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碱法和酸法将蔗渣纤维素与β-环糊精交联制得交联型催化剂,用于对羟基苯甲酸的合成,所得产物用FTIR仪进行鉴定和分析,产物的纯度可达95%以上,说明催化剂具有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SO42-改性的锆交联黏土固体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细化工》2002,19(1):28-31
制备了SO42-改性的锆交联黏土固体酸催化剂(A),用于柠檬酸(B)和正丁醇(C)的酯化反应,与浓硫酸,钠基膨润土和锆交联黏土作催化剂的情况相比,SO42-改性的锆交联黏土作催化剂时柠檬酸的转化率和产物的纯度更高.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w(A)、酸醇量比n(B)∶n(C)、反应时间(t)、反应温度(θ)对其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D)的影响,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及气相色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O42-改性的锆交联黏土固体酸催化柠檬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50 ℃,n(B)∶n(C) = 1∶4,反应时间3.5 h,催化剂用量占反应投料总质量的百分比w(A) =1.2%,柠檬酸的转化率达96.60%,反应产物柠檬酸三丁酯的质量分数w(D)>99.00%.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法和传统法制备铁铜铝交联蒙脱土(Fe-Cu-Al-MMT)催化剂。通过XRD、BET、SEM、ICP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微波法制备的Fe-Cu-Al-MMT催化剂层间距d 001为1.806 nm,比表面积为175.1 m^(2)·g^(-1);相比于传统法制备的铁铜铝交联蒙脱土催化剂层间距和比表面积略有增加,而催化剂的稳定性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氯化聚乙烯橡胶(CM),以二丁基二月桂酸锡(DBTDL)为硅烷水解缩合反应催化剂,研究外界环境与催化剂DBTDL存在方式对改性CM交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改性水浴交联法是CM交联的有效方式,外界环境和催化剂DBTDL存在方式对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CM的交联反应影响显著。其中,CM体系中含有3份催化剂DBTDL的改性CM水浴交联反应速率较快,交联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次加碱一次回流法合成工艺代替一次法和两次碱法制备了酚醛树脂胶粘剂。对产物粘度,游离甲醛含量及固化物拉伸剪切强度测试,研究了酚醛比、催化剂加入量、反应温度、回流时间等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与甲醛物质的量比1∶2,催化剂加入量为苯酚质量分数的25%,回流反应45 min可得到具有交联结构的酚醛树脂胶粘剂,产品分子质量及粘度适中,拉伸剪切强度可达到5 MPa以上,游离甲醛质量分数<0.03%,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SO42-改性的锆交联黏土固体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备了SO4 2 -改性的锆交联黏土固体酸催化剂 (A) ,用于柠檬酸 (B)和正丁醇 (C)的酯化反应 ,与浓硫酸 ,钠基膨润土和锆交联黏土作催化剂的情况相比 ,SO4 2 -改性的锆交联黏土作催化剂时柠檬酸的转化率和产物的纯度更高。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w(A)、酸醇量比n(B)∶n(C)、反应时间 (t)、反应温度 (θ)对其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D)的影响 ,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及气相色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SO4 2 -改性的锆交联黏土固体酸催化柠檬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反应温度为 15 0℃ ,n(B)∶n(C) =1∶4,反应时间 3 .5h ,催化剂用量占反应投料总质量的百分比w(A) =1.2 % ,柠檬酸的转化率达 96 .6 0 % ,反应产物柠檬酸三丁酯的质量分数w(D) >99 0 0 %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Si-C-N陶瓷的先驱体聚碳硅烷(PCS)/聚氮硅烷(PSZ)体系的交联条件。包括交联时间,温度,引发剂和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对交联产物及陶瓷产率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分析(TG)法研究了PCS/PSZ体系的交联和裂解过程。结果表明,mpcs:mPSZ:mxylene:mDCP等于2:2:1:0.05,交联条件为温度120℃,压力2MPa。时间6h时,得到的交联产物外观较好。陶瓷产率较高。达到77.8%。  相似文献   

8.
硅烷接枝交联HDPE/LLDPE共混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金龙 《广州化工》2009,37(7):103-105
采用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OS)和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L),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共混物进行硅烷接枝交联反应。通过力学测试和DSC研究产物不同凝胶含量对其性能影响。研究表明硅烷交联聚乙烯的拉伸和冲击强度随交联度的增大而提高,但产物结晶度和熔点有所下降,同时结晶均匀性变差。  相似文献   

9.
低阶煤催化解聚过程定量分析和放大需要合理描述该过程的宏观动力学模型,使用化学渗透脱挥发分(CPD)模型结合陕西长焰煤的催化解聚实验,对低阶煤催化解聚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综合对催化剂作用机理的认识,结合催化解聚实验结果确定相应表观动力学参数,所得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趋势一致、吻合良好,其较好地体现了不同热解过程差异,低温下催化解聚产物释放量较少,温度升高后产物量才会高于原煤热解。模型中催化剂对焦油产率的影响体现在复合速率常数、交联反应活化能上,随两者增大,焦油产率均增加;Fe基催化剂有助于促进侧链断裂,提高气体产率,Zn基催化剂可抑制交联反应,但交联反应活化能较大时,受热解温度限制,焦油量增加变缓。  相似文献   

10.
徐闫  谭晓明  张济超  石红娥 《粘接》2007,28(1):8-10
利用凝胶转化率的测定,研究了醋酸甘油酯(三醋酸甘油酯、二醋酸甘油酯、一醋酸甘油酯)对甲阶酚醛树脂交联反应的催化动力学,并对交联产物进行了热分析。结果表明,醋酸甘油酯对甲阶酚醛树脂的催化交联反应是一级动力学反应,三醋酸甘油酯、二醋酸甘油酯、一醋酸甘油酯等作催化剂时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1.45 kJ/mol、22.53 kJ/mol和29.27 kJ/mol;交联反应主要由甲阶酚醛树脂中的羟甲基引起,其酯催化交联产物比热固化产物更容易发生热分解。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硅烷交联聚乙烯在温水交联和自然交联两种工艺中使用的催化剂;介绍了催化剂的催化机制,并展望了硅烷交联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硅烷交联高密度聚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两步法研究硅烷交联聚乙烯,通过实验研究了交联剂对硅烷交联聚乙烯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凝胶含量的影响及催化剂对交联反应速度的影响,同时对硅烷交联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双酚A合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离子交换树脂法合成双酚A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以苯乙烯或取代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基甲烷等为交联剂,合成交联比较均匀的共聚体,共聚体磺化、耐温性改性后用作制备双酚A催化剂基础树脂,按照常规技术以巯基烷基胺为巯基化剂,通过部分中和法对基础树脂进行改性,获得双酚A合成催化剂。本发明在交联聚苯乙烯型  相似文献   

14.
硅烷交联高密度聚乙烯的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硅烷交联聚乙烯的整个反应过程,以HDPE、过氧化物和不饱和硅烷为基本原料,首先通过挤出熔融法将不饱和硅烷接枝到聚乙烯链上,然后将接枝物进行水解交联反应制得交联产品。通过实验研究了引发剂、硅烷、催化剂对拉伸强度的影响。在工艺条件得到优化的情况下,应用三因素四变量正交设计确定了最佳配方。引发剂、硅烷、催化剂的用量分别为 1phr、1.4phr、0.6phr。讨论了交联温度、交联时间对拉伸强度以及交联时间对凝胶率和维卡软化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DMF为溶剂,氯化铵为催化剂,对苯二甲腈与叠氮化钠在氮气保护下进行反应,合成了对苯二四唑,在此基础上以吡啶为溶剂,与均三苯甲酰氯进行交联反应,制备噁二唑交联材料。利用FT-IR、UV-VIS和1H-NMR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所合成的噁二唑交联材料对水中亚甲基蓝有高效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别用对甲基苯酚、壬基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4,6-三溴苯酚和2,4-二硝基苯酚与五氯化钼(MoCl5)反应,制备出系列用于双环戊二烯(DCPD)开环移位聚合的钼-酚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结构催化剂的活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对催化DCPD开环聚合的影响。以红外光谱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表征了聚合产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产物中钼-对甲基苯酚的活性最高,其催化DCPD聚合的单体转化率为98.07%,交联度为90.44%。同时发现钼-酚催化剂催化DCPD聚合的凝胶时间随着Mo、Et2AlCl物质的量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单体转化率和交联度则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交联合成法,以煤焦油为原料,多聚甲醛为交联剂,在酸性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的作用下制备煤焦油沥青树脂。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交联剂量、催化剂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合成煤焦油沥青树脂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交联剂量和催化剂量可以起到降低反应温度和缩短反应时间的效果;煤焦油沥青树脂的软化点、结焦值和黏结强度等指标均随反应温度升高和反应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交联粘土合成及其在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x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不同的交联剂溶液与钠基土进行交联反应,合成了不同交联粘土(Al-PILC、Zr-PILC、Ti-PILC).以合成的交联粘土作为载体负载Cu及其它金属活性组分,考察了富氧条件下C3H6选择性还原NO反应的催化活性.与Cu/Al-PILC、Cu/Zr-PILC相比,Cu/Ti-PILC显示了很好的低温活性和较宽的活性温度范围.Cu的负载方法影响催化剂活性, 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比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好.用N2吸附等温线、孔径分布以及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了交联过程及活性组分的负载对交联粘土结构的影响.钠基土经TiO2交联柱撑后,孔结构和孔径分布有了很大的改变,比表面积和孔容大幅增加.负载活性组分Cu没有改变Ti-PILC的孔结构,只是减少了比表面和孔容.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发现,经TiO2柱撑后,粘土结构羟基减少,交联剂与粘土结构羟基发生了交联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度交联的无色透明有机硅树脂,系由三官能度单体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在催化剂作用下,经水解缩聚而得的预聚物。因其固化产物似玻璃,故俗称玻璃树脂。  相似文献   

20.
在欧洲和美国一种新颖的聚乙烯交联法获得了发展,其优点是在不增加很多的设备情况下,可获得很高的生产速率。该法是在聚乙烯树脂中加入少量的硅烷,形成一种可交联的聚合物,然后加入催化剂。可用一般的方法加工和挤出成型,通过与水汽在内的物质化学反应而发生交联。这种交联聚乙烯类似于用辐射或过氧化物使之交联的聚乙烯能具有优良的耐热性,不熔性及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