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湘东—赣西边境井冈山地区 传统乡土建筑为研究对象,梳理湘赣边境乡 土建筑在长期适应气候与自然的过程中所形 成的适宜技术,总结并提取典型的气候适宜 性策略。分析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传统建 造技艺传承的两个主要问题,探索建筑师如 何在对现代性与地方性再认识的基础上,在 传承和创新之间取得平衡。通过介绍在井冈 山荷花乡大仓村的系列实践项目,印证一种 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生态的、低碳的乡村振 兴的可能,将当地乡土建筑中被证明有效的 生态建造经验转化应用于当代工程设计实 践中。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乡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激活乡土建筑的同时,理解其特有的原真性也愈发重要,这是乡土建筑能否在当代持续焕发生机的关键。乡土建筑的原真性特质在于其生命周期范围内的自发建造历程,这一过程体现了当地居民对所居环境的再思考,使自发建造历程具有"实现的历时性""非专业性"及"封闭的地域性"三类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存,其材料与工艺都朴实地回应着与土地的联系。所以,从自发建造历程认识乡土建筑的原真性在当代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乡土建筑的高技化是当代乡土建筑发展的一个趋势,如何将高技术与地域性建筑完美的结合是文章探讨的重点。首先提出了地域性建筑从"传统乡土"向"高技乡土"转化的必要性,接下来从3个方面分析讨论了乡土建筑高技化的若干种设计手法,最后得出将高新技术与传统建筑相结合已是当今地域性建筑设计的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人、气候、建筑的思考,分析了乡土建筑的环境调控机制和特点。并以湘东—赣西边境井冈山地区传统乡土建筑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形态、围护结构、场地环境三个方面提炼了井冈山地区乡土建筑在长期适应气候与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调控策略,为当代在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下探索乡村复兴的路径提供策略集成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5.
王文婧 《四川建筑》2011,31(5):10-12
乡土建筑与气候的关系密切。位于中国西南部的重庆地区是传统聚落和乡土建筑资源较丰富地区。气候表现为冬暖夏热,潮湿温暖的大陆性气候。重庆地区的乡土建筑作为一种成熟和稳定的建筑形态不仅满足经济、耐用的原则,还改善小气候环境,满足通风防潮和保温隔热要求。为此,当地乡土建筑在建筑选址布局,空间形态,建筑选材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些理念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值得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迪拜历史文化为背景,介绍了迪拜建筑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气候因素,社会和宗教因素对迪拜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并对迪拜当代乡土建筑设计民族文化传统进行了探索,指出设计人员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传统文化,应用现代技术,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乡土建筑.  相似文献   

7.
马汀 《四川建材》2016,(4):116-117
本文通过探讨当代建筑师在农村的地域性建筑营建中遇到的误读地区地域性、建筑功能与乡村生活不适应等诸多问题,分析其背后的矛盾是城市生活的建筑师设计与乡村生活的使用者的矛盾。再通过发掘地域建筑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建筑的自发性建造行为来认识这一营建活动的自发性与参与性,以此提供一种对于地域性建筑的研究方向和建筑师介入地域性建筑建造的一种方式,即参与当地的自建活动,以此理解与认识当地建造体系。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境设计》2015,(6):160-161
UED:您认为建在乡村和乡村建筑是否有区别? 罗德胤:我之前并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如果直接理解,乡村建筑是已经存在于乡村的建筑,而建在乡村的建筑是之后添加的建筑,含有一些当代的意味. UED:乡土建筑和乡村建筑怎么区分? 罗德胤:乡土是文化,乡村是一种空间概念.乡土包含传统的概念,乡土建筑是长期按照当地传统而建造的建筑.乡村建筑单纯强调乡村的空间概念,不那么强调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乡土建筑的出现与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我国在当代乡土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基于城镇化发展环境下,当代乡土建筑怎样更好地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对城镇化背景下当代乡土建筑的关系以及设计要求做了分析,阐述了城镇化背景下当代乡土建筑设计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当代乡土建筑设计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简析了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理论在乡土建筑中利用的可行性,并运用其中的模式理念和模式语言方法对汉中市宁强县乡村的传统及当代建造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取出当地的本土模式语言。在之后对本地乡村新农居的设计创作中,试图探讨一种基于本土模式语言对建筑单体的空间布局、整体效果及细部营造进行整合设计的构想思路,使设计出来的新农居既延续了地方的传统特色,又适应当地人的生活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对项目当地气候特点和场地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响应机制与气候适应性设计原理,对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图书馆进行绿色设计策略分析,探讨如何在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中融合气候适应性的设计策略和手法,为我国大学校园环境响应与气候适应性的绿色建筑创作提出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湘赣边界山区有大量以客家聚落为代表的乡土建筑存留,其建构特征与现实应用具有可以充分挖掘的潜质。文章以湘赣边界山区多处村落中的山地客家民居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在地测绘、建模分析、实体模型复原等方法,对当地民居建筑特征性构造光檐和天门进行分析。探究其在构造做法、物理性能、文化象征三个方面对湘赣地区乡土建筑的意义和影响。为保护湘赣地区传统民居乡土建造智慧,继承并应用于当代乡土建筑的转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宗和双 《山西建筑》2006,32(23):16-17
通过对香格里拉藏族民居的现状分析,指出在继承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优点的同时,针对当地恶劣的气候环境与传统民居的不足,应该采取的各种先进的设计与技术完善措施,努力为当地人民打造理想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以绵阳市铁炉村传统夯土建筑的实地调研测绘为基础,从夯土建筑传统工法的角度展开研究思辨,深入了解当地夯土民居的建构形式和建造流程,探讨传统夯土建筑的材料、构造、节点、工艺等,从而总结出当地民居建造体系的内在逻辑,找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传统建造工艺如何同现代建造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劳作性与真实性的统一,避免乡土建筑在"符号化"形式语言中的沦陷,以期能够更好的实现川西北地区夯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乡土建筑与新乡土建筑的概念,结合新乡土建筑与传统乡土建筑的发展现状,对新乡土建筑与传统乡土建筑作了比较,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了当代新乡土建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广西桂南地区传统乡土建筑地域特色及文化背景鲜明,可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实施建设的危旧住房改造项目——"建科苑"二星级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运用节能适宜技术及计算机软件进行建筑通风、日照等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东南亚、北美等乡土建筑的人居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利用文献查阅与多学科交叉分析等研究方法,解读东南亚、北美等乡土建筑、人居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东南亚、北美等乡土建筑的造型、特色虽各不相同,但均是对当地气候、文化、风俗等因素的适应。这些地区的乡土建筑通过建筑空间、建构等营造的良好人居环境对健康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技术而来的建筑气候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靖 《华中建筑》2006,24(8):61-62
营造舒适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目的之一。然而,在舒适与节能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当前建筑设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传统乡土建筑中蕴藏着一些适应当地气候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文章研究了结合气候与传统技术营造低能耗建筑的案例,提出了创造低能耗、舒适的建筑之对策。  相似文献   

19.
立足桂林乡土建筑对气候、环境的适应特点来重新认识乡土建筑在新时代的发展,从其中提炼出适合现代生活的建造材料和建造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新建筑》2016,(2)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对乡土建筑快速变化的担忧已成为普遍情绪。试以纳西族乡村为例,对乡土建筑进行调查与研究,考察其建造范式的变迁及其背后的成因,最后提出一种新观点:乡土建筑的变化并不一定意味着传统的终结,也可能是传统的发展;乡土建造并不必然走向现代建筑的建造范式,也可能会形成一种新乡土建造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