民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措施,致使农民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生活能力得不到保障,引发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利于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对此,本文从保障农民权益的角度来分析征地补偿制度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7)
土地征收补偿存在的缺乏法律保障、补偿标准低、补偿方式单一、补偿范围狭窄、补偿方法及执行尺度不一致、缺乏科学的价值评估方法等问题。应建立土地征收弹性补偿标准和丰富土地征收补偿方式解决土地征收补偿存在的问题,保障被征地农民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6)
土地征收补偿存在的缺乏法律保障、补偿标准低、补偿方式单一、补偿范围狭窄、补偿方法及执行尺度不一致、缺乏科学的价值评估方法等问题。应建立土地征收弹性补偿标准和丰富土地征收补偿方式解决土地征收补偿存在的问题,保障被征地农民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此外,在土地日益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创新和完善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如何确定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权益,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1)
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国家的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国在立法上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了完善,但是在实践中农民和政府关于土地征收补偿的矛盾日趋尖锐,现行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和不足,严重损害了农民的权益,引起农民和政府的诸多纠纷,更阻碍了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土地征收制度的宪法基础比较 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权是一项基本的宪法原则.土地征收作为一项以强制方式取得财产的重要法律手段,涉及私人的财产权益,所以必然有其权利的法源.从表1-1可以看出,土地征收权一般都能在宪法中找到法源.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建设》2009,(4):8-11
进一步规范土地征收化解社会矛盾 由于我国《土地管理法》有关征地方面的规定十分简单,导致违法征地、征而不用、程序简陋、补偿偏低等现象屡屡发生,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诱因之一。为此,委员们展开热议,要求规范土地征收行为,保障公民权益,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5,(12)
<正>土地征收工作,有很强的政策性、法制性和敏感性,是上级关注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也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必须突破的瓶颈。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征地量不断扩大,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引发大量社会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近年来征地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下步工作建议谈一点看法,仅供参考。1主要问题a)土地征收范围过于宽泛,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约束性。尽管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均明确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收并给与补偿,"但并未具体明确"公共利益"的范围,也没有对"公共利益"的认定方式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土地管理法》第43条又规  相似文献   

11.
论征地制度改革应有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格  张宁 《建筑经济》2012,(1):88-91
既有征地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集中在提高补偿标准以"让利于民",但不能从根本上触及现行征地制度。改革和完善现行征地制度的应有价值取向在于"还权于民",应系统分阶段地创设适应公有制特殊国情下的现代农地产权激励和约束,在征地中逐步实现"同地,同权,同价"。并从显化土地财产权、创设农地发展权、赋予农地转让权和界定征收救济权等方面探讨实现"还权于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厦门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财政与政府经济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厦门征地拆迁城市化的特征是,表面上城市政府具有强制征收农民土地的权力,实际上城市政府-区政府-被征地农村间进行的是谈判和交易;土地利益自身,并不是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唯一理由,地方政府以一次性的经营性用地出让收益补贴工业化以换取经常性税收,主要是为了保证重大建设的财政支出;市、区各级政府间的组织关系,更像是母公司-子公司关系,既是垂直的行政权力关系,也是独立核算的相对自主的财务实体;厦门市政府对于征地不公的回应,没有尝试建立农地直接入市的路径,而是为其预留发展用地,这个发展用地产权属完整的经营性城市建设用地,从而使被征地农村成为土地财政链条上的"子公司"。  相似文献   

13.
郭旭 《城市规划》2020,(1):52-62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达地区土地利用模式出现了从增量扩张向存量用地减量化的新趋势。作为一种新的空间治理,如何从理论上解析减量化的本质和运作逻辑,在实践上对减量化治理进展、特征和模式进行梳理是本研究的重点。研究借鉴法团主义和控制权理论,试图提出“法团主义一控制权一土地利益重构”的分析框架。通过对宏观治理结构与微观政府内部权威运作机制的研究,弥补传统空间治理研究中对政府内部权威关系与政府行为逻辑研究的不足,对减量化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土地利益重构进行了剖析。选择上海市T区为实证案例,发现存在三种典型的减量化治理模式;减量化导致镇际发展差距扩大;远郊区的村集体和农民成为最大的“输家”。  相似文献   

14.
以征地的公益性划分为基础,设计出我国征地改革的逻辑框架,以区分不同性质建设用地的一级流转方式.其中,纯公益性用地以土地所有权征收的方式获得,准公益性用地以土地使用权征用的方式获得,而非公益性用地则应通过土地使用权市场交易的方式取得.  相似文献   

15.
规划管理的经济利益和物权问题漫议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亢雁直 《城市规划》2002,26(9):28-32,39
规划管理的各个环节 ,无不影响着土地使用和工程建设中的经济利益 ,实质上影响的是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权。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中的“权利”问题 ,应是规划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引介了民法学中的物权法原理及其在市场经济法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后 ,作者对市场经济下我国城市规划体制的结构性、革命性变革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农村集体留用地是我国征地补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补偿制度,在保障失地农民长期收益、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集体土地权能的缺陷与模糊,留用地土地发展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不利于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土地发展权为视角,首先从城乡土地二元制度、传统法定规划空间管制、开发利用模式三方面分析了集体留用地土地发展权受抑制的表现和原因。然后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留用地开发利用与“总规-详规-实施”多层次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总结出各层次国土空间规划中留用地开发利用存在的核心问题。最后通过借鉴厦门、杭州、广州等城市多元化的留用地开发利用模式,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管制与开发利用模式的联动创新是推动新时期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中农地征用制度的残缺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征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首要问题,成为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焦点。农地征用制度的残缺成为妨碍失地农民顺利城市化的关键因素。要改革并完善当前的农地征用制度,分类界定农地征用范围,确立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地位平等,重构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物权,科学合理论证农地征用补偿标准以及采取多渠道安置办法,并完善司法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8.
Existing literature has overemphasized the power of state in the theoriz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transition, an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substantial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ate and market. Comparatively, the role of society has been vastly underestimated. The paper selects housing planting in Hohhot to explain how local villagers contended actively with local states for and over space to increase compensation for land requisition. The contention has caused severe social conflicts, high compensation cost, and forced demolition, thereby threatening local states' land finance and development. Essentially, space has become a useful tool for citizens to preserve their interests. This implies that with the rise of society, China's urbanization is transitioning from a high-speed and low-cost stage to a high-quality and high-cost stage. Due to the changing relation between state, capital, and society, many pertinent institutions need to be adjusted as well. The paper calls for additional attention to the state-society-relation perspective when theorizing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地发展权的土地征收补偿分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土地征收未考虑农地发展权价值,农民利益受损,导致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对缓解土地征收过程的矛盾和冲突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3个利益相关者在农地发展权实现过程中所占投资比例为标准,以农地发展权定价模型为依据,参照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以近期城市扩展区域土地征用数据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提出了农地征收增值收益在农民、农村集体和政府之间相对合理的分配比例,以使三者之间利益分配更加均衡。建议国家认可土地发展权,并确定其权属,进一步均衡土地增值收益在国家、集体及个人之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云亚 《规划师》2006,22(6):61-64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方向应为:在法律层面明确区分"为了城市建设储备土地"的征用和"为了公共利益需要"的征用两种不同性质、不同目的的土地征用;必须强化国家(或城市政府)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一级土地市场的政府垄断;以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应得利益和使城市政府具有支付能力为目标,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方法的征地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