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RO—X系列捕收剂浮选了氧化铅锌矿单矿物及其混合矿。试验结果表明,该系列捕收剂对菱锌矿、硫酸铅有较强的捕收力,对方解石捕收力较弱,不浮选石英;对所浮选的几种混合矿有较好的分离结果。用ζ-电位和红外光谱研究表明,RO-12在菱锌矿和硫酸铅表面发生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2.
4R-10对菱锌矿、硫酸铅、方解石、石英都有捕收能力,用其从方解石或石英中浮选菱锌矿或硫酸铅都不易得到好结果:6R-X系列药剂对硫酸铅有较好的捕收性能,但对菱锌矿、方解石和石英捕收能力都很弱,用6R-8为捕收剂,从石英或方解石中浮选分离硫酸铅得到较好结果,并用测定ζ-电位方法研究了6R-8浮选硫酸铅的作用机理,认为是6R-8在疏酸铅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 R-12、R-14、R-16三种两性捕收剂对菱锌矿、石英、方解石做了单矿物浮选试验和人工混合矿分离试验;并用测定ζ-电位、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 R-12浮选菱锌矿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4RO-X系列捕收剂浮选氧化铅锌矿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4RO-X系列捕收剂浮选氧化铅锌矿单矿物及其混合矿,试验结果表明该系列捕收剂对菱锌矿、硫酸铅有较好的捕收能力;混合矿浮选分离表明,该系列捕收剂对硫酸铅的效果很好,而对菱锌矿的效果次之。经ζ-电位测定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表明,该系列捕收剂在菱锌矿或硫酸铅表面发生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5.
由于现有的氧化锌矿物的浮选技术不能高效回收矿石中的锌矿物。为了更好地回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研究菱锌矿、异极矿、方解石和石英在两种捕收剂溶液中的接触角变化,发现在pH为6~10的区间,两种氧化锌矿物与脉石矿物的接触角存在明显的差异,存在浮选分离的可能性。研究了磷酸酯溶液体系中,在硫化和不硫化的条件下,菱锌矿和异极矿的浮选性质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矿物在酸性条件下的浮选效果最佳。添加少量硫化钠,有助于捕收剂用量的降低和浮选效果的提高。硅酸钠虽然能较好地抑制石英和方解石,但对两种氧化锌矿物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胺法浮选菱锌矿的脉石抑制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纯矿物单泡浮选方法,研究了十余种抑制剂对菱锌矿可浮性影响和对脉石矿物的抑制能力。证明木素磺酸钙是具有优良选择性的脉石抑制剂,在菱锌矿—石灰石—石英—褐铁矿四元系统中,实现了菱锌矿与脉石矿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7.
会泽矿区矿山厂铅锌矿床中有一部分能分采的锌矿石。这种矿石的矿物组成比较简单,主要由异极矿、菱锌矿、褐铁矿、方解石、白云石及少量粘土、石英所组成。为了寻求为冶炼提供质量较高的锌精矿的途径,我们做了用混合胺浮选氧化锌矿石的连续浮选试验。可获得含锌41.23%、回收率80.70%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8.
阳离子捕收剂对菱锌矿的浮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考察了直链脂肪胺、常规季铵盐和Gem in i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三类阳离子捕收剂对菱锌矿的浮选行为,利用动电位测定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十二胺浮选菱锌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三类药剂对菱锌矿的浮选性能顺序为:直链脂肪胺(Gem in 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常规季铵盐,在直链脂肪胺中,十二胺的浮选效果最好;菱锌矿的等电点是pH 8.0,十二胺主要靠静电作用物理吸附在菱锌矿表面。  相似文献   

9.
两性捕收剂对水锌矿的浮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 R 系列两性捕收剂对水锌矿、石英、方解石进行了单矿物和混合矿浮选试验,混合矿的浮选分离取得较好结果,并用ζ-电位测定、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 R-12与水锌矿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激光辐照对菱锌矿浮选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在国内使用氦氖激光器和氩离子激光器辐射菱锌矿、石英及其混合矿、兰坪氧化锌矿石、捕收剂十二胺及其溶液,对菱锌矿的浮选行为作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指出:经激光辐照后的锌矿物上浮率有上升的趋势,而辐照后的石英上浮率却趋于下降,辐照后的混合矿和兰坪氧化锌矿石的浮选,都能得到较好的回收率指标。文章还述及激光处理氧化锌矿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对菱锌矿纯矿物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添加硫化剂的条件下,矿浆pH=8.5~9.5时,当十二胺用量超过1.5×10-3mol/L时,菱锌矿的回收率可以达到90%以上。硫化钠对菱锌矿的活化最佳用量为200 mg/L左右,在712的两个范围内,菱锌矿都能达到很好的浮选效果,在硫化-胺法浮选菱锌矿的实验中,Cu2+离子的存在可以显著提高菱锌矿的回收率,当Cu2+离子浓度超过8×10-4mol/L时,菱锌矿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当Cu2+离子浓度达到1×10-3mol/L,菱锌矿回收率达到95.72%。在浮选菱锌矿时,‰剂的油酸则在pH<7的酸性条件下能获得很好的浮选效果,其最高回收率可以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西南印度洋海底多金属硫化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等分析手段,对该矿石的化学组成、元素赋存状态、矿物组成、矿物间的嵌布关系及粒度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该矿石主要由铜矿物、锌矿物、黄铁矿、脉石组成,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氯铜矿、斑铜矿和铜蓝,锌矿物主要由菱锌矿、闪锌矿组成,主要硫化物为黄铁矿和硫化铜矿物,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矿石中主要矿物嵌布关系复杂,各种矿物颗粒紧密的嵌布,大多结合成连生体,不利于彼此之间单体解离;主要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铜矿物、黄铁矿和菱锌矿的粒度总体上均属于中细粒嵌布范畴。该研究为西南印度洋海底多金属硫化物有价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菱锌矿—石英体系选择性絮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细粒(—20μm)菱锌矿、石英及其混合矿(1:4)的分散、絮凝行为,考查了该混合矿絮凝分离趋势。结果表明:在pH=7时,用腐殖酸钠和余皮烤胶作分散剂,2PAM30作絮凝剂,絮凝分离混合矿可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晓玲  王淀佐 《山东冶金》1997,19(4):32-34,49
本文研究了二烷基硫代磷酸铵(RO)2PSONH4(R=乙基、丁基、己基、烷丙烯)系列捕收剂对非硫化矿孔雀石,赤铁矿,白铅矿,方解石和菱锌矿的浮选性能,并就药剂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二烷基硫代磷酸铵(RO)2PSONH4(R=乙基、丁基、己基、烯丙烯)系列捕收剂对非硫化矿孔雀石、锡石、赤铁矿、白铅矿、方解石和菱锌矿的浮选性能,并就药剂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羟肟酸、羟肟酸加中性油浮选菱锌矿、异极矿和水锌矿的基本行为,结果表明羟肟酸加中性油能很好地浮选氧化锌矿,并能实现氧化锌矿和脉石矿物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7.
黄色菱锌矿,俗称"火鸡油"。本文采用常规的矿物学研究方法和电子探针、红外吸收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菱锌矿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鸡油"的颜色呈浅黄色、豆黄色到鲜艳的金黄色;呈玻璃到油脂光泽,折射率为1.74(点测法),相对密度为4.198~4.330;主要成分是ZnCO_3,并含有少量的 Fe、Cd、Ca等微量元素,Cd是引起黄色的主要原因;具粒状结构,薄片单偏光下呈无色、灰色;红外吸收光谱在 1430cm~(-1)、865cm~(-1)和 740cm~(-1)附近有碳酸盐矿物的特征吸收峰;激光拉曼光谱在300cm~(-1)、730cm~(-1)、1090cm~(-1)附近有方解石族的拉曼特征峰。黄色菱锌矿的硬度不高,化学性质不够稳定,并且含有微量的镉,镉元素会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激光辐照菱锌矿浮选试验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等对激光辐射菱锌矿浮选试验[1]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激光辐射矿样以后并没有在其表面上产生电子或空穴,只是使其晶貌发生了变化,从而改变了它的表面积大小,并因此引起吸附量等因素的变化。提出了解释菱锌矿和石英单矿物浮选试验规律的面积和阻碍Na ̄+吸附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也适用于二元体系和复杂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 R—X 系列捕收剂浮选异极矿,并探讨了几种抑制剂对矿物的作用。试验表明,该系列捕收剂对异极矿和方解石有较强的捕收力,但不浮石英;在几种抑制剂中,CMC 有较好的作用。用接触角、ξ-电位和红外光谱研究表明,R-X 在异极矿表面发生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20.
锡石的回收至今仍然是以重选为主要的方法,国内外许多锡矿选矿厂中都普通采用重选法回收锡石。但是,我矿最近已试验成功了用浮选法回收锡石的新方法。从锡石硫化物矿石中浮选锡石是:先将金属硫化物浮尽,然后浮选锡石,使锡石和脉石(方解石、石英)分离,得到最终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