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文章以南水北调工程河南省受水区为研究区,根据分摊系数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定量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为河南省受水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南水北调工程通过改变下垫面和调水给河南省受水区带来的经济效益约为229.40亿元,其中生活用水供水经济效益约为47.30亿元,工业用水供水经济效益约为182.10亿元;供水生态效益总价值约69.70亿元,其中生态保育约7.10亿元,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约44.50亿元,压采地下水形成生态效益约18.10亿元。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分析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12月全线建成通水至今已近5 a。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计接收丹江口水库来水达52.03亿m3,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 200万,"南水"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北京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末端。为最大限度利用"南水",几年来,北京按照"节、喝、存、补"的方针科学用水。52.03亿m3的进京江水中,有34.88亿m3用于自来水厂供水,占入京水量近7成;6.23亿m3用于向密云、怀柔、大宁、十三陵等本地大中型水库存蓄江水,其余用于向城市河湖补水以及回补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是北京供水的主力水源,持续过量开采已经导致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目前急需评估南水进京以来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与范围,为制定科学的地下水涵养方案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分析南水进京前后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对北京地下水的影响。结果显示,2014年以前因连续多年干旱多个大型水源地持续开采,形成了中心水位最大降幅超过46 m的大型漏斗,北部地区的地下水漏斗已经连成一体,平原区水位整体下降。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北京利用南水替代部分地下水进行供水,多个大型水源地减采地下水,通过潮白河道对怀柔应急水源地、水源八厂和怀柔水源地等多个大型水源地进行人工补给,置换大量的自备井等综合措施,使北京地区地下水水位由整体下降转变为部分地区上升。怀柔应急水源地与水源三厂地下水水位最大上升幅度超过了11 m。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对北京地下水的涵养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4.
丹江口水库自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综合利用效益。从防洪、供水、发电、生态等4个方面对丹江口水库近6 a发挥的效益进行了梳理,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自大坝加高运行以来,有效保障了汉江中下游防洪安全,水库实现年年安全度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方供水量已超过340亿m3;受水区城市供水水量有效提升,供水保证率明显提高,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河湖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工程的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得到了同步发挥。同时,为丹江口水库在供水安全保障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2月12日,有着"跨世纪宏伟工程"之称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5年来,清澈的引江水顺渠北上,穿过鄂北和中原大地,流入华北平原,有效缓解了河北省水资源短缺状况,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5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为河北供水59.7亿m~3,其中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39.1亿m~3,生态用水20.6亿m~3,受益人口达1982万,不仅大幅提升了受水区城镇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供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联合调度,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供水区内多种水源联合运用的局面,提出了优先利用引江水,合理配置地表水,充分回用中水,逐步改善生态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强化全民节约用水的调配思路和措施建议,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的水资源联合调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自通水以来,在城市生态补水、地下水压采、水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生态效益。本文立足于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针对目前南水北调生态效益实际发挥情况,分析了受水城市在发挥生态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探索了生态效益发挥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部署要求,甘肃省对全省受水区进行了总体规划,论证了工程的必要性。提出了全省的供水对象,及对应的高线、中线、低线供水方案,并对配水方案的整体效益进行了分析。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将为甘肃受水区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障,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部署要求,甘肃省对全省受水区进行了总体规划,论证了工程的必要性。提出了全省的供水对象,及对应的高线、中线、低线供水方案,并对配水方案的整体效益进行了分析。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将为甘肃受水区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障,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穿河南全境,总干渠从南阳淅川县的陶岔渠首到北京市的团城湖,全长1267km,河南境内渠道长度达731km,占干渠总长的58%。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配河南用水量约38亿m3。南水北调总干渠安阳段长65.01km,总干渠安阳段设口门3个,设计年供水3.34亿m3。该工程的实施,将缓解安阳市水资源紧缺状况。  相似文献   

11.
立足党中央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在系统分析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紧缺形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北京市减少耕地种植面积,增加滨水林地和平原区湿地面积的生态效益和可行性,提出了北京市减耕增林增湿的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结果表明,北京市农业用水以地下水为主,农业生产是造成全市地下水超采和环境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拓展滨水林地、湿地等绿色空间可实现绿地增加固碳能力、湿地增加拦氮能力;平原湿地建设实现有效缓解城市防洪压力的同时,可为城市生态红线保护和居民休憩提供良好的生态空间;通过在山前生态涵养带、城市下游平原、城区和主干交通道路以及河道沿线等重点区域综合施策,全市可增加和改善绿色生态空间41.7万hm~2,还提出了实施减耕增林增湿战略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自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东中线已经全面通水四周年,累计调水222亿m~3,供水量持续快速增加,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有力支撑了受水区和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据水利部南水北调司负责人介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原南水北调办、水利部以习近平  相似文献   

13.
近十几年来,海河流域持续干旱,北京市遭遇连续枯水年份,水资源供需形势日趋严峻。为了应对北京市水资源的紧缺形势。确保首都供水安全。自2008年9月以来,水利部组织利用先期开工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先后两次实施向北京应急调水。累计已从河北省岗南、黄壁庄、王快3座水库调水入京近5.5亿m^3(截至2010年11月29日,目前第二次应急调水仍在持续进行中),为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首都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四川水力发电》2009,28(6):116-116
截至2009年9月底,南水北调办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593.2亿元(含初步设计工作投资13.7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65.7亿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106.5亿元,基金(地方)82.4亿元,贷款238.6亿元。工程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39.7亿元,占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696.6亿元的49%,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成投资60.7亿元和279.0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63%和46%。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来水条件下北京市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进京后,北京将形成外调水、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多水源联合供水的格局,其中外调水是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整体调度后确定的,其水量和水质对北京市供水调度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北京市多水源供水环路为研究区域,以充分保证供水和弃水量最小为调度目标,建立多水源联合调度模型,采用南水北调中线多年设计来水系列对供水系统进行调度,给出北京市以日为尺度水资源调度结果,环路各处流量、水压等动态变化情况及各个水厂的水资源配置情况。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方法确定的调度规则可以使模型达到不弃水不缺水的调度目标;在平水年即南水北调来水量为11.9亿m3时,2014年需水水平下反向调入密云水库约1.65亿m3。不同典型年下,供水环路南水北调来水和本地水源同时供水时间达1~100 d。供水环路中南干渠沿线水厂和九厂发生南北水源同时供水天数较多,需要防范水源混合可能带来的水质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截至7月16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天津市引调南水超40亿m~3,供水范围覆盖天津市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等14个行政区,1000多万群众受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近5年来,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前提下,累计向天津子牙河、海河等重点河道补水超过8亿m~3,有力地改善了河道水环境质量。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天津外环河出口闸工程。  相似文献   

17.
正南水北调工程作为迄今为止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配置战略工程,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论证之后,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3年和2014年相继建成通水,目前已累计调水400多亿m~3。尤其近年还对工程沿线部分河湖进行了生态补水,通过水源置换等方式,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受水区地下水超采趋势。南水北调已建工程发挥的巨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无数南水北调人卓越贡献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两年来,工程安全平稳运行,输水水质全线达标,累计从渠首陶岔引水超过60亿m3。为更好地优化中线工程的实时供水调度,有必要对中线工程的水量调度方案、水量调度计划和近两年的水量调度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水量调度方案、丹江口水库年度可调水量、中线工程年度水量调度计划以及中线工程近两年水量调度实践,分析了中线工程水量调度带来的效益、工程供水量和实际输水损失,总结了中线一期工程运行两年来的调水实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水调度的实际需要,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三级区为基本单元,从生态条件、水文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水资源三级区进行生态水文分级,为研究中线受水区生态补水目标及优先级别提供依据;在分析生态补水目标确定原则的基础上,依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水方式,初步界定中线工程生态补水对象主要有三类:湿地、地下水、河流;最后根据水资源三级区生态水文分级结果,确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生态补水目标及优先级别。  相似文献   

20.
动态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投资计划进展情况(2006年11月)截至2006年11月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下达210.64亿元(含初步设计工作投资4.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8.5亿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106.5亿元,基金(地方)27.1亿元,贷款48.54亿元。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1.25亿元,占在建设计单元项目总投资300亿元的37%,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成投资31.23亿元和80.03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设计单元项目投资的69%和31%。工程项目累计完成土石方11887万m3,占在建设计单元项目总土石方量的43%;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229万m3,占在建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