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囊袋扩底组合桩是一种新型的桩基加固技术,能有效提高桩基的稳定性及承载。本工程阐述囊袋扩底组合桩的特征、分类与施工关键技术,分析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和优点,介绍囊袋扩底组合桩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进而详细地阐述了囊袋扩底组合桩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各控制环节与控制标准,以期推广并优化该项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2.
依托成都某临近高架桥桩基础的综合管廊项目,对综合管廊的施工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从高架桥桩基础与基坑坑壁间距、基坑支护体系两个不同的影响因素,计算和分析综合管廊的施工全过程对高架桥桩基础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高架桥桩基础的位移响应以水平位移为主,竖向位移很小。桩顶位移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管廊施做和基坑回填后有所恢复。两侧桩基均产生朝向基坑方向的水平位移,桩顶水平位移大,桩身水平位移逐渐减小,整体呈现倾斜状态。桩基与基坑间距越大,桩基位移响应越小。桩基与基坑间距,基坑的支护体系是控制基坑对高架桥桩基础位移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桩基础,是由基桩和联接在桩顶的承台一起构成的。桩身全部埋在土里并且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叫做低承台桩基;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是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桩基础通常广泛应用与高层和大跨度的建筑中。常用的桩型主要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桩基础,是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桩身全部埋于土中而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叫低承台桩基;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叫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和大跨度的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常用的桩型主要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桩基础破坏特征,解决桩基础承载机理和破坏条件问题,自行设计桩基础承载力室内试验,对桩顶外力、位移、桩侧摩阻力与桩底反力进行了全方位测试。采用临近桩基破坏时减小加载量的方法,结合数值模拟极限方法分析,在两种方法所得P-s曲线中可以找到陡降的破坏点。两种方法的极限承载力、桩底反力吻合较好,表明室内试验可信,数值极限方法可行。依据以上两种方法,提出了桩基的三点破坏特征:(1)破坏时桩顶位移突变,破坏后有时会有所反弹;(2) 破坏时桩底反力突变并出现明显反弹;(3) 破坏时桩侧摩阻力出现先降低后增大现象。这些特征表明桩基破坏后桩侧与桩底承载力还将提高,使桩基仍然维持力学平衡状态,表明桩基这种破坏特征与其他基础形式不同。综合桩基础破坏特征,提出应按第一次桩顶位移突变作为控制桩基础承载力的条件。本次研究只是探索,还需现场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Z2):17-18
在抗滑桩、地基桩基础、桥梁桩基础等桩基工程施工中,由于桩基处于水中或桩孔内渗水量大,桩孔内有大量积水不能及时抽排而出,按普通方法施工混凝土将导致混凝土离析形成断桩导致工程质量事故。因此,在该情况桩基施工中,通常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法进行。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当代·天境"工程采用端承桩复合桩基,在桩顶设置自适应变形调节弹性支座的施工技术,改变了采用常规桩基础的施工方法,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工程投资,提高了整体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8.
胡德生  徐佳炜  赵洪波 《山西建筑》2007,33(30):122-123
综述了日本桩基施工的分类、变革、发展,详细介绍了日本桩基础的先进技术:嵌岩桩、扩底桩,并研究了日本桩基施工的今后动向,从而推动我国桩基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桩基础涉及的规范多,且出台时间不同,因此在实际工程套用中会出现一些差异。结合各规范中的表述,从桩位允许误差、桩顶标高、桩与承台的连接、桩笼钢筋的箍筋加密、桩基的检测以及桩孔基岩取样等方面介绍了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中相关规范的应用。只有将这些规范融会贯通,才能正确地指导设计、施工、检测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桩基础属于深基础,是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连接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连接的单桩基础。工程中桩基础主要用来支撑上部结构,承担上部结构的竖向荷载,并最终将荷载传递至地基中。桩的承载力由桩身与桩周土层的摩擦阻力、桩端阻力两部分构成。按照受力特征分析,桩侧摩阻力是桩顶荷载与桩端阻力的差值。竖向荷载首先由桩侧摩阻力抵抗,大于桩侧阻力的部分由桩端阻力抵消平衡。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以下简称"《桩基规范》")基桩按承载性状分类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与正常条件下不同,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桩基可能出现负摩阻力。文章从桩-土相对位移出发,分析了桩基负摩阻力产的机理,结合《桩基规范》探讨了负摩阻力计算和带负摩阻力桩基设计与检测标准,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最后总结了减少桩基负摩阻力的工程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廖琴英 《安徽建筑》2006,13(6):90-92
文章以杭州湾大桥工程南航道大桥大直径桩基础后压浆为背景,对海上大直径钻孔桩桩底后压浆工艺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旨在为国内同类桩基础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陈斌  丁洪元  宁国立 《山西建筑》2012,38(18):90-91
根据某车道基坑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复杂的特点,选用小型钻机即可施工的压浆型钢桩对该基坑进行支护,并对压浆型钢桩的施工进行了阐述,为类似条件下的基坑支护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灌注桩后压浆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贵 《安徽建筑》2007,14(2):72-73
为了改善灌注桩持力层受力状况。在地质条件为碎石、卵石层的土层中进行灌注桩施工后,再将水泥浆液在压力作用下由预埋钢管向碎石、卵石层的孔隙里四周扩散。这相当于增加了灌注桩端部的直径和桩长。对提高灌注桩桩基的承载力和控制沉降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后压浆技术机理、流程、要求及管件设置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后压浆技术的适用条件,解决了单桩承载力低及沉降的问题,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说明,以提高人们对灌注后压浆技术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15.
灌注桩后压浆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旭峰 《山西建筑》2006,32(4):127-128
分析了桩底后压浆提高灌注桩承载力的机理,结合工程实例。从压水试验、注浆量、注浆时间等方面介绍了该工程的注浆技术控制措施。指出只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制定相应的注浆技术措施,便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郑刚  张慧东  刘双菊 《工业建筑》2006,36(6):65-69,5
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针对桩顶与承台连接、桩顶与基础之间设置褥垫层、桩顶与基础之间设置不同刚度的垫块三种桩与承台(基础)间不同的构造方式,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对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改变垫块的刚度分析了其工作机理。  相似文献   

17.
考虑流变性软土地层桩基工程特性,并通过构建桩底土体虚拟柱状结构模型,建立了由桩体变形和桩底沉降时效特性的桩基沉降位移计算模型及其理论解。研究了桩基承载模式及其随荷载的演变规律、对应承载模式条件下桩基沉降位移及其时效特性。结果表明:软土地层中桩基荷载通过桩周阻抗自上而下传递,桩基承载模式随荷载增大存在摩擦承载模式、摩擦与桩端共同承载模式及其随荷载与环境条件逐步演化的动态关系;当桩基处于摩擦承载模式时,桩基沉降位移等于桩体压缩瞬态弹性变形;当桩基承载模式处于摩擦与桩端共同承载状态时,桩基总位移为桩体变形和桩底土体沉降位移的叠加,受土体的流变特性影响,桩基总位移呈现显著的时效特性,且随荷载增大桩端承载效果以及桩基位移的时效性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青岛某基坑为例,介绍了基坑桩锚支护设计及其监测方案,分析了桩锚支护结构中桩顶的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变化规律,通过实际监测结果对工程设计进一步修正,为同地区相同类型的桩锚支护设计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静力Pushover分析是应用能力谱法进行抗震分析的重要一步,也是研究结构非线性受力特征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采用Pushover分析方法, 同时考虑地基土与桩构件的非线性,研究了群桩基础桥墩的侧向加载模式与非线性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侧向加载模式不同,获得的能力曲线不同。均匀分布和墩顶集中力加载模式分别反映了结构能力曲线的上、下限,一阶振型和SRSS分布介于两者之间。建议群桩基础的Pushover分析应采用SRSS加载模式。(2)墩高小于20 m时,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桥的水平惯性力主要集中在墩顶及承台处。(3)受拉侧单桩初始屈服后,群桩基础的承载能力还可继续增加,但横桥向多排桩(4排桩)群桩基础增加更明显。横桥向多排桩群桩基础的位移延性系数高于纵向两排桩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刘孟瀚  范秋雁  唐峰 《矿产勘查》2020,11(12):2783-2790
采用两级抗滑桩对边(滑)坡进行治理过程中,当坡顶存在建筑物或者规划建设建筑物时,除了考虑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还必须良好控制坡顶土体位移量,从而保障坡顶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该文通过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两级抗滑桩对坡顶土体位移的控制效果,探讨了浅基础离边坡的安全距离及深基础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坡顶土体位移主要受到二级抗滑桩的控制,且二级抗滑桩距离坡肩越近,坡顶土体位移越小;当坡顶存在浅基础时,坡顶土体位移越大,建筑物所需的安全距离(离边坡的距离)越大;当坡顶存在深基础时,桩基距离边坡坡肩越近,对边坡的稳定性越不利;相对于桩基所受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更显著。在此基础上,对广西某滑坡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实测结果表明两级抗滑桩对桩顶土体位移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