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机器类别1950年1970年1975年2980年(予计)棉纺 梳棉机(公斤/小时)4 30 50 60 并条机(公斤/小时)6.6 84 120 120 精梳机(公斤/小时)8.1 29.5 29.5 40 粗纺机(公斤/千锭时)295 1105 1500 1500 环锭纺纱机(公斤/千锭时)21.8朴30.3 30.5 35 气流纺纱机(公斤/千锭时)一一110 150精梳毛纺 梳毛机(公斤/小时)45 110 200 250 精梳机(公斤/小时)10 20 35 40 环锭精纺机(公斤/千锭时)16.5 22.5 22.530粗梳毛纺 梳毛机(公斤/小时)10 35 45 50 环锭精纺机(公斤/千锭时)50 67 8090 气流纺纱机(公斤/千锭时)一一450 600注:棉纺为纺制34公支纱(20英支、30号…  相似文献   

2.
苏联在1968年筹建的一个26,800锭的气流纺纱工厂,已于1971年投入生产。根据设计,该厂的生产能力,年产量为3572吨细纱,平均纺纱支数为45.96公支(27.14英支)。设备生产率为千锭时1589公斤支(折合27.14英支纱,千锭时产量34.57公斤),劳动生产率为每工  相似文献   

3.
法国的萨太耳(Sartel)厂是西欧最早用BD200型气流纺纱机纺纯腈纶纱的工厂。喂入纺纱机的条子经过两道梳理,纺纱支数为20公支,加拈器的转速31000转/分,千锭时断头率8~11根。也就是说,在重约两公斤的筒子上只有一、二个接头。  相似文献   

4.
日本大和纺公司在1968年开始采用气流纺纱机,它的福井工厂自称是世界上首家全面使用气流纺纱技术的工厂。现在该公司的气流纺纱机已增加到295台(59,000锭),产量约占日本气流纱的25%。该公司生产的细纱中,环锭纱占60%,气流纱占40%。它生产的气流纱主要是30支以下的粗支纱。在气流纱中,9.5~40支纯棉纱占60%,12~42支棉/合纤混纺纱占  相似文献   

5.
该厂原有环锭细纱机70,000锭,每年生产20、28、34、40公支的粘胶纤维纱6,000吨,工厂用人数为800人。 1969年开始采用20,000锭BD-200型气流纺纱机代替70,000锭环锭细纱机,工厂用人数不变,而全年生产与上述支数相同的粘胶纤维纱11,000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5%。每个气流纺挡车工的看锭数(包括换条筒和落纱)为700锭(纺28~34公支吋)或800锭(纺40公支时)。  相似文献   

6.
该厂有环锭细纱机5万锭,气流纺纱机1,500锭,8台意大利桑焦尔焦气流纺纱机,2台西德因果耳司塔特RK-10型气流纺纱机(45,000转/分)。 气流纺以环锭纺的精梳落棉为原料,生产织粗斜纹布用的10英支纱。 该厂每周运转135小时,全厂人员470名,车间职工共420名。劳动生产率(开清棉~成包):平均生产100公斤24英支纱需9个工时,每件纱所用人工约合2人。  相似文献   

7.
世界纺织机械(纺纱机和织机)的销量在1977年显著下降后(比1976年降低40%),1978年重新得到好转。其中气流纺纱机的销量增加了三倍,环锭纺纱机和无梭织机分别增加了28%和10%。而有梭织机的销量却比1977年减少了三分之一。现分述如下: 环锭纺纱机 1978年,环锭纺纱机总销数为227万锭,其中卖给亚洲和大洋洲的占55%,非洲占19%,欧洲占13%,南美洲占7%,北美洲占6%。环锭纺纱机的六个主要销售市场是:印度(561000锭),朝鲜(215000锭),埃及(182000锭),印度尼西亚(151000锭),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上棉纺工业中运转的纺锭约有1.5亿锭。提高细纱机产量的途径如下:改造现有的老式环锭细纱机;购置新型的环锭细纱机;订购气流纺纱机。近三十年来,环锭细纱机的产量提高了40%,而用人却减少了25%;最近十五年内,环锭细纱机的产量提高了20%,用人减少了50%。现在环锭细纱机的自动化包括自动落纱和自动接头。自动接头的机构尚非  相似文献   

9.
据称,目前世界上已有BD-200型气流纺纱机4000台(80万锭),其产纱量大致相当于200万枚环锭。到1972年底,捷克斯洛伐克已制造气流纺纱机2000台(40万锭)。为了保持  相似文献   

10.
根据米勒棉花公司报道,1973年底美国有32家纺纱厂共设置了4万1千锭气流纺纱机。至1975年底,预计将有66个纺纱厂共设置27万4千锭。棉纺气流纱以自用为主,而合成纤维气流纱则以售纱较多。总的看来,预计1975年气流纱总产量的60%是自用纱,仅40%将于市上出售(1973年售纱约为总产量的3/4)。  相似文献   

11.
该厂的纺纱设备于1971年11月开始进行改造,气流纺设计生产能力的规模为2.28万锭(114台),纺纱平均支数为36公支,千锭时产量为48.4公斤,三班制生产,年产量为6,200吨气流纱。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全面分析我国气流纺纱的使用情况,证明气流纺纱产品适销对路;投资虽大于环锭纺纱,但还是有盈利的;在纺58号及58号以上的纱支时,耗电比环锭纺纱低,在纺58号以下的纱支时,耗电比环锭纺纱高,但车间环境清洁,空气含尘量少,工人劳动强度低,这些都是环锭纺纱比不上的。另外,我国生产的气流纺纱机与国际上的同类产品比较,各项质量指标互有上下,而国产的气流纺纱机的经济效益优于进口的气流纺纱机。因此认为我国目前推广采用气流纺纱机纺粗支纱是适宜的。文章还提出了推广气流纺纱机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极细纤维可提高环锭纱和气流纱的纺纱极限。当气流纱采用1.3或1.7分特纤维时纺纱限度约为16.5特(60公支),而采用极细纤维时则根据气流纺纱机的机型可提高至6.7特(150公支),因在纺制这种高支纱  相似文献   

14.
1830年发明的走锭式纺纱机在当时是主要的纺纱设备,但在1877年环锭式纺纱机发明后,经过劳动人民不断改进,环锭机的成纱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走锭机终于被机构简单、操作容易、纺纱性能好的环锭机所淘汰. 时隔百年劳动人民又不断地创造了许多新型纺纱机,对现有的纺纱设备和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的环锭纺纱机会不会象昨天的走锭机一样被新的纺纱设备如气流纺纱系统和自捻纺纱系统所淘汰呢?许许多多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的纺纱新设备新工艺,会不会以新的面貌取代今天还刚刚在兴起的气流纺纱和自捻纺纱新工艺呢?这些,都是使人很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意大利克雷斯皮(Crespi)棉纺厂 该厂有环锭5万锭,气流纺纱机1,500锭,利用工厂附近的湍急河流,备有三套水力发电机,约可解决该厂用电的1/3。 该厂的开清棉机为特吕次施勒尔和麦佐理的,梳棉机是泼拉脱(行星圈条式)的,并条机是意大利沃乌克(Vouk)制,精梳机是美国维定的,精纺机为桑·乔治和麦佐理的,络纱机是施勒夫霍斯特的。有8台桑·乔治气流纺纱机,2台因果耳司塔特公司RK-10型气流纺纱机(45,000转/分)。  相似文献   

16.
据称,世界上三十六个国家装有气流纺纱机,共约120万锭。1973年气流纺纱机生产纱的产量,约占世界纺纱总产量的2.5%。到1980年估计气流纺纱的产量将为总产量的10%,这个数字日本现在已经达到,根据生产厂报道:1974年气流纺锭子的制造量约四十万锭,其中捷克埃利特克斯制造1,250台气流纺纱机,计25万锭,因果耳斯塔特、泼拉脱、丰田、丰和及  相似文献   

17.
美国阿拉巴马州联合内衣公司的温菲尔德棉纺厂专纺26~S纯棉纱,供该公司的针织产品用纱。该厂将100台环锭精纺机(27648锭)拆除,换装为20台斯拉夫霍斯特公司的Autocoro型全自动气流纺纱机,其中19台每台为216个锭位,一台192个锭位,共计4312个锭位。产量增加,用工减少公司的副经理说:“温菲尔德棉纺织厂专生产26~S供针织产品使用的纯棉纱,全自动气  相似文献   

18.
上棉十九厂气流纺纱研究小组的同志,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用革命统帅科研工作,最近正在试验气流纺纱机的立式除杂装置。 气流纺纱机如果没有除杂装置,所用原棉的等级就要偏高。例如纺20支纱,用环锭纺纱机纺时只需中丙原棉,但如用没有除杂装置的气流纺纱机纺,则需用本来在环锭机上可纺较高支数纱的细乙原棉。这样不但提高了成本,而且浪费了宝贵的原料。其次,没有除杂装置的气流纺纱机,在纺了一段时间后,纺纱杯内就积聚杂质,增加纺纱的困难。采用除杂装置后,就可以使用等级较低的原棉纺出与环锭纺纱机纺的同类纱支,从而降低了气流纺纱的成本,并减少了纺纱杯内的杂质。  相似文献   

19.
以生产自动络筒机而著称的西德施拉夫霍斯特公司已开始生产纺纱机械设备。该公司公布了后述几种纺纱机械设备:即混并机、环锭精纺机和气流纺纱机。其中,RST/140型环锭纺纱机的锭数为544锭,锭距有70、75、82.5、90、100毫米等五种,钢领直径为4(?)~70毫米,管纱长度为(?)0~300毫米,锭速为18000转/分。ARS 型气流纺纱机用于纺制125~20特的棉纱、合纤纱及其混纺纱。纺纱器的转速为60000~80000转/分。该机设有自动接头装置和自动落筒装置。每次喂入棉条之前,纺纱器都是经过  相似文献   

20.
我厂在32锭试验机台的试验条件下,断头率已经达到50根/千锭时左右,稳定在90根/千锭时以下(根据纺18支棉纱共纺31天4688锭时累计计算)。品质指标为1988,条干为8.4:1.6。 32锭气流纺纱试验机台系采用:内径为47毫米,45000转/分,中频传动的加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