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义 《今日电子》2005,(1):39-41
随着工业企业和商业用户用电设备的不断更新,对供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各种各样的电能质量问题现在也层出不穷,如何来诊断这些问题是现场工程师必须具备的技能。本文通过两个工业电能质量案例,特别分析了三相不平衡、电压骤降等最常见的问题,说明一些电能质量问题诊断的步骤技能。  相似文献   

2.
目前电力系统中有不平衡负荷存在,不平衡负荷会引起电能计量的误差。对于计量误差的处理目前普遍在主站结算并归于线损。文中为判断用户是否使用不平衡负荷及其所引起的误差值,利用电力系统中电压电流关系推算出不能直接测量的电压电流值,并应用三相四线制功率计算方法建立本地功率基准,与实际功率加以比较,判断用户是否存在不平衡负荷,并将计量误差量化。这对于防窃电、安全用电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电力系统的节能降损也起着关键作用。通过Matlab仿真分别对正常用电和存在不平衡负荷用电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不平衡负荷用电时,存在计量误差,且电力部门少计量了使用不平衡负荷用户所消耗的电能。  相似文献   

3.
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用电量越来越大,而一天的用电负荷是不平均的,由于市电电网的供电设备的装机容量的供电能力是有限的,在尖峰负荷、峰负荷的时候,集中用电,市电供电电网设备难以承受,在夜间谷时段负荷用电量小,为了缓解尖峰时段、峰时段的市电电网的供电压力,缓解市电供电电网尖峰负荷、峰时负荷的供电压力,各地根据当地的用电量和市电的供电电网负荷情况,划定本地负荷时段的分段时间,采用不同时段的阶梯电价尽量压缩尖峰时段、峰时段的用电量。鼓励谷时用电或将谷时段电能储存在储能设备中储存起来。平衡一天中各时段的用电负荷。在不增加装机容量的前提下提高供电总量。峰谷分时电能调节器克有效的解决题天中用电不平衡的弊端。提高市电供电能力和供电效率,节约供电公司供电设备的投入。同时当电网停电时,逆变器会自动投入运行,保证市电停电时,照常可以给用电设备提供电能,维持一定时间的供电,给用电用户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4.
车鸣  李景华 《通讯世界》2017,(13):178-179
农村低压电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三相负荷在发生偏差中,对供电设备及低压线路运行造成严重影响,供电企业供电稳定性及用户用电稳定性得不到有效保证.正式由于三相负荷不平衡所存在显著危害,供电企业对低压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危害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对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进行解决,可以有效提升低压电网运行稳定及安全性.本文就对低压电网三相电荷负荷不平衡危害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意见,希望能够对低压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进行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5.
张鹏 《变频器世界》2011,(8):120-122
采用加装STATCOM是缓解电压凹陷给供电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的一种有效方式,sTATCOM可以有效提高现代电力系统电压的稳定性。本文首先分析了sTATCOM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对sTATCOM在电压凹陷的工况下提出了一种对补偿电流和负载电压进行分别调节的补偿控制策略。不平衡电压凹陷的条件下,加装sTATCOM后,电压就可维持在限定范围内,提高了电压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供配电系统中会出现谐波、供电频率误差、电压波动所造成的闪变等等一些问题,这些都会降低电能质量,对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有巨大的损害。本文阐明了供配电系统电能质量问题、电能质量的好差标准及电能质量问题的改善方法与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今日电子》2007,(3):105-106
电压/谐波监测仪61—830能够对电压骤降、骤升、脉冲和谐波进行精确的探测和记录。其最大特点是设置简单,不需要计算机或特殊软件的帮助,即可及时报告电压事件发生和持续的时间以及严重程度,为电能质量分析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电能质量问题包含频率偏差、电压偏差、谐波、电压波动与闪变以及电压暂降与暂升等几个方面。如果在教学实践环节中,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产生和观察这些现象,显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电能质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有能产生这些现象的电能质量扰动发生装置。由于目前市场中的电能质量扰动发生装置不仅售价高且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开发了一套发生装置。该装置基于电压型逆变器VSI的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不仅可以实现上述电能质量现象,还可以驱动一定功率的设备,从而对于电能质量问题引起的危害也可以有实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三相不平衡是指在电力系统中三相电流(或电压)幅值不一致,且幅值差超过规定范围.造成三相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三相负荷不均衡,属于基波负荷配置问题.技术人员对此要采取有效的调节治理措施.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析三相不平衡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力系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环节,强化电力部门的发展进步对于国家综合实力的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电压波动和短时停电也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实时控制用电负荷、无功负荷及电压水平,改善供电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服务质量,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大了对用电的需求,造成农网供电系统中低压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运行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给农村用电户的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也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因此,供电企业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三相负荷不平衡运行问题,以尽可能避免危害,本文将重点探究农村低压电网三相负荷不平衡运行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电能质量分析仪以硬件为核心,功能单一、成本高、数据处理慢等问题,该文采用软硬件相结合,借助于数据采集卡以LabVIEW软件为开发平台研发了风电场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卡采集风电场的三相交流信号,并对电压偏差、频率偏差、谐波、三相不平衡、电压波动等指标进行监测并分析给出风电场运行状态和风电场对电网的影响。系统实现了长期自动运行,实时测量分析、存储数据的功能,开发周期短,具有良好的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便于修改系统的功能和规模,为用户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和易用性。  相似文献   

13.
将主系统和地区电网解列成孤网后,电源和负荷的有功、无功功率不平衡会让地区电网的频率和电压波动值变大,若不及时控制,很有可能会因电网崩溃而造成长时间、大范围的停电,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在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孤网系统电压、频率变化以后,对实际的孤网电压及频率的变化过程进行模拟,提出了针对不同孤网系统的智能化安全稳定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电力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对发射台设备造成的影响,以及引起不平衡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用电场和电子运动方程,分析反射速调管作为微波振荡源,为什么其加速极电压或反射电压波动,会引起振荡源工作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刘锐 《电声技术》2003,(2):74-75
该产品是一个没有电感线圈的新型AC交流电源净化器。“宽带”意为对交流电源中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的电能在通过这个电路时的响应速度所受到的电抗最小,效率最高。1电能源污染的现状现代生活中所有的日用电器与用电设备都是一种换能器,都是将电网中的电能转换为人们所需要的声、光、热、力等各种能量形态。从发电厂传输来的50Hz电能在途中有升有降,在同一供电区有不同用电量的电器工作使供电电压瞬间波动比较大,一方面造成50Hz频率不稳,另一方面使50Hz周波的波形扭曲失真。不同的脉冲噪波会寄附在供电线路中,在与50Hz主电…  相似文献   

17.
杨永军 《UPS应用》2009,(8):53-5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造成影响电能质量问题的因素不断增多,如大量非线性负荷、大型冲击性用电设备的投入等。另一方面,各种复杂精密、对电能质量敏感的用电设备不断增加,如精密实验仪器、某些新型医疗器械(如CT、核磁共振等)、半导体制造业及某些生产自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8.
配电网存在于电网最末位置,这个位置主要具有负荷较为分散并且波动比较大和供电的半径过长以及功率的因数较小等情况,造成相关的线路电能以及电压出现非常严重的损失,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无功协调控制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负荷位置的电压质量,缓解线损问题,使得供电系统可以稳定、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何早红 《现代电子技术》2005,28(10):68-69,72
针对电力系统中三相负荷不平衡运行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实例计算,提出应对三相负荷进行监视和及时调整,尽可能做到均衡运行,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刘建 《通讯世界》2013,(17):121-122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井下的现代进程也在加快。针对供电保护技术的现状,由于采掘、洗选装备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功率也在大幅提升,瞬间冲击负荷所造成的越级跳闸问题,长期使电压波动和相间电压不平衡,引起供电线路老化。采用智能化的监控管理,实现井下无人监测及控制的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针对长期存在的越级跳闸问题,分析煤矿井下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可行性,研究自动化监测及控制的系统构成等内容,借此推动煤矿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