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以及倡导市民社会的呼声愈发高涨,城市更新大环境下我国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应运而生。本文在分析社区规划师制度概念和国内外制度发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虹口区社会规划师制度,并被政府部门付诸实施。本文结合笔者在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担任社区规划师所做的一系列实践,提出现阶段我国社区规划师的沟通纽带作用,即作为纽带连接政府、公众及多利益主体,并力所能及地推动街道和社区建设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复杂的多方利益相关者诉求,亟须构建多方协同的空间治理机制。针对当下中国社区更新中缺乏长效空间治理制度的问题,上海市率先探索社区规划师制度,尝试构建一种多方协同的社区公共空间治理机制。以上海杨浦区、浦东新区、徐汇区的社区规划师制度为例,首先综述全球各国社区规划师的公众参与制度探索,阐述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社区参与式更新的双重创立语境,及其“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理念;其次重点分析杨浦区、浦东新区和徐汇区各自制度特征及成果;最后从管理体制、组织构架和内容实施3个层面归纳并提出当下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公共空间治理机制,展望下一步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3.
吴丹  王卫城 《规划师》2013,(9):36-40
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原农村社区力量的崛起,城市规划开始关注和吸纳社区诉求,同时由于规划编制对象从新增建设用地转向存量建设用地,规划师的角色从进行物质规划的主体转向利益调节的主体,由此带动社区规划师的产生。基于此,研究论述了深圳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制定背景、主要模式、挑战和问题,认为随着深圳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进一步均衡化,基于社区利益诉求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和市场驱动型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将快速发展,政府主导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将逐渐退居其次。研究最后还提出国内其他城市的社区规划师制度将沿着这一趋势演变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可持续性、宜居性发展战略,当下中国城市更新的重点逐渐开始由"物"向"人"的转变,具体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式社区更新、微更新研究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社区规划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对"城市更新"的发展梳理及国外或地区"社区规划师"的探索经验,从"反思"的规划关注点层面"、研究"的规划方法层面"、观察"的规划操作方法层面"、参与意识培育"的设计实践层面,对社区更新进行多方面再思考。结合"参与阶梯理论",并在切实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行动主义策略下的"社区规划师工作框架",以期为我国社区更新带来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芙蓉  黄应霖 《规划师》2013,(9):31-35,40
台湾的社区规划师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许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宝贵经验。台湾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思想、人员与机制上的准备。社区规划师具有服务性、公共性和当地性三种基本特征,有明确的服务范围与工作内容,其选聘也有相关制度与要求。台湾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实践可为我国大陆的城市发展与公众参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2015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保证科学编制的规划得以严格执行。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社区发展和规划等相关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将规划落实到社区,让市民参与规划,成为推进城乡规划公众参与,推进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未来城乡规划的重要趋势。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建立与运作,对实现城乡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区规划师是西方城市规划中重要的参与者。随着我国市民公众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越来越关注社区的精细化管理,社区规划师制度在我国城市更新的进程中逐渐变得不可替代。上海曹杨新村是我国最早采用"邻里单元"理论建造的知名劳模新村,经过60年发展,亟需解决基础设施老旧、社区管理落后等问题。以曹杨新村"美丽家园"建设为背景,提出建立由专家学者、城市管理方、社区居民和社区规划师组成的"四方参与工作平台"和5阶段工作流程,在传统社区规划的基础上完成规划后的驻场动态追踪、弹性社区规划,其推动社区自治的方式是我国社区更新发展的重要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雪萤  段杰 《规划师》2021,37(5):82-88
21世纪以来,城市更新实践中多元主体的利益冲突复杂多样,学界对城市更新中社区权力的关注日益增强.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文章对中英两国城市更新中的社区参与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从技术实施、权力关系和制度逻辑3个层面探讨两国社区参与模式的异同,提出中国应多维度地构建社会权利保障机制,包括打造完整的"参...  相似文献   

9.
城市更新制度建设是转型发展新阶段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主要从城市更新本质内涵和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背景形势,剖析了当前我国城市更新制度建设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基于城市更新本质内涵和国际先进经验,提出了制定更长远与更综合的更新治理目标、加强全面系统且协调的更新制度建设、体现市场规律和公共政策的综合属性、建立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治理机制以及应用数字化新技术辅助城市更新治理等城市更新制度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略论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中国社区规划师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出发,以"国家—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为依据,引入中国台湾地区社区规划师的发展经验,分析了社区规划师在我国国情下的主要作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黄瓴  郑尧  骆骏杭  许剑峰 《规划师》2023,(2):92-100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城镇化下半场,以人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成为共识。新发展阶段对我国城乡规划学科和规划师人才培养提出了系统性建设的新要求。文章针对当前社区精细化治理目标下社区规划师需求与供给不匹配问题,对国内外社区规划师的角色与制度进行梳理和比较,引入协同治理理论,探讨社区规划师角色认知与行动机制,并以重庆市“三师进社区”集体行动为例,分析其制度内涵与创新特色,以期丰富我国社区规划师制度构建的在地化探索。  相似文献   

12.
赵蔚 《规划师》2013,(9):17-21
经过十几年实践试点,我国社区规划尚未大规模展开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模式。但随着近年来规划实施中来自基层的声音逐渐增大,社区自下而上的基础逐渐强化。为了应对这一制度变革下的规划发展趋势,深圳和成都等地开始推行社区规划师制度试点。研究着眼于社区规划及规划师的角色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借鉴国际国内经验,从介入形式的角度探讨我国社区规划及规划师的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13.
黄瓴  许剑峰 《规划师》2013,(9):11-16
社区规划师制度包括制度价值、制度设计和制度操作三个组成部分。制度价值是整个制度的灵魂,决定着社区规划师制度发展的方向,并制约着社区规划师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社区规划师和社区规划师制度的价值基础应该是以公共理性为核心的社区主义。与"国家主义"和"自由主义"相区别,社区主义强调在"国家管制"与"市场竞争"以外的"社区自治"的重要性。面对从增量规划到存量发展渐进的转向过程,当代中国规划师需要很好地理解社区主义的公共理性,围绕"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念,与其他社会工作者一起为社区发展工作,鼓励多利益主体广泛参与、充分对话、友好协商、平等沟通和渐进决策,以推动包容性社区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大城市进入存量更新的背景下,责任规划师制度的推行为发现城市问题短板提供了一个重要渠道。然而,现有制度尚未形成有效的自下而上的民意传导机制。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行动”为例,对责任规划师基于民众诉求推动城市更新的实践模式进行研究。首先梳理了“清河行动”开展的过程;其次总结了责任规划师所发挥的“以市民为核心、多方协同联动”的助推器作用,以及“链接供需、推动立项,整合知识、制定方案,协同治理、持续运维”的实施路径。最后提出以民意调查为根本、关注区域性和系统性问题、建立制度化决策参与机制等责任规划师制度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进入存量发展时期,社区规划对于推动特大城市社区治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选取国内外社区规划体系相对完善的特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社区治理流程中复杂多元的利益主体即政府、社会和市场在该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尝试总结社区规划师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对治理内容和沟通协商环节的重要作用.其次,本文概述了不断在自适应探索中趋于完善的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通过对比上海市中心六区的地方社区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归纳了上海社区规划师在工作内容、规划师角色、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共通的整体特征,并阐述了更新实施过程中规划师的能动性、多部门多主体的复杂性等局限.针对以上整体特征和局限,本文结合上海4个代表性社区治理实践案例总结了可资借鉴的有益方法.最后,基于上海参与式社区规划的治理手段,分析上海参与式社区规划制度特色与发展导向,为上海社区治理共同体视角下社区规划师制度的优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区规划师"这个称谓可见诸于西方某些国家、我国台湾地区,以及国内若干城市,迄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其工作领域和社会角色的性质差异很大。文章罗列出中西方不同城市的社区规划师培养模式与长沙市社区规划师培养模式,并对现有社区规划师模式进行分类和归纳,同时阐述"长沙模式"在长沙本地社区及类似社区的适用性与先进性,提出"长沙模式"下的社区规划师培养思路,充实社区规划师这一新兴事物在国内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3,(9):5
[编者按]体制转型和市民社会的崛起引发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出现剧烈的变革与重组,表现在城市规划领域内,就是城市规划开始由物质形态设计向公共政策转型,由以政府和规划师为主导向不同利益主体的沟通为主的公众参与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社区规划师"的概念被提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认为:城市社区能够有效地组织城市居民以行为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而社区规划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社区规划师"还只是一个新概念。伴随着对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对驻镇规划师、驻村规划师制度进行了广泛探索,这是对我国目前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浙江省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了自下而上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的驻镇规划师制度的创新,对于全国其他地区开展类似工作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对浙江省驻镇规划师制度产生背景分析及明晰驻镇规划师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浙江省驻镇规划师"自下而上立足乡镇、制度规范全域覆盖、因地制宜保障有力、提供平台关心成长"等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并进一步指出目前该制度存在的制度建设区域不平衡、规划师参与度不高、长效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以期为完善我国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精细化治理导向下的存量规划时代,为弥合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精英行动与公众需求之间的鸿沟,北京自2019年正式全面推行“责任规划师”制度,并将其作为强化街区更新和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责任规划师由政府为各街道、乡镇聘任,以指导和促进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的基层建设。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基层规划师实践做法的基础上,对比剖析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以来的行动机制与经验得失,探讨责任规划师的角色与工作模式转型,并针对责任规划师制度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优化建议,从而为我国其他城市和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扎根社区、作为规划落地实施基层保障的责任规划师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他们大多以一个多专业协同团队或者个人的组织形式,在提高责任片区或社区规划设计水平、指导规划实施、推进公众参与方面逐渐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北京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为责任规划师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图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案例入手,分析和总结当前责任规划师制度面临的一些挑战,提出完善北京责任规划师制度设计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