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本文利用高斯公式分析简略模型眼的调节能力,联系正视眼老视形成过程,得到眼调节能力的衰变与老视形成的关系,推算得到老视眼发病年龄应为45岁左右,并解释远视者出现老视较正视眼者早,近视眼者出现较晚或不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老视又称老花,多见于40岁以上,晶状体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能力降低而致调节减退,近点远移,故发生近距离视物困难,这种现象称为老视。绝大多数的人在40~45岁左右眼睛会悄悄出现"老花",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一般是按照每5年加深+0.50D的速度递增。根据年龄和眼睛老花度数的对应表,大多数正视眼患者,45岁时眼睛老花度数通常为+1.00D,55岁提高到+2.00D,到了60岁左右,度数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下,不仅仅是导致近视、视力下降、眼睛疼痛那么简单了,或可能产生某种严重的眼科疾病。那么,为什么有些人眼睛容易出现疲劳呢?导致眼睛疲劳的8大原因1.调节性眼睛疲劳:常发生在调节衰弱、调节麻痹、老视、屈光不正(远视、散光)以及戴不合适的眼镜时。由于远视眼在近距离工作常比正视眼过度使用调节,加上辐辏和调节失去平衡关系,因此常在近距离工作或学习时有疲劳感,可出现眼痛、  相似文献   

4.
从近视成因流行的“调节学说”、“形觉剥夺学说”、“近代偿学说”三个理论,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人眼的视觉功能是从出生以后才慢慢建立的,由于轻度近视与正视眼在眼视功能建立初期,需要的调节相对较少,调节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启动和锻炼,出现调节能力低下或者蜕化,因此近视成因“调节学说”认为的调节过度,其实是自身调节能力不足而出现的调节过度。  相似文献   

5.
从近视成因流行的“调节学说”、“形觉剥夺学说”、“近代偿学说”三个理论,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人眼的视觉功能是从出生以后才慢慢建立的,由于轻度近视与正视眼在眼视功能建立初期,需要的调节相对较少,调节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启动和锻炼,出现调节能力低下或者蜕化,因此近视成因“调节学说”认为的调节过度,其实是自身调节能力不足而出现的调节过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下降,睫状体的功能也下降,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减弱,大约40-50岁开始,阅读或其他近距离工作发生困难,这种由于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老视是生理现象,几乎没有人能够逃脱这个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戴框架眼镜的远视患者提早出现老视,即出现  相似文献   

7.
老视眼,俗称老花眼,大约在40~45岁开始,人眼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下降,睫状肌的功能也逐步减弱,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减弱,产生阅读或近距离工作闲难,这种由于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年龄与眼的调节力是有一定关系及规律可循的一般而言,正视眼(即无近视、远视等)到15岁时,用尽全部调节力方能保持近视力清晰(一般人习惯阅读距离为28 35cm)。但从眼的生理要求,必须保留全部调节力  相似文献   

8.
老视是生理现象,随年龄增长,眼调节功能逐渐减弱,终至近距离阅读不清.老视的矫正度与原有屈光状态、使用方法、习惯工作距离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续上期)2.老视及矫正2.1老视的机理老视特指随着人类机体衰老发生的生理性近距离视觉障碍,其特点是借助光学透镜的补偿可获得显著视觉改善,下面简略介绍老视的成因和表现。2.1.1调节和调节幅度眼睛是依靠调节来看清近目标的。调节是指睫状肌收缩,睫状韧带松弛,晶状体的囊膜(主要是前囊膜)的张力下降,晶状体的基质隆起,将晶状体表面撑弯等一系列生理过程(图2-1)。眼的晶状体屈光焦  相似文献   

10.
正屈光不正兼有老视者,往往远近视力视觉都有所欠缺,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笔者根据患者屈光不正的性质、程度以及年龄、生活习惯予以总结,以期寻找最合适的配镜方案,供同仁探讨。1概述老视与调节需求、调节幅度相关。调节需求:眼睛在近距离工作时,不同的注视距离所需要的调节量值也不相同,调节需求等于注视距离的倒数。例如,注视距离为40cm,调节需求为2.50D;注视距离为33cm,调节需求为3.00D。在老视矫正时,需了解被测者习惯的阅读距离,从而确定被测者的调  相似文献   

11.
正因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功能减退称为老视,通常在38岁左右初现,发病高峰期在42~44岁,50~52岁时,有近100%的人会出现此症状。据《2018 Market Scope》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近18亿老视人群,在中国,有老视问题人群达3.9亿,占中国总人口的近三成;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38.4岁,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将达42.6岁,也就是说,到2030年我国出现老视的人群将超过总人口的一半。《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指出,视力缺陷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白内障和老视更是当下威胁国民视觉健康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信息阅读需求使得现代人每天近用眼需求超过10个小时,  相似文献   

12.
四十五岁以上的人,眼的调节功能下降,阅读不能持久,书本上的小字辨认不清,这说明已出现了老视。老视眼的检查比较复杂,首先验光师(员)要用主觉及他觉相结合的方法,查出老视眼的远用光度,再检查近用加入光度。 这里介绍检查老视的三种方法,仅供参考: 一、保留储备调节法。 使用工具:标准镜片箱、试镜架、近用视力表。 方法:1.近点测定:患者遮盖左眼,右眼注视近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述调节、调节力的计算,框架眼镜与角膜接触镜矫正时调节力的计算方法及调节对老视的影响,得出结论:为延缓老视症状的出现,远视眼可用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眼可用框架眼镜矫正。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老年人的用眼卫生很少重视,这是缺乏一般用眼常识所致。人过了40岁,即开始出现老视,俗称老花眼。出现老花眼后,如不及时配戴眼镜,会使眼睛的调节肌肉疲劳,产生头痛、眼胀、精神不振等。戴上老花镜,就可消除这些不适。 一般,老花眼的程度与年龄成正比例。40岁左右,老花眼50度;  相似文献   

15.
45岁以上的人,眼的调节功能下降,阅读不能持久,书本上的小字辨认不请,这说明已出现了老视,老视眼的检查比较复杂,首先验光师(员)要用主党及他觉相结合的方法,查出老视眼的远用光度,再检查近用加入光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探讨老视小瞳孔检影验光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156例40岁以上门诊远视力低常老视者,进行0.5m距离小瞳检影验光。结果:156例中,256眼远视力矫正至正常,另外56眼进一步检查患有眼疾。结论:82%即绝大部分远视力低于正常(大于4.0老视)可以通过小瞳检影验光,视力获得矫正。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为了便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眼视光从业人员,特别是具体验光配镜人员,很有必要了解乃至熟悉近视和近视眼的国际分类,同时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人眼光学系统的屈光能力与眼球前后轴长之间不相称时就可形成非正视眼。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则为近视。在眼科学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探讨老视小瞳孔检影验光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择156例40岁以上门诊远视力低常老视者,进行0.5m距离小瞳检影验光。结果:156例中,256眼远视力矫正至正常,另外56眼进一步检查患有眼疾。结论:82%即绝大部分远视力低于正常(大于4.0老视)可以通过小瞳检影验光,视力获得矫正。  相似文献   

19.
老视与综合验光仪进行老视验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眼镜行业和视光教育的快速发展,老视验光的技术和设备都有了较大进步,但由于目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和一些验光单位不够重视,老视验光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以下就老视的相关理论和用综合验光仪进行老观验光的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希望对一些验光工作者有所帮助。 1、老视相关理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可塑性下降,睫状肌功能也相应变弱,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  相似文献   

20.
(续上期)2.2.3确定理论附加焦度已知老视是由于调节时晶状体不能产生预期的正焦力所致,因此在近距离工作时,须在原有的远用眼镜的基础上增加正光学透镜作为附加焦度来替代眼的调节不足,同时还必须使被测眼保持一定量调节力作为调节储备,以避免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带来的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