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柳瑄 《包装工程》2020,41(20):234-239
目的 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挖掘并分析漳州陶瓷文化多维内涵,为开发具有显著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文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方法 以漳州窑陶瓷文化为核心,通过分析漳州陶瓷文创产品行业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提炼城市文化符号和地域人文特色,对漳州陶瓷文化资源进行再挖掘和再归纳,将传统文化元素和创意产品系统设计与开发进行融合,构建基于漳州陶瓷文化的创意产品开发模型,并通过具体设计案例进行论证。结论 将传统文化元素和创意产品设计结合,找寻传统文化与创新产品的平衡点,使其真正成为具有符合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并有着较大地缘辐射影响力的重要文化遗产,综合提升陶瓷文创产业良性发展和区域文化传承发扬的双重价值,为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多样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柏清  任宇翔 《包装工程》2023,44(18):351-353, 384
目的 探索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艺术碰撞和创新路径。方法 基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从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系出发,总结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向,提出了个性化、互动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应用尝试,并从具体的实践层面分析有效的应用方式方法,结合文创产品在形态、意蕴和实用三方面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探索非遗再设计与利用的新形式,以期弥补当前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不足与局限,实现创新设计。结论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应该从本源出发,回归传统,将非遗文化精髓与文创产品设计实现艺术化的结合,增加非遗文创产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形成符合当前大众审美特点与消费需求的内容,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类比故宫博物院等优秀文创产品产业化发展思路对津沽文化脉络进行文化传承元素的有效梳理,结合产业化发展的活态传承与保护形式,以文创产品设计为研究载体,带动城市文化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通过总结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和产业化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不同领域文创产品设计案例。以市场需求定位设计层级,建立在设计层级基础上的产品创新设计理念,从升级保护技术的角度拓展产业化发展思路,结合数字化营销模式,适应现今智能化时代需求。总结了非遗文创产品在层级设计指导下的历史与文化,以及在现代与未来概念下的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方向。进一步带动了天津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天津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刘敏敏  苏云波 《包装工程》2023,44(24):492-500
目的 以研发“世遗泉州”闽南红砖文创产品为目的,进行闽南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研究,以期能为闽南传统文化创新运用和活化传承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方法 挖掘“世遗泉州”独特地域文化,解读与梳理当地闽南红砖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价值,并提炼当中的文化符号;结合“日用即道”的设计理念提出研发闽南红砖文创产品要遵循地域性、实用性、情感性和可持续性的设计原则,以创新手段将闽南红砖建筑艺术与现代产品相融合,进行闽南红砖茶文化产品实践设计。结论 将闽南地区独有的红砖建筑装饰艺术与百姓日常生活相结合,形成具有独特属性和文化定位的文创产品,在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有助于传承与保护闽南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徐静 《包装工程》2022,43(14):408-416
目的 分析传统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进行批判性思考,构建文化元素活化导入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模式。方法 通过对中原传统文化元素的搜集与挖掘,从设计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传播等多角度深入探讨其活化价值与方法,寻找提升设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结论 提出中原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策略,为文创产品设计创新、文化形象活化、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建立系统化方法,使文创产品设计的社会层价值和文化层价值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6.
任成元 《包装工程》2019,40(14):197-203
目的 对文创产品设计的鲜活性进行分析,总结其对策方案。方法 以“徽州”为题材,从环境、产品、人三者的循环关系入手,探究地域文化下的文创产品应该怎样提取元素,传递信息。当前市场上,文创产品同质化的现象突出,地域文创产品的鲜活性是文创作品的灵魂,同时也是打造地方品牌市场的重要先锋角色。从设计元素的“生命力”角度来进行文创的创意创新,突破设计创作的瓶颈,并保持其新颖性、独特性、艺术性、文化性、时代性等,这对文创产品的价值、其可持续性的发展、传承与推广文化的内涵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结论 通过开发“徽州”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总结文创产品设计的鲜活性对策理论,并进行实践论证。这不仅为当今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今年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本文探索中国传统元素在文创包装设计中的价值,再分析文创包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视觉美三个设计原则,分析出不同类别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创包装中的应用.从而希望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及文创包装设计的创新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胡志才 《包装工程》2023,44(8):358-367
目的 探索数字智能技术与文创产品结合的设计方法,为数字智能技术在文创产品的应用中提供可参考的设计范式。方法 以数字智能技术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传感器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增材制造等技术的分析,明晰技术应用思路;再结合数字技术原理与设计学方法归纳出数字智能型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与重点,总结出数字智能技术在文创产品创意设计、路径优化、场景融合、数字库建设、分模块组合等方面的应用方式,构建出数字智能型文创产品的设计模型。结论 数字技术与文创产品的结合可优化产品性能,推动文创产品与数字世界的高效互连,提升文创产品的智能属性并成为“活”文创。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字体验模式,可以提高文化主体的传播效率,增强文创产品的交互体验,促进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属性向数字产业链发展,从而实现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0.
王先昌  彭雅莉  孔德强 《包装工程》2022,43(12):332-338, 358
目的 旅游业兴盛的当下,以非物质文化与旅游文创产品的融合为目标,构建基于非遗文化符号的湛江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方法 文章分析了旅游文创产品的属性,筛选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视觉符号特征鲜明、知名度高、感染力强的文化元素,经过打散、简化、形态加减、夸张变形、重构等艺术手法,对其形符和意符进行提炼,并结合旅游产品属性进行转译和编码,构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结论 通过舞鹰雄非遗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非遗文化的植入提高了旅游文创产品的个性和品质,实现文化的“变现”和“带走”,还能拓宽非遗视觉元素的活化传承方式,更好地延续其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1.
冷益虎 《包装工程》2023,44(8):384-390
目的 对未来湖湘农产包装设计的发展和创新路径提出建议。方法 湖湘地区农产品类型丰富,但包装设计存在诸如定位模糊、文化属性不明确、设计观念陈旧、设计材料过度等问题。以当地具有丝路内涵的文化元素为切入点,从传统制作工艺智慧中汲取创意灵感,选取因地制宜的天然包装材料和造型结构进行设计,以解决包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导入“丝路文化”理念可以彰显地域文化符号,对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特性,促进国内外市场销售,以及弘扬中国文化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结论 近年来,在新丝路经济建设和国家注重农产品创新设计政策的大好形势下,以“丝路文化”为内涵的湖湘农产品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间立足和发展,以及独具地域性文化特征、科学合理的产品包装,是提升湖湘农产品品牌形象以及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周美玉  孙昕 《包装工程》2020,41(20):1-7
总结当下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开发模式、馆藏文化再利用方式。方法 通过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博物馆文创设计中存在同质化、缺少专业研发团队、与博物馆文化融合深度不够,以及理论研究投入不足等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 博物馆文化是其文创产品设计的重心,是连接消费者与产品的重要纽带。基于此,提出了博物馆文化元素转化的三种设计思考方式,分析了人性化设计等成熟的工业设计方法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总结出区域社会经济、技术和特色文化应作为文创产品开发中重点考虑的设计要素,以及博物馆馆藏文化的深层次研究能够促进文化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3.
基于湛江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析湛江的地域文化资源,为设计开发具有显著湛江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方法以湛江的地域文化为核心,对湛江文化资源进行分类;研究文创产品的具体属性,对湛江文创产品进行设计梳理;构建基于湛江地域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模型,并通过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展示。结论通过对湛江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归纳,探析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构建设计模型,为湛江地域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思路,有利于提升湛江地域文化和文创产品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文创产品带动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传承,将古籍文化推介给群众,助力古籍的保护和传播,探究将怀旧理论应用于中国古代典籍文创产品中的情感化设计策略。方法 基于中国古籍的发展现状和其文创产品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重点针对怀旧需求的层次和其对文创产品的触发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出怀旧需求融入文创产品的层次,包括感官植入层、触点再现层、情感修复层,并融合古籍的怀旧需求诱发因素,从质色味的延续、古籍情境重现、精神家园回归进行设计策略的探索。结论 将怀旧理论引入中国古代典籍文创产品中,更容易掌握使用者的核心关注点和情感需求,给古籍文化以更现代化的诠释,提升大众对中华优秀古籍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古籍文化的创新型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应艳  陈炬 《包装工程》2018,39(6):127-132
目的研究天一阁的符号意象与文创产品设计的关系。方法从传统文化衍生面进行叙事性设计法研究以发现文化特征,运用本研究提出的由概念模型、研究策略和设计流程组成的三阶文创产品设计模式,对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符号进行探究,将其转译为植根在地域性上的文创产品的意象表达,继而将意象元素融入创意产品设计中。结论对天一阁的文化特征辨识分析表明,文化特征是嵌入产品中的价值元素,可以强调其价值或意义。研究通过提取天一阁最为显现的文化特征符号,演示如何从文化衍生的面向进行叙事性设计;将天一阁符号意象转变为消费市场的现代设计的例子,适用本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模型,能为文创设计者以叙事性设计法设计创意产品及文创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伟伟  王姝懿  魏婷  王毅  陈健 《包装工程》2022,43(16):198-208
目的 提取中国春节典型活动文化设计因子,探索现代场景下春节文化产品新形式,丰富产品设计方法。方法 首先收集关于春节描述性词汇并通过适合度缩小范围;接着梳理出春节文化典型活动样本要素并进行分析与提取,研究用户对春节文化的情感体验;然后通过F-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搭建决策矩阵,通过熵权法提取出关键文化设计因子后进行再设计,测试此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研究目标用户表层的行为方式和深层的情感需求,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得到春节文化产品的设计要点,输出一款可以满足用户在现代生活方式下对春节情感需求的文创产品。可为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相关的设计参考,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国内文创产业的发展,具有思考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牛富杰 《包装工程》2023,44(18):400-403
目的 探讨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概念与价值,为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进行探讨,使文创产品设计研究更为系统、科学。结论 文创产品包括原创型产品设计和文创衍生品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消费者和文创产品的结合、景点文化和文创产品的结合及自然环境和产品的结合,从而使文创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实现产品实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郭继业 《包装工程》2023,44(2):339-342
目的 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地域文化的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我国的地域文化一直随着时代的脚步在传承发展着,其中的精华元素给了文化艺术设计领域以可贵的经验和全新的灵感。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发展背景,从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视角出发,提出将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可能,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挖掘元素、找准受众、丰富类别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结论 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并以人民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体,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求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马振龙  赵鑫  张耀升 《包装工程》2017,38(18):109-113
目的研究我国民俗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的发展,进而找寻国民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中民俗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结合天津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论证如何充分利用民俗艺术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风格的创新表现方法。结果深入挖掘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的优势资源,并充分利用现代的设计理念与科学技术是进行民俗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表现的捷径。结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不断革新,民俗文化创意产品在创新设计中,不但要表现出民俗艺术形式美、个性美的民俗文化特点,而且更需要考虑到现代文创产品自身必备的特质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制作手段,进而为当今我国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
周莉  梁葵 《包装工程》2022,43(18):441-448
目的 研究茶马古道文旅融合下的羌族羊皮鼓发展现状,给处于发展滞后的羌族羊皮鼓创新设计提供方法与思路,实现羌族地区特色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性转化。方法 根据茶马古道文旅发展下的文化产品需求,分析当下羌族羊皮鼓发展的困境与突破方向,探索羌族羊皮鼓创新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丰富产品类型;加强特色发掘,增强文化创意;加强材料与工艺开发,增强材质与技术创新;加强科技融合,增强数字化产品创新等来实现羌族羊皮鼓的创新设计。结论 对处于茶马古道文旅发展下的羌族羊皮鼓传承与创新设计,需根植羌族特色文化,以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多元化的文化创意思维认识和新材料、新技术革新的手段来探索羊皮鼓的产品特征、审美意识、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带动产品的销售,推动羊皮鼓在现代生活中的活态发展,促进羌族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