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南昌换流站大件运输为例,针对国网公司对南昌换流站金溪湖段通航条件分析的特定要求,结合大件运输驳船转弯半径、吃水深度等参数,通过航道调查、航道选线、水下地形测量、资料收集、临时水位观测点设立及观测、水位相关分析及推求等手段,提出了满足电网公司特定要求的成果及决策依据,对今后类似项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GPS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工程测量中应用GPS与常规方法进行水下地形测量的作业方法。结合生产实例论述了应用GPS进行水下地形测量的作业过程、坐标转换方法及应用SVCAD绘图软件进行自动化成图的流程。还提出了今后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GPS-RTK与测深仪的组合测量手段是现代水下地形测量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采用该测量技术与无人船技术融合,构建了适用于消力池的水下地形测绘无人测量系统,并应用于亭子口水利工程的表孔消力池水下地形测量实践。文中系统地阐述了消力池水下地形无人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标准化作业流程以及水下地形三维构建方法,结合测绘数据和三维模型,对消力池测区的溢流坝段、护坦、尾坎、防冲段、河道衔接段的高程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汛后亭子口表孔消力池结构完整,边界清晰,水质良好,从溢流坝段至尾坎处的护坦表面淤积程度均较小,池区尚未发现明显的堆积体或结构异常,受基岩和围堰卵砾石堆积体影响,防冲段与下游衔接段高程增加显著。无人测量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消力池水下地形与淤积分布的获取精度与时效性,具备显著的应用研究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田丰 《东北电力技术》2000,21(12):42-44
简单论述了GRSLCH集成式水下三维实时定位系统的实验研究,该系统可以精确快捷地用于水库、河道、湖泊的水下地形测量。  相似文献   

5.
RTK GPS与数字测深仪相结合进行水下地形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RTK技术的出现,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平面定位技术实现了高精度、自动化、数字化、实时化,而随着测深技术的数字化、自动化,为水下地形测量的数字化、自动化提供了基础,为工程水文勘测提供了先进的手段。本文就全自动数字水下地形测量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作业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根据工程实际,对其测量精度、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Terra Vista的调水工程大规模三维地形建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地形建模是实现大型水利工程虚拟仿真的基础工作,快速智能地生成三维地形并满足实时仿真对模型精度及渲染速度的要求则是大规模地形建模的关键.本文结合引渤济锡调水工程地形模拟,进行了基于Terra Vista软件的建模方法研究.阐述了地形生成的具体步骤,探讨了大地形的变比例建模、地形数据库参数设置、地形分块与精度匹配、自建模型的智能嵌入等技术,为大型水利工程虚拟仿真提供了快速智能的三维地形生成方案.  相似文献   

7.
RTK无人工验潮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水下地形测量中,在15 km的范围内,RTK能提供精度较高验潮数据以获得准确的水下地形数据。如何保证远程RTK(大于20 km)验潮数据的准确性成为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结合大范围海洋电力工程水深测量工程的实际运用,分析判定远程RTK验潮精度,然后提出提高远程RTK验潮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崇明电力公司发电部份位于崇明岛堡镇港西侧,机组的循环水均取用长江水。但是近年来由于长江下游的水流变化、航道变迁,堡镇港沿岸淤积大量泥沙,使循环水进水量明显减少。崇明县水利局于去年8月对这一带沿岸的水下地形进行测量,测出泥沙标高为-1.8m至-2.3m(以吴淞0m水准点为基准),而循环水虹吸引水管取水口中心标高为-5m,淤沙已高于虹吸管取水口。由于循环水量不足,机组最大出力只能达到75MW(装机容量为  相似文献   

9.
田丰 《东北电力技术》2001,22(12):20-22,27
简要论述了白山水电站水库容测量下地形测量阶段主要技术手段和成果,重点对库容计算精度进行了分析。工程在国内已运行大型水库测量中首次实现校核水位下的完整地形(水下部分加水上部分)测量,除为电站提供防洪发电参考数据外,还可二次应用到电站有关的地理信息系统,为国家和地方提供基础数据,可在国内大型水库测量工作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某电厂北防波堤及航道工程原"大开挖"方案挖泥区出现基岩层,若炸礁清岩耗资巨大,因此需对原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并需要通过委托试验单位进行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优化后的设计方案进行验证。通过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在原地形、原地形上开挖航道、"大开挖"以及原地形上开挖航道+优化4种方案下各工况北防波堤及岛堤轴线处的波浪分布情况。试验的结果证明了在原地形上开挖航道的现状下对航道边坡进行削坡处理,可有效降低岛堤及北防波堤处的波浪要素并确保工程安全,该方案简单易行且可节省工程投资,对类似的实际工程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