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孔庙是一组由单个建筑的礼制化组合而形成的、具有儒家思想教化作用的古代公共建筑群。在当代语境下,除现存的文物建筑以外,文庙建筑群的空间形制布局亦是其重要的遗产要素,是当代文庙空间优化、功能转化、遗产活化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地方文庙“万变不离其宗”的形制布局特征作为切入点,在剖析了文庙遗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以河南府文庙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信息空间转译的方法,基于历史地图图解、文献阅读、考古发掘等历史信息要素,构建文庙建筑群的空间关系系统,深入探究河南府文庙的完整形制及其空间演变。形制布局的研究成果辅助了文物分布区划,被纳入遗产保护对象,成为河南府文庙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针对文庙形制布局的“绿地标识展示”等景观化保护措施,通过公园化、数字化、游憩化的保护路径,实现地方文庙建筑群空间环境的整体性保护及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兰州金天观古建筑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超 《山西建筑》2010,36(4):27-28
以相关历史文献为依据,结合现有测绘图纸,对兰州市金天观历史建筑群的古今格局进行了翔实的分析,探讨了兰州金天观古建筑群的研究价值和利用价值,为今后对金天观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复兴岛为黄浦江沿岸唯一的内陆岛,是保留至今的工业上海之缩影。文章梳理其自然形态成因与重要历史建筑群演变,聚焦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重要项目,通过挖掘文献图档和现场踏勘,研究工业遗产产业链、军事遗存的基础信息,提出遗产岛的保护定位。  相似文献   

4.
传统寺庙建筑群往往受到各宗教教义影响而形成一种综合排布方式。各寺庙之间形成意匠的对应与空间的呼应。本文以金石文献为依据,通过梳理历史源流,分析得出白塔山古建筑群经过元明、清以及1958年之后三个大的时间节点的发展演进,在此过程中古建筑群的形成自始至终受到易经"地天泰"卦风水学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白塔山古建筑群现有的寺庙建筑组群空间格局形态。从而揭示了寺庙古建筑群文化空间形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5.
福建土楼建筑群与福州三坊七巷建筑群为福建省两大特色文物古建筑群,这两个建筑群的围护墙体均采用夯土墙,但两类夯土墙的性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本文以采用传统工艺建造的新夯土墙及历史既有的夯土墙为样本,对两种不同类型夯土墙的材料配比及材料抗压强度等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土楼夯土墙的材料抗压强度显著高于福州三坊七巷夯土墙,而材料配比是影响夯土墙材料性能的最主要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可作为历史夯土墙修缮及新建夯土墙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曾经在这里建立过赫赫有名的西夏王朝。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乱的影响及现代城市的建设,使得当时的建筑保存下来的极少。北塔(亦称海宝塔)古建筑群是目前银川市内保存较完整和完好的一组建筑群,它不仅具有较高的宗教价值意义,而且具有独特的建筑价值内涵。本文试从建筑遗产与建筑史学方向出发,研究其建筑群的空间形态及建筑价值,分析其独特的建筑存在意义,为其发展和保护创造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遗产研究从欧洲转向亚洲、强调亚洲工业遗产保护独特性的背景下,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以登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中国近代铁路遗产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近代铁路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文章结合遗产的历史时期、空间格局、资本属性以及社会发展等因素,叙述了殖民文化的典范性,补充、丰富了以欧洲为核心的现有遗产体系,为近代铁路遗产的认定和保护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十四都村古建筑群始建明代、建筑群规模宏大,在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经济产业结构落后、人口外迁,建筑无人居住的现状,急需对十四都村古建筑群做出保护与利用规划,整个规划以保护为主,兼顾旅游发展,使村落重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湘峪古村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其空间格局完整,建筑遗产丰富,是迄今为止保存较为完好的明代堡寨式聚落,具有较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2006年,湘峪古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文在大量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就院落分布、院落构成、社会地位与居住心理、地形处理、立面构成、屋瓦特征、防御功能等方面对湘峪古村民居建筑的特征进行横向探讨和分析,并结合具体院落实例进行详细阐述,以期能够展示以湘峪古村为一例的晋东南堡寨聚落民居建筑的研究价值于万一。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居建筑群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区,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重要空间载体。然而,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量未列入遗产保护范围的普通传统民居建筑群随着传统村落、历史地段在城镇建设过程消失而迅速消失。而遗存的传统民居建筑群也大多处于空置、坍塌的局面。如何有效地活化利用这些传统民居建筑群,是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从城镇化及全域展示两个角度,以晋江传统民居建筑群的活化利用引导为例,探讨市域传统民居建筑群的活化与利用引导。  相似文献   

11.
山水小城 慈城地处浙江宁波江北区西北部,背山面水,其棋盘式的城市格局可追溯至唐代,是江南地区极少数保存完好的古县城。城区范围内保留了大量明清建筑,慈城古建筑群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颁发的亚太地区历史遗产保护利用奖。  相似文献   

12.
城市街巷格局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历史文脉的物质遗存。从世界遗产视野看,在城市遗产及其传统风貌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历史文化名城或受到现代城市化强烈冲击的古都城市中的传统街巷格局及其遗产价值的保护,是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以太原古城为例,在研究其"丁"字型街巷格局的发展与演变,并与国内外古都街巷格局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阐述了古都名城街巷格局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美国建筑历史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事件与项目的梳理,归纳美国建筑历史遗产保护运动充满矛盾冲突与多样性的发展轨迹,分析公众参与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探讨目前美国社会广泛认同的建筑历史遗产保护观念.指出历史建筑可以为民众提高生活内在品质,这些建筑与其建造工艺不仅代表了历史的工艺水平,蕴含了历史遗产宝贵的品质,也是对今天技术品质的见证.  相似文献   

14.
陆琦  谭皓文 《新建筑》2011,(6):140-143
随着城市的急剧扩张,使城市边缘的历史村落及文化价值正在逐渐消失。在极力提倡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今天,纳入城区历史村落建筑群的改造利用已刻不容缓。建筑师应在保护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和街道,研究其历史文化的同时,根据时代的需要提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城市街区规划。  相似文献   

15.
从崆峒山的历史和崆峒山古建筑群重要地位、建筑形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崆峒山古建群建筑本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残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修缮和保护方法。进行了建筑特色及价值研究,并且提供了保护利用的新思路,为保护崆峒山古建筑群做出良性的循环。  相似文献   

16.
从第1~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筛选出140处近现代工业遗产作为研究样本,在时空间分布、行业构成、经营和建造属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基于ArcGIS软件构建工业遗产数据库,利用核密度、分布方向、平均中心等分析工具,探索国保单位中工业遗产的保护发展历程,对国保单位中工业遗产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解读,以期全方位了解国保单位中工业遗产现状。  相似文献   

17.
<正>庞村位于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城东郊,这里有著名的庞村古建筑群。庞村古建筑群建于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公元1736—1795年),是桂东南现存规模大、较为完整的清代建筑群。该建筑群共有30余座,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19座。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座"大大房"有2220平方米,其余每座皆为千余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陈航  高凯  龚政 《中国园林》2024,40(4):109-115
工业遗产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变革,也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的研究是保护和活化利用的重要依据。西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独特,使得其工业发展同中东部地区相比有自身的特殊性。选取西南地区48处国家级工业遗产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间分布看,西南地区工业遗产具有时间跨度大、历史延续性强、阶段性突出的特征,且以近现代工业遗产为主;2)西南地区工业遗产在空间分布上呈“东多西少”的不均衡态势,其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表现出“大集中、小分散”“东密西疏”的聚集特征,形成了“一核一副、带状分布”的分布格局;3)在影响因素方面,西南地区的工业遗产分布受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历史环境和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研究成果形成西南地区工业遗产时空分布及其内在机制的地域特征的前沿探索研究,对西南地区工业遗产研究具有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第1~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筛选出140处近现代工业遗产作为研究样本,在时空间分布、行业构成、经营和建造属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基于ArcGIS软件构建工业遗产数据库,利用核密度、分布方向、平均中心等分析工具,探索国保单位中工业遗产的保护发展历程,对国保单位中工业遗产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解读,以期全方位了解国保单位中工业遗产现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业遗产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铭 《城市建筑》2013,(22):345-346,348
本文针对国内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更新等理论方面的研究现状,采用文献法、考察法和分析法等综合研究方法,对近十年来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改造、更新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分析出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在旅游开发、景观营造、城市更新等几个方向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现状,提出了我国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对我国工业遗产的理论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