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PAA—PESA对阻Ca3(PO4)2垢性能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燕  曾建平 《化工时刊》2008,22(7):29-31
通过对磷酸钙的静态阻垢实验,对PESA—PAA的阻垢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AA—PESA有良好的阻磷酸钙垢效果。综合实际考虑在80℃,浓缩时间10h,PAA和PESA加入量分别为2mL和10mL时,阻垢率最理想。在浓缩时间和浓缩温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阻垢液的加入量的增加,阻垢率随之升高;在浓缩时间和阻垢液的加入量的一定的情况下,阻垢率在80℃之前是呈上升趋势,在80℃达到最高,在80℃之后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在浓缩温度和阻垢液的加入量一定的情况下,阻垢率随着浓缩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生物降解性好的环保型阻垢剂聚环氧琥珀酸(钠).利用红外光谱证实了该产物含有醚键;并利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了体系内副产物酒石酸和未反应的马来酸的含量,并系统地研究了各因素对中间产物环氧琥珀酸(ESA)钠的产率和最终产物聚环氧琥珀酸(PESA)钠阻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体系pH值和反应温度的升高,ESA产率先增大后减小;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PESA阻垢率也是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3.
有机膦酸阻碳酸钙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守红  徐杰武 《化学世界》2013,54(5):273-275
采用静态阻垢法,研究了ATMP、HEDP、EDTMP、DTPMP、HPAA及PBTC 6种有机膦酸对碳酸钙的阻垢性能,考察了温度及药剂投加量对其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膦酸阻垢剂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和良好的阻垢性能;在相同温度下,随着阻垢剂投加浓度不断增加,阻垢率逐渐升高,但存在阈值效应。利用扫描电镜对其阻垢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聚天冬氨酸是一种优良的阻垢剂。本实验以马来酸酐与氨水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聚天冬氨酸,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合成条件如下:n(氨水)∶n(马来酸酐)=1∶1,聚合温度180℃,聚合时间1 h。采用静态阻垢法来评定合成聚合物阻垢剂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对碳酸钙的阻垢效果良好,阻垢率达到80.24%。  相似文献   

5.
聚环氧琥珀酸阻硫酸钙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翼  张玉芳 《化学工程师》2007,21(10):60-62
本文研究了可生物降解的绿色阻垢剂聚环氧琥珀酸对CaSo_4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阻垢效率随阻垢剂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并在阻垢剂浓度为10×10~(-6)时其阻垢效率将近99%;阻垢效率分别随温度、Ca~(2 )浓度、SO_4~(2-)浓度的增加而稍微下降;pH值对阻垢效率的影响不大;电子扫描显微镜显示,聚环氧琥珀酸投加量为10×10~(-6)时,CaSO_4晶体形状发生了严重的畸变。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液聚合法成功制备出聚(丙烯酸对苯乙烯磺酸钠丙二醇双酯)P(AA-SSS-PPGAZMA)共聚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将P(AA-SSS-PPGAZMA)用于工业冷却循环水阻垢,详细考察了聚丙二醇(PPG)相对分子质量、共聚单体配比、阻垢剂的添加量及溶液pH值对阻碳酸钙性能的影响;进一步考察了添加阻垢剂后,碳酸钙成垢晶体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P(AA-SSS-PPGAZMA)对钙垢具有良好的阻垢性能,且在PPG相对分子质量为800、单体配比m(PPGAZMA)∶m(AA)∶ m(SSS)为1∶2∶1、阻垢剂用量为3.5 mg/L时,对碳酸钙的阻垢率达到95.12 %;且P(AA-SSS-PPGAZMA)阻垢剂的加入,使碳酸钙晶体的晶型发生了变化,同时,可降低钙垢晶体的结晶度,最终实现阻垢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低浓度下不同类型的阻垢剂复配对碳酸钙垢阻垢效果的影响,采用钙离子络合滴定法对筛选出的阻垢剂两两复配,三种阻垢剂复配的阻垢效果进行实验研究。选择阻垢效果较好的三种阻垢剂进行复配实验研究,TH-1与EDTMPS复配时对碳酸钙的阻垢效果最好,在复配比为2︰1时,阻垢率最高为91.55%。TH-1、EDTMPS与PESA以2︰1︰1比例复配时对碳酸钙的阻垢率可达到93.61%。选择温度,pH,含盐量这三种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研究三种因素共同作用时对碳酸钙阻垢效果的影响。由正交实验结果可知,在温度为80℃,pH为7,含盐量为4 g/L时,复配阻垢剂对碳酸钙的阻垢率最大,为95.69%。三种因素对复配阻垢剂阻垢效果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温度pH含盐量。  相似文献   

8.
以季戊四醇(PE)与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合成二代超支化聚酯(HBPE-OH),通过马来酸酐(MAH)对HBPE-OH进行改性、羧酸化,生成超支化聚酯(HBPE-COONa)。使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超支化聚酯进行结构表征,用静态阻垢法测定阻垢率,探究合成和改性过程中时间、温度、催化剂用量对阻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阻垢剂合成最佳温度为145℃,合成时间6 h,催化剂用量为0.5%(质量分数);改性最佳温度105℃,改性时间3 h,催化剂用量0.1 mL。冷却循环水中含有超支化阻垢剂6 mg/L时,对硫酸钙的阻垢率可达97.1%,优于聚环氧琥珀酸钠和聚丙烯酸钠等市售阻垢剂。  相似文献   

9.
反渗透膜国产阻垢剂的阻垢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态实验和动态模拟实验,在加药质量浓度4m/L时,考察进口Permatreat-191、进口ROC-0100和AMT-Z202三种反渗透膜阻垢剂的阻垢性能,探讨采用国产阻垢剂代替进口阻垢剂的可行性.动态及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国产AMT-Z202阻垢剂的阻垢性能最佳,能使溶液在浓缩因子Ki>6.5、饱和指数LSI>2.81时不出现结垢,基本满足现场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缓蚀剂、阻垢剂的使用现状.介绍了新型绿色缓蚀阻垢剂聚环氧琥珀酸的合成、缓蚀阻垢性能及其缓蚀阻垢机理.分析了聚环氧琥珀酸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开发应用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浓缩倍率下盐水中易成垢离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海水淡化厂现用的性能较好的阻垢剂进行了分析,在浓缩倍率为2.5的条件下对不同阻垢剂的阻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模拟低温多效蒸发环境,进行了水平降膜蒸发实验。结果表明:在40~90℃的条件下,当海水浓缩倍率达到1.5倍左右时钙离子出现损失,随着浓缩倍率提高钙离子损失加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损失加剧,钙垢产生的概率变大;在70℃下模拟水平降膜蒸发实验浓缩到2.5倍时,表观结垢量约为134mg/L;阻垢剂的加入可以降低蒸发器上的表观结垢量,在高浓缩倍率下阻垢剂A显示了良好的阻钙离子和阻硫酸根离子结垢的能力;随着阻垢剂加药量的增加,表观结垢量减小,当阻垢剂A的加药量为4.28mg/L,表观结垢量为33mg/L,达到现有海水淡化厂实际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庆油田集输管道腐蚀结垢现象,以主剂、分散剂、特殊缓蚀阻垢剂和载体配制固体缓蚀阻垢剂,通过复配试验筛选出适合其采出液水质的药剂,并对其缓蚀和阻垢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注药剂后的管道钢腐蚀速率为0.070mm/a,远低于未加注前的0.310mm/a;阻垢效果15天内稳定,阻垢率约为91%,阻垢性能良好;缓释速率为约每10天溶解8%,加注周期约为3个月。所制备药剂性价比高,缓蚀阻垢综合性能良好,可作为油田水驱采出液专用缓蚀阻垢药剂。  相似文献   

13.
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的提升会加剧换热设备的结垢,同时,工业规模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冷却水量和排污量也严重制约着阻垢剂和除垢方法的选择。将阻垢剂划分为传统化学阻垢剂、基于石化产品的绿色阻垢剂、基于生物提取物的绿色阻垢剂三大类,针对阻垢剂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介绍了阻垢剂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阻垢剂的发展趋势;简述了常用的物理除垢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对换热设备的损伤和较低的除垢能力是这类方法难以忽视的问题;阻垢剂和物理方法组合使用的相关研究表明物理方法会显著影响阻垢剂的性能。结合循环水系统除垢的研究现状,对除垢的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了对阻垢剂和除垢方法使用的建议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对工业水处理中常用阻垢剂的种类及性能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有机膦酸盐阻垢缓蚀剂和聚合物阻垢分散剂。指出了使用含磷阻垢剂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在阻垢剂的研究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对阻垢剂的研究发展提出了建议,急需加速反渗透专用阻垢剂的国产化研究,并应向着绿色环保型和复合配方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利用盐酸、醋酸及它们的混酸对富碳酸盐油田设备管垢进行清洗,讨论了酸的浓度、温度及添加剂对其溶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具有很强的溶垢能力,反应剧烈,对金属腐蚀大,需要与其它添加剂配合使用;醋酸在室温下溶垢能力小,在较高温度下才具有较好的除垢性.使用时浓度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16.
对5种有机磷酸和聚羧酸类阻垢剂进行了静态阻垢试验研究,考察了温度、pH值和杂质Fe3+对其阻垢率的影响,试验发现,温度升高,阻垢率下降,聚羧酸类阻垢剂受温度的影响程度大于有机磷酸类阻垢剂;pH值升高不利于阻垢作用,在碱性条件下,聚羧酸类阻垢剂的阻垢能力强于有机磷类阻垢剂,试验结果为不同水质条件和环境工况下采用阻垢剂处理循环冷却水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Alkaline scale formation in seawater desalination plants is triggered by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HCO3ion. The various techniques used for retarding or eliminating scaling in evaporation units are reviewed in brief.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HCO3 is a kinetically controlled, first-order reaction. Like all rate reactions, it is prone to be catalyzed or decelerated by specific agents. Whilst catalysis by Ca2+ ions is well documented, inhibition has never been reported before. Three polymaleate compounds, commonly used as anti-scale agents, were discovered to inhibit HCO3 decomposition. The extent of inhibition depended on the nature and concentration of the additive used. The rate constants of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were computed at 100°C. The tested compounds were, however, relatively weak inhibitors. Inhibition of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HCO3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to combat scale formation, hitherto not applied before. The present paper is a call for a search for better inhibitors, to be combined with polymers with dispersing activity, to obtain new anti-scale agents with powerfu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8.
PASP和ATMP复合阻垢剂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态阻垢法对聚天冬氨酸(PASP)与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复配物阻垢性能进行研究。考察阻垢剂添加量、温度、Ca2+浓度、HCO3-浓度、恒温时间对阻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物的阻垢性能较单一的聚天冬氨酸有一定的提高。复配物的最佳质量配比为1∶1,PASP和ATMP总加入量为4 mg/L时效果最佳,阻垢率达86%。复配物阻垢性能受温度、时间、HCO3-浓度的影响较小,受Ca2+浓度的影响较大。对复合阻垢剂进行了经济性评价,复合阻垢剂可降低单独使用时的成本。  相似文献   

19.
司小明 《当代化工》2014,(5):764-766
针对哈国某油气处理厂循环水系统所出现的问题,对不停车清洗、预膜,并添加缓蚀剂和阻垢剂进行油气处理厂循环水处理的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对不同种类的缓蚀剂、阻垢剂和预膜剂进行了筛选,对药剂配伍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该技术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应用实践表明,经过不停车清洗预膜并投加缓蚀剂和阻垢剂处理后,系统结垢与腐蚀程度都得到了明显改善,该技术有助于循环水系统的长周期高效运行,是循环水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