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以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卧室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软件对卧室新风口的不同形式及与空调风口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空调风口附近设置顶部侧送新风口,其室内的气流组织优于下送散流器新风口;顶部俱侧送百叶新风口与空调风口间距不宜过大;在空调风口附近布置下送散流器新风口时,风口宜尽量靠近空调回风口.  相似文献   

2.
以豫东某纺织厂为研究对象,针对细纱车间棉尘处理困难、空调运行效果不佳等现象,设计出一种可提高纺织空调系统工作效率、能有效收集处理回风口附近棉尘、带有余热回收系统的移动带式除尘装置。  相似文献   

3.
对卷烟厂制丝车间大空间空调送风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使用CFD模拟软件对风口进行建模,计算不同送风状态下的速度场,并采用实验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根据制丝车间的空调要求,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参数和送风口形式的优化,通过模拟径向可调旋流风口结合局部区域喷射风口的送风方式,以及对车间在计算工况下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析,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体现了气流组织模拟在此类高大空间的空调节能方案的优化设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福州地区某小学多功厅冬季采暖的气流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以人体活动区域的温度场作为评价指标,对原设计的侧送上回气流组织空调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1.6m/s的出风口风速情况下,在竖向上,温度场由高到低呈梯度递减;人体活动区域的温度场无法满足(20±2)℃的设计目标要求。针对上述结果,提出2种改进优化措施:加大送风风速;调整回风口位置,将由上回风改为下回风。通过模拟研究表明,2种方式均可满足人体活动区域的温度场设计目标。优化改进方式为高大空间多功能厅冬季采暖气流组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零方程模型和3点动量风口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PHOENICS模拟了某候机厅空调气流组织方案的速度场和温度场。模拟结果显示,原方案工作区断面温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风速超出规范要求,改进方案保持总风量不变,增加了送风口数量,其温度场和速度场都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调整其送风口、回风口的位置,来改变气流组织形式。采用CFD技术,对不同送风方式的速度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不同送风方式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析,得到了更满足人员舒适度要求的风口布置形式,并以此来指导办公室内空调通风的设计和改进。  相似文献   

7.
论文针对无锡某项目机加工车间空调系统设计的落地式射流柜机无法满足现场安装尺寸要求的情况,提出将空调由落地式射流柜机改为吊装射流机组,由外墙向厂房中间射流。同时,为保证靠外墙处人员的空调要求及制热时热风上升的问题,在吊装射流机组后端连接竖向风管并在低位设置回风口。为确定合适的吊装高度以满足人员区域温度及风速要求,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2种吊装高度下的设计方案进行气流组织分析。通过分析对比,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空调方案。  相似文献   

8.
72台远程射流送风空调机组布置在车间两侧,机组的出风口为球型喷口;新风经室外2台组合式空调机组处理后,通过风管由双喷口型新风口送入车间。经济分析和实测结果表明,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年运行费用可降低58%左右;车间温度分布均匀,工作区风速在设计范围内,空调设备噪声较小。  相似文献   

9.
根据卷烟厂生产工段对温湿度的要求,将制丝车间划分成4个空调区,适当放宽了空调参数的要求。为满足固定操作岗位及特殊需求部位的要求,局部区域设置岗位送风。比较了喷流、喷射、旋流风口的送风特性,发现径向可调的旋流XL600风口更适合全面送风,喷射风口CY400以1 000 m~3/h风量进行岗位送风的效果较好。通过三维气流组织模拟分析,确定了旋流风口送风与喷射风口送风相结合的节能送风方式。  相似文献   

10.
珠江城商务写字楼高309.6m,在大楼中上部建造4个风洞(吸风口)并安装有4个风能发电机进行风能发电。通过大比例尺(1∶150)模型的风洞试验,研究吸风口内风速放大效应;利用全尺寸CFD数值模拟评估在3年重现期风速下风机运行及气流流经吸风口引起的噪声影响;通过CFD数值模拟获得来流为40m/s时风机切入绕流的风荷载,建立风机及其上下8个楼层范围内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将CFD数值模拟获得的风荷载作为输入荷载评估了风机运行时对其连接的上下两个楼层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建筑外形及吸风口的喇叭口形状对气流具有明显的加速作用;②受到周边建筑的干扰作用,出现明显的"峡谷风效应",有周边工况下吸风口的风速放大效应出现在2号吸风口(tunnel-2);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4个吸风口均能达到风机运行时所需的风速要求,风力发电基本能够正常运行;④在3年重现期风速下,风机运行及气流流经吸风口产生的噪声小于50分贝,满足城市2类地区的噪声限制要求;⑤在吸风口处的来流风速为40m/s情况下,风机运行产生的振动较小,满足高层建筑对结构振动舒适度的要求;⑥在超高层建筑上实施风力发电是可行的,乃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印刷车间空调夏季工况,结合印刷设备运行车间对环境温湿度等条件的要求,在大小环境分区空调思路的基础上,对小环境三种送风空气处理形式进行了分析:小环境回风式送风、大环境回风式送风、直流式全新风送风。其中直流式全新风送风采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对新风预冷后经冷却去湿处理至送风状态点,然后利用置换通风原理直接送往内区印刷设备附近,能够满足印刷小环境的工艺性要求,且节能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室内环境舒适性有了更多的关注,室内的换气次数和气流组织对舒适度影响较大。文章通过PHOENICS软件对某办公楼在顶面和侧面两种不同送回风形式下的气流组织进行仿真模拟,并与实测的送风口和回风口温度、风速进行对比,分析冬季、夏季两种工况下的室内空气流场,给出不同通风形式下室内办公位置的适宜区域,从而提高办公人员工作环境的舒适性,为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印刷厂房属于高大空间建筑且能耗显著,其中的空调系统不仅要承担来自围护结构及人员的冷热负荷,还要承担印刷过程中印刷机所产生的大量散热。现有研究表明,改善印刷厂房能耗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改善其气流组织形式。本文以某高大空间的印刷厂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从高大空间分区域空调气流组织技术入手,研究组合风口条件下的冬夏季送风气流组织优化形式,探求一种夏季促进形成温度分层、冬季阻碍温度分层的组合风口气流组织形式,并结合数值模拟与模型实验手段优化了该气流组织形式。研究表明:新型分区域空调系统在采用直吹工作区气流组织形式下解决了传统送风模式弊端,使得分区域空调系统能够在冬夏两季满足送风要求。新系统中,3种送风形式都能基本满足工作区的温度要求。但是相对而言,在同等风量和送风温度下,百叶风口侧送+45°旋流风口在冬季工况下具有最好的空调效果,使得工作区温度能够保持一致。在夏季工况下,采用百叶风口侧送+(45°~60°)旋流风口送风气流组织均具有良好的送风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毛纺厂空调系统的优化方案,并在原有旧空调基础上加以改造,符合新增设备扩容后车间生产工艺的需要。阐述其在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冷热源、水系统及消声减振等方面的设计,提出了优化和改进的实施方案。能够保持车间温度、湿度分布均匀,工作区风速在设计范围内,空调设备噪声较小,满足毛纺厂工艺要求,运行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5.
玉柴机器集团柔性生产线车间远程射流送风空调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2台远程射流送风空调机组布置在车间两侧,机组的出风口为球型喷口;新风经室 外2台组合式空调机组处理后,通过风管由双喷口型新风口送入车间。经济分析和实测结果 表明,与常规空调系统相比,年运行费用可降低58%左右;车间温度分布均匀,工作区风速在设 计范围内,空调设备噪声较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被动式太阳房集热墙风口平均风速的测定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风口实验,测量分析风口截面上不同风量下风口的平均风速,找出测点风速等于平均风速的分布区域,将一个风速传感器探头放在该区域测出的风速即可代表风口的平均风速。将实验结果在青藏铁路线上被动式太阳房现场进行了校核,从而实现了对被动式太阳房集热墙风口平均风速的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17.
运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和Airpak计算软件对建筑空调室外机进行气流模拟,根据其速度场、温度场、压力场的模拟结果,发现不同的出风方式以及风口形状对气流有较大影响。另外,通过对有室外风影响的情况的模拟,结果表明室外风速对气流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并不十分显著。经过对原方案的改进,满足了室外机的工作条件,基本达到了所需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不同空调进、回风口位置下的换流站阀厅内部空气流动进行了模拟研究。对比了三种不同气流组织下的发热阀体表面温度场情况,模拟结果显示,上下进风、中间回风的方式能最为有效地降低阀体表面的温度。  相似文献   

19.
结合某大型室内水上乐园项目,通过CFD模拟预测冬季空调工况室内热湿环境。结果表明:人员停留区温度分布均匀,高度方向温度梯度小于3℃;人员停留区相对湿度满足设计要求,水面附近湿度较高,其影响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人员停留区风速小于0.2m/s,舞台表演区风速小于0.15m/s,但近送风口局部区域风速较高。风机盘管直吹围护结构防结露效果明显,侧墙部分区域可能结露。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实际工程中散流器选型或设计不当导致冬季工况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采用Airpak气流模拟软件对散流器冬季使用工况下的不同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室内人员活动区的温度分布情况来判断散流器送风效果的优劣,模拟得到了较优的喉部控制风速,散流器与其它送风口送风效果的对比结果,对应回风口的风速控制,以及散流器在不同净高的房间使用效果对比,对后期工程中散流器的选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