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浅谈大豆磷脂的色泽和透明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志军  承海 《中国油脂》2008,33(3):64-65
简要介绍了大豆磷脂产品色泽的来源,揭示了大豆原料、加工过程以及杂质等影响磷脂产品色泽和透明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在大豆磷脂加工制取过程中,对大豆预处理、毛油制取、毛油水化脱胶、磷脂浓缩以及脱色等工序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浅析浓缩大豆磷脂脱色工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浓缩大豆磷脂脱色工艺 ,阐述磷脂褐变存在的因素及脱色工艺原理、脱色过程和控制过氧化值、酸值升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豆加工企业的飞速发展,每年加工大豆2 000多万t,天然大豆磷脂的资源十分丰富.大型大豆浸出油厂生产的脱胶油脚质量稳定,大豆经除杂、脱皮、负压蒸发汽提,低温脱水生产的大豆浓缩磷脂,是食用级磷脂理想的原料.但目前我国的食用级磷脂生产量很少,磷脂资源没有很好的利用的主要原因是混合油过滤不过关、油脚脱色不稳定、浓缩磷脂脱水时间长、温度高、设备运行稳定差等,另外我国浓缩磷脂质量标准偏低.所以要开发食用级大豆磷脂系列产品,首先要提高原料大豆浓缩磷脂的质量,解决生产中存在清杂、脱色和脱水的技术问题,减少制备粉末磷脂的成本.  相似文献   

4.
王威  王珊珊 《食品科技》2007,32(1):194-195
浓缩大豆磷脂是由大豆油精炼过程中毛油水化脱胶时的副产物在真空下干燥脱水、纯化处理而得。介绍了浓缩大豆磷脂的制取工艺、功能特性及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制取高品质浓缩大豆磷脂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制取大豆浓缩磷脂过程中存在的杂质含量超标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对加工工艺进行了调整.主要对加工工艺的杂质、温度进行调控.实践表明:高品质浓缩大豆磷脂中乙醚不溶物的含量为0.08%,丙酮不溶物含量为62%,Gardner值小于7,透明度较普通大豆浓缩磷脂有显著增强,外观透明,颜色呈棕黄色,优于SB/T10206-94标准.浓缩大豆磷脂品质的提高,为磷脂的精深加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到浅色的磷脂产品,通常采用在大豆磷脂脱色过程中加过氧化苯甲酰和氧化氢。在本实验中,采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氢对浓缩磷脂进行化学脱爸,过氧化苯甲酰与过氧化氢联合使用,脱色效果最好。在本实验条件下,可得到磷脂色泽为Gardner3.5的磷脂产品。  相似文献   

7.
谷克仁 《中国油脂》2000,25(5):31-33
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大豆磷脂,用于制取磷脂的毛油在水化之前应进行过滤除杂,蒸汽、水是水化脱胶的理想用水,合适的水量为相当于毛油中磷脂含量,很多脱胶剂对磷脂有不良作用,但乙酸酐除外,乙酸酐在水化时可与磷脂酰胆胺形成乙酰化磷脂,在水化脱胶时加磷酸使水化油脚在浓缩时磷脂焦化变黑,加无机盐影响磷脂的质量和性能,在实际离心分离损伤中,应注意离心压力差而不同被压。  相似文献   

8.
浓缩大豆磷脂的溶剂分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谷克仁 《中国油脂》2002,27(1):31-33
浓缩大豆磷脂为磷脂混合物,并含有中性脂、糖酯、碳水化合物及非磷酯等物质。为了提高磷脂产品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试验以浓度大豆磷脂为原料,使用乙醇作溶剂,制备富磷胆酰胆碱产品,最佳工艺条件是:35℃,90%乙醇、萃取时间30min.  相似文献   

9.
我国饲用大豆磷脂主要为浓缩大豆磷脂和粉末大豆磷脂,系由大豆毛油精炼过程中水化脱胶副产物在真空下干燥脱水、纯化处理,再萃取、分离、干燥而得。该文概述饲用大豆磷脂组成、功能特性、应用价值及其制取工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用有机溶剂提取法生产几种高质量的大豆磷脂,它具有杂质含量低,贮藏期中不发生变质,性能优于其它同类产品的特点。首先用1.5倍的有机溶剂分两次提取油角中的大豆磷脂,得到磷脂的有机溶液,然后①蒸发有机溶剂得到浓缩大豆磷脂,②加入磷脂总量1.6~2.0%的H_2O_2在50℃,PH4.0的条件下脱色120分钟,蒸发除去溶剂得到脱色磷脂,③当脱色进行到30分钟时,加入3.0%的乙酐,进行酰化反应,反应90分钟,蒸发溶剂得到脱色酰化磷脂,④脱色磷脂用乙醚—丙酮法脱油得到含磷脂92.3%的固体磷脂。  相似文献   

11.
大豆浓缩磷脂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关于大豆浓缩磷脂组成研究现状,对磷脂类物质,特别对伴随物质组成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影响浓缩磷脂己烷不溶物和色泽可能原因,对制备食品级浓缩磷脂和粉末磷脂方法选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有利于分析食品级浓缩磷脂和粉末磷脂生产过程中一些物质变化。  相似文献   

12.
宋二立 《中国油脂》2021,46(4):7-10
利用PLA1脱除大豆毛油中的磷脂,再用硅胶吸附脱除大豆油中的残磷和残皂。以酶法脱胶后含磷量、硅胶吸附脱皂后的含磷量和含皂量为评价指标,研究酶法脱胶及硅胶吸附脱皂对大豆油脱胶脱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油pH 5.5~6、去离子水添加量3%、反应时间6~8 h的脱胶条件下,酶法脱胶效果随PLA1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PLA1添加量分别为50、75、100 mg/kg时,脱胶大豆油中含磷量分别从566.36、538.02、562.76 mg/kg降至44.67、18.99、17.01 mg/kg,再添加油质量0.1%的SORBSIL R92硅胶,大豆油含磷量分别降至41.21、16.35、15.42 mg/kg,含皂量分别从37、23、14 mg/kg降至14、8、5 mg/kg。酶法脱胶后大豆油酸值和过氧化值有所升高,3个油样的酸值(KOH)平均升高0.63 mg/g,过氧化值平均升高0.007 g/100 g。硅胶吸附脱皂也造成大豆油酸值和过氧化值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大豆粉末磷脂储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源对过氧化值的影响较大,对酸价升高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荧光灯、紫外灯、白炽灯。在避光条件下储藏60h,过氧化值和酸价( 以KOH 计) 分别为21.10mmol/kg 和38.83mg/g。同时研究了相同光线条件下不同包装材料对大豆粉末磷脂的影响,结果表明,避光性能越好的材料,对大豆粉末磷脂的过氧化值影响越小,保存效果由好至差依次为:铝箔膜>复合薄膜>聚酯薄膜>聚丙烯薄膜。用铝箔膜包装的大豆粉末磷脂在荧光灯照射下,60h 后其过氧化值达到21.18mmol/kg。  相似文献   

14.
黄瓜籽油的精炼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索氏法提取黄瓜籽油,经过脱胶、脱酸、脱色和脱臭后,得到精炼油.考察精炼对油中各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室精炼后,黄瓜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色泽和磷脂含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浸出大豆油的标准;精炼后,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略有降低;而常量金属元素在精炼过程损耗较大,其中K含量减小幅度显著,达到1 505.0μg/g.  相似文献   

15.
汪勇  王兴国 《中国油脂》2002,27(6):65-67
介绍了大豆磷脂风味和色泽物质的分析和测定。不同磷脂产品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 ,其风味和色泽物质的组成和浓度有显著的不同。分析了粉末磷脂回味的原因 ,同时讨论了色素物质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camellia lecithin recovered from crude camellia oil by both acid and enzymatic degumming were investigated. Camellia lecithin recovered from acid degumming (CLAD) mainly comprised phospholipids (PS, PI, PE and PA), whereas camellia lecithin recovered from enzymatic degumming (CLED) contained more lysophospholipids (LPI, LPE, LPA). The saturated fatty acids made up a large portion of total fatty acids in CLED compared to CLAD. CLED-stabilised emulsions tended to be more stable than CLAD-stabilised emulsions. Meanwhile, emulsions stabilised by CLED exhibited smaller particle size in agreement with their microstructures. Moreover, both CLED and CLAD-stabilised emulsions were sensitive to pH and ionic strength changes and provided smaller particle size and higher stability at pH = 7 and 1 mm NaCl concentration. These findings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camellia lecithin with characteristic phospholipid composition as alternative o/w emulsifiers in food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酶法脱胶的产业化应用,分别采用PLA1单酶脱胶和PLC联用PLA1双酶脱胶对7个批次大豆原油进行脱胶,测定油脂得率、油脚出率、脱胶油磷含量及酸值,并与传统水化法进行比较,考察大豆原油酶法脱胶的效果。结果表明:酶法脱胶油脂得率显著提升,利用PLA1单酶脱胶和PLC联用PLA1双酶脱胶其油脂得率较水化脱胶分别提升了0.86、1.41百分点,且双酶脱胶较单酶脱胶油脂得率也有明显提升,平均提升0.55百分点;酶法脱胶可以将大豆油的磷含量降至10 mg/kg以下,甚至可降至5 mg/kg左右;酶法脱胶的油脚出率较水化脱胶明显降低,单酶脱胶和双酶脱胶分别降低了0.72百分点和1.22百分点,且双酶脱胶较单酶脱胶油脚出率平均降低了0.49百分点;酶法脱胶的酸值(KOH)较传统水化法均有所升高,单酶脱胶和双酶脱胶分别提升了 0.63 mg/g和0.61 mg/g,双酶脱胶与单酶脱胶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酶法脱胶显著提高了油脂得率,脱胶油磷含量降至10 mg/kg以下,可以直接与物理精炼工艺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无机膜超滤法制备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80%乙醇水溶液提取大豆异黄酮,比较孔径为50 nm和10 nm的无机陶瓷膜在0.13MPa下超滤大豆乙醇提取液的效果,制备较高纯度的大豆异黄酮。超滤结果表明,超滤可以脱除69.4%胶质,66%蛋白质;滤过液色泽变浅,澄清度显著提高;浸提液中大豆异黄酮的组成及含量在超滤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冷冻干燥得到大豆异黄酮,纯度可达2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