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吏峰兵 《石油仪器》2012,26(6):63-64,68
储层层次性研究为储层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的划分储层层次对于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及油田剩余油挖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储层层次划分法有沉积旋回划分法和储层构型分析法,沉积旋回法侧重于宏观、较大规模砂体研究,而储层构型法更侧重于精细解剖。文章综合利用沉积旋回分析法和储层构型分析法对李堡油田堡1断块的储层进行了层次划分,相对于储层垂向层次划分,提出了平面层次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要开发一个油田,首先必须要搞清该油田的储层特征和类型。该研究从红柳泉油田基本概况入手,通过对油田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储层非均质性等几方面的分析,对油田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储层进行了评价和划分,其研究成果为红柳泉油田下一步的科学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程健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27(4):67-69,72
通过对南美D油田储层地层层序划分、岩石学特征及物性特征的大量基础性研究,揭示了D油田储层为高孔高渗典型储层。通过Carbonera组主要储层砂体沉积微相划分及沉积演化研究,对D油田主要储层C5砂体平面及纵向展布进行了预测。D油田C5B和C5C小层砂体比较发育,砂体展布呈指状,以北东-南西向为主,尤以工区的中北部及北部最为发育,北部砂体呈近南北向展布,中南部砂体呈近东西向展布。  相似文献   

4.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对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层组为例,选取了渗透率、孔隙度、储层质量指数、标准化孔隙度指数及流动带指数作为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的参数,将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A、B、C3类,划分结果与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物性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吐哈“三低”油田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矿化度特性,老井的水淹层划分难度较大,通过对七种套管井测井技术的应用研究,建立了三低油田特有的套管井测井组合,可有效识别“三低”油田储层水淹特征,评价储层水淹程度。  相似文献   

6.
雁木西油田储层因受特殊岩石成份、储层严重的非均质性、高矿化度地层水等因素的影响,其有效储层划分具有相当的难度。综合采用多种测井方法研究储层的响应特征和有效厚度的物性标准,使得各种方法优、缺点互补,在雁木西油田的新区勘探与滚动开发中,对有效储层划分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葵花岛油田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葵花岛油田在盐水泥浆条件下准确识别储层流体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不断提高该油田储层流体识别的符合率,本文充分利用该油田比较丰富的试油投产资料及3700测井资料,开展了该油田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建立了该油田油气水层及气层识别图版,同时应用模糊逻辑方法建立了葵花岛油田模糊逻辑储层流体识别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该油田内各井进行储层流体识别,最后结合上述图版及模糊逻辑储层流体识别成果,综合划分了该油田各井的有效厚度,重新计算了原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圆满完成了葵花岛油田的储量套改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盐水泥浆条件下准确识别葵花岛油田储层流体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不断提高该油田储层流体识别的符合率,充分利用该油田比较丰富的试油投产资料及3700测井资料,开展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建立了油气水层及气层识别图版,同时应用模糊逻辑方法建立了葵花岛油田模糊逻辑储层流体识别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各井进行储层流体识别,最后结合上述图版及模糊逻辑储层流体识别成果,综合划分了该油田16口井的有效厚度,重新计算了原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圆满完成了葵花岛油田的储量套改工作。  相似文献   

9.
牛圈湖油田侏罗系储层特征与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油藏为一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压的"三低"特征,层内非均质严重,自然产能低。针对该类储层特点,从研究储层四性关系入手,对其储层有效厚度的划分方法进行研究,确定了有效储层标准,为油田下一步制定合理的技术对策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郭伟峰  杨明强  张云杰 《吐哈油气》2010,15(1):46-48,59
吐哈"三低"油田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矿化度特性,老井的水淹层划分难度较大,通过对七种套管井地层测井技术的应用研究,建立了"三低"油田特有的套管井测井组合,可有效识别"三低"油田储层水淹特征,评价储层水淹程度,这对同类油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和田古隆起区下古生界发育灰岩、白云岩两类储层。灰岩储层类型有灰岩溶蚀孔隙(孔洞)型储层、灰岩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和构造裂隙型储层。灰岩溶蚀孔隙(孔洞)型储层发育与加里东期、海西期不整合面没有密切的关系; 储渗空间发育受组构控制; 属低孔低渗、储集性较差的储层。灰岩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发育分布与加里东期、海西期不整合侵蚀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发育分布非均质性强。灰岩构造裂隙型储层可发育高角度斜交或垂直层面的部分充填和未充填构造裂隙。白云岩内发育晶间孔及晶间溶孔、溶蚀孔洞、大型洞穴、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等5种储渗空间,它们构成白云岩岩溶缝孔洞型、白云岩溶蚀孔洞型两类储层。白云岩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发育与加里东期、海西期不整合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涉及厚度较小。白云岩溶蚀孔洞型储层的发育具有普遍性; 与加里东期、海西期不整合面关系不密切; 非均质性明显。白云岩溶蚀孔洞型储层在寒武系及下奥陶统广泛发育, 孔隙度较高, 渗透率较低,是该区最值得勘探的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主控因素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时代老、埋藏深、类型多以及成因复杂的特点。通过分析岩溶型、礁滩型、白云岩型、裂缝型储层特征与成因机理,探讨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认为有利沉积相是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层序界面控制早期孔隙的形成,古隆起及构造运动控制岩溶型、礁滩型储层的发育及保存,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的后期改造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在分析控制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岩溶型储层主要受构造抬升、古地貌与古水文体系的控制,礁滩型储层受控于台地边缘高能相带,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不整合面之下,裂缝储层是多期构谴运动的产物。结合宏观地质背景,认为岩溶裂缝型储层、礁滩相储层、内幕白云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桐湾期古隆起震旦系近期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但是对其天然气成藏机理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多的争议。该古隆起震旦系储层普遍发育沥青,使得据沥青的发育规律来研究其古油藏与气藏的关系成为一种可能。为此,开展了针对该区震旦系储层沥青发育特征与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古隆起震旦系储层沥青主要发育于四川盆地重要热液事件之后,即著名的二叠纪中晚期的峨眉地裂作用之后;②沥青的分布主要与印支期—燕山期古构造所控制的古油藏有关,这一时期的古构造高部位沥青含量较丰富;③桐湾期古隆起震旦系大规模的油气聚集发生于印支期—燕山期,形成了乐山—资阳古油藏与高石梯—磨溪—广安古油藏,这些古油藏主体部位原油的裂解控制了现今天然气藏的发育;④震旦系储层沥青的发育不仅反映灯影组古油藏的油气主要来自下寒武统烃源岩,而且还证明震旦系储层中聚集的天然气应为震旦系古油藏裂解晚期阶段的产物;⑤四川盆地印支期—燕山期震旦系的古构造是其古油藏发育的有利地区,寻找这一时期震旦系油气大规模聚集的区带,对开拓震旦系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川西地区天然气储层主要集中在浅中层及深层的致密碎屑岩储层中一对于浅中层近常规一致密储层,主要利用常规测井信息开展评价,建立了多参数判别、视地层水电阻率含气性识别、基于中子挖掘效应含气性识别等储层评价技术;对于深层须家河组致密一超致密储层,依据成像、核磁、偶极声波测井资料,建立了裂缝识别与有效性评价、核磁测井储层评价、纵横波速度比等储层评价技术,评价的关键在于裂缝识别与有效性评价,流体识别最有效的手段是基于核磁测井含气性综合识别。通过方法技术适应性分析,认为特殊测井在浅中层测井储层评价中必要性不强,但在深层却必不可少。指出了日前的技术缺陷及下步研究方向,对浅中层应加强不同地区与层位的针对性研究,深层应加强核磁测井评价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评价泥页岩储层的好坏主要考虑泥页岩的含气性与泥页岩后期压裂开发的难易程度。据此,优选了与泥页岩储层优劣紧密相关的6项影响因素,包括有机碳含量、等温吸附气量、成熟度、孔隙度、伊蒙混层及脆性矿物含量。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泥页岩储层进行了评价,应用储层综合评价指标(REI)可将储层分为3类:Ⅰ类储层,REI≥0.5;Ⅱ类储层,0.33≤REI0.5;Ⅲ类储层,0.3≤REI0.33。同时参考前人成果和经验数据,提出了该区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储层的评价方案,并用图像的方式展示了不同储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及富集规律,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和构造对比等方法,对该区的断层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发育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高孔、高渗的砂体中,分布于天环坳陷两侧的斜坡带上,东侧斜坡是油藏主要的分布区,西侧斜坡带则分布较少。马坊地区中部发育北西-南东向展布正断层,对岩性油藏进行重新调整,造成断层下盘油藏被破坏。长8段油藏富集规律可归纳为:分流河道高孔高渗砂体是油藏形成的基础,泥岩封堵形成的岩性圈闭是油藏聚集的场所,后期的断层对先期的油藏起沟通和调整作用,相向正断层形成的断背斜是油藏富集的重要的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塔河油田主体区潜山风化壳岩溶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斜坡区的内幕岩溶储集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断裂对岩溶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钻井和地震资料,在储集层类型基础上,分析了断裂对岩溶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及断控岩溶储集层分布规律,探讨了断控岩溶储集层的形成机制和演化特征。断裂和岩溶储集层发育规模、期次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多期次继承发育的Ⅱ级和Ⅲ-1级断裂对岩溶储集层控制作用明显。平面上岩溶储集层沿断裂呈条带状分布,垂向上储集层分布在距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面0~50和100 m~150 m范围内。深部岩溶储集层形成作用主要有大气淡水溶蚀作用、T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热液溶蚀作用和混合溶蚀作用4种类型,海西早期是断控岩溶储集层发育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18.
气测录井在辽河油区特种油气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河油区的特种油气藏十分发育,但油藏自身的一些特殊性增加了其发现与评价的难度。气测录井在部分特种油气藏的解释与评价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将气测解释与评价技术应用于裂缝性等一些特种油气藏,取得了良好的勘探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川西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油气勘探获得突破,但对储集层尚无系统研究。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资料,结合岩石物性分析,对龙门山地区观雾山组储集层特征、控制因素和储集层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观雾山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砾屑白云岩、生物白云岩、生物碎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残余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大型溶孔为主,构造裂缝发育,平均孔隙度约为2.85%,储集层主要为礁滩体白云岩裂缝_孔洞型储集层。储集层形成受礁滩体、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礁滩体是储集层发育的地质基础,白云石化作用是储集层发育的必要条件,溶蚀作用是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构造作用推动储集层最终形成。储集层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沉积、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奠定了储集空间类型,构造作用改善储集层物性,沥青充填使储集层物性变差。基于储集层主控因素,预测剑阁-江油-绵阳地区古地貌高点的白云岩礁滩体是有利储集层发育区,油气勘探有望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根据南方多期构造改造及油气演化复杂性的特点,将南方中、古生界古今油气藏分布原生、次生及再生烃油气藏3类。原生及次生油气藏的分布主要受生烃凹陷邻近的古隆起及古斜坡控制,再生烃油气藏分布主要受“二次生烃”或晚期生烃中心控制。南方现存的中、古生界工业性油气藏特别是天然气藏的成藏期均较晚,以第三纪为主;南方中、古生界烃源岩存在早期-晚期的多期生烃、多期成藏,而勘探的重点应该是晚期生烃及晚期成藏的油气藏。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燕山运动对南方中、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保存与破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控制了现今南方中、古生界主要油气藏成因类型--次生型及再生烃型油气藏的分布。上扬子地区主要考虑次生气藏的勘探,中、下扬子地区主要考虑再生烃油气藏的勘探。指出了具体油气勘探有利区并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含油构造勘探发现的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