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验证240 g/L氟啶虫胺腈SC防治番茄上烟粉虱的效果。[方法]采用温室和大田试验方法,测定240 g/L氟啶虫胺腈SC对番茄上烟粉虱的防效。[结果]温室中,240 g/L氟啶虫胺腈SC使用量72~108 g a.i./hm2时,3~14 d烟粉虱成虫、若虫防效均达90%以上。大田中,108 g a.i./hm2使用量对成虫和若虫3~14 d防效分别达86.8%和70.4%以上;72 g a.i./hm2效果较差。[结论]240 g/L氟啶虫胺腈SC可有效防治温室番茄上烟粉虱,大田使用时要采用较高使用量。  相似文献   

2.
郭善  赵永根 《广东化工》2016,(22):160-161
采用Lichrospher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甲醇+水(40+34+26)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建立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微量氟虫腈浓度。结果表明:在0.2153~0.9524 mg/L(约21.53~95.24 ppm)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关系为y=28218x-818.7、r=0.9991,并用喷洒过氟虫腈的白菜样品验证了该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测定50 g/L氟虫脲可分散液剂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以体积比为8:2的甲醇水溶液作为流动相,经过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l8反相色谱柱分离,在波长254 nm下对氟虫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变异系数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0.01%,100.05%,线性相关系数较好,适合于50 g/L氟虫脲可分散液剂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陈志涛  丁立平  吴文凡  郑香平  郭菁  郑铃 《农药》2014,(12):904-905,926
[目的]建立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氟虫腈和丁烯氟虫腈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水溶液均质提取,提取液经中性氧化铝和PSA混合粉末净化后用GC-滋ECD检测分析,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8~0.9滋g/kg,以活鳗和北美对虾为基质样品,当加标水平为10滋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3.9%~87.3%,相对标准偏差为3.3%~3.6%;当加标水平为20滋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4.2%~88.4%,相对标准偏差为3.1%~3.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便捷,成本低廉,满足水产品中氟虫腈和丁烯氟虫腈残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建田  宋红菊  刘跃群  璩向南  唐涛 《农药》2023,(12):919-922
[目的]明确丁虫腈与氰氟虫腙混用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2021—2022年于湖南隆回开展了丁虫腈与氰氟虫腙混用及6种杀虫剂单用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丁虫腈和氰氟虫腙混用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好且存在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37.5+108) g a.i./hm2桶混处理药后21 d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为88.91%~90.66%,略低于乙基多杀菌素75 g a.i./hm2(90.63%~91.85%),而显著优于丁虫腈45 g a.i./hm2(83.26%~85.56%)、氰氟虫腙360 g a.i./hm2(76.47%~80.4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 g a.i./hm2(70.67%~75.56%)、茚虫威27 g a.i./hm2(64.86%~70.93%)和氯虫苯甲酰胺30 g a.i./hm2(38.76%~46.42%);该处理药后21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90.7...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叶法比较了5%丁烯氟虫腈乳油和5%氟虫腈悬浮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前者“速效性”不及后者,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5%丁烯氟虫腈乳油对小菜蛾的毒力增加较快,两者对小菜蛾毒力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在相同浓度下,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的致死速度稍低于氟虫腈。用2mg/L浓度药液处理72h后,两者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33%和95.56%,无显著性差异存在;两者对试虫的毒力数据即LC50、LC95亦处于相同水平;在低浓度下,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的活性低于氟虫腈。  相似文献   

7.
氟啶虫胺腈对水稻褐飞虱的室内杀虫活性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彭  黄新培  谢忠能  余晔  辛建忠  王春生 《农药》2012,(10):760-762,770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水稻褐飞虱的杀虫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稻茎浸渍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原药对水稻褐飞虱的LC50值分别为3.52、1.60 mg/L,LC90值分别为31.27、21.50 mg/L,表明氟啶虫胺腈与吡虫啉对褐飞虱均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用量50、75、100 g a.i./hm2于药后3 d的防效达61.6%~97.1%,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7~14 d的防效达84.2%~99.2%,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结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是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较好药剂,推荐用量50~75 g a.i./hm2,重点喷施水稻茎基部。  相似文献   

8.
氟虫腈替代药剂的田间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氟虫腈替代药剂的田间筛选试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 d,15%阿维菌素·毒死蜱EC 900 mL/hm2、48%毒死蜱EC 1 200 mL/hm2、25%吡蚜酮WP 300 g/hm2对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89.3%、82.2%、83.4%,对灰飞虱的防效分别为90.1%、85.4%、86.2%.药后15 d,15%阿维菌素·毒死蜱EC 900 mL/hm2、48%毒死蜱EC 1 200 mL/hm2、1.8%阿维菌素EC 1 500 mL/hm2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1 500 mL/hm2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分别为97.7%、87.2%、97.5%、98.1%,杀虫效果分别为98.8%、89.8%、100%、100%.示范试验表明:药后10 d,15%阿维菌素·毒死蜱EC 900 mL/hm2和48%毒死蜱EC 1200 mL/hm2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78.4%和76.9%;对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分别为84%和80.7%,杀虫效果分别为87.6%和80.4%.阿维菌素·毒死蜱和毒死蜱可作为氟虫腈兼治稻飞虱和纵卷叶螟的替代药剂,吡蚜酮可作为氟虫腈防治稻飞虱的替代药剂,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作为氟虫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替代药剂.并就几种替代药剂的合理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江西化工》2021,37(3)
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建立了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和氟虫腈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检测方法。样品经含1%(体积分数)甲酸的乙腈提取,氯化钠和无水硫酸钠盐析,QuEChERS净化,以BEH C_(18)为分离柱,用甲醇-1mmo L乙酸铵(含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和氟虫腈的平均回收率为85.9%~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8.9%,检出限在0.3μg/Kg~0.5μg/Kg之间,定量限在1.0μg/Kg~1.7μg/Kg之间。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适合于同时检测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和氟虫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桃蚜和瓜蚜的杀虫活性。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原药对桃蚜和瓜蚜48 h LC50值分别为0.98 mg/L和1.70 mg/L,氟啶虫胺腈对桃蚜和瓜蚜的相对毒力分别是啶虫脒的4.2倍和2.0倍。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桃蚜和瓜蚜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平均防治效果为82.0%~96.0%。氟啶虫胺腈可有效防治桃蚜和瓜蚜,是农业生产上防治蚜虫的理想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封闭体系中研究了氟虫腈对别洛索夫-扎鲍京斯基(B-Z)化学振荡体系的扰动,结果表明氟虫腈的加入明显的改变了振荡体系的振幅,氟虫腈的浓度在2.5×10-5~1.25×10-7 mol/L范围内与振荡体系振幅的变化值ΔA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6,最低检出限为1.0×10-8 mol/L以此建立了测定氟虫腈的快速、简单、灵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氟虫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氟虫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用紫外检测器、C18柱,以乙腈+甲醇+水为流动相(体积比为40:38:22),对氟虫腈的分析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2%,添加平均回收率为100.5%~104.3%。  相似文献   

13.
《农药》2021,(5)
[目的]建立蜜蜂及蜂蜜和蜂花粉中氟虫腈、氟甲腈、氟虫腈硫醚、氟虫腈砜、灭幼脲、氟啶脲、氟铃脲、杀铃脲等5种农药及氟虫腈代谢物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HPLC-MS/MS),并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检测。[方法]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用乙腈提取,盐析后用C18、PSA吸附剂净化,经C18色谱柱分离,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0μg/L,相关系数均≥0.999,定量限为1~10μg/kg (S/N=10);在1~50μg/kg范围内的添加回收率为76.2%~117.9%,相对标准偏差≤22.5%。[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稳定,适合蜜蜂和蜂产品中5种农药及氟虫腈代谢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5%氟虫脲可分散液剂对韭蛆的防治效果。[方法]分别用胃毒触杀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氟虫脲可分散液剂和48%毒死蜱乳油对韭蛆4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9.82、5.48 mg/L,二者毒力无显著差异;5%氟虫脲可分散液剂667~1 000 g a.i./hm2对韭蛆的防效为94.24%~95.39%,优于48%毒死蜱乳油常规剂量。[结论]5%氟虫脲可分散液剂是防治韭蛆的理想药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低毒速效杀虫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药》2020,(1):32-34
建立一种同时分析吡丙醚和氟虫腈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Shim-pack VP-ODS C18色谱柱和紫外-可见检测器,以乙腈+水为流动相,在278 nm波长下对4%吡丙醚·氟虫腈微囊悬浮-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吡丙醚和氟虫腈的线性相关系数均为0.999 9,标准偏差均为0.01,变异系数分别为0.87%、0.3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2%、99.57%。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灵敏、快速,适用于4%吡丙醚·氟虫腈微囊悬浮-悬浮剂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氟虫腈砜标准物质候选物中的主要有机杂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HPLC-MS/MS)成功鉴别出氟虫腈中杂质分别为氟虫腈砜和氟虫腈硫化物,而氟虫腈砜中杂质为氟虫腈硫化物,推导出氟虫腈砜的结构式。HPLC-MS/MS外标法测定氟虫腈中杂质氟虫腈砜和氟虫腈硫化物的含量分别为0. 18%、0. 4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 73%、0. 87%;氟虫腈砜中杂质氟虫腈硫化物的含量为0. 25%,相对标准偏差为8. 05%。该方法的研究对食品安全检验中氟虫腈及氟虫腈砜的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氟啶虫胺腈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仁魁  邹华娇  吴德飞 《农药》2012,51(8):619-620
[目的]明确240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褐飞虱的田间控制作用及最佳使用剂量。[方法]采用田间喷雾法,对氟啶虫胺腈37.5、50、75、100 ga.i./hm2四种不同剂量处理防治褐飞虱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37.5、50ga.i./hm2两种剂量处理,药后1~3 d对褐飞虱的防效为51.42%~68.51%,药后7~14 d的防效为61.00%~79.10%,与对照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12.5ga.i./hm2剂量处理相比,速效性相当,但持效性差;而75、100ga.i./hm2两种剂量处理,药后1~3 d防效为67.18%~74.11%,药后7~14 d防效为81.26%~89.22%,与对照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12.5ga.i./hm2剂量处理相比,速效性更好,而持效性相当。[结论]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75~100 ga.i./hm2剂量喷雾处理,能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发生为害,可供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防治水稻迁飞性害虫的有效药剂,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混用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特点,可起到防治多种害虫的作用,其适宜剂量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375 mL/hm2+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00 mL/hm2,对水稻生长无任何不良影响,且对稻田害虫天敌如蜘蛛、黑肩绿盲蝽等杀伤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朱传明 《安徽化工》2006,32(3):66-67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了31%三唑磷·氟虫腈乳油中三唑磷和氟虫腈的含量。结果表明: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062,0.1472;变异系数分别为0.65%,0.8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7%~100.21%,99.29%~100.02%。  相似文献   

20.
赵海珍  胡珊  张志祥  梁明龙  徐汉虹 《农药》2006,45(1):59-60,63
双三氟虫脲(bistrifluron)是新型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优良的毒杀活性。处理后96、120h,双三氟虫脲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149.78、86.73μg/ml。药后1、3、5、7d,50μg/ml的双三氟虫脲乳油对小菜蛾幼虫的防效分别为7.34%、51.48%、61.12%和86.31%;100μg/ml浓度时防效分别为21.92%、56.22%、79.02%、90.18%;200mg/ml浓度时防效分别为31.53%、76.32%、82.69%和96.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