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8)
信息时代下,线上教育平台正在逐渐增多,教学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在党员教育时,可充分应用在线模式来提高教育质量,打破传统教育中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此深化党员的思想意识,加强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2.
于杰  郑先友 《安徽建筑》2006,13(1):29-31
以信息时代的特点和对图书馆产生的影响变化为切入点,探讨在数字化条件下图书馆的行为模式与服务模式,从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行为特征出发,提出创造适宜阅览空间与交往空间具体方法,并将其落实到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0)
信息时代催生了很多新的领域,UI设计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高校作为为市场不断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基地,应该在此背景下正确调整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该文在此背景之下,基于OBE模式的教育理念,对大学本科UI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进行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
网络流行文化作为一种媒介文化,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论其媒介载体、生产模式与传播方式都达到其他流行文化所无法企及的发展速度。网络流行文化也已成为大学生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主体认知、价值观念的形成。高校要针对新的时代特征,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以及网络流行文化的建设与引导教育,从流行文化的传播途径入手,形成良好的引导与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2)
文章讨论了信息时代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对高校数码艺术教育模式的创新。笔者首先阐释了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的内涵,厘清其结构和功能,并在实践中展现了数码艺术教育中运用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园二级空间景观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高校二级空间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在对部分高校二级空间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其基本设计特征、设计原则、设计手法等,以期能对大学校园二级空间景观建设提出合理的规划、设计之建议,并探索二级空间景观对建设良好校园整体空间景观环境的重要意义及其与高校教育精神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7)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信息时代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内容给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正确理解和引导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与创新,以信息技术传播的优势优化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适合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发展的教育体系,可以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地方高校教育模式间的矛盾,为地方高校设计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计鹏 《城市建筑》2007,(9):48-50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是以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为主,倡导新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方法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在设计之初,首先确定了校园的定位——立足于环境的尊重与保护,对信息时代开放式教育模式给予充分的理解。设计强调超越传统教育模式,突破"班级集合"的束缚,共建"学习环境"(或是应用大量辅助性技术进行教育和学习的综合场所)。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可以发生在教室中,也可以在走廊、厅堂、体育馆、花园的一隅,甚至是校园之间。全新的学习环境扩展了我们的设计思路。我们需要建造一个由空间、环境、目标和条件共同围绕学习行为和体验的地方。我们希望这种柔性的空间能够灵活变化,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4)
在信息时代,网络教育成为教育延伸与深入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高校美术教学而言,现代网络技术下的美术教育资源已经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其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提供大量优质的美术教学资源,给高校的美术课程教学提供了保障。文章主要针对网络美术教育资源的运用策略及方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9)
<正>大学语文作为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人文类基础性公共课,目的在于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及感悟能力。在信息时代背景中,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媒介文化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必然会影响其人文素养的提高。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大学语文教学中,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读、解、用"的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11.
袁榕蔚 《华中建筑》2020,38(7):117-122
该文通过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历史空间与行为特征研究,将历史与未来、现实与虚拟、物理骨架与空间事件在历史建筑更新改造设计中寻求碰撞与结合的可能;借由第五维度空间——网络电磁空间中萌生的虚拟信息媒介,构建在四维时间基础上的数字型历史叙事共享空间模式。其中以建筑实体为基础"在现场"空间感知与以数媒发展为基础的"在线上"索引反馈系统相互依托,从而实现在共享体验层面上历史街区及建筑更新的深层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首先,高校校园建设要现代化,要体现时代的特征,各种教育建筑的设置要具有前瞻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其次,高校校园应具有双向开放性,其教学支撑系统应实现网络化;其次,高校校园的景观环境趋向于园林化和生态化,应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模式。结合湖北经济学院新校区景观规划设计实例,对当代大学的校园景观构成体系作出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某高校新校区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实践,针对高校新校区规划建设中产生的校园建设与城市发展、校园与城市共生、校园与城市资源共享的问题,依据空间类型学的设计原则对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组织进行引导,提出新的规划思路和模式——规划一个既有开放的校园空间,又与城市互动融合的开放型城市校园。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台湾地区设计学中的环境设计教学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为例,系统梳理对比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相关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建设的理念,探讨两地教学模式的差异,提出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提议,以期完善大陆设计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5):50-56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正在快速发展,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促进了信息的多元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样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新媒体的发展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但是也带来了很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为高校师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信息时代阅览空间的转变,提出当代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应该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复合性、数字化、人性化的特点,进而结合开放式和多义性的空间设计理论以及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优秀案例,从建筑空间的角度阐述了适用于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构成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化气息与历史底蕴是高校的灵魂,在当今高等教育的普及情况下.高校教育模式也发生着质的变化,由以前的精英培养转变成专业培养.人文精神在慢慢消失。本文以以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对高校人文交往空间的营造进行了思索与尝试为例.通过对高校建筑的人文特性进行提炼,从校园人文环境、功能组成、建筑内部空间与建筑中的交往空间角度进行分析,试图创造一个能使人文精神回归的人文交往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7)
本文分析了当前信息技术生态环境和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从设计理念、架构模型、主要功能方面探讨了一种新的高校教学信息化技术支撑模式-eDaaS-"桌面即服务+教育"模式,并提出了在教学信息化技术支撑平台规划和建设中需要重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0,(1)
<正>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便是其中之一。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融合已成为现代化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各高校应顺应这一方向,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思政教育中,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本文将结合《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现实增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迅速发展,如何顺应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从传统的借阅式蜕变成新的信息化浏览,是现今高校图书馆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该文将从分析当下信息化技术对高校阅览空间造成的影响入手,对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原则、信息时代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手法、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环境营造、阅览空间界面环境对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影响来综合分析,提出新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