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并行BP算法在WDM环网上的波长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长分配是光网络设计的基本问题,设计波长分配算法是洞察光网络通信能力的基本方法。不同的并行算法具有不同的通信模式,如何在光互联网上实现这些通信模式,同时优化波长分配问题,是当前一个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神经网络计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规模并行计算,该文基于WDM环网络,讨论了在其上实现并行BP算法的波长分配问题,设计了将完全二分图结构Kmn,通信模式嵌入环网的方案,给出了在WDM环网络上实现并行BP算法所需的最小波长数。  相似文献   

2.
陈亚文  刘方爱 《计算机工程》2005,31(3):131-133,148
讨论了在线性和环形WDM光网络上实现Hopfield网络的波长分配问题。给出了在线性和环形WDM光网络上实现并行Hopfild算法的通信模式所需波长数的下限值,分别设计了将该通信模式嵌入在上述简单WDM光网络上的波长分配方案,并给出了在该方案下实现Hopfield网络所需的波长数。  相似文献   

3.
WDM光网上的Hopfield网波长分配算法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在线性和环形WDM光网络上实现Hopfield网络的波长分配问题。给出了在线性和环形WDM光网络上实现并行Hopfield算法的通信模式所需波长数的下限值,分别设计了将该通信模式嵌入在上述简单WDM光网络上的波长分配方案,并给出了在该方案下实现Hopfield网络所需的波长数。  相似文献   

4.
波长分配是光网络设计的基本问题。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在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WDM双环网受到广泛的关注。提出一种递归的嵌入算法FFT-DLN,针对4种基本嵌入算法生成法、对折嵌入算法、顺序映射和逆序映射,得到在WDM双环网上实现并行FFT的通信模式所需的波长数均为N/8(N≥8)。通过分析发现,对于相同规模的傅立叶变换,递归的对折嵌入算法和逆序映射具有更短的执行时间。  相似文献   

5.
在光互连网络上实现并行算法的通信模式是当前一个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矩阵乘法是数值分析领域中一种常用的基本运算,许多数值代数中的计算问题最终会归结到矩阵乘法的计算。提出一种嵌入算法MRDR,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一组规则WDM光网络线性阵列、环、mesh、双环网上实现并行矩阵乘通信模式的波长分配问题,并给出了所需的最小波长数。  相似文献   

6.
并行FFT的通信模式在一组规则WDM光互连网络上的波长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光互连网络上实现并行算法的通信模式是当前一个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基于顺序映射和移位逆序映射两种不同的嵌入方式,分析了在一组规则WDM光网络上实现并行FFT的通信模式所需的波长数.结论表明:将并行FFT的通信模式嵌入在线性阵列、环、二维mesh和二维torus光网络上。采用移位逆序映射方式比采用顺序映射方式所需的波长数少.  相似文献   

7.
光RP(k)网络上Hypercube通信模式的波长指派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长指派是光网络设计的基本问题,设计波长指派算法是洞察光网络通信能力的基本方法.基于光RP(k)网络,讨论了其波长指派问题. 含有N=2n个节点的Hypercube通信模式,构造了节点间的一种排列次序Xn,并设计了RP(k)网络上的波长指派算法.在构造该算法的过程中,得到了在环网络上实现n维Hypercube通信模式的波长指派算法.这两个算法具有较高的嵌入效率.在RP(k)网络上,实现Hypercube通信模式需要max{2,(5(2n?5/3(}个波长.而在环网络上,实现该通信模式需要复用(N/3+N/12(个波长,比已有算法需要复用(N/3+N/4(个波长有较大的改进.这两个算法对于光网络的设计具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WDM双环网,讨论了在其上实现Hopfield通信模式的波长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路由策略及波长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实现Hopfield算法所需的波长数.  相似文献   

9.
有固定波长转换器的全光环网波长分配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万颖瑜  陈国良  许胤龙  顾钧 《软件学报》2002,13(8):1456-1464
采用波分复用技术的全光网是目前宽带网络研究的方向之一,波长分配是其中主要的算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研究了具有任意固定波长转换器的环形光网上的波长分配问题.首先,提出了两个对环网上的请求集合预处理的算法,这两个算法可以将请求集合分解成一些连续的循环序列;然后,采用置换群来描述具有固定波长转换器的光环网,基于这种数学表示,提出了对环网上的波长信道进行分解的算法;基于这些算法,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波长分配算法,该算法对于环形光网上的任意固定转换模式都能给出一个较好的波长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0.
RP(k)网络上Hypercube通信模式的波长指派算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波长指派是光网络设计的基本问题,设计波长指派算法是洞察光网络通信能力的基本方法.基于光RP(k)网络,讨论了其波长指派问题. 含有N=2n个节点的Hypercube通信模式,构造了节点间的一种排列次序Xn,并设计了RP(k)网络上的波长指派算法.在构造该算法的过程中,得到了在环网络上实现n维Hypercube通信模式的波长指派算法.这两个算法具有较高的嵌入效率.在RP(k)网络上,实现Hypercube通信模式需要max{2,「5(2n-5/3」}个波长.而在环网络上,实现该通信模式需要复用(N/3+N/12(个波长,比已有算法需要复用「N/3+N/4」个波长有较大的改进.这两个算法对于光网络的设计具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Hypercube is one of the most versatile and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patterns shared by a large number of computational problems. As the number of edges in hypercube grows logarithmically with the size of networks, the complexity of network topologies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o realize hypercube in optical networks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parallel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 of optical fiber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for realizing hypercube on WDM optical networks including linear arrays and rings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communication directions. Specifically, we analyze this problem for both bidirectional and unidirectional hypercubes. For each case, we identify a lower bound on the number of wavelengths required, and design the embedding scheme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algorithm that uses a provably near-optimal number of wavelengths. In addition, we extend the results to meshes and tori. By our embedding schemes, many algorithms, originally designed based on hypercubes, can be applied to optical networks, and the wavelength requirements can be easily derived using our obtained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波分复用光传输网中波长路由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胤龙  陈国良  万颖瑜 《计算机学报》2003,26(11):1409-1423
光纤正迅速成为主干通信网的标准传介媒质.随着光学器件的发展,使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除了在源、汇节点需要光电转换外,中间节点可保持光传输,这种通信网络叫光传送网.光传送网中的波分复用技术是将整个光纤的带宽分成多个信道,不同的信道可使用不同的波长来同时进行信息传输,从而增加了整个网络的带宽.在光传送网中,实现一个通信请求需要建立一条通信路径,并为该通信路径所经过的每条链上分配一个波长,即所谓波长路由.该文详细介绍了波分复用光传送网中波长路由算法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波长分配算法、网络的信元阻塞率分析、容错和QoS波长路由、多播波长路由、最小化ADM数路由以及基于光或光电连接的并行机模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