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门窗》2016,(9)
本文分别从形体系数、窗墙面积比、墙体、门窗和屋顶等保温隔热多方面对安阳市某初级中学项目的建筑节能进行了相关评估。该项目采用屋面与墙体保温、新型建筑材料等节能措施,并考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等指标,提高了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以达到较好的建筑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
卫爱民  ;牛淑卉 《门窗》2014,(1):36-39
本文从围护结构节能规范要求的设计角度出发,对黎元民居住宅小区项目的建筑节能分别从建筑形体系数、窗墙面积比、墙体、门窗和屋顶等保温隔热等多方面开展了相关的节能评估。建筑方面采用屋面与墙体保温、中空玻璃、新型建筑材料等节能措施,并考虑围护结构的吸热性和热容性指标,提高了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对上海地区三种满足建筑节能65%要求的自保温墙体系统(陶粒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自保温墙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墙体、环保型淤泥烧结多孔砖自保温墙体)进行了内部冷凝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机保温砂浆作为辅助保温时,三种自保温墙体系统内部均不会出现冷凝现象。这有助于在分析三种自保温墙体热工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时,排除墙体内部冷凝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对研判自保温墙体系统使用安全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墙体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建筑节能系统综合节能目标的实现。选取装配式预制保温墙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对其进行导热系数计算及热工分析,据此提出保温性能优化的途径,为墙体系统节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寒区住宅节能保温设计中应注意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某些地区过分强调建筑单体的节能,忽视总体规划中的节能,过分重视墙体保温,忽视窗户和其它热桥部位保温。本文分析了这样做对建筑节能保温综合效果和热环境舒适性的不良影响。为减少这些不良影响,本文提出组合墙体保温可按等传热量原则设计,规划设计应注意利用太阳能、防止冷风侵袭,即建筑节能保温设计应平衡地考虑系统中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建筑节能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被越来越重视,墙体保温将成为建筑市场上最活跃的一个行业。但考察已经采用了墙体保温的工程,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工程质量不过关,实施建筑节能的建筑,节能效果不好,使用寿命较短、存在安全隐患等。现在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7,(6)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我国寒冷地区冬季建筑采暖能耗已超过全国平均能耗约27%,同时也占该地区总能耗的30%~40%,不符合建筑节能相关政策。建筑围护系统是一种可以进行建筑内外物质、能量以及信息交流的媒介,而寒冷地区建筑围护体系是确保其采暖能耗不流失的主要保证,因此,提高寒冷地区建筑围护系统功能关系到寒冷地区建筑节能的效率。外墙保温可以提高建筑围护体系的保温隔热性能,但是由于目前建材市场保温技术品种、材料以及厂商的差异,性能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在寒冷地区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而挑选建筑外保温设置的最优方法,改善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8.
外墙外保温系统是安装在建筑物外墙外侧由多种材料组成的附加系统,具有提高结构墙体保温隔热效果和保护原结构墙体,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的作用。本文深入介绍了欧洲标准和国内标准对外保温的系统性能要求,分析了系统性能与组成材料性能的关系,提出在开发、设计、选择外保温时应把系统性能要求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9.
外墙外保温系统是安装在建筑物外墙外侧由多种材料组成的附加系统,具有提高结构墙体保温隔热效果和保护原结构墙体,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的作用。本文深入介绍了欧洲标准和国内标准对外保温的系统性能要求,分析了系统性能与组成材料性能的关系,提出在开发、设计、选择外保温时应把系统性能要求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建设部颁布了新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出有条件的大城市和严寒、寒冷地区可率先按照节能率65%的地方标准执行。这一新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节能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目前,外墙外保温已成为北京地区墙体保温的主导技术,在未来的墙体保温技术中,将更多地应用硬质聚氨酯、岩棉等保温材料,不仅满足建筑节能中导热系数的要求,还将考虑保温墙体的防火性能、安全性能、与建筑同寿命等各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4,(3)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建筑作为主要的能源消耗体,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大力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建筑墙体,也就是装配式自保温秸秆砖,它有着良好的保温性能,可以促使建筑节能得以实现。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型装配式秸秆砖的保温隔热性能,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门窗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建筑部件,是围护结构中的主要部件,具有采光、通风、装饰等多种功能,对于建筑节能门窗而言,还要求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从建筑节能的角度讲,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窗户与墙体、屋面、地面相比,其传热系数大,空气交换量多,能量损失大,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必须加强综合技术措施。资料表明,住宅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有一半左右是经窗户损失的[1]。显然,提高窗户的保温性能是降低建筑物能耗的重要手段。要提高窗户的保温性能,应当从主要矛盾下手,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得到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谈几点看法。1…  相似文献   

13.
墙体自保温技术是国内学者近年来提出的一项新技术,与其他外墙保温系统相比,具有优良的隔热保温性能、使用寿命与建筑物一致、应用范围广泛、施工简单且易于确保工程质量、便于外墙饰面、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当前国家全面推进建筑节能的背景下,开展墙体自保温系统研究对支撑建筑节能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孔型、肋尺寸、体积密度等因素对页岩烧结空心砖自保温性能的影响,旨在推进页岩烧结空心砖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实现建筑节能,应从建筑总体设计、改善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降低能耗、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入手,而最关键的措施是改善围护结构即墙体、窗户、屋顶等的热工性能。1墙体节能措施外墙在建筑围护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直接影响室内温度。采用导热系数小的保温材料提高外墙的传热阻,从而减少外墙的传热,使得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K和热惰性指标D值同时满足节能规范要求,实现墙体节能。1.1外墙保温以往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设计,不考虑采暖、空调的需要,传统的建筑围护结构是240mm厚普通实心黏土砖墙,内外粉…  相似文献   

15.
白阳宝 《建筑知识》2013,(9):330-330,337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保温砂浆在墙体保温系统中得到普遍的使用。尤其近年来应用的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不但对墙体的保温性能好,而且具有绿色环保和建筑节能的功效。深受建筑承包商和众多住宅居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保温性能是建筑门窗的主要物理性能,也是建筑门窗节能的重要衡量指标。气密性能是建筑门窗主要的物理性能,对保温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了建筑门窗的气密性能对保温性能的实际影响。提高门窗的节能性能应从提高保温性能和降低气密性能两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祁豪  吴健  浮广明  权宗刚 《砖瓦》2015,(2):19-22
页岩烧结保温砌体墙是一种自保温的新型节能环保型建筑墙体,可满足单一墙体材料建筑节能65%的要求。分析页岩烧结砌块和普通砌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同时考虑构造柱、圈梁、水平拉结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结合已有的实验分析,带构造柱页岩烧结保温砌体墙的抗震性能极大提高,能够很好的承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抗侧刚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周航  张静 《中州建设》2011,(20):70-71
自“十一五”以来,在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导下,建筑节能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并不断推向高潮。外墙外保温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保温形式被普遍采用,其中EPS聚苯板保温系统由于价格便宜、保温效果好、便于施工等诸多优点在新建住宅建筑中使用较多。但由于EPS保温系统的材质与墙体材性不同,材质问的弹性模量和线性的膨胀系数也不尽相同,出现材料温变性能差异,在温度应力作用下极易产生面层裂缝,导致渗水,破坏、影响了保温系统的正常使用寿命和系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国在建筑节能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格外关注新型建材的开发和生产,使墙体等维护结构得到了改善,如墙体屋面的隔热保温得以加强,增加门窗的密闭性能等,这些技术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节能效果。而建筑智能化的任务之一,即是要很好地解决建筑机电和智能化系统的节能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开展及不断深化,建筑结构一体化已经成为建筑结构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一体化墙体技术也存在自身问题,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新型建筑符合安全经济、施工方便、节约能源、提高耐久年限、提高房屋抗震等级、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要求,墙体节能材料以及新型保温体系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应用高性能节能新型墙体系统,成为当今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保温结构一体化技术在一些地方目前得到较好推行,本身具有符合行业发展的多种特性。自保温墙体技术可以结合墙体,形成完整的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一体化墙体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