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DTL—311型电动调节器是工业自动化仪表DDZ—Ⅱ系列电动单元组合仪表中一种具有比例—积分—微分等多功用的自动调节单元。本文介绍一种该仪器偶见的特殊故障,简述了工作原理,介绍了故障现象及检查分析方法,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试验数据。 DTL型电动调节器是DDZ—Ⅱ系列电动单元组合式仪表中一种连续作用的调节单元,配备适当的变送器、计算器、执行器等可组成定值、比值、串级等调节系统,实现对温度、压力、流量等工艺参数的比例—积分—微分等多功用的自动调节。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DTL型电动调节器正在工矿企业和科研单位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求解极点,频域矩量法结合围线积分是通用且准确的方法,但由于计算量大而一直用于处理旋转对称目标的求解.本文提出Chebyshev多项式展开格林函数的方法,把频率因子从电场积分方程中分离出来,实现了多频点矩量法的快速计算,解决了任意形状导体目标极点的求解问题.最后对围线积分方法进行适当改进,并求解了三种目标的极点.  相似文献   

3.
一种减小伺服系统动态滞后的控制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陶波 《现代雷达》2003,25(1):42-45,56
高精度伺服系统的调节器必然包含积分调节,本文论述了通过减小调节器的积分时间常灵敏来减小伺服系统的动态滞后。  相似文献   

4.
刘其堂 《变频器世界》2012,(7):83-85,122
本文提出了具有抗扰动以及解耦控制的电流调节器结构,并基于内部模型控制原理推导得到比例积分控制的比例系数和积分时间常数,同时采用极点配置的方法推导得到抗扰动阻尼系数。这极大了简化了控制器的设计流程了,避免了反复调试带来的时间开销  相似文献   

5.
1 引言 按偏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进行控制的调节器(简称PID调节器)是连续系统中技术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节器。它的结构简单,改变灵活(PI、PD…),且参数整定方便。人们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迄今为止,大多数工业生产对象的动  相似文献   

6.
基于CPLD的CIS积分时间软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图像传感器修改积分时间的过程比较麻烦,为了能实现积分时间的在线调节,设计一种能通过SPI口在线实时改变积分时间的图像传感器系统。该系统是在1片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里集成图像传感器的驱动电路和积分时间调节电路,单片微机通过SPI同步串口和CPLD交换数据。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在线修改积分时间。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为了改善自动电平调节(АРУ)装置的动态性能,并在导频电流中断或突变时能锁定АРУ装置,在苏联的载波电话设备中或是采用马达——电位计组(МПБ)或是采用磁电调节装置(МРУ)。上述两种调节器具有一系列明显的缺点:体积大、重量重和成本高,而更主要的一点是可靠性不高。用记忆模似信息的无接点元件代替机电调节器时,它能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大大地降  相似文献   

8.
在要求高精度、快速响应的电动变桨伺服定位系统中,位置环采用比例积分调节器很难同时满足定位的快速性、高精度,以及位置的无超调。本文在位置环中采用了积分分离PI调节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位置环采用积分分离PI控制器可以满足系统响应速度快、稳态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长途载波系统电缆线路上,由于系统带宽不断的增加,对电平调节和均衡的要求变得更为严格。与时间无关的电平频率变化可以采用单一延迟线的回波均衡器得到精确的控制。与时间和温度相关的电平变化可采用一种新的电平调节器设计而得到补偿,这种设计包括贮存调节情况和完成适当阻塞作用的记忆器,以便减小多个串联调节器同时冲击引起的振荡,从而限制电平的波动。  相似文献   

10.
牛斌 《通讯世界》2016,(8):264-265
主要分析了PLC型变频电极调节系统,阐述了PLC型变频电极调节器工作原理,并针对PLC型变频电极调节系统的改造进行了研究,以期保证电弧炉能够发挥最大的炼钢潜力,促进我国冶炼行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调节器架构为分散热量和电流调节提供了解决方案。这些新的调节器具有优于从前器件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张翔 《通讯世界》2024,(1):109-111
励磁调节器是广泛应用于大型发电机组的重要自动化装置,其可靠性对电厂和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生产实际,以西门子SPPAˉE3000型励磁调节器为例,介绍了冗余配置的励磁调节器双通道控制原理与通信框架的组成;阐述了将励磁调节器与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之间通信改为冗余通信方式的必要性及其实现方式。励磁调节器的冗余配置及其与DCS实现冗余通信,大幅提高了励磁调节器调节与控制的可靠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带有动态方向的两位式调节电路韩书武(丹东自动化仪表厂,丹东,118001)两位式调节器由于构成简单,成本低,目前已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采用。但由于两位式调节器存在抗干扰能力与控制精度之间的矛盾,使被控参数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本文给出一种两位式调节电路,此...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温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通用器件,基于比例- 积分- 微分( P I D) 控制技术精心设计了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系统中的 P I D 调节器和相关的辅助电路以及恒温阱,保证了系统的高精度、高稳定性以及实用性。这些辅助电路包括精密电压源、工作温度点设定电路、积分饱和释放电路和温度调节状态显示电路等。系统设计精度为±1 m K。实验显示,在长时间( 大于8 h) 内,系统温漂小于±10m K。最后分析了实验误差的来源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判断一个控制系统稳定与否的关键是基于稳定性定义找出系统稳定的条件,即线性定常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在何种情况下会随着的推移逐渐衰减并趋向于零。利用Heaviside展开法求解系统单位冲激响应的前提是确定系统闭环极点所有可能的形式。本文从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定主我出发,指出了目前仅基于两种形式的闭环极点推导稳定条件的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全部可能形式闭环极点的改进的分析方法,并推导出了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系统的自适应性、探测能力及测量精度,常常需要系统能根据待测光照强度自动实时大范围地调节电荷耦合器件(CCD)光积分时间.在分析了TCD1304AP型线阵CCD的特性、工作过程与驱动时序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控制的CCD光积分时间大范围实时自适应调节系统.研究分析了光积分时间计算算法,选用EP1C20F400C8作为硬件载体,使用Verilog语言对算法及CCD驱动时序进行了硬件描述;采用QuartusII软件对设计进行编译、综合,并用Modelsim进行了前后仿真;用自然光与LED光源对整个设计进行了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光积分时间调节范围在10μs~10 s以上,最小调节时间精度为0.25 μs,完全可以满足光积分时间的大范围实时自动无极调节.  相似文献   

17.
陈开德 《电子世界》2012,(11):56-57
本文讲述了一种热连轧机采用红外线传感脉冲器检测活套实际大小来控制活套的原理及控制电路调校方法,分析了活套位置脉冲、逻辑组合门、位置积分器、运算调节器之间的关系,定性的分析了位置随动系统采用积分调节器对电机双闭环控制系统的校正。  相似文献   

18.
光电跟踪系统捕获跟踪切换的平滑调节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电跟踪系统中,通常需要应用多个控制器完成搜索、捕获和跟踪.在多控制器之间直接切换可能会产生大的瞬态误差,导致目标脱离视场.提出了基于单个实参数控制的系统频响特性对称调节方法,实现了捕获和跟踪控制的平滑转换;给出了对称调节器的标准形式,可通过频域上的转换得到实际的调节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单参数对称调节的捕获跟踪控制模式转换平滑、快速、瞬态响应快、超调量小.  相似文献   

19.
嵌入式PID温控调节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无影照明系统中色温控制的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微处理器的嵌入式温度调节器,整个智能温度控制器由微控制器、数字显示模块、温度传感器、PWM加热模块、时钟电路等多个部件组成,设计了其中的PID调节电路、串口通信电路、微控制器外围通信接口、PWM加热控制电路以及软件模块,并搭建起整个软硬件系统。最后进行了实验和验证,结果表明,该嵌入式PID温度控制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调节精度,并保持恒温控制特性,可以投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电流模式双环调节系统近十年来在高频开关型整流器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挪威引进的48伏100安,和澳大利亚引进的48伏200安高频开关型整流器已有一定数量投入使用,并将在国内生产,都采用了这种调节系统。所谓电流模式双环调节系统是指除保留了传统的电压模式作为外环,增加了电流模式作为内环,同时存在两个反馈回路的调节系统,电流模式的英文名称不统一有:Current-mode;Current-programmed;Peak-Current-Control;Current-injected-control;Current-Controlled-modulating。本文暂用“电流模式”。这种调节系统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