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1955~1995 年丹江口水库下游沿程各站水文泥沙等原型观测资料, 运用函数变量关系的中心线法, 对其水位流量关系历年变化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丹江口水库建库前后沿程水位流量关系变化与其水位面积关系变化基本相似, 对其下游防洪问题影响不大。分析成果将为丹江口水库运行管理、预报调度及长江三峡水库的类比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955-1995年丹江口库下游沿程各站水文泥沙等原型观测资料,运用函数变量关系的中心线法,对其水位流量关系历年变化进行数据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建库前后沿程水位流量关系变化与其水位面积关系变化基本相似,对其下游防洪问题影响不大,本文分析成果,将为丹江口水库运行管理,预报调度及长江三峡水库的类比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水库坝下游沿程Z~Q关系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江口水库坝下游河道属典型的冲刷型河道,滞洪期是浑水冲刷,蓄水期是清水冲刷,冲刷导致过水面积增大,河床粗化。但沿程各站Z~Q关系都有一个共同规律,各站建库前后Z~Q关系都存在一个交点,即临界流量(水位)值,在此值以上则建库后的水位抬高;在此值以下则水位是下降的;在临界流量(水位)点上,则建库前后在同流量条件下水位是相等的。对建库前后沿程水位抬高及下降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以供汉江及今后三峡水库坝下游防洪问题的规划、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秦智伟  陈玺 《人民长江》2018,49(23):10-15
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以来,水库清水下泄对坝下游河道造成了明显冲刷,同时枯水期水库向下游补水,提高了坝下游沿程水位与平均流量,改善了下游供水形势。根据坝下游干流沿程宜昌、枝城、沙市、螺山、汉口、大通等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大断面等资料以及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分析了三峡水库建成运行以来沿程各站枯水期水位流量关系变化,旨在定量研究三峡水库枯季补水和清水下泄对河道的冲刷作用及对三峡坝址下游沿程水位的影响。研究表明: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宜昌-汉口河段各控制站在不同流量条件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枯水期综合考虑补水和冲刷作用后,不同月份沿程各站水位有升有降。  相似文献   

5.
丹江口水库清水下泄冲刷含沙量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江口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清水下泄,坝下游河道沿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刷,使得沿程的含沙量和级配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根据丹江口水库坝下游16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坝下游河道清水冲刷含沙量和级配的变化特性。并对清水冲刷过程中,干流河段内的沉速及含沙量的衰减现象作了分析,建立了干流河段内冲刷含沙量的衰减关系.文中用衰减式对丹江至皇庄段、丹江至仙桃段的干流冲刷含沙量资料作了验算,实测与计算值比较,结果尚好.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运用对坝下游干流河道水文情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调度运用改变坝下游水沙条件,会对坝下游河道水文情势产生影响。利用坝下游长河段一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丰水年、平水年与枯水年情况下三峡水库调度运用对坝下游干流河道沿程流量、水位及输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枯水期与泄水期出库流量增加,坝下游沿程枯水位相应抬高;蓄水期下泄流量减少,同时期沿程水位下降;遇枯水年,水库蓄水使得坝下游来流量过小(10月下旬大通站平均流量小于 9 000 m3/s );遇平水年蓄水期,中下游水位下降较多,沿程水位下降 1.71 ~ 3.68 m ,对坝下游河道的航运及供水等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利枢纽下游河道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利枢纽下游河道的实测资料,得到下游河道水位流量关系的调整变化,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三峡蓄水前后新江口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三峡水库蓄水运行,清水下泄后坝下游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刷,使江湖关系发生变化,引起水沙特性变化。根据新江口站1997-2006年的实测水位流量关系,分析了三峡蓄水前后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特别是40.00m以下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为今后试行单一线法流量测验、实现水文巡测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以来,水库清水下泄对坝下游河道造成了明显冲刷,同时枯水期水库向下游补水,提高了坝下游沿程水位与平均流量,改善了下游供水形势。根据坝下游干流沿程宜昌、枝城、沙市、螺山、汉口、大通等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大断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分析相关水文数据的基础上,拟定多个不同的水动力条件情景,通过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湘江下游河床下切对湘江下游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探讨湘江下游河床下切引起模拟河段沿程水位、流速的变化,结果表明,湘江下游河床下切会引起模拟河段沿程水位不同程度的降低,其幅度从下游向上游逐渐增大;距离下游水位边界越远,河床下切引起的水位下降的幅度越大;下游水位越低,河床下切引起沿程水位降低的幅度越大;伴随着水位下降,河床下切使得模拟河段沿程断面的平均流速普遍减小。  相似文献   

11.
唐庆霞  闫金波  邹涛 《人民长江》2013,44(15):14-18
长江中游河段水位流量关系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呈现出较为复杂和不规律的特点。研究了洪水涨落率、来水顶托和水库调度等因素对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根据实测资料,对宜昌站、枝城站和沙市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变化进行分析,并讨论了沿程水位下降趋势和比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洪水涨落率是控制各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来水顶托和水库调节仅对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产生局部影响。宜昌至枝城段和枝城至沙市段的水位和比降变化规律恰好相反。研究成果对水文预报、水文资料整编、水文分析计算和河演分析工作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二滩水电站尾水水位、流量和桐子林水电站坝前水位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二滩水电站上、下游主要梯级水库电站对二滩水电站平、枯水期流量的影响,研究了桐子林水库蓄水初期不同坝前水位时二滩尾水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特征,计算了桐子林水库淤积20年、坝前水位1015 m时,二滩水电站4~6台机组满负荷发电时二滩尾水水位,给尾水河床护岸等修复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代文良  张娜 《人民长江》2011,42(3):9-12
为掌握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过程中库区水位、流量、含沙量变化过程,通过三峡库区寸滩、清溪场、万县、朱沱(三)水文站实测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水面比降资料,分析了蓄水过程中三峡库区沿程水面比降、库区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含沙量变化、库区冲淤变化等。分析结果为认识掌握三峡水库175 m蓄水后库区水文泥沙的变化规律积累了资料,对探索三峡库区水文泥沙的监测方式和分析研究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孤山航电枢纽工程规模指标,需考虑下游已建丹江口水库的影响。通过分析丹江口水库水位变化规律,采用对比有、无丹江口水库影响的研究思路,分析了丹江口水库对孤山航电枢纽工程下游水位、水头、发电、出力、额定水头、下游最高通航水位等规模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水位越高,孤山航电枢纽与下游水位有关的工程规模参数选择受影响越大。考虑丹江口水库顶托影响确定的孤山航电枢纽工程规模参数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5.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下游在较长时间内受下泄清水影响,河道冲淤演变及排泄能力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现场查勘的基础上,通过对丹江口水库和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下游河道演变、排泄能力变化特点的对比,分析了黄河下游防洪面临的新形势;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下游河道发生冲刷,但艾山以下窄河段冲淤变化不大,近年来形成的淤积萎缩的状况难以很快改观。游荡性河段调整剧烈,工程出险机遇增大;河道水位流量关系中水流量以下部分同流量水位明显降低,中水流量 以上部分水位降低幅度可能会明显偏小,防洪形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小浪底水库建库前后黄河下游泥沙粒径粗细变化情况,分析总结出黄河下游河道河床质泥沙粒径的沿程变化规律。合理利用小浪底水库对水沙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对实现下游河道冲刷或不淤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2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夏秋连旱,沙市站水位创历史最低,低枯水水位流量变化引发了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等系列问题。利用2009~2022年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实测资料,对沿程各站断面变化、低枯水水位流量关系变化趋势、河道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各代表站低枯水水位流量关系呈右偏趋势,同流量下水位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沙市站下降幅度最大,宜昌至城陵矶段河道冲刷强度最大。研究成果可为合理调度三峡等长江上游水库,保障中下游生产、生活、生态用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旱情防御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改建后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的分洪情况及沿程水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运潮减河不同洪水频率下的分洪流量,提出了运潮减河满足设计分洪流量时,拦河闸闸上、分洪闸闸下的水位关系;并观察试验段流态、流势变化,分析其对建筑物的影响,提出了重点防护部位。  相似文献   

19.
水电枢纽建设改善了库区航运条件,但电站泄流会对坝下游航道产生影响,需要对此研究以实现水电开发与航运建设的协调发展.在分析大量研究文献与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电站下游流量、泥沙、水位在电站建设前后变化与沿程变化的特性,归纳了电站泄流对坝下游设计最低通航水位、通航水流条件(沿程流速、流向与比降)、河床演变的影响,以及提出了应对策略与措施等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推动本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向家坝水电站下游非恒定水沙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站日调节和泄洪引起的非恒定流改变了下游河道的天然水沙过程,将影响下游河道的防洪、航道、港口及船舶航行安全,需研究坝下非恒定流的传播规律、关注航道内比降与流速的变化以及航槽内的输沙特性,实现水电与航运协调发展.结合向家坝水电站下游滩段的物理模型试验与坝下一维数模计算的成果,开展了电站下泄非恒定流对下游水位、流量、比降、流速及输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日调节引起的坝下水位、流量变化沿程坦化,水位与流量变幅沿程减小;随着电站泄水波的行进,峰前瞬时比降和水流速度相应增大,退水时沿程水面比降与流速随谷减小,随后恢复原有的比降(流速)与流量关系;泄水波峰前最大比降随流量变率的增大而增加,与流量的变幅无关;非恒定流输沙率大于恒定流的输沙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