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力开发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的生产(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传贤  陈墨庆 《上海化工》1999,24(3):11-12,16
聚碳酸酯已成为国际上发展最快的新材料之一,国内需求也与日俱增。本文归纳了国内外聚碳酸酯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情况,推荐采用非光气法熔融工艺,以甲醇和一氧化碳为主要原料,用液相氧化羰基法制得的碳酸二甲酯(DMC)与醋酸苯酯交换得碳酸二苯酯,再与双酚A酯交换后缩聚制得聚碳酸酯。  相似文献   

2.
正江汉大学开发出一种含磷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它是先将二羟基化合物与2,5-二氧-1,2-氧磷杂环戊烷反应制备线型含磷化合物;再将所得线型含磷化合物与芳族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酯通过熔融酯交换法制备含磷聚碳酸酯。该方法通过将线型含磷化合物通过酯交换引入聚碳酸酯中,使制得  相似文献   

3.
马坤 《聚酯工业》2023,(6):62-64
对聚碳酸酯进行简单介绍,系统综述了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现状,包括光气法和酯交换法。重点阐述了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生产工艺,并对目前一些创新工艺进行了简单介绍。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因不使用光气,绿色环保,备受人们青睐,是未来聚碳酸酯行业主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国内外脂肪族聚碳酸酯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发展状况,总结了近十多年以脂肪族二元醇与碳酸二烷基酯为原料,经不同催化剂、工艺条件酯交换、缩聚反应合成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研究进展,和展望了酯交换法合成APC的发展途径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十年来制备聚碳酸酯工艺的发展情况。近年来,GE、Bayer和Asahi/Chi Mei等公司已开始利用非光气技术(也称为熔融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聚碳酸酯。简要介绍了传统的界面聚合工艺和非光气技术制备聚碳酸酯的情况。介绍了碳酸二苯酯与双酚A聚合制备聚碳酸酯的酯交换或熔融聚合方法,并概述了3种制备碳酸二苯酯的生产工艺(包括直接和非直接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1.提高我国聚碳酸酯的供给水平和能力。由于聚碳酸酯生产装置的技术要求较高,我国缺乏技术优势,因此在新建该类装置时,以从国外引进成套生产技术为主。目前世界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光气化法生产工艺、熔融法生产工艺(即酯交换法)及非光气法生产工艺3种。其中非光气法生产工艺是近年开发成功的新工艺,虽然在该法中,也是由碳酸二苯酯与双酚A通过酯交换生成聚碳酸酯,但其与原先的酯交换工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2.在进行产品开发时,应注重聚碳酸酯产品结构的优化。可关注以下的应用领域。(1)汽车应用领域。除汽车照明系…  相似文献   

7.
由于聚碳酸酯产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因此聚碳酸酯是一个极具开发前景的产品。脂肪族聚碳酸酯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阐述了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包括光气法、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共聚法、环状碳酸酯开环聚合法、酯交换法四种,以及四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脂肪族聚碳酸酯以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界面缩聚法、熔融酯交换法和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合成聚碳酸酯的工艺生产过程及原料使用情况,并简述了以环状单硫代碳酸酯、二氧化碳、生物基等为原料的其他聚碳酸酯新合成方法及聚碳酸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几种聚碳酸酯板材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9.
聚碳酸酯合成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聚碳酸酯的国内外合成技术进展情况。介绍了目前工业生产中采用的界面光气法、溶液光气法、普通熔融酯交换法及非光气熔融法生产工艺 ,讨论了苯酚氧化羰基化法与双酚A氧化羰基化法合成聚碳酸酯的最新研究动态。对我国聚碳酸酯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22,(1):166-171
介绍了异山梨醇基聚碳酸酯对聚碳行业发展的意义,综述了异山梨醇基聚碳酸酯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端羟基活化法、光气法和熔融酯交换法。概述了研究较多的熔融酯交换法制备异山梨醇基聚碳酸酯催化剂的进展,包括固体碱催化剂和离子液体催化剂,其中离子液体催化剂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催化剂之一。最后,对异山梨醇基聚碳酸酯的共聚改性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工》2021,(1):166-171
介绍了异山梨醇基聚碳酸酯对聚碳行业发展的意义,综述了异山梨醇基聚碳酸酯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端羟基活化法、光气法和熔融酯交换法。概述了研究较多的熔融酯交换法制备异山梨醇基聚碳酸酯催化剂的进展,包括固体碱催化剂和离子液体催化剂,其中离子液体催化剂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催化剂之一。最后,对异山梨醇基聚碳酸酯的共聚改性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殷芳喜 《安徽化工》2021,47(2):11-16
分步概述了全非光法合成聚碳酸酯(PC)的生产工艺技术,包括以CO2和环氧丙烷(PO)为原料合成碳酸丙烯酯,碳酸丙烯酯和甲醇(M)进行酯交换生产碳酸二甲酯(DMC)、DMC与苯酚(PH)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二苯酯(DPC)、DPC与双酚A(BPA)熔融缩聚制得PC,对各工序所存在的生产工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相容剂对PBT/PC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宏  于杰  罗筑 《中国塑料》2005,19(1):10-13
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与聚碳酸酯(PC)之间的酯交换反应制备了几种PBT与PC的相容剂。相容剂对PBT/PC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加入相容剂改善了PBT与PC两相间的相容性,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得到提高。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知,PBT、与PC之间的酯交换反应促进了PBT/PC共混体系的相容性,酯交换反应越强烈,得到的产物作为相容剂对PBT/PC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越明显;酯交换反应程度适中,得到的产物作为相容剂增容作用适中,共混体系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相对于传统光气界面缩聚法合成聚碳酸酯有着成本较低、无污染、不使用溶剂等优势并且作为新一代绿色环保型工艺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着重从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合成聚碳酸酯的反应动力学机理、催化剂和非光气法的工艺条件上进行了阐述,为今后从事开发非光气熔融酯交换缩聚法的工作者指明出一定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双酚A型聚碳酸酯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光气法,酯交换法和氧化羰化法合成聚碳酸酯的工艺及催化剂,分析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侧重探讨了催化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酯交换法聚碳酸酯在我国已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几年来,已被应用于国防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收到很好的效果,有的正在试用改进之中。实践证明,聚碳酸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但是,我国聚碳酸酯的质量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一般树脂色黄,  相似文献   

17.
以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为原料,采用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合成聚碳酸酯。考察了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四丁基氢氧化铵、碳酸钠、吡啶以及复合催化剂对聚碳酸酯合成反应速率及聚碳酸酯分子量和色差的影响。研究表明,氢氧化钾作为催化剂较适合于聚碳酸酯合成工艺,使用复合催化剂可以得到分子量较高、色差较低的聚碳酸酯。  相似文献   

18.
聚碳酸酯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各个行业广泛应用,但在聚碳酸酯加工成薄膜或片材时可能会在表面形成晶麻点,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本文就酯交换法聚碳酸酯晶麻点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聚碳酸酯的结构及性能,并简要介绍了其应用、产能分布及工业生产技术现状,认为非光气法合成聚碳酸酯是主流趋势,重点阐述了氧化羰基化法、碳酸二苯酯酯交换缩聚法以及碳酸二甲酯法三种非光气法合成聚碳酸酯的技术路线及其合成工艺的特点,并从原料、催化剂、工艺等方面对其工业化前景进行了分析。我国碳酸二甲酯产能高,聚碳酸酯缺口大,指出以碳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聚碳酸酯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对氨基苯甲酸、亚硝酸钠和苯酚为原料,通过重氮偶合反应合成了对羟基偶氮苯甲酸,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所合成的对羟基偶氮苯甲酸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将羟基偶氮苯甲酸与聚碳酸酯进行熔融混合并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了偶氮聚碳酸酯。通过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发现,所制备的偶氮聚碳酸酯具有优异的光致变色性能和透明性,力学性能与聚碳酸酯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