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AMDAPU产品     
《电脑迷》2014,(3):25-25
AMD最新的KaveriAPU即将正式上市销售,为此《电脑迷》在上期特别针对AMD的APU产品进行7专项消赘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数据1007份,  相似文献   

2.
可乐 《电脑迷》2014,(3):26-27
正AMD在APU上的发展一直受到业内关注。尤其是在AMD宣布了可以支持统一内存寻址的Kaveri APU后,这款在架构设计上堪称划时代的产品就成为所有用户关注的焦点。在Kaveri APU之后,异构计算、融合架构成为AMD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以前AMD一年一度的新旧平台更替时间都会排在英特尔之后,结果今年英特尔Haswell遭遇延期,而AMD终于抢先一步"提前"发布了第三代高性能APU:Richland。虽然Richland号称是AMD旗下的第三代APU产品,但它的核心架构却和上一代Trinity APU完全相同:依旧是32nm制程工艺的"打桩机"(Piledriver),属于旧瓶装新酒类型的过渡产品。好消息是,AMD知道这种做法不好,因此暗地里也没少给  相似文献   

4.
Seven 《电脑迷》2014,(2):26-27
2014年将是AMD APU再度爆发的一年。今年的重头戏是将要面世的最新一代28nm桌面级Kaveri APU产品,不过在这之前,一款主打低功耗的APU产品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就是AMD主打轻薄移动平台和一体电脑平台的KABINI APU。  相似文献   

5.
2月8日,AMD在北京召开了媒体技术沟通会,宣布推出黑盒版的APU,让用户简单实现CPU和GPU核心的超频。AMD大中华区产品市场总监唐志德先生在会上详细介绍了AMD全新黑盒版APU的特性以及APU的最新路线图。唐志德表示,"自2011年AMD推出首款APU处理器以来,无论是对于AMD自身、PC业界以及最终用户,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APU为AMD带来强劲市场动力的同时,更为  相似文献   

6.
《个人电脑》2014,(6):78-78
正在5月15日举办的AMD APU14BEIJING技术创新大会上,一线OEM合作伙伴全面发力,纷纷展示了其基于AMD 2014经典移动APU(此前代号为"Beema")的笔记本新品。三星和戴尔更是在大会上携手AMD,正式发布了基于新一代APU的笔记本新品。AMD于2014年4月29日推出了2014主流经典APU,拥有2倍于前代产品的性能功耗比,图形性能的提升更是翻番,并且还首次创新性的将ARM安全核芯融入其中,成为首款集成ARM安全核芯以实现数  相似文献   

7.
APU被AMD视为未来发展中最重要的产品,它具备同时抗衡英特尔和NVIDIA的错位竞争优势,是AMD同时用高性能CPU、GPU技术浇灌出的核心产品。在前几代APU上,AMD已经按照当初的设想,初步完成了CPU和GPU在物理结构上的融合。接下来,AMD将在内部架构层面完成CPU和GPU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8.
RIC 《电脑迷》2013,(5):26-27
AMD于近日发布了旗下的第三代APU产品,代号为"Richland"的新APU。在AMD官方宣传中,首发用于移动版本的新的APU性能更好、频率更高,功耗表现和上代产品基本相当,是笔记本电脑产品的最为合适的选择。除了移动产品外,业内还流出了AMD新桌面版APU的发布计划。那么这些消息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呢?本文就为你进行详细的解读吧!  相似文献   

9.
《电脑迷》2012,(5):86
APU已经在主流市场上取得了较强的销售势头,高效的处理器性能和强悍的融合独显核心都是APU取胜的杀手锏。不过,AMD并没有为已有的成绩自满。全新的K字头产品问世,让APU又多了一个不锁倍频的闪亮卖点。本期我们就来第一时间体验AMD全新的不锁倍频的APU——APU A6-3670K。  相似文献   

10.
王丁 《个人电脑》2014,(3):32-33
正Kaveri是APU历史上工艺、架构双重升级的一款重磅产品。AMD收购ATI转眼已经过去八年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没有看到这笔收购到底给AMD带来了什么提升——除了直接竞争对手又增加了一个英伟达(NVIDIA),需要同时面对CPU和GPU市场的双线作战。不过从2011年年初APU问世开始,AMD终于找到了一条前景看似比较光明的道路,从第一代Llano核心的APU到最近推出的第四代Kaveri核心的产品,APU的发展轨迹完全可以用渐入佳境来形容。根据AMD公司2013年的财报显示,  相似文献   

11.
RIC 《电脑迷》2013,(10)
AMD于近日发布了旗下的第三代APU产品,代号为“Richland”的新APU。在AMD官方宣传中,首发用于移动版本的新的APU性能更好、频率更高,功耗表现和上代产品基本相当,是笔记本电脑产品的最为合适的选择。除了移动产品外,业内还流出了AMD新桌面版APU的发布计划。那么这些消息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呢?本文就为你进行详细的解读吧!  相似文献   

12.
开花的树 《电脑迷》2010,(18):42-42
尽管AMD早就提出了处理器和显示融合的概念,但在实际产品上却被Intel32nm的i5/i3处理器捷足先登,不过传闻中的Fusion处理器正在日益临近,近期关于AMD APU的信息也越来越多,AMD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发布代号为Ontario(安大略)的首款APU处理器,主要针对上网本和超轻薄笔记本市场。  相似文献   

13.
2012年2月8号下午,AMD在北京召开了K系列APU媒体技术沟通会。AMD大中华区产品市场总监唐志德(ThomasTong)先生在会上亲自为广大媒体记者详细介绍了AMD全新K系列APU处理器的特性与优势,以及AMD在未来的一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6月26日,AMD在京举办了"全民四核双显至尊——2013全新AMD APU发布会",发布了其2013全新"全民四核"AMD APU系列产品。AMD 2013年全新AMD APU包括标准与低电压版至尊高性能APU、经典主流APU和至尊移动APU四大系列,分别针对游戏、高清娱乐、触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用户  相似文献   

15.
AMD A10-6800K依然采用Socket FM2的接口规格,这一点显然是很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信息价格939元厂商AMD公司大中华区电话400-898-5643网址www.amd.com/cn几乎没有任何的前期铺垫,AMD就悄悄地推出了新一代的APU产品,其中的主打产品就是我们下面要介绍的这款A10-6800K。从核心代号为Llano的第一代产品至今,AMD APU处理器也已经有三年的发展历程了,尤其是代号为Trinity的第二代APU为其赢得了很好的口碑。时隔八个月,AMD又推出了第三  相似文献   

16.
3月5日,主题为"相伴一周年,视界大不同"的APU周年庆典在京举行。来自APU全产业链的AMD合作伙伴,和媒体共庆APU在中国发布一周年。AMD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邓元鋆先生、AMD全球高级副总裁John Byrne先生出席了庆典,与嘉宾们共同回顾了APU上市一年来的斐然成绩。APU实现了CPU与GPU的"真融合",是处理器领域x86架构问世以来巨大的突破。自去年CES上亮相以来,包括宏碁、华硕、戴尔、富士通、惠普、联想、微星、三星、索尼、东芝等在内的主要OEM厂商,均推出了基于APU的多款PC产品。同时,主  相似文献   

17.
酷机我做主     
《微电脑世界》2012,(11):100-101
在新一代移动版APU面世数月之后,AMD全新一代的APU桌面平台产品终于正式发布,新一代APU在上一代Llano APU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在性能方面有了不小得提升,本期就为大家带来两款APU配置。由于新一代的Trinity APU的针脚改为FM2的904pin,与上一代FM1接口的主板并不兼容。想要尝鲜Trinity APU平台的玩家,最好购买AMD为其专门打造的A85X芯片组主板(A55与A75芯片组主板同样支持FM2接口的CPU。由于新款APU的显示核心的性能又有更好的提升,因此我们为大家推荐的APU配置由游戏的角度来推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代APU的发布,AMD完成了融合处理器的一次更新换代,是近期DIY市场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众所周知,APU是一款革命性的产品,首次将CPU核心与GPU核心融合在一起,同时具备了优异的性能,而AMD正是凭借APU在市场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9.
《电脑迷》2012,(20):26-28
AMD的融合理念造就了性能均衡的APU产品,在FM1这个独特的接口平台上,为广大用户带来了超高的性价比和均衡的整体性能。在APU上市的1年多时间里,全球销量达到5000万颗以上的销售记录证明了CPU与GPU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PC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而AMD新一代APU在架构和接口同时升级后,又将带给广大主流用户新的惊喜。  相似文献   

20.
《电脑迷》2014,(2):18-18
正最新一代的AMD Kaveri APU即将面世,但老款的Trinity APU仍将继续发挥余热。而随着新产品的面世,无论是老款的APU产品还是与之配套的品牌主板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下调。技嘉F2A55M-DS2率先调价,市场定价为499元。虽然是一款产品AMD A55芯片组的产品,但它仍然沿袭了技嘉品牌出色的品质设计,严格遵循超耐久4 Plus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