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安全管理实践——以天津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现象明显。为了探讨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新思路,在综述国内外地下水资源管理法规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和管理具体措施经验的基础上,以天津地区作为典型地下水资源超采区和地面沉降区,深入分析地下水资源开采历史及现状,依据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划分出地面沉降地质环境问题演化阶段,概要介绍了天津市地下水水资源管理目标任务和法规建设,并着重论述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位双指标控制、地下水禁限采区区划、地下水压采和水源转换、地下水资源开采许可以及加强地热水开采和回灌审查等一系列基于地面沉降防治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沧州市由于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一些灾害,并且运用沉降模型,根据实测沉降资料进行调参,对地面沉降做出了预测,提出了一些控沉措施.例如:统筹安排,合理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建立地下水库;做好地下水资源的水位监测工作,建立水情预报系统;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推广农业灌溉节水技术;依法加强水资源费征收;调整开采层次,压缩深层开采量,控制第三含水组的地下水开采量;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污染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嘉兴市地下水赋存、开采历史和现状以及由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等危害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控制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的对策,为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提高全民水患意识,提倡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安阳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地下水保护取得的成效,并从全面节水、减少地下水开采、充分利用境外水、加强水污染治理、强化和完善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地下水保护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黑龙江省的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和开采潜力。为有效地控制地下水过量开采,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依据地下水资源状况制定井灌水田发展规划,积极推进中水回用,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实施流域水流失控制,加强研究建设地下水库等地下水资源保护与恢复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天津地面沉降形势严峻,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是控制地面沉降的关键。理论和实践证明,可开采量和临界水位等地下水资源管理指标,其可操作性不强。为此,在综合分析沉降区内地下水开采量和地面沉降所引起的土方损失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指标——土水比。研究结果表明:土水比能够指示地面沉降相对于地下水开采的易发性以及沉降区内的地下水资源保障程度;将土水比作为沉降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指标,就可以确定出不同级别的沉降易发区域以及地下水资源的保障程度,了解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能力,从而可保证地下水开采不消耗地下水储存资源,有效监控和防治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在对南通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就管理保护工作提出意见。历史上,南通市地下水开采可概括为初始开采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前)、超量开采阶段(上世纪80~90年代中期)、控制开采阶段(1997—2012)和压采阶段(2013至今)等4个阶段,随着对地下水管理的逐步严格化和精细化,南通市地下水位得到不断回升,全市深层地下水水位已经回升至30 m以浅。未来,南通市要进一步严格地下水用水总量和水位控制、加大取用水计量、加强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完善,强化地下水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我省地处北方缺水地区,地下水是我省的主要供水水源,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地下水的开采量在持续增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漏斗区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泉水断流、机并报废、海水入侵、土地干裂、地面沉降、建筑物遭到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全省排放污水量每年达ZO.14亿t,其中有SO%的废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河流或渗井渗坑,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地下水超采和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与保护,急需对我省地下水水质、水量状况进行全面…  相似文献   

9.
超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资源日益枯竭;地面沉降;岩溶水地区地面塌陷或地裂缝;地下水污染;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等负面的环境效应,本文提出了超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止措施,对合理开发利用并有效地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指导作用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钱松宇  徐梅 《上海水务》2005,21(3):43-44,25
由于历史原因,本市地下水开采曾一度失控,导致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地下水管理部门通过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增加人工回灌、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等手段,使地面沉降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市水务局采取了更加严格的10项措施,以期在2010年达到采灌平衡的目标,基本消除因地下水开采对本市地面沉降的影响。本文结合本市地下水开发现状,提出“严格控制开采,科学有效利用”的设想和观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条红线”的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保护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对淡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淡水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地下水超采日益严峻,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现以烟台市区为例,应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指导思想,以"三条红线"为约束,通过实施多水源联合调度,提出了海水入侵区地下水调控方案和保护对策,在此基础上构建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保护体系,用以科学指导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1987-2007年宁河县地下水各含水层组年水位埋深、开采量变化情况以及累计水位降深与累计开采量、沉降量的变化规律,明确了地下水超采是引起宁河县地面沉降及水位降深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控制地面沉降及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结合宁河县地下水超采状况、经济发展和地下水资源的战略储备需要,制定了以控制地面沉降量为约束条件的控沉方案,最终通过建立宁河县地下水数值模型,并结合约束条件,预测了3个水平年地下水开采控制方案。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宁河县地下水优化管理及开采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面沉降是全世界主要的工程地质灾害之一,而地下水超采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地下水人工回灌和停采对北京平原地面沉降的影响,采用三维地下水模型和情景设计法,设计3个情景(保持现状、人工回灌和地下水停采)对北京平原区域及沉降中心的沉降速率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保持现状、人工回灌和地下水停采等情景下北京平原在2015、2020和2030年的区域地面沉降分别为24 mm/a左右、12. 7~23. 2 mm/a及12. 4~23. 7mm/a,沉降中心地面沉降分别为39. 30~158. 62 mm/a、21. 09~165. 83 mm/a及16. 5~162. 95 mm/a;人工回灌和地下水停采对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和含水层储存量的恢复以及地面沉降的控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地下水停采的效果要优于人工回灌的效果;只有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地面沉降控制,才能既控制地面沉降的恶化,又保证北京平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时空演变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地面沉降是世界上很多城市都要面对的一种"城市病"。地下水过量开采是这一问题最普遍的原因,北京也因此出现了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为了全面认识地下水开采格局变化下的地面沉降发育分布的新特点,推动实现《北京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3-2020年)》中的"控沉目标",对北京市从解放初期至今60多年间的地下水开采和地面沉降演变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定性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面沉降的形成发展阶段与地下水开发利用阶段高度吻合;地面沉降中心区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的时空变化高度相关;随着地下水开采深度整体上向地表以下更深层发展,主沉降层逐渐向深部(100m以下)地层转移,为地面沉降防控决策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天津市中心城区、塘沽区、汉沽区和大港区1980年-2013年的地下水开采量、地面沉降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建立了各区域的累计地面沉降量和累计地下水开采量的线性相关关系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此相关性模型模拟累计地面沉降量时误差较小。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三种地下水开采方案,利用该模型对2014年-2020年各区域的地面沉降量进行了预测,发现方案3为最优地下水开采方案,较方案1年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降低比率分别为68.29%和5.47%,较方案2年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降低比率分别为65.65%和4.97%。在南水北调天津输水工程通水后,采用方案3将会大幅减缓天津市地面沉降速率,有效遏制地面沉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济宁市区地面沉降问题的初步研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济宁市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济宁市区地下水超量开采引起地下水环境的变化,使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地下岩层在上覆土层压力的作用下,压缩变形,而产生地面沉降。初步分析了地下水位变幅与地面沉降量间的关系,并预测了未来几年里的沉降量,分析表明沉降量仍在不断地增大。为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以避免进一步恶化济宁市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水文地质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地质领域的应用是水文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管理、地面沉降、地下水水质评价及污染物分析、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保护,以及GIS与数值模拟技术的结合等方面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地质领域的最新应用,提出了GIS在水文地质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GIS在水文地质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今后应加强GIS与地下水模型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集成、基于GIS的地下水系统仿真三维或四维可视化、网络GIS技术的应用,以及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评价系统的建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An overview of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in Bangkok, Thailand, is provided and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unplanned large-scale groundwater utiliz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measures adopted so far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land subsidence is discussed. Recent initiatives and studies are analysed and the impediments to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ontrol measures are identifie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Depart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are indicated. Recommendations are then put forward for improvement of the groundwater manage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资源性缺水,多年持续地下水超采导致严重的地面沉降。截至2009年,天津市地面沉降覆盖区域约8 900km2,全市最大累积沉降量超过3m。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定于2014年实现通水,天津引水段工程设计方案中的供水、调蓄和输水工程均位于天津地面沉降区范围内。一方面,地面沉降导致引水工程中的重要调蓄水库设计高程和库容丢失,供水管线不均匀累积沉降对工程的运行具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每年供给天津地区10.2亿m3水量,有效利用水量达8.16亿m3,这部分水量除保证重点地区用水需求外,可用来实施大规模的地下水水源转换工程。天津控制地面沉降历史经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引水工程通水及大规模水源转换能有效防治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