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实现外围区块的有效开发大庆油田采油七厂外围油田自开发以来,地面建设坚持了“优化”与“简化”的技术路线,相继开发了茂801、台105-肇212、葡361、敖9、敖157等区块,2004年实现外围油田产油20·0×104t。(1)集油工艺。针对外围区块单井产量低的特点采用适合外围低产油田的  相似文献   

2.
大庆外围油田地层渗透率低、油品性质差、单井产量低、地面建设可依托性差,制约着油田开发。目前在大庆外围油田应用的原油集输工艺主要有双管掺水集油工艺、单管环状掺水集油工艺、电加热集油工艺、单管深埋不加热集油工艺等。结合产能建设及老区改造工程将葡北油田剩余油井改造为单管不加热集油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能耗。  相似文献   

3.
针对外围油田储量丰度低、区块分散、地面建设环境敏感、远离老区、系统依托条件差等特点,在新区建设和老区改造过程中,按照新老油田系统兼顾的原则,优化地面系统的布局及建设规模,应用混输技术,扩大集油半径,取消了转油站,实现了一级半布站,充分利用了伴生气资源.为边际低产油田区块的开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经济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敖南油田通过优化布井方式,采用电加热集油、油气混输技术;采用小环掺水工艺、过水路面及优选抽油机机型等低成本开发技术,降低了地面工程建设投资.通过对比采取措施前后的经济数据,分析了敖南油田建设模式及运行效果,对于外围低产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庆西部外围油田面临着油层发育差、单井产量低、油田分布零散、自然条件复杂等问题,给油田开发建设带来困难,制约了油田的有效开发。近年来,大庆外围油田在地面建设中不断探索创新,多种工艺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外围油田特色的工艺技术及整装油田、零散外扩区块、滚动开发区块建设方式。同时,针对致密油、稠油等非常规油田的开发,以及地面建设面临投资控制和快速建产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探讨。结合近年大庆外围油田地面建设的实践认为:多种技术的组合应用是地面系统优化简化的基础;灵活机动的建设方式满足了外围油田开发需求;标准化、橇装化的建设工艺还需探索;"三个介入"的工作方式有效加快了前期工作进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储量丰度低、区块分散、地面建设环境敏感、远离老区、系统依托条件差等特点,在新区建设过程中,采用丛式井布井方式、树状电加热流程及混输技术,扩大了集油半径,取消了转油站,实现了一级半布站;采用热电联供技术,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为开发边际低产及环境敏感油田区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根据升平油田开发建设现状,模拟编制升平油田地面系统高效运行15年开发方案。依据地面系统建设思路,根据地下井位、钻井区域、地面现状进行地面井位坐标优化,优化后的井位更有利于地面工艺的优化简化。距已建系统远、掺水集油工艺不能保证运行,以及应用掺水工艺转油站扩建规模较大、投资高的区块采用电加热集油工艺,可节省投资20%~40%。通过优化射孔方案、优化射孔工艺,低效井比例控制在4.5%以下,实现少井多产的目的。按照优化后方案运行,合理选择开发调整时机和规模,不仅可有效控制地面建设规模,提高系统平均运行负荷率,而且可大幅降低后期地面运行成本,油田整体经济效益将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十五以来,在大庆油田的产能建设中,地面工程人员积极开展方案研究,坚持规划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通过地面地下一体化优化、综合比选优化和整体优化等措施,努力搞好方案优化。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使聚合物驱不断简化配制、输送和注入工艺;在外围油田建设中,采用简化的集油工艺和高效多功能合一设备,取得了控制投资、控制成本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投入、提高开发效益,针对大庆外围油田油层深、储层丰度及地层渗透率低、油品性质差、地面基建条件恶劣等不利因素,油田地面原油集输及处理工艺一直处于不断的创新、优化和摸索过程中。通过近几年生产实践,目前已针对不同特点的油田成功应用了单管环状减量掺水、单管枝状电加热集油工艺、合一设备集中处理工艺等技术工艺,这些工艺使得地面投资占开发总投资的比例下降至30%。本文对上述工艺的开发历程、应用效果及适应性范围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油田下一步发展中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庆外围油田电热管集油简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适合大庆外围低产低渗透油田建设的电热管集油简化工艺,论述了电热管道的原理、构造特点以及试验和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电热管集油工艺是在严寒地区对低产低渗透油田实现单管集油简化工艺及降低投资的重要技术,对大庆外围低产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