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深,我国的老年人数量将迅速上升,如何照料这些老年人将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难题。采用智能护理床、中医按摩机器人、助行康复机器人和老年人智能空间中的信息辅助平台等高技术装备辅助老年人的保健康复,构想了未来老年人新的生活模式,并阐述了使用服务机器人辅助老年人生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深,我国的老年人数量将迅速上升,如何照料这些老年人生活将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难题。通过采用智能轮椅、椅床一体化服务机器人和智能家居设备等高技术装备辅助老年人的生活,构想了未来老年人新的生活模式,并阐述了使用服务机器人辅助老年人生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如何保证老年人健康生活将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难题,通过介绍智能轮椅、椅床一体化服务机器人和智能家居设备等辅助老年人生活的高技术装备,构想未来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并阐述服务机器人辅助老年人生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如何保证老年人健康生活将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难题。通过介绍智能轮椅、椅床一体化服务机器人和智能家居设备等辅助老年人生活的高技术装备,构想未来老年人的生活模式,并阐述服务机器人辅助老年人生活的可行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老年人个人清洁和卫生护理的迫切需求,其次提出了采用服务机器人技术辅助老年人个人清洁和卫生护理的构想,最后介绍了洗浴机器人、大小便处理系统和体洁器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口数急剧增加,如何保证老年人健康生活将成为亟待解决的大社会难题.通过介绍智能轮椅、椅床一体化服务机器人和智能家居设备等辅助老年人生活的高技术装备,构想未来老年人的生活模式,并阐述服务机器人辅助老年人生活的可行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老年人个人清洁和卫生护理的迫切需求,其次提出了采用服务机器人技术辅助老年人个人清洁和卫生护理的构想,最后介绍了洗浴机器人、大小使处理系统和体洁器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如何保证老年人健康生活将成为亟待斛决的人社会难题.通过介绍智能轮椅、椅床一体化服务机器人和智能家居设备等辅助老年人生活的高技术装备,构想未来老年人的生活模式,并阐述服务机器人辅助老年人生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服务机器人辅助老年人生活的新模式与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深,我国的老年人数量将迅速上升。如何照料这些老年人生活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将通过现在正在研发的一些服务机器人构想了未来在机器人辅助下老年人的新的生活模式。并阐述了使用服务机器人辅助老年人生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深,我国的老年人数量将迅速上升。如何照料这些老年人生活垡眷挚鬯璺镬解浜的二大难题。本文将通过现在正在研发的一些服务机器人构想了未来在机器人辅助下老年人的新的生活模式。并阐述了使用服务机器人辅助老年人生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采用智能陪护机器人等高技术装备辅助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构想未来老年人新的生活模式,探讨使用服务机器人辅助老年人生活的可柠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采用智能陪护机器人等高技术装备辅助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构想未来老年人新的生活模式,探讨使用服务机器人辅助老年人生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未来老年人怎么生活?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刊今年特别邀请科技部服务机器人项目的总负责单位撰稿,将连续6期分别对助老服务机器人需求分析及生活服务、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监控管理及清洁卫生等几个方面进行报道。本期的主要介绍的是在服务机器人辅助下的新型老年人保健康复。  相似文献   

12.
康复机器人与智能辅助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正面临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和数量庞大的残疾人群,康复机器人与智能辅助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望为解决养老、失能辅助和康复问题提供部分技术手段.康复机器人与智能辅助系统涉及医学、信息、机械、电子、材料、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研究与开发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本文从“康复机器人及多种康复训练模式”、“智能辅助系统与生机电技术”、“康复与辅助相关的多模态传感与控制方法”、“外骨骼和可穿戴系统、智能假肢与人机安全性”等方面介绍和讨论康复机器人和智能辅助系统的问题和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康复机器人和智能辅助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未来老年人怎么生活?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刊今年特别邀请科技部服务机器人项目的总负责单位撰稿,将连续6期分别对助老服务机器人需求分析及生活服务、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监控管理及清洁卫生等几个方面进行报道。本期主要介绍的是在服务机器人辅助下的新型老年生活。  相似文献   

14.
康复辅助机器人及其物理人机交互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亮  侯增广  王晨  罗林聪  王卫群 《自动化学报》2018,44(11):2000-2010
面对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现状和庞大的残疾人群,康复辅助机器人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康复辅助机器人研究涉及神经科学、生物力学、机器人自动控制等领域知识,是机器人最具挑战性和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与其他机器人不同,康复辅助机器人的作用对象是人,存在人与机器人的信息交流和能量交换,物理人机交互控制方法是其研究核心和关键技术.本文以神经康复机器人、穿戴式外骨骼、智能假肢等应用为例,介绍当前的研究现状,并重点介绍人体运动意图识别方法和交互控制方法等研究重点和难点.最后展望该领域的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系统通过遥操作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相结合,研制成功多款异构型康复训练机器人样机,辅助老年人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人群进行康复训练,并构建网络化远程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实现一个治疗师可以同时监视和控制多台康复机器人对多个老人进行康复训练。该系统以北京四季青敬老院和上海市第一福利院为平台进行应用示范应用,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服务机器人发展迅速,特别足服务于老年人、残障人士的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在全世界兴起研究热潮。2009年6月,我国由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的、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助老/助残机器人系统集成、监控与产品综合展示平俞——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该项目依托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敬老院和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构建综合展示环境,围绕老年人生活、健康、交流和监护的重要需求,集中演示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共7个课题的高技术成果和产品,并结合其他先进的安全监护技术,建立老人智能居室、康体中心和信息监控中心,构建室内外网络化监护环境,展示老年人利用高技术装备、提高生活质量的新模式,引领助老助残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服务机器人发展迅速,特别是服务于老年人、残障人士的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在全世界兴起研究热潮。2009年6月,我国由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的、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助老/助残机器人系统集成、监控与产品综合展示平台——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该项目依托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敬老院和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构建综合展示环境,围绕老年人生活、健康、交流和监护的重要需求,集中演示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共7个课题的高技术成果和产品,并结合其他先进的安全监护技术,建立老人智能居室、康体中心和信息监控中心,构建室内外网络化监护环境,展示老年人利用高技术装备、提高生活质量的新模式,引领助老助残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研究康复机器人上肢传递系统的周期稳态和自主控制.运用计时事件图和极大–加代数方法,建立康复机器人上肢传递系统的数学模型,给出传递系统的周期计算公式、周期稳态的扰动估计范围和自主控制策略,并分析周期稳态相对于参数扰动的鲁棒性.周期稳态的扰动估计可用于提高上肢康复机器人工作的精确性和柔顺性,而自主控制策略有益于保证上肢康复机器人工作的实时性和安全性.扰动估计和自主控制方法易于计算,并有助于上肢康复机器人传递运动智能辅助系统的设计、控制和优化.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具备算法智能与机构智能,本文重点介绍了当前智能机器人在机构智能方面的发展现状。从机构智能的理论出发,以变胞灵巧手与变胞足式机器人为例展现基于机构智能理论的重要研究,通过软关节机器人(建筑机器人、下肢康复机器人、按摩机器人等)、大寰伺服电动夹爪等诸多案例呈现出机构智能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应用。最后,笔者基于目前智能机器人发展大环境及未来发展领域,提出智能机器人发展的三大趋势:软硬融合、虚实融合、人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机器人辅助运动神经康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枢神经损伤所造成的运动功能损伤严重危害患者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利用机器人技术辅助神经康复训练是康复治疗的手段之一。本文对机器人辅助运动神经康复的研究背景、现状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抓住机遇,及时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