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为提高稠油高轮次吞吐井后期开发效果,根据油井的不同原油物性、不同地层压力等情况,有针对性的研制与应用的两种稠油高轮次吞吐井复合驱油技术,解决了稠油进入高轮次吞吐后,由于层间矛盾突出、地层压力下降、原油粘度升高、地下存水增加等原因导致的稠油周期产量大幅度降低的问题,有效改善了高轮次井吞吐效果,提高了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稠油高轮次吞吐井后期开发效果,根据油井的不同原油物性、不同地层压力等情况,有针对性的研制与应用的两种稠油高轮次吞吐井复合驱油技术,解决了稠油进入高轮次吞吐后,由于层间矛盾突出、地层压力下降、原油粘度升高、地下存水增加等原因导致的稠油周期产量大幅度降低的问题,有效改善了高轮次井吞吐效果,提高了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躺井控制管理是基础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躺井不仅直接影响原油产量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造成原油生产成本的增加,所以加大技术投入和强化过程管理,已成为控躺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商河油田油井躺井原因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控躺井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躺井控制管理工作是基础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躺井不仅直接影响原油上产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造成原油生产成本的增加,所以加大技术投入和强化过程管理,已成为控躺井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油井躺井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控躺井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采出液中含水率的不断升高,低产低效井的增加,原油的开采成本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利用能源,把原油开采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充分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开采方式,已成为目前油田开采面临的主题。本文阐述了机采井各种节能技术原理.根据现场实际运行情况,对其节能效果进行分析,为今后机采井节能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注采井网调整技术是油田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对保持原油长期稳定的产量和提高原油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油田注采井网调整是通过对加密或抽稀的方式合理调整注采井网的分布密度,以实现最佳原油采收效果。本文对注采井网的选择、井网的分布与调整、井网密度的确定、注采井网与原油采收率等注采井网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以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胶质、蜡、沥青质等天然乳化剂不断析出、单井含水逐渐上涨以及注水、注气等采油方式的增加,导致原油乳化变得日益频繁和严重。原油发生乳化现象对采油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有:抽油杆的载荷上涨,抽油杆断脱风险上涨以及后流程管线回压升高,导致管线堵塞、刺漏的风险加大等。通过对塔河油田托甫台区块原油乳化因素分析,结合现场流程,抓实乳化井日常跟踪、分析梳理、提炼提升,总结出符合现场实际的乳化井管理对策,解决了乳化井管理难题,最大程度地提高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田的进一步开发,钻调整井的数量每年越来越多。因为在老油区长期注水开采,严重影响了调整井的固井质量。本文认真分析了影响调整井的固井质量的因素以及提高调整井固井质量的技术关键、措施和方法,为老油区二、三次采油产层的分层处理和挖潜增加效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各油田原油产量在一定时期内稳产、增产得到了保证。  相似文献   

9.
一、蒸汽驱井碳酸氢铵的结晶现象及危害 1.蒸汽驱碳酸氢铵的结晶现象 采油作业四区为蒸汽驱先导试验区,采用蒸汽驱开采方式。蒸汽驱就是通过注入井连续不断地往油层中注入高干度的蒸汽,蒸汽不断地加热油层,从而大大降低了地层原油的粘度,增加原油的流动性,推动原油流向生产井,不断采出原油,提升油井产量,提高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油田开采中,许多油田存在着地质油藏条件复杂、中小型边际油田多、开发难度大、单井产能低的现象。如何提高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是油田开采过程中面临的艰巨任务之一,而水平分支井钻井完井技术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对优快钻完井技术和水平井钻完井技术进行开发研究,突出水平井开发所具有的优势,实现油田高产和稳产的目标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主要从水平分支井的工程设计、钻井完井的难点分析、井眼轨迹控制工艺技术等方面分析油田水平分支井的钻井完井技术。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藏的储量比例逐年增加,注空气驱油技术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原油空气氧化动力学特征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地层原油样品能够发生氧化,温度可以升到250~300℃,并有少量CO_2产生。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动能力,达到烟道气驱或N_2驱的效果,提高储量的动用程度。以贝中希11-72区块为例,在室内物理实验研究、试验区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井网井距、注气速度、注入压力等相关参数,并对注气提高采收率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选用兼性厌氧菌,使原油-水体系中烃性质改变、水相酸度增加、表面张力下降、出现乳化现象。以原油为碳源发酵后,油粘度、蜡含量、凝固点均显著降低。在矿场进行了7口井微生物单井吞吐试验,结果表明可有效地清除井筒及近井地带的石蜡,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原油的流动性,提高原油产量。  相似文献   

13.
在油气集输、罐间输转、油罐车及铁路罐车等油品流通的多个环节存在原油损耗,原油损耗不仅降低油田经济效益,且污染环境。为了确定油田集输系统原油损耗的影响因素和损耗规律,针对辽河油田作业二区原油集输系统进行测试,分析了原油损耗规律。测试结果表明该区块原油集输系统原油损耗率为0.355%,全年损失原油1 716 t,井场原油损耗所占比例为76.34%,说明井口罐原油损耗受各因素影响最大,因此改造进罐井集输工艺可以有效降低该集输系统原油损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二连油田难采抽油机井进行了分析研究 ,造成难采井开采困难的主要原因 :是随着油田十年多的开发 ,原油品质变差 ,胶质沥青、石蜡含量升高 ,原油乳化严重等 ;并采取减阻降粘的方法 ,解决了此问题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渤海油田作为目前中国海上最大的油田,资源总量在120亿m~3左右,也是全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基地,在我国的石油能源产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渤海油田地质油藏特点是构造破碎、断裂发育、油藏复杂,其开采难度较大,极易造成原油的不必要损耗和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在渤海油田的多个区域中开始应用开来。结合渤海油田的地质油藏特点制定了一系大位移井的钻井技术,从原油开采的设计、钻井液优化、井眼净化、井壁稳定以及套管下入等方面进行实践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渤海油田的原油产量,并降低了原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消耗和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随着超稠油吞吐轮次的增加,原油中的重质成分沉积以及无机垢的形成,岩石的润湿反转,以及水锁、粘土膨胀等因素致使近井地带污染越来越严重,加上地层压力低,造成油井周期生产时间缩短,周期产油减少,低产甚至不出。本技术既能解除近井地带的无机、有机物堵塞,恢复措施井的地层渗透率,同时在注汽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和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能够有效地改变岩石的润湿性,降低原油的粘度,增加地层的返排能力,从而提高蒸汽吞吐效果。措施后注汽压力降低,满足现场注汽要求,增油效果明显,取得良好的措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采油厂面临无新产能接替,水驱效果变差,递减加快等不利局面。为完成原油任务,油水井维护和措施工作量逐年增加,相应投资成本增加。其修井成本占开发投资的30%左右。面对如此多的工作量和投资,如何提高修井质量、节资降耗。提高油田开发的整体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文章通过对井下修井作业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提高井下作业施工质量和加强监督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采油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采油井躺井,躺井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躺井过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躺井一方面造成油井开井时率降低,从而影响了油井产量,另一方面躺井会造成原油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躺井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工作量.因此,为了减小躺井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对导致躺井原因进行研究、分析,找出了我区躺井的特点、规律,并对减少躺井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实施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抽油机设备多、分布分散、人员少、治安复杂等因素的不利影响,造成停井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导致日常管理难度加大、采油时率下降、躺井率上升,严重影响了原油产量。通过自动化油井生产管理系统多项功能的应用,减少了原油损失,提高了采油时率,实现了自动化油井生产管理方式,提升了管理区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潜油电泵控制柜是电泵井的控制设备,控制着电泵井的启停及相应保护,控制柜由于线路故障、元器件老化等问题造成电泵井停机,严重影响原油产量。本文对潜油电泵控制柜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将在排除故障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总结,为下一步海上油井管理提供了经验,促进了海上原油采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