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文章从电力行业对应急指挥系统通信的要求及当前移动互联网环境分析切入,阐述了一套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力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对系统架构、多网融合设计、数据交互、复合信息传输及数据融合设计进行了重点分析与描述.  相似文献   

2.
输电线路高压走廊地处偏僻地区,线路巡检和抢险抢修应急指挥现场,需要将数据和图像实时传输到指挥调度中心,基于电力频段230MHz的无线数据传输终端内置高功率的射频传输模块,终端与基站之间可以实现远距离的非视距的数据传输,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通信;在基站可以接入电力专网或者通过无线公网接入互联网,完成与应急指挥调度中心的IP数据通信,并接受应急指挥中心的远程监控,实现双向交互通信。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阐述了无线传输发射台站建设应急指挥体系的必要性,随后从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介绍了无线传输发射台站建设应急指挥体系所具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张颖  龙海南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7):104-106,114
随着大容量、高速率光缆通信系统的广泛应用,通信网的稳定性对通信线路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发生光缆线路阻断,不但修复困难,阻断历时长,而且损失巨大,因此开发独立光缆自动监测系统成为光通信领域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光缆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特点,建立了光缆监测系统的硬件结构体系和软件结构体系。给出光缆自动监测原理及光缆监测三种监测方式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现光缆中断后迅速上报告警,及时自愈保护功能,使光纤传输线路管理维护进入自动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传统电力传输线路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物联网环境下的电力传输线路安全监控系统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分层架构及关键技术,并详细阐述了系统主要部件的变化及逻辑分站的概念和意义,指出要真正实现电力传输线路安全监控系统的物联网化,还需要解决规程和标准、传感器的低功耗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日,汉锐天域系摄像机在第七届农运会中担任着应急指挥会议系统的取像工作.以广播级的图像质量以及自身超长距离的信号(光钎传输)传输最大程度上的满足了全高清的视频会议要求.以及场馆中长距离的传输要求,保证了农运会的应急指挥系统的顺利运行。除了行业中常用的RS-232、RS-422的控制方式外,其独特的云控制也是一大亮点.可通过网络对摄像机进行云台以及镜头的控制,极大程度上方便了会议取像的操作.在整个系统中获得了好评。  相似文献   

7.
数字视音频以太网传输系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数字音频常用的两种网络传输系统:以太网和Cobranet专网。分析了传统以太网和高速以太网的体系结构、传输协议和网络互联问题。说明了Cobranet专网的特点和MAC帧结构。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IP直接传输和通过ATM网络传输IP业务的特点 ,详细描述了下一步以IP为核心业务的三种可能的传输网络结构 :DWDM线路系统组成的SONET环、DWDM线路系统连接的交叉连接系统构成的网状网和无交叉连接设备的DWDM光纤网 ,以及各种结构中主要管理功能的实现 ,并对各种传输网络结构的性能和成本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输电线路应急抢险现场和施工可视化管控,需要将视频实时传输到指挥调度中心,输电线路视频传输终端内置无线传输功能和高清视频采集编码,实现对输电线路现场应急抢险进行实时音视频采集和无线宽带传输,远程数据传输通过IPSTAR卫星通信终端,实现与应急指挥中心的IP数据通信,上传实时视音频和数据等,并接受应急指挥中心的远程监控、远程控制、远程指挥调度和异地协同工作,实现双向交互通信。  相似文献   

10.
针对应急指挥通信系统要求对事件现场的实况进行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多种业务的实时通信,以保障固定指挥中心对紧急事件的实时掌控,设计了应急指挥车,集成散射通信、短波、超短波和地空电台等多种通信手段以及多种信息采集处理方式。首次采用散射通信方式,实现了应急指挥车与固定指挥中心间的宽带超视距传输功能,单跳通信距离可达120 km(@8 Mbps)。  相似文献   

11.
目前广东省消防的卫星通信系统主要使用Ku频段的卫星,而Ku频段卫星频率资源缺乏,卫星链路带宽低,在灾害发生时,后方指挥部和指挥中心能从前方指挥部获取的信息量十分有限,没有多余的带宽提供给前线其他应急通信设备使用。本文分析了当前消防卫星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使用高通量Ka频段卫星通信系统,满足当前消防应急救援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12.
移动应急指挥中心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目前移动应急指挥中心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情况,对移动应急指挥中心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加以分析,根据应用需求对移动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方案设计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包括现场网络系统、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对外通信系统、网管控制系统、综合应用处理系统、业务终端系统、装载平台系统等各个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中关键技术的应用情况,同时讨论了该移动应急通信系统的功能和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13.
应急卫星通信系统是远程机动通信的主用手段,有时甚至是惟一手段。近年来,在抗震救灾、处突维稳特别是重要保障任务中通过卫星链路将图像、音频、数据、短消息等业务传输到远端指挥中心,实现远程应急指挥。该系统拥有专属卫星频段保障及专用网络通道,能够确保应对重大事件中信息传递的灵活性、便捷性、安全性。基于现有应急卫星通信系统进行了概述,剖析了新时期应急通信系统能力提升的集成必要性、集成原则,指出了应急卫星通信系统进一步提升通信能力的相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应急广播是指利用广播通信系统向公众快速发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的方式,应急广播指令是指应急广播系统发出的,用来控制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播发应急信息的数据包。本文简要介绍了应急广播指令生成过程,以及一种应急广播指令的设计思路,包括指令协议结构和主要信息元素。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扩大,城市轨道将逐渐成为输送城市客流的主要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也越来越重要。从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功能需求分析出发,深入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中心的综合信息应用系统,并提出所需的关键支撑系统,以期能够系统性地分析和总结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中心的业务功能,供相关城市在建设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中心时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各种自然灾害突发事情引起的紧急情况对应急抗震救灾的响应速度、调度指挥等科学施救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减少灾情所带来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提高电力通信、资源分配等问题是当务之急,通过建立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实现指挥调度和应急队伍调拨,各资源合理分配调拨与应急处理全过程运用,为应急指挥人员提供全方位应急决策信息,切实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内城市应急指挥联动技术的进展及信息技术在政府应急指挥系统中的应用。根据目前我国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发展的现状,研究探讨了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通过对政府应急指挥系统的定位、功能、特点的探究,前瞻性地提出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具体措施,为各级政府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文中还介绍了我国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概念的延伸及计算机信息接受和接处警指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移动数据通信系统、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GPS/GSM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信息记录和发布系统等新一代集成应急指挥系统的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8.
应急视频指挥系统是应急指挥的重要支撑系统,传统应急视频指挥系统以视频集成为主,各个系统之间没有数据交换和共享.介绍了现有的应急视频指挥系统,提出结合现有的应急视频系统,利用“云网络”和移动互联技术,通过多种网络互联、多种支撑系统、多种终端应用,设计并建设一个以信息资源快速、实时、不间断共享为目的,覆盖全省范围内的智能应急视频指挥平台.介绍了应急视频平台的组成模块、逻辑架构以及各种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远方保护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兰娟 《电子工程师》2007,33(5):72-74,80
远方保护设备是用于电力系统的传输保护命令信号装置。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线路两端的继电保护装置所产生的命令信号借助远方保护设备并经PLC(电力线载波)、光纤等通信通道,把跳闸命令信号传送到远端保护屏用以跳闸、切机或切除负荷,起到故障保护作用。采用DSP(数字信号处理)函数查表法产生对应保护命令的各种单频信号发送到远端远方保护设备,并对由通道传输来的含有噪声的模拟单频信号,首先通过远方保护设备中的一组带通滤波器,再用功率谱估计法计算,选择出相应可靠的保护命令信号,满足电力系统保护命令传输的基本要求——及时性、安全性和可信赖性。  相似文献   

20.
龙珂  邹光南  董坤 《电子设计工程》2011,19(17):126-129
将针对我国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情况下抢险救灾应急通信能力的不足,研究基于卫星通信的国家灾害应急通讯体制,确保通信的安全畅通,保证灾害应急指挥调度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国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通过综合对比国内外应急通信概况,提出适合我国的应急通讯体制,其内容主要包括灾害应急体制的分级规划,网络结构,传输机制和体制规模等4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