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提出从容量和覆盖两方面采用微基站解决LTE网络深度覆盖问题方案,介绍微基站特点及按照功率进行分类,对微基站产品LampSite、ATOM(原子级基站)、AAU(有源天线单元)进行对比分析,给出微基站产品在解决无法获取站址、局部小范围覆盖弱区、楼宇内深度覆盖等问题的场景中的应用。最后总结出"宏站为主、微基站为辅"的建设原则,微基站定位于局部小范围补盲、难以获取站址区域及室内深度覆盖等场景的补充手段。指出基于微基站的定位方法及特点,在进行微基站建设时,配套建设应相匹配,避免超配。除根据需求使用PoE(以太网供电)远供外,原则上微基站不进行电源保证配置。  相似文献   

2.
LTE网络是宏微结合的立体网,宏基站解决连续覆盖,并提供容量,微基站用于局部补盲补热,打造LTE室外精品网络,必须从宏基站建设和微基站建设两方面着手。文章从宏基站的美化建设、微基站建设方案、公共设施建设基站、杆塔改造等方面总结了LTE工程建设实际案例经验,能够减少LTE后期工程建设难度,有效推进工程建设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3.
微基站在4G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运营商在室外宏站建设的基础上,极其注重室内外深度覆盖的建设,以确保网络用户的良好体验。文章论述微基站在4G网络中的定位和价值以及目前微基站的主要类型和产品。研究不同类型微基站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案例及实测效果,有助于运营商搭建合理的异构网,制定合理的深度覆盖建设方案,提升用户体验,确保LTE(长期演进)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4G用户的快速增长,传统室外宏站覆盖已无法满足热点区域容量需求,加上宏站站址获取难度的增加,使得采用微基站解决覆盖已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微站的引入需求和部署场景,对比阐述了一体化微站、分布式微站等不同产品形态,评估了微站用于补盲场景的覆盖性能,并对微站用于补热场景的频率、重选、切换等参数设置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微站应用和宏微协同组网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深度覆盖在3G网络运营期间就已经深受各大运营商的重视,目前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改造,各种高楼小区、国际大厦、商场以及别墅群的建设日新月异;各类交通实施,如高速、高铁、地铁、动车的建设层出不穷,这些都对移动网络无线信号的深度覆盖和优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中国电信LTE建设采用1800MHz和2100MHz频段共站址的方式进行基站建设,由于采用高频段组网,LTE FDD无线网络的深度覆盖问题将成为提升网络质量的首要问题。LTE FDD与CDMA2000在工作频率、边缘速率、链路预算、最大覆盖半径等存在较大差异,导致LTE在一些场景中覆盖受限,室外宏站的覆盖远远无法解决新场景下的无线网络的深度覆盖,必须引入深度覆盖手段进行优化解决的的覆盖,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进行精细化覆盖。文章首先分析LTE与3G网络覆盖差异,其次探讨在多场景下LTE无线网络覆盖如何利用深度技术解决不同场景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赵春雷  夏皛  赵峰 《通讯世界》2017,(20):17-18
在宏微协同,分层组网的LTE网络中,布局类宏站已基本部署到位,现阶段主要问题为城区深度覆盖问题和热点区域的容量问题,小微基站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手段被提了出来.本文介绍了小微基站的定义与分类,并详细说明了在五种典型场景中小微基站的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7.
4G网络建设中,微基站的部署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LTE宏基站的覆盖盲点问题,吸收热点区域流量,大幅提升用户感知度。本文对微基站的产品特点及能力进行了分析,根据微基站网络建设的需求,归纳出微基站的规划建设方法。最后进行测试及性能对比,对微基站的组网建设及应用场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殷哲  马哲锐  山笑磊 《移动通信》2016,(5):55-59,64
针对密集城区中传统宏基站组网的覆盖深度不足的问题,介绍了微基站的特点和微基站在深度覆盖方面的优势,给出了微基站在室外覆盖和室内覆盖的应用策略和建议,针对微基站这种高度集成化基站所带来的供电需求、传输光纤需求的挑战,均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微基站引入后的网络优化进一步复杂化也作了分析,最后将微基站组网和宏站组网的投资做了比较详细的对比,证明了微基站应用于LTE组网对于节约投资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明芬 《电信快报》2014,(12):26-29
LTE异构网络通过更多的设备互操作达到更优的覆盖质量,异构网小型基站体积小,部署灵活。文章针对LTE异构网的典型设备提出在不同环境下宏微结合,立体组网,同时考虑使用灵活的无线回传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并通过仿真结果显示LTE异构网络在覆盖质量和容量方面的优势。运营商可以使用小基站来扩展覆盖范围,加大网络容量,提升用户感知。  相似文献   

10.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频多模建网已然成为一种新趋势,在LTE网络快速大规模的广覆盖建设后,城区内LTE基站密度与2G数量持平。由于制式与频谱资源[1]上的差异,导致LTE覆盖效果与2G网络水平差距大,微基站作为LTE网络中一种重要"补盲增容"的有效手段,正成为解决LTE网络在覆盖上、容量上与速率上等瓶颈难题的关键措施。文章主要对微基站在规划组网、工程建设与深度覆盖等方面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前LTE网络建设中获取基站站址的难度较大,小基站与宏基站相互结合,作为宏基站建设方式的补充,有效提升LTE网络质量。文章主要从LTE小站的特点、应用场景等简单分析LTE小基站在城区室外网络建设中的应用,最后以实际案例说明LTE小站在城区网络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LTE网络建设的不同阶段,详细阐述了引入宏、微基站互补建设的必要性,对微基站的部署策略、相关技术要求以及工程造价进行分析,并以大型园区综合体作为案例,通过宏、微异构组网前后各项关键指标的测试和对比,论证该组网方式对网络覆盖的提升效果,并对后续应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LTE网络中,为了满足不同部署场景的需求,宏站、分布式基站、小基站和直放站将会协同组网.文章分析了各种站型的特点以及对传输网络的需求,总结出PON承载LTE基站时存在三种场景应用,再结合TDM PON和WDM PON的传输指标和优劣势,选择合适的PON来承载不同的站型.  相似文献   

14.
随着LTE的部署与发展、城市中高层楼宇密集,传统的无线规划方式已无法满足密集城区高层建筑覆盖的实际需要。文章分析了室外宏蜂窝(新建室外宏蜂窝基站)、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和泄露电缆等不同方式的高层建筑无线网络覆盖方式,分别作了探讨和研究,并在实际网络规划中加以应用。测试结果证明,对LTE试验网基站布局的影响及其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业务类型的多样化和大流量业务的普及提高了用户对移动网络质量的要求,单独使用宏基站建网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微基站的引入成为必然,为了对室外LTE微基站应用方案进行探讨,在介绍了两类室外型LTE微基站的主要特点后,重点分析了微基站在室外场景中的频率选择问题、站型选择问题,并提出了在道路场景、广场公园场景两类典型室外微基站应用场景的具体部署方法,最后给出了为提高部署微基站灵活性可采用的三种传输方案。  相似文献   

16.
前农村LTE基站大都基于GSM站点共址建设,站间距较大,无法满足连续覆盖和深度覆盖的需求,导致用户弱覆盖投诉较多,本文结合农村覆盖场景特点,通过RS Power Boosting、10M组网手段挖掘LTE功率提升农村区域LTE网络驻留能力。  相似文献   

17.
LTE网络室内覆盖建设是4G网络建设的重点,相比较传统的室内分布系统和光纤分系统,采用小基站模式的解决方案在容量扩充、深度覆盖、灵活部署上有其较为独特的优势,本文就LTE网络室内覆盖特点和方式进行分析,就小基站覆盖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LTE小基站和宏站回传需求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时林  吴芳  何岩 《移动通信》2013,37(2):41-44,52
在未来LTE的部署中,小基站将被广泛应用,和宏站协同组网。从回传网结构、回传单元集成、覆盖、容量、QoS、同步、可靠性、安全性、操作维护等各方面对比了LTE小基站和宏站的特点,以及对回传网络的需求差异。  相似文献   

19.
苏雄生 《电信快报》2014,(10):13-16
在LTE时代,小基站在网络部署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LTE小基站解决了新建站址匮乏的难题,弥补了LTE高频段损耗大、覆盖较差的劣势,除了能完善网络中的覆盖盲区,在提供大带宽数据业务等方面也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目前网络中常用的小基站类型,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小基站的建设策略,并提出解决基站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5G时代的日益临近,5G组网策略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在TD-LTE时代基站建设面临的诸多困难,如站址选择困难、传输资源获取困难、天面资源紧张、覆盖盲区多等,在5G时代也会同样遇到。因此有必要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分场景多形态设备整体解决方案应对上述挑战。如宏站具有容量大、覆盖范围广等特点,微小基站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支持多种回传方式、配套资源要求低等特点,通过宏、微结合可有效解决宏站建设普遍存在的选址难、施工难、周期长等问题,达到快速建网的目的;同时通过宏、微并举的组网方式可以提升覆盖的深度、厚度、有效控制干扰。再比如通过研究高铁、高速、风景区等多种不同场景下的覆盖手段,也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覆盖手段的不足。笔者具有多年的无线网络规划和设计经验,通过对多场景下5G网络覆盖方法的研究,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覆盖策略,经过试验表明,以上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