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通过对超稠油蒸汽吞吐过程中汽窜现象、汽窜危害及汽窜产生原因的分析研究和认识,对杜84兴隆台西超稠油汽窜的地质因素、开发因素等进行分析,并对防治汽窜的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适合该块蒸汽吞吐开发的汽窜防治措施,现场实验表明:汽窜增产技术试验可以有效地抑制和利用汽窜,提高蒸汽热能利用率,改善油层动用状况,提高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邓博  刘威  李健 《中州煤炭》2020,(2):145-147,174
研究区属于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采,目前处于开发的初期阶段。该油藏生产中出现了蒸汽吞吐产能较低、含水上升较快、采出程度较低的问题。对此研究了蒸汽吞吐的开采特征及边底水对开发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开展了蒸汽吞吐开发优化研究。边底水对油藏蒸汽吞吐生产有较大影响,其吞吐开采既有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弹性降压开采特点,又具有特有的水驱开采特点。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建立典型数值模拟模型,对蒸汽吞吐开发井型、井距、避水高度、注采参数(注汽速度、注汽强度、干度、焖井时间)进行了优化,为下一步改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古城油田泌浅10区经过高周期蒸汽吞吐后,油层平剖面矛盾突出,汽窜加剧,吞吐效果变差。为提高汽窜井区的生产效果,在部分汽窜井区探索实施一注多采措施,充分利用已形成的汽窜通道,根据汽窜情况和单井吞吐生产效果,选择有利的中心注汽井注汽,周围油井不注汽依靠中心井提供的能量生产,达到提高蒸汽波及体积,改善汽窜井区吞吐生产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蒸汽吞吐作稠油油藏开发的主力技术,为稠油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对于蒸汽吞吐稠油油藏注汽能力影响因素以及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研究还不充分。为防止汽窜、 超覆等,提高蒸汽的热利用率,通过室内实验,在考虑油藏渗透率、注汽速度、注汽温度以及原油黏度的情况下,研究了蒸汽吞吐稠油油藏的吸汽规律,基于均一化研究,分析了上述影响因素对吸汽能力的影响程度,明确了不同注采参数的影响规律,为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方案制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刘义刚  钟立国  刘建斌  邹剑  张华 《中州煤炭》2020,(8):86-91,108
蒸汽吞吐是稠油油藏开发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但是对于海上油田的特殊条件,在进行蒸汽吞吐3~4轮后,即意味着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此时,如何调整注采参数,是海上稠油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针对LD27-2油田稠油油藏的开发特点,在地质建模和高度历史拟合的情况下,对LD27-2油田稠油油藏开发状况进行多轮次预测;基于生产历史拟合的油藏数值模型,开展了不同蒸汽干度、注汽强度、注汽强度递增等条件下A22H井和A23H井蒸汽吞吐至开采至10年的油藏数值模拟,明确不同注采参数的影响规律,优化了LD27-2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中后期注采参数。  相似文献   

6.
克拉玛依油田六、九区油藏是一个储层物性及原油性质变化较大的浅层稠油油藏,开发初期效果较好,但随着稠油热采进入中、后期,油井吞吐轮次高、地层亏空大、油层动用不均、原油粘度高、含水上升快、汽窜出砂频繁等问题逐渐突显,严重制约油田采收率的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本区油藏在开发过程中运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高温封堵调剖、蒸汽混相驱油、化学采油、化学防砂等综合治理技术,提高了采收率,为同类油藏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井楼油田三区开发现状及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井楼油田三区薄层稠油特点和开发规律分析结果,针对三区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后期,平均吞吐周期6.8个周期,随着周期数的增加,采出程度提高,含水上升,油井产油能力下降等问题认真分析,并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六、九区浅层稠油热采水平井两点式注汽方式造成的蒸汽分布不均、水平段油层动用不均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内稠油水平井吸汽能力分析模型,定性分析了目前注汽工艺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符合现场实际的两点式注汽水平段加热分析模型;研究使用自调节蒸汽配注器,实现水平井水平段多点均衡配汽,改善了水平段动用程度,提高了水平井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曙光油田稠油油藏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主力区块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后期,后备资源接替不足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2006年以来,曙光油田加大了对稠油块状非均质油藏储量动用状况的研究力度,对目标区的油藏地质特行精细描述、对直井生产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对水平井与直井组合式井网开发可行性进行综合研究。对水平井进行优化设计,优选出2个块状非均质油藏进行水平井与直井组合式井网开发,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H稠油油藏典型井组注蒸汽驱参数优化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H浅层稠油油藏,平均埋深160m.属于边缘氧化型稠油油藏。针对该油藏逐步进入注蒸汽生产的中后期.开采难度加大,递减加快,开发效益下降等现状,选取典型井组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蒸汽驱的开发方案设计与指标预测。数值模拟结果符合油田开发实际。研究表明,开展间歇注汽(间歇时间90小间歇注汽量80m^3/d)对改善汽驱效果,提高采收率具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薄层特超稠油吞吐中后期蒸汽驱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薄层特超稠油吞吐中后期周期吞吐效果差,急需进行开采方式转换研究与试验。着重介绍特超稠油吞吐中后期汽驱的油藏条件、汽驱主要技术研究与先导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2.
古城油田泌浅10断块自1988年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了基础井网、井网加密、热化学辅助吞吐阶段,目前整体单井平均吞吐14.7个周期,已进入高周期热化学辅助吞吐开发后期,日产油水平低仅0.4t/d、开发效益差,继续蒸汽吞吐难以有效扩大蒸汽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迫在眉睫。参考国内外相似油藏条件区块,蒸汽驱已进入现场实施,并取得一定生产效果。因此本次研究立足于转变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同时考虑到高周期吞吐后期地下"四场"分布的非均质性,优选井网与地下"四场"相适应的矢量化井网形式蒸汽驱与规则井网形式的蒸汽驱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蒸汽驱效果预测对比,结果表明考虑地下"四场"分布特征的矢量化井网蒸汽驱效果较规则井网蒸汽驱提高采收率幅度大,为泌浅10断块开展蒸汽驱进入现场实施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稠油蒸汽吞吐生产过程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充分认识各阶段的生产规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相关措施对策对于超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生产特征的研究,总结了超稠油蒸汽吞吐的生产规律,理清了不同生产阶段各项生产参数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各吞吐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油藏实际,制定相应对策,指导曙一区超稠油的高效开发,对同类型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技信息     
《当代矿工》2011,(4):26-27
井楼油矿:改造电路提升蒸汽计量准确率 为提高稠油井注汽的有效率,河南油田井楼油矿给计量站配备了蒸汽流量计,用于计量单井注入蒸汽数据,准确把握油井注汽量。但是在运行过程中,蒸汽流量计的关键部件一蓄电池充电效果变差,运行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5.
新浅45区油藏属于浅薄层、稠油油藏,随着吞吐周期的延长,油藏骨架砂体遭到一定破坏,汽窜日趋剧烈,整体吞吐状况变差,区块后期管理难度加大,为改善吞吐效果,在研究区块吞吐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下步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浅薄特超稠油吞吐中后期蒸汽驱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蒸汽驱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开采以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热采阶段。采用蒸汽驱开采使蒸汽冷凝前缘遗留的残余油饱和度,在蒸汽波及范围内降到很低,从而提高了驱油效率,达到较高的采收率。本文分析研究了河南油田浅薄特超稠油吞吐中后期地下油藏动态状况,指出了适宜进行蒸汽驱的各种有利条件,明确了浅薄特超稠油吞吐中后期进行蒸汽驱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河南油田泌125区热水驱技术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油田泌125区薄互层特低纯总厚度比(0.28)普通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效果变差的实际,通过热敏分析、高温相渗分析、热水驱替试验及现场实验,证明热水(含污水)驱明显优于蒸汽吞吐,注入水的温度高于拐点温度效果较好,化学驱辅助以热水驱效果更好一些。建议采用热水(污水)驱并辅助以表面活性剂驱技术,为同类油田提高驱油效率和采收率及有效地解决污水外排问题提供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8.
克拉玛依油田六东区克下组浅层稠油油藏,经过多年的蒸汽吞吐热采开发对套管结构受套管质量和固井质量影响,以及地层水对套管的电化学腐蚀等,使油(汽)井套管变形、穿孔、错断井数急剧增加;通过分析套管损坏类型、特点及套管损坏机理、类型,采用下衬管、爆炸整形补贴、挤水泥封堵和二次固井等综合治理工艺技术,修复了部分油井套管,满足了稠油开发生产需要,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化学增效降粘助排技术是提高蒸汽热效应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蒸汽吞吐或蒸汽驱过程中通过向地层注入化学药剂来达到降低稠油粘度的技术。主要介绍井楼油田三区采用化学降粘的技术,并通过实例分析措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部边缘齐古组稠油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层薄、天然能量低,随着油藏步入中、后期开采,油藏物性发生剧变,储层含油饱和度大幅度降低,剩余油分布复杂,亏空严重,地层能量维持在较低水平,高含水井逐年增多,开发难度剧增。针对突出的生产矛盾,开展低能量、薄油层注氮气辅助吞吐适应性、提高采收率研究和生产实践,通过室内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及注氮气的反复研究认识和再实践,实现了低能量、薄油层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规模化应用,为改善这类油藏开采效果,提高吞吐阶段采收率,减缓产量递减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