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5年8月由于水熄焦转换、烧结机喷煤故障,造成2 500 m3高炉紧急休风,导致高炉炉况长期波动、炉墙粘结严重。恢复过程受外部影响因素较多,导致炉况进一步恶化,必须停炉处理高炉炉墙粘结。通过降料面扒炉处理炉墙结厚和炉缸堆积等问题,停炉7天之后,高炉炉况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宝钢3号高炉(二代)炉体采用铜冷却壁,开炉两年后首次发生炉墙结厚,由于结厚处理时间长、炉况波动大,严重影响生产。分析认为,冷却壁镶砖的不均匀侵蚀是造成本次炉墙结厚处理困难的主要原因。对使用铜冷却壁的高炉在生产中如何控制操作炉型给出了建议。通过减少原料入炉粉末;稳定顺行,保持炉况稳定;防止边缘气流过重;提高软熔带位置;建立适宜的铜冷却壁冷却制度等可以防止炉墙结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概述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5#炉2022年11月3日停炉降料面原因。停炉前保持炉况稳定顺行,停用熔剂对炉墙、炉缸处理,下预休风料过程,保持低焦比、高煤比,高风温、大富氧操作;停炉过程采取低压差操作,加快停炉降料面速度;停炉时采取稳定雾化打水量,合理控制风量、风温,保持炉顶温度330~350℃之间,控制好高炉煤气中O2、H2含量。炉料进入炉腹时,根据煤气中O2或者H2超标情况,酌情切断煤气,最大限度保持了煤气回收,达到安全环保平稳经济化停炉要求,其经验可供同行借鉴。对停炉过程进一步优化,降低停炉经济损失,降低碳排放,提高安全环保平稳经济化快速停炉效益。  相似文献   

4.
莱芜钢铁集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2~#1 880 m~3高炉因频繁停产导致炉况波动,进而发展为炉墙结厚。高炉操作者通过打水降料线的方式,快速解决了炉墙结厚问题,使高炉炉况逐步恢复正常。实践证明,打水降料线是一种切实可行且经济快速的消除炉墙结厚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贵希 《河南冶金》2008,16(1):37-39
对高炉的上下部调剂、炉墙结厚处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铜冷却壁高炉维护合理操作炉型的方法,认为加强入炉原燃料的管理,减少成份波动,降低入炉粉末含最,通过上下部调剂维持适当的边缘气流及选择合适的热制度、造渣制度是炉况稳定顺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莱钢2~#1 880 m~3高炉炉墙结厚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总结了高炉因配吃部分指标较差的焦炭导致炉况波动,进而引发炉墙结厚的炉况表现与处理过程。仅采取中心加焦、调整布料制度、洗炉等常规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炉墙结厚问题。最终挂结物因低料线事故脱落。通过分析挂结物的脱落机理,认为降料线操作也是处理炉墙结厚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赵贵希  刘琪敏 《炼铁》2008,27(2):5-7
结合邯钢5号高炉炉墙结厚的处理,总结了铜冷却壁高炉维护合理操作炉型的经验.认为加强入炉原燃料的管理,减少成分波动,降低入炉粉末含量,通过上下部调剂维持适当的边缘煤气流,以及选择合适的热制度、造渣制度是炉况稳定顺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王宜广 《炼铁》2000,19(6):30-32
唐钢二铁厂2560m~3高炉从1999年第四季度开始,入炉原燃料质量下降,强度差,粉末多。由于操作制度与原燃料条件不适应,炉况长期不顺,塌料、悬料多,加减风频繁,11月下旬炉墙结厚。  相似文献   

9.
对安钢6号高炉空料线停炉操作进行了总结.其主要经验是:停炉前做好准备工作,合理调炉况;尽量使用大风量、高富氧,控制好风压、风量和炉顶打水,使顶温在350~500℃范围内.本次停炉,降料面操作思路新颖,计划周密,残铁口位置判断正确,残铁放得干净.  相似文献   

10.
武钢2号高炉大修停炉操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良勇  梅炳全 《炼铁》1999,18(1):14-17
武钢2号高炉在炉墙结厚情况下实现了安全、顺利、快速停炉,其主要经验有:合理调整炉况,控制炉顶打水,控制风量、风压,避免煤气爆炸和结厚物崩落;用煤气成分变化判断断面高度,简化停炉工艺;不集中加净焦,缩短停炉时间;根据炉底、炉缸侵蚀状况准确定位残铁口,放净残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两次炉墙局部结厚的原因和特点,发现因外围原燃料条件的恶化,造成入炉锌负荷和碱负荷增加,导致其在高炉内的循环和富集,再加上入炉粉末的增加,引起气流分布不合理,炉况顺行恶化,崩滑料频繁,时有坐料出现,导致炉墙上、下部出现局部结厚现象。通过提高炉温、降低终渣碱度、调整布料制度、缩小风口面积、降低烧结矿含锌量、提高软水温度和降低软水流量等办法,炉墙局部结厚现象逐渐消除。  相似文献   

12.
济钢第二炼铁厂1#高炉因操作过急、风口配置不合理、原燃料波动等原因,出现悬料、崩料、偏料以及冷却壁水温差变化等炉墙结厚征兆,影响了高炉的正常生产,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恶化。利用高炉计划检修的机会,采用炉喉加喷水管控制顶温的降料面操作,使炉墙结厚物大部分脱落,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3.
莱钢2号1 880 m~3高炉因频繁停产导致炉况波动,进而发展为炉墙结厚。高炉操作者通过打水降料线的方式,快速解决了炉墙结厚问题,使高炉炉况逐步恢复正常。本文对炉墙结厚处理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对挂结物的形成原因与脱落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炼铁》2016,(1)
昆钢新区2500m~3高炉炉墙结厚的原因,主要是原燃料质量差、生产系统不匹配、冷却系统的缺陷等。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的监控与管理、精细化操作、加强重点设备管理、加强炉前管理、定期做好排碱工作、合理调整冷却制度、利用休风机会校正风口中套等预防炉墙结厚的措施,2500m~3高炉炉体第9~14段冷却壁温度稳定正常,高炉炉墙结厚的情况没有再发生,炉况稳定顺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对唐钢2#高炉炉墙结厚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当高炉炉墙出现轻微结厚的防警时,应该及时并准确地进行操作调整,采用上部布料制度调整和下部送风制度调整相结合的方法,[Si]控制在0.45%~0.60%的上限,炉渣碱度控制在1.15左右,提高炉缸的活跃性。逐步克服初始炉型不合理的客观条件,总结出预防、应对以及处理炉墙结厚的规范操作,处理炉墙结厚的时间由长到短、由繁到简,快速恢复了炉况状态,减少了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山钢日照公司2号高炉炉况波动的原因和相应的炉况调整措施。高炉炉况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原燃料质量劣化、燃料比控制不稳定、炉前出铁质量不佳。根据2号高炉当前炉况,遵循调整上部气流与活跃炉缸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不断优化上下部操作制度,高炉炉况逐渐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17.
2018年2月韶钢7号高炉因喷渣事故,无计划长期停炉达54d。为顺利恢复炉况,制定了详细的安全复产方案,并对设备进行了全方位升级改造。经专家组审核通过后,7号高炉按照"炉缸冻结处理"模式以两个风口送风复产。复产过程中通过埋煤氧枪加热炉缸、合理控制操作参数、强化炉前出渣铁等措施,在25 d内恢复正常炉况,两天后利用系数稳定在2.73t/m~3以上。此次复产,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也提高了事故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红钢3号高炉在无预休风、未充分洗炉情况下,使用炉顶洒水枪降料面停炉的操作实践。通过“停炉前控制改善用料和精准负荷调控,加盖面焦时采用边缘布焦矩阵并控料线下料,以及降料面过程分阶段调控和合理出铁管理”等技术手段,高炉克服了洒水不均、顶温偏差大、频繁爆震等困难,历时11 h20 min安全降料面至风口区域,实现安全快速降料面停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炉炉型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武钢6号高炉炉型管理的实践,总结出高炉炉型管理和日常维护的主要经验是:加强原燃料管理、水系统管理和高炉日常操作管理。炉内参数调剂合理,炉前渣铁排放及时均匀,炉况稳定顺行是高炉炉型合理稳定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炼铁》2018,(5)
宣钢两座2500m~3高炉均出现了炉墙结厚现象,原燃料条件变差是炉墙结厚的诱因,入炉焦炭质量的劣化是炉墙结厚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控料线集中加焦热洗、配加锰矿萤石洗炉、堵风口等措施处理炉墙结厚,炉况恢复正常。认为保证良好的原燃料条件、避免长时间休风及频繁休风、适宜的风速及鼓风动能、充沛的炉缸热量等是炉缸活跃与高炉稳定顺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