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韩笑 《通信世界》2008,(38):I0012-I0012
10月15日,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举办的“3G在中国”2008高层论坛在京召开。会议以“点亮3G,拥抱移动信息化时代”为主题,深入探讨3G网络建设和运营、3G技术演进、移动互联网和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等业内备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字通信世界》2008,(10):84-84
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电信研究院拟于2008年10月15~16日在北京南粤苑宾馆举办“3G在中国”2008全球高层论坛。据悉,论坛将以“点亮3G,拥抱移动信息化时代”为主题,并邀请相关国家主管部委高层领导、国内外电信运营商决策者、全球设备商技术掌门人以及业内资深专家发表主题演讲,内容不仅涵盖了3G网络建设和运营、3G技术演进、移动互联网和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等业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ZTE ZOOMs助力运营商掌握移动互联网主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信业变革需要精细化运营管理“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和“物联网”被认为是即将改变电信业的三大技术。其中尤以“移动互联网”发展最快,据Ovum预测,到2012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20亿。随着3G网络的成熟商用和4G网络的日益临近,移动用户的数据带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为运营商网络带来了巨大的负荷压力,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中国将以3G牌照发布并实际运营为标志性事件,迎来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崭新起点和全新机遇。”在不久前第三届中国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运营商、终端商等高层就此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5.
黄涛 《信息通信》2013,(7):219-220
通信技术迅速发展,我国移动通信步入了3G时代,但是3G的实现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理想,带宽的限制和通信速度上的限制使3G的运营具有了局限性。在即将发展的4G系统中,将移动通信和固网技术实现良好融合是4G网络系统运营的重要技术目标。4G将以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大的数据容量,带给人们全新的视听体验。文章在对当前移动网络数据业务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对未来移动业务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4G通信的优势特点及其主要技术,讨论4G通信的运营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数据通信》2009,(1):10-10
2009年,随着3G牌照发布并实际运营的标志性事件,中国将迎来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崭新起点和全新机遇。在2008年12月9日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来自政府、电信运营商、  相似文献   

7.
把握融合机遇迎接电信全业务竞争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宁 《世界电信》2009,(1):43-48
电信重组开启的全业务运营格局引燃了电信运营商新一轮竞争的导火索。2008年12月22日,中国电信发布“天翼”品牌,试图以移动互联网为抓手,大力推进全业务运营。之后,今年1月7日,3G牌照正式发放。更是将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推向了高潮,3G和全业务运营成为运营商角逐未来市场的重要砝码。在新的市场格局下,运营商如何在系统层面保证业务发展战略的平稳转型。现有的支撑系统将如何演进,都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3G移动通信网络的大规模部署和运营、移动互联网成为电信运营商竞争的焦点。3G和未来宽带无线通信业务各种应用将通过移动互联网展开,而3G网络也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提供了支持环境。不仅电信运营商,终  相似文献   

9.
据工信部发布的统计报告,目前我国3G用户数已经超过3.2亿户。随着2014年4655作的正式启动,预测2015年3G/4G用户总量将超过4.5亿户、2020年达到12亿户。伴随3G/4G用户的规模发展,移动互联网特别是高带宽下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移动互联网业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智能终端(包括PAD和手机)已经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标准配置,安装在智能终端上的众多应用(APP)无不例外地部署在“云端”。本文通过对虚拟化技术的介绍,重点对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技术进行阐述,旨在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引入虚拟化技术并支撑相关的技术/业务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06年HSDPA在全球的规模商用,随着技术和设备的逐渐成熟,全面提升用户体验,提供优质的3G业务已经成为3G运营的一个关键。2007年是3G业务市场的转折点,伴随着3G 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到来了,3G特色业务将成为推动移动运营商增加收入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电信快报》2005,(5):48-48
2005年5月12日,由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www.mmta.gov.ca)和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主办的“移动多媒体技术和移动新业务国际研讨会(www.ichina2008.org)”将在上海拉开帷幕,与“通信奥运”同期举行。与以往技术相比,3G最大的不同是将引入移动多媒体业务,彩信、彩铃、手机游戏和移动电视等都是架构在3G平台上的新兴移动增值业务。  相似文献   

12.
罗茜文 《移动通信》2008,32(3):148-148
第二届移动互联网大会2008年4月8日将在北京举办。大会的主题是“产业合作与创新发展”,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手机设计创新论坛,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创新论坛,移动互联网平台构建创新论坛,移动互联网投资融资创新论坛,移动互联网媒体盈利创新论坛。本次大会还将特邀专家评委评选出《2008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奖》,旨在表彰正在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有关移动终端、手机芯片、操作系统、浏览器等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技术企业。第二届移动互联网大会以“产业合作与创新发展”为主题,将更加注重全球视野的技术探讨、业务合作、投资策略。同时,本届大会也将通过《2008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奖评选》,对已经和正在研发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技术、产品、业务的进行大检阅。  相似文献   

13.
<正> 在2001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上,爱立信公司以252平方米面积的展台,浓墨重彩地集中展示包括eONE解决方案、MMS(多媒体信息服务)、MPS(移动定位服务)、蓝牙、Mobitex系统等在内的一大批实用化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方案,将“移动互联网”真正地带到了人们的身边。爱立信通过产品、技术展示以及技术研讨等活动,不遗余力地推广移动互联网和3G。  相似文献   

14.
3G业务运营的特征 3G时代的高速数据通信优势加速了社会生活与娱乐的互联网化、移动化,将激发更多的应用需求,产生更多的商业模式。3G时代将出现四个典型的运营特征。  相似文献   

15.
《电信技术》2004,(10):69-69
2004年11月2日,中日移动通信产业高峰论坛将在天津泰达万丽大酒店隆重召开。此次高峰论坛将以“移动应用的发展和未来”为主题,围绕相关的产业政策、运营经验、技术进展等方面内容,结合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现状,共同探讨日本3G发展战略及运营模式、日本如何从2G快速过渡到3G等话题。第四届移动通信产业(移动应用)国际论坛暨展览会来源于日本的“携带论坛”,将于11月2日~3日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此次论坛暨展览会由中国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日本移动通信产业国际论坛推进委员会共同主办。“携带论坛”在日本京都…  相似文献   

16.
全球动态     
《世界电信》2009,22(9):10-11
欧盟 将投2500万美元研究“超高速”移动互联网 欧盟近日宣布,将向“超高速”移动互联网系统投资1800万欧元(约合2500万美元),以支撑下一代移动服务。据悉,这笔基金将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发放,用于LTE Advanced技术的研究。欧盟委员会表示,LTE Advanced是高端的4G移动技术,能够向用户提供“比目前3G网络快数百倍的移动互联网网速”,而且价格更为低廉。目前,芬兰、德国、挪威、西班牙、瑞典和英国的运营商已开始测试LTE网络,瑞典和挪威将于2010年上半年实现LTE的商用。  相似文献   

17.
新一代电信网络维护需要综合考虑3G网络技术和电信重组后全业务的运维环境,为此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智能3G手机软件Eclipse、PHP、SQL Server数据库等技术规划开发的维护系统,有效地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支撑手段与网络运营维护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新模式的维护方式,从而提高电信人员网络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两年我国移动3G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用户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这种新兴的业务正在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占据无线通信网络的的主导地位.就像本世纪初的语音通信时代一样,手机以“随时随地”通话的优势,其用户量快速增长,在今天,“移动互联网”也会以“随时随地”的优势迅猛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和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06年HSDPA在全球的规模商用,随着技术和设备的逐渐成熟。全面提升用户体验,提供体制的3G业务已经成为3G运营的一个关键。2007年是3G业务市场的转折点,伴随着3G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到来了,3G特色业务将成为推动移动运营商增加收入的主要驱动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报告撷英     
《世界电信》2009,(5):80-80
2008—2009年度呈球移动增值业务市场研究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专家王志勤曾表示:“2009年,全球3G发展进入高潮阶段,移动互联网将引发业务模式变革,并重塑ICT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