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立平  沈洁 《江苏陶瓷》2014,47(5):78-78
喝茶是一种享受,在心情烦燥或在身心疲乏的时候泡上一杯清茶,慢悠悠地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开来,就好像看到美丽的花朵。拿一杯茶在手中,茶水或浓或淡,饮茶的人在茶香里静下心来,感受一段或长或短的静谧时光,这是人生的一种享受。要饮上好的茶,除了有好的茶叶,还需要好的茶具,“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指的就是这个道理。泡茶所用的器具中,紫砂壶为上品。如今的紫砂壶已经形成一个大的文化体系,成为集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工艺品。紫砂壶深受广大茶客珍爱的原因,除了壶器的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原矿调砂泥的质地纯净、温润细腻,色泽润目怡人。此外,紫砂壶讲究型器的得体、做工的精良,还蕴含了中华文化之精髓,让我们感受到紫砂文化中蕴含的万千气象。  相似文献   

2.
公子 《中华手工》2014,(10):42-42
<正>这边厢弹着,那边厢唱;那边厢拨弦,这边厢讲……软糯糯的评弹调子,为您说遍天下事。在许多苏州人的记忆里,评弹就是夏夜里和着清风随意而起的歌儿,就是冬天里围炉煮酒时哼出的曲儿。软软糯糯的弹词,从红灯牌老式收音机里缓缓飘出。家里人一边忙碌着,一边随着弹词哼几句,这大约是苏州寻常人家最熟悉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3.
推荐     
<正>蓝丝绒茶壶对很多人而言,热爱生活,爱的就是喉头那口温润的茶。喝茶是种享受,入口的是茶,握在手里却是壶。这只名为"蓝丝绒"的茶壶素雅淡然,在1359℃的高温烧制里一次成型。春风里,泡一壶茶,翻一本书,美好生活就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爱好喝茶,这种普遍的生活方式经由漫长历史的发展酝酿成深厚的茶文化,紫砂壶作为茶的载体,自然而然与茶文化相互融合,它凝聚了历史、人文、艺术等丰富的表现,承载了深厚的中华文明,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手执一把壶,在氤氲的茶香里领略原矿紫砂在茶水滋润下的变化,感受时光的魅力,同时品尝茶中的人生滋味,浮躁的心情也慢慢沉淀下来,变得平静而满足。  相似文献   

5.
<正>茶,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美好馈赠。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彰显灿烂的东方文明。中国尚有上千年的喝茶历史。古人喝茶目的是解毒、消食、清心、益思、少睡眠,细细品味,那悠长的茶香在唇齿间一点一滴饮出醉心的甘露琼浆。而今,人们对于茶叶的认识也在时代的更迭中转变。新时代下的茶人,通过喝茶,认识自己,找到内在的和平与平静,创造出鲜活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中华手工》2010,(3):9-9
蓝丝绒茶壶 对很多人而言,热爱生活,爱的就是喉头那口温润的茶。喝茶是种享受,入口的是茶,握在手里却是壶。这只名为"蓝丝绒"的茶壶素雅淡然,在1359℃的高温烧制里一次成型。  相似文献   

7.
资讯·推荐     
《中国搪瓷》2010,(3):9-9
蓝丝绒茶壶 对很多人而言,热爱生活,爱的就是喉头那口温润的茶。喝茶是种享受,入口的是茶,握在手里却是壶。这只名为"蓝丝绒"的茶壶素雅淡然,在1359℃的高温烧制里一次成型。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喝茶的民族,俗话说:"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无论说"七件事"还是谈"七件宝",总归离不开"茶"字。许多老茶客认为:"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乾隆皇帝嗜茶如命,甚至开过这样的金口:"朝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在盛产好茶的中国,对于爱喝好茶的中国人来说,"喝茶"就要有好茶壶。紫砂壶,是品味醇美香茶的器皿,是品味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9.
茶叶是中国特有的饮品,一片叶子,地域不同能出不同色泽的茶汤,不同味道的茶香。茶叶也一度是我国出口海外的重要商品,为我国创下巨大外汇。茶,需要茶具泡制,不同的茶也需要不同的茶具茶壶泡,才能各种茶汤茶香达到最佳。可想而知茶具的重要性,茶具随茶而生,茶具也随人民的生活方式的演变而变化。在现代新生活方式下,茶具也变得多样化,个性化,所谓茶具是生活方式的缩影,未来的茶具继续围绕着现代人喝茶方式的多样变化而细分、进化。有私密亦有开放;有快亦有慢慢品味;有平价亦有高贵奢享;有湿泡亦有干泡;有返璞归真亦有智能科技……茶具会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国际化。而无论哪一种,都会把静谧、内观的东方哲思还给现代人的生活。本文就根据新生活方式下茶具设计的传承与发展来论述茶具设计与生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人们使用紫砂壶喝茶养生的历史由来已久,经历了明、清以来数百年的繁荣和兴盛,直到今天紫砂壶已经得到茶客们的广泛认可。自古以来,宜兴的紫砂壶与传统文化联姻,与中国文人结缘,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呼朋唤友,而喝茶是一件清静的事——抛开满脑子浮躁的思绪,保持心灵的沉静,让自己的内心油然升起一种草木滋润的怡然自得。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人人都想享"清福",但"清福"意味着什么,并非人人懂得。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喝茶时心里能将琐事暂且放下。于是,对于人生幸福的诠释,引用了喝茶的二个动作:提起、放下。  相似文献   

12.
核上炊烟     
<正>楼亭小巷、民俗乡野这些充满情感的题材,被赵华新雕进了小巧的橄榄核中,满是浓浓的文人情怀。苏州乡下,藏书镇附近的水巷子和石桥渐渐多起来了,白墙黑瓦的小院落也多了,有些老苏州的味道。赵华新在自己的核雕工作室里挑选着核子,一麻袋的橄榄核被倒进竹匾里,充分干燥后的核子依旧是灰头土脸的模样,甚至还扬起了一阵灰尘。在高手云集的核雕重镇苏州,赵华新可谓是新兴力量。在雕佛教以及神兽题材的大环境下,他开辟了新的方向——用核雕去彰显浓浓的文人情不……  相似文献   

13.
烹茶留香     
云子 《中华手工》2010,(2):42-42
<正>难得的团聚时间,一家人促膝谈心,茶是最好的媒介。焚一炷檀香,煮一壶甘泉……水色氤氲中,茶香飘满屋。青瓷茶杯映衬着甘红茶汤,格外清爽,轻吮一口,香醇慢慢浸透肺腑。这恐怕是饱享年夜饭之后最安心知足的时刻了!国人爱茶,皇室宫廷、文人雅士、平民俗人,不分类别阶级,茶都是他们生活里的一部分。当然,不同人饮  相似文献   

14.
一件紫砂壶之所以具有着收藏价值,除了在视觉上能够给人以极好的享受之外,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制作的原料紫砂泥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性,同时这也使得紫砂壶的升值以及投资空间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宜兴紫砂壶在泡茶的时候,能够将纯正的茶香散发出来,隔天也不会变馊,具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因此深受茶客们的喜爱与追捧,再加上紫砂壶在做工方面既细致又精巧,整体的外观造型更是不俗不媚,所蕴含在内的文化内涵又十分的委婉和含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收藏紫砂壶,紫砂壶的收藏价值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本文便主要以紫砂"龙凤呈祥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美好祝愿内涵。  相似文献   

15.
书生造书     
<正>苏州,仿佛就是一部叙述江南文化的书。而在"书"里生活的周晨,一直做着与书有关的事。他的书,有精巧的设计,也有鼓励人们走近、翻阅的魔力。周晨收藏了一本名为《璇玑碎锦》的书,书里有一页书斋四时诗,左边是译文,右边是原文。读这首诗,需要左右螺旋绕着读。传统的文字排版都是一段原文一段译文,但这本书不一样,图文都组合到了图形中。周晨说,这是古人的趣味。他把这首诗印刻在玻璃上,午后,当阳光打在玻璃上,文字就被投影在地上,人仿佛在诗中行。  相似文献   

16.
书中有嘉木     
正在咖啡馆的环境里看书喝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了"柒茶书里"。见到"柒姑娘"——吕辰露时,她正坐在案前娴熟地泡茶,见我们到来,不动声色地将茶呈于我们面前。从高中就开始买茶品茶的吕辰露,可以说是资深的爱茶人士。和许多年轻白领一样,吕辰露爱泡咖啡馆,但却只爱喝茶,国外咖啡连锁品牌提供的中国茶大都是茶包,无法满足她的  相似文献   

17.
德国马尔集团是世界三大开发和生产长度计量测试仪器和量具的专业生产厂家之一。马尔精密量仪(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尔苏州)是马尔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基于一种对马尔集团的崇敬以及一种想了解马尔精密量仪(苏州)有限公司的心情,本刊特意安排了一次专访,专访的对象是马尔精密量仪(苏州)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余劲松先生。下面就是这次专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壶不是壶     
<正>宜兴市丁蜀镇是个奇异之乡,宜兴紫砂五色土更是有着"东方紫玉"的美誉。这里有滋润世代茶客的吴地脉象,亦有大家辈出的制壶高人。指不定,在某个村庄旮旯处,随便走出一个草根人样,就是抟泥制壶的能工巧匠。做壶,不算太难,不过,若能将壶玩出新花样、甚至是玩出境界,着实很难。然而,不走寻常路,原本就是一种信仰。这不,接下来要登场的这位制壶达人,就将带领我们彻底颠覆对传统紫砂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正在广州,茶是生活的一部分。广州人爱茶,也懂茶;喝茶,也卖茶。穿过广州越秀区文德北路的字画街,有一栋两层楼的茶空间—"百年万鸿记"茶业艺术中心。以木、竹、藤为建筑用材,自热而然地将你带入茶的世界。与芦书峰交流,靠的不是言语,是心。他笑脸盈盈,予人一种亲和善良之感,大眼睛里闪烁着睿智光芒,一股子劲头从话语间流淌出来。他因喜欢喝茶,还取得一茶名——无为海。因为当初喝到一杯干净的茶,让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莫干山脚,庾村1932,老式土墙,蓝色门窗,门楣上常青藤垂下,依稀露出招牌"发芽的茶屋"。坐下来,点一杯莫干山黄芽,在茶香中聆听两位上海姑娘的黄茶发芽记。遇见黄茶"其实,我本来不爱喝茶。"小蕾笑,直到小芽带她去制作黄茶的茶房。当第一口顶级黄茶入口,她对茶的看法顷刻动摇。温润、甘甜,并无半点苦涩。这一口,便爱上了黄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