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0 kV直流支柱复合绝缘子制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特高压支柱复合绝缘子的研发是解决±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高海拔和重污秽等问题的方法之一。根据国内±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对支柱复合绝缘子的技术要求,从大直径芯棒研制、整体真空注射、法兰胶装工装等方面介绍了特高压直流支柱复合绝缘子的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1 1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外绝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了±1 100 kV特高压直流支柱绝缘子的空气间隙外绝缘、污秽和机械强度等关键技术问题。根据±1 100 kV特高压直流支柱绝缘子技术参数,结合±800 kV特高压直流支柱绝缘子设计,提出了±1 100 kV特高压直流支柱绝缘子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法,以期为±1100 kV直流支柱绝缘子提供设计依据,为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由于导线截面大、分裂数多、档距长,导线的重量和张力大,使得在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上进行带电更换耐张绝缘子或直线绝缘子棒作业难度较大。针对楚穗±800 kV线路耐张双串单片绝缘子或直线复合绝缘子棒的带电更换作业,给出一种简易的力的计算方法,并据此选择适合的工具吨位。该方法简单、实用,适合现场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4.
对一起10 kV线路刀闸支柱瓷绝缘子断裂故障原因进行试验分析,发现故障原因是绝缘子胶装工艺不良,导致水分进入胶合剂内部,当环境温度降至零下时,水分结冰膨胀导致胶装界面处局部内应力过大,在瓷柱内部结构突变处应力集中引起绝缘子断裂,并对改进绝缘子胶装工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压支柱瓷绝缘子运行事故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交流高压支柱瓷绝缘子的机械、电气事故分析 ,提出了解决断路及裂纹事故的关键措施 ,即控制水泥膨胀、胶合面增加胶装缓冲层和消除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残留的内在缺陷 ;解决污闪问题则应在给定污秽度下以其真型试验求取污耐压为基础设计污秽绝缘 ,并多使用复合支柱绝缘子  相似文献   

6.
500kV瓷支柱绝缘子加装复合增爬裙后的覆冰闪络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500kV超高压瓷支柱绝缘子加装复合增爬裙(CAS)后的覆冰闪络电压特性,在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的大型环境气候实验室开展了500kV瓷支柱绝缘子加装CAS和未装CAS的覆冰闪络试验。研究并分析了2种工况下支柱绝缘子覆冰状态、闪络电压、泄漏电流发展以及放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加装CAS的瓷支柱绝缘子可有效阻止冰棱的形成,并且增爬裙之间不会被冰棱桥接,其放电主要沿冰棱和气隙发展。在绝缘子表面有污秽的覆冰状态下,带有CAS的500kV瓷支柱绝缘子覆冰闪络电压大于最大运行相电压,较未装CAS的支柱绝缘子提高约58%。  相似文献   

7.
高压支柱瓷绝缘子断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电器》2015,(7):69-73
高压支柱瓷绝缘子断裂事故频有发生,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文中结合某站绝缘子断裂事故,对其进行了宏观检查及微观组织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类型绝缘子存在缺砂及胶装气孔严重缺陷,同时微观组织中存在气孔率偏高、玻璃相裂纹、Ti O2杂质相等缺陷,在微观上会形成裂纹源,导致了绝缘子强度的降低,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监督措施,对设计、制造、运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哈密—郑州±800 k V特高压直流(UHVDC)负极线路绝缘子的自然积污规律,在该线路河南段上选取了8基杆塔,在每基杆塔上的负极线路悬垂联板下方悬挂标准型悬式瓷绝缘子U70BL(原XP-70型绝缘子),并在相同高度悬挂不带电绝缘子串。经过冬季采暖期的积污后,测试并分析所有试验绝缘子上、下表面的盐密(ESDD)和灰密(NSDD)。结果表明,负极线路上的试验绝缘子表面灰密大于盐密,整体平均灰盐比为3.06。其上表面盐密约为下表面盐密的0.27倍,上表面灰密约为下表面灰密的0.58倍。负极线路上的带电绝缘子与不带电绝缘子的平均盐密比(带电积污系数)为1.26;而带电与不带电绝缘子上表面平均灰密比为0.82,下表面平均灰密比约为1,即±800 k V特高压直流负极线路绝缘子与不带电绝缘子的下表面灰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结合目前国内高压直流线路的设计运行经验,论述±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选择方法。首先论述±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片数选择的3种方法:按±5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外推选择;按爬电比距法选择;按污耐压法选择。其次论述对选择的片数按照过电压条件、覆冰条件进行校验的方法,同时考虑绝缘子串型式、布置的影响以及高海拔地区对片数的修正。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哈密—郑州±800 k V特高压直流(UHVDC)负极线路绝缘子的自然积污规律,在该线路河南段上选取了8基杆塔,在每基杆塔上的负极线路悬垂联板下方悬挂标准型悬式瓷绝缘子U70BL(原XP-70型绝缘子),并在相同高度悬挂不带电绝缘子串。经过冬季采暖期的积污后,测试并分析所有试验绝缘子上、下表面的盐密(ESDD)和灰密(NSDD)。结果表明,负极线路上的试验绝缘子表面灰密大于盐密,整体平均灰盐比为3.06。其上表面盐密约为下表面盐密的0.27倍,上表面灰密约为下表面灰密的0.58倍。负极线路上的带电绝缘子与不带电绝缘子的平均盐密比(带电积污系数)为1.26;而带电与不带电绝缘子上表面平均灰密比为0.82,下表面平均灰密比约为1,即±800 k V特高压直流负极线路绝缘子与不带电绝缘子的下表面灰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