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保存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西斜坡区嫩一段泥岩盖层封闭特征,研究萨二、三油层地层水保存条件和侧向遮挡条件,阐述其油气藏形成与保存条件的作用,分析了油气在纵向和侧向上的保存条件,结果表明:西斜坡区嫩一段泥岩盖层具有中等至较好的封闭能力;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在纵向上只有保存在一般浓缩亚区才能阻止氧化和菌解作用的破坏;其油气侧向遮挡条件不发育,主要是一些低幅度的鼻状构造和面积较小的背斜圈闭,还有一些地层超覆,砂岩上倾尖灭和断层遮挡可为油气聚集提供侧向遮挡条件.  相似文献   

2.
敖包塔油田西翼葡萄花油层资源潜力丰富,但油水分布复杂、成藏模式认识不清楚严重制约储量的有效动用.结合地震解释、测井、试油等资料,在构造特征及断裂系统划分、砂体类型及规模研究基础上,分析油水分布特点及控制因素,总结油气成藏条件及模式,根据断裂与砂体组合关系划分有利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受局部断块、岩性双重控制,全区无统一油水界面,平面"低油高水"、垂向"上水下油"现象频繁;葡萄花油层属于"下生上储、断层沟通、断层—岩性遮挡"成藏模式,油气来自下覆青一段源岩,反转期活动断裂为主要油源断裂;根据该区断裂、砂体组合特点,可细分出"下倾油源断裂沟通—上倾岩性尖灭"、"上倾反向断裂遮挡—侧向岩性尖灭"和"局部正向构造—高断块控藏"3类有利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运用岩芯、测井及地震资料,采用井-震对比综合分析方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西斜坡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针对主要含油气体系域展开了高频层序划分,综合研究了含油气准层序的构造特征和成藏模式,并总结成藏特点,为白垩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指明方向。结果表明:北三台凸起西斜坡白垩系可以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6个体系域,油气显示主要分布在SQ2的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中,可将其划分为4个准层序组和14个准层序,并通过油气显示归位确定其中3个准层序为白垩系的含油气高频层序地层单元; 白垩系底部3个含油气地层单元均为超覆尖灭,其构造形态可划分为沙南鼻突、西泉鼻突和北38鼻突; 典型出油点主要形成了西泉鼻突成藏模式和北38鼻突成藏模式,前者为斜坡背景下岩性尖灭控藏,后者为构造与地层沉积尖灭复合控藏; 白垩系成藏具有受鼻突构造、局部断裂、地层超覆尖灭线以及岩性突变带控制的特点。总之,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西斜坡白垩系下一步勘探应以西泉鼻突与北38鼻突的地层超覆尖灭线附近发育的地层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特征,并探讨了烃源岩、沉积、储层、构造等成藏主控因素,为寻找该区油气勘探有利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类型为岩性圈闭和构造圈闭,岩性圈闭油藏主要受沉积因素控制,构造圈闭油藏主要受断层圈闭和构造因素控制;延安组烃源岩主要为炭质泥岩及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侏罗系成藏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侏罗系延9、延8及延7沉积期间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是重要的储集层,河流边滩微相砂体及河道心滩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侏罗系延安组储层物性越好,含油性越好;侏罗系延安组构造复杂多样,断层和穹窿及小型鼻状隆起等微构造十分发育。综合分析认为,主砂体与有利构造叠合部位形成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侏罗系石油勘探重点应在穹窿、鼻隆等构造高点部位与主河道叠合区。  相似文献   

5.
固满构造带目的层系为新近系中新统,上世纪80年代按照构造类圈闭的思路并无突破,之后油气勘探进展缓慢,近年来通过重新地震处理,认为构造类圈闭在该区并不发育。通过油气源、沉积体系和构造背景分析,该区中新统具备岩性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为了更好的指导该区油气勘探,深刻剖析成藏主控因素,首先对地表油苗的来源分析,认为固满构造带主力烃源岩为二叠系泥岩,油气源充足,其次储集层为中新统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沉积的细砂岩、粉砂岩,中低孔、中低渗透率,盖层为与储层交互沉积的泥岩、砂质泥岩。圈闭类型为构造上倾背景下的岩性圈闭。当沟通油源的断裂与上倾砂体组成立体疏导体系时,便会形成岩性凝析气藏,具有可观的勘探潜力,是目前塔西南自柯克亚气田发现以来针对中新统目的层较现实的勘探接替区。  相似文献   

6.
八面河地区南斜坡是一个继承性抬升的古斜坡,沙河街组为一套滨浅湖-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形成各类圈闭的构造、沉积背景,连续广布的砂体与断层以及剥蚀面构成了立体输导体系,形成了成片、成带分布的构造-岩性-地层复合油气藏,研究认为八面河地区南斜坡沙河街组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和油气输导体系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通常认为长2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和优质储层控制,构造、裂缝等其他地质因素作用较弱.对陕北斜坡东部蟠龙油田长2油层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的研究表明,蟠龙油田长2油藏的形成和富集受沉积相带和优质储层、鼻状隆起背景、区域盖层与局部盖层、运移通道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鼻状隆起与局部盖层对长2油藏意义更为突出,鼻状隆起的围斜部位油藏最为富集,而局部盖层拓展了油层纵向分布范围.长2油藏类型复杂多样,除岩性油藏以外,以构造-岩性为主的复合油藏是该区长2油藏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8.
断陷盆地低凸起带具有远离油源,油气富集层系浅的特点,其油气充注机理及运聚模式研究还较薄弱。以济阳坳陷林樊家低凸起带为例,从油气来源入手,分析了油气成藏动力与阻力的关系,探讨了低凸起带油气充注方式和运聚模式。结果表明:林樊家低凸起带原油具有高伽马蜡烷/C30霍烷值、低姥植比的特点,来源于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在成藏地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藏动力-阻力计算结果,确定了林樊家低凸起带油气主要为“断层双重输导-多层系充注-不整合面分流”的充注方式;根据断层在活动时期和静止时期输导方式及输导能力的差异,结合圈闭发育情况,林樊家低凸起带油气成藏可总结为“断层垂向输导-岩性尖灭控圈”。“断层侧向输导-‘天窗’开启-岩性尖灭控圈”、“断层侧向输导-不整合面遮挡”、“断层侧向输导-岩性尖灭控圈”等4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勘探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深入挖潜的重要区带。在对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分布和油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源岩发育特征?断裂展布特征以及圈闭类型主控了油气分布;研究区西部多洼共生,沙河街组烃源岩发育,并且被长期活动性油源断裂深切洼陷,为新近系浅层油气成藏提供了优越条件;研究区南部由于缺乏深切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大断裂,难以将油气运移至浅层,不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因此,渤中凹陷西斜坡应该遵循“环洼选区、主断控带”的勘探理念,重视次洼周边的勘探,以寻找生烃次洼周边有效的运移断层为工作重点,研究区西北部为新近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
川南地区须家河组横跨威远—龙女寺隆起、自流井凹陷和川南低褶带三大构造单元,构造平缓,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区内存在3套下生上储的含油气系统。区内油气勘探成果,特别是安岳须家河组气藏出现日产天然气100×104m3的高产井,表明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岩性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结合储层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盆地模拟技术等定量研究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含油气系统燕山期以来的演化过程,认为川南地区在印支末期演化成由威远—犍为隆起向北、向东、向南的低缓斜坡,使得油气在储层优势通道中持续向高部位侧向运移,导致在局部构造高点、沉积微相相变位置发生侧向封盖而聚集成藏。因此沉积微相是须家河组成藏的主控因素,未来的勘探方向是加强生烃中心附近区域的高分辩率沉积微相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一段油分布规律,采用油藏解剖和油藏与成藏条件叠合的方法,分析油成藏规律.结果表明:南一段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到4方面因素控制:(1)源岩区控制油成藏与分布的范围;(2)反向断裂翘倾隆起是油聚集成藏的最有利部位;(3)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为油聚集提供有利储集空间;(4)早期伸展断裂为油聚集提供遮挡条件.为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反向断层翘倾隆起复合圈闭、洼中隆复合圈闭和洼槽岩性圈闭中运移聚集形成不同类型油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及对成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的构成及特征,认为砂体是该输导层的主要通道,断裂只起油气转向、汇聚和沟通作用.根据油气运移和优势路径选取原理,在古埋深恢复的基础上,确定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3条优势路径:齐家—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阿拉新、平洋;齐家—古龙凹陷沿滨州铁路至富拉尔基;齐家—古龙凹陷经巴彦查干至泰来.研究了油气运移优势路径与油气藏分布之间的关系,该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只有位于油气运移优势路径上的圈闭才是该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3.
白家海凸起是一个受南、北两排雁行式断裂带所夹持的继承性古隆起,紧邻生烃凹陷,是整个盆地油气富集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这两排断裂断开的层位较深,直至下伏二叠系烃源层,且断裂的活动时期与源岩大规模生排烃时期相匹配,起油气运移通道的作用.由于雁行式断裂带位于白家海凸起侧翼,对凸起主体构造圈闭形态没有大的破坏作用,已聚集的油气藏得以保存.综合分析认为断裂是白家海地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分析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二段油气分布及其与成藏条件之间时空匹配关系,研究油气富集成因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南二段油气分布存在2种形式:一种与上覆大磨拐河组伴生;另一种仅分布在南二段.前者为晚期反转成因,在青元岗组沉积时期,由于构造反转形成于下伏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沿长期断裂向南二段运移并聚集;后者为早期侧接成因,形成于早期伸展断裂使其上盘南二段与下盘南一段源岩侧接,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伊敏组沉积末期向对盘南二段运移聚集.晚期反转成因油气的形成受到3方面因素控制:①源岩区控制晚期反转成因油气聚集与分布;②反转构造及其附近是反转成因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③长期发育断裂为晚期反转成因油气形成提供输导通道.南二段侧接成因油气聚集受到3方面因素控制:①源岩区控制早期侧接成因油气聚集与分布;②反向断裂上盘是早期侧接成因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③早期伸展断裂为早期侧接成因油气聚集提供遮挡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及油气成藏特征的详细分析,该地区差异压实作用过程可分为压实排水、压实排烃、弹性压实三个阶段;差异压实作用不仅受到砂泥比等沉积物类型及含量的影响,古地貌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差异压实与岩性、区域构造、古地貌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可形成不同的有利圈闭类型,对差异压实作用及其有利圈闭类型的认识,有利于深入寻找油气资源及合理开发油气藏。  相似文献   

16.
喀拉扎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侏罗系油砂。在喀拉扎背斜侏罗系头屯河组首次发现6个油砂露头点,并实施地质调查井1口(喀油砂1井),揭示油砂储层累计厚度超过30 m。通过钻井岩芯编录、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铸体薄片观察和测井等方法,对油砂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物性和储集空间类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砂储层位于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主要包括中细砂岩油砂储层和粗砂—细砾岩油砂储层;中细砂岩油砂储层为厚层沉积岩储层,沉积相属于曲流河相河床亚相的边滩沉积微相,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中—高孔、高渗范畴;粗砂—细砾岩油砂储层为特厚层沉积岩储层,沉积相属于曲流河相河床亚相的河床滞留沉积微相,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中孔、中渗范畴。总之,喀拉扎背斜侏罗系头屯河组储层有利于油砂的富集与储存,是准噶尔盆地油砂资源新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17.
江陵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油气勘探区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油气富集在长期继承性隆起构造的顶部。利用地震资料质量和速度研究围绕有利生烃向斜周缘进行原生和次生油气藏勘探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经勘探表明:资福寺向斜生油量有限,纵向上受主力烃源层分布限制,一定规模的断层控制了次生油气藏纵横向分布;深层原生油气藏勘探还存在较大油气资源潜力。目前江陵凹陷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为次生油气藏、深层油气藏和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8.
大庆长垣东西两侧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比较了大庆长垣东、西两侧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 .结果表明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萨、葡、高油层较大庆长垣以东地区萨、葡、高油层发育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源岩向萨、葡、高油层的供烃、排烃条件均优于以东地区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沙河子组 -营城组源岩向萨、葡、高油层的供气条件优于以西地区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萨、葡、高油层的油溶气释放条件明显优于以东地区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萨、葡、高油层圈闭条件优于以东地区 .这些成藏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大庆长垣东、西两侧气田数量及储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