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东缘沙漠、戈壁、山地并存,地表条件极其复杂,静校正工作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关键.本文以准东地区石钱滩、奥塔三维地震勘探实例为依据,介绍高程静校正和初至折射静校正两种静校正方法在准东煤田三维地震勘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常村井田浅表地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深部地质构造复杂.根据勘探区地层地震特点,采用规则的8线8炮束状观测系统进行施工,在资料处理方法上着重注意原始资料分析、静校正处理、反褶积测试等环节.勘探结果表明,在埋藏较深的地层中从事地震勘探,首先要根据地震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观测系统,选择合理的处理模块,做好初至折射静校正,即可获得满意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3.
受技术的限制,以前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等软件在静校正方面做得很不够,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成果不尽人意。该文介绍了利用精细静校正资料处理新技术对一些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山区等)的原有资料进行再处理的原则和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金属矿地震勘探地震资料信号非常弱而噪声却非常强的地震资料的特点,以河南省栾川金属矿地震勘探项目为例,研究了有利于提高金属矿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和流程,利用不同处理系统的优势模块反复试验,确定最终处理参数,优选一套从折射波静校正—室内初至波剩余静校正—反射波剩余静校正的综合静校正技术解决静校正问题,运用多域联合去噪的方法压制噪音,应用球面扩散补偿技术从纵向上对能量进行补偿,联合使用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对炮点、检波点振幅进行补偿使横向能量均衡。运用叠前时间偏移使反射波、绕射波等都能够准确归位。这些处理方法在栾川金属矿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复杂地区地震勘探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复杂地区不仅地表地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而且环境恶劣,导致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复杂区地下地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使得地震波波场无章可循,实际情况与地球物理勘探原理、技术的前提条件的基本模型假设相差甚远,致使地震资料成像困难。针对这些难点,对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条件选择、施工技术措施等进行了讨论,通过几个地区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实践,说明在复杂的地形地质和地震地质条件下,地震勘探同样可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和解释过程中,精准的速度模型是提高构造成图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影响速度精度的关键因素:野外数据采集、静校正方法、处理流程、地表条件、地震及地质条件等,并提出了复杂构造区速度模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土塬地区地震资料数据处理一直是困扰地震勘探的一大难题.通过某一黄土塬勘探区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实例,研究了黄土塬地震资料的特点、精细静校正及叠前、叠后处理等方法,获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部地区山地煤田地震勘探总量的不断增大,静校正方法运用的有效性和结果的精细程度,无疑是地震处理必须面对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浮动基准面两步法静校正处理技术问题,构建相适应的分析模型并获得其中心点道集(CMP)记录,分别运用浮动基准面两步法静校正和常规静校正方案,对模型资料实施较系统的处理流程测试和对比分析工作,获得了具有指导山地煤田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生产实践的理论成果。将该方法应用于渭北某勘探区实测资料处理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静校正技术是基于不同的模型假设,适用于不同的地表地质条件。对复杂地区只有采用综合静校正技术实现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解决静校正问题。根据合川某地区地表地质条件等特征,提出了三步静校正——层析模型静校正、超级道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CMP道集时差校正——组合技术方案,解决丘陵山地静校正问题。通过实际应用该静校正组合技术方案,应用过程效果明显,最终成果与老成果有很大改善,证明该技术方案解决丘陵山地静校正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郭联合 《煤炭技术》2020,39(6):36-39
从极复杂山区三维地震的方法、效果及经验入手,针对复杂地表条件,在野外采集中,针对目标区特点,采用面向目标的野外施工方法,通过观测系统优化,精心组织施工等手段,实现保安全、高质量的地震数据采集。在资料处理中,做好地表静校正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以贵州某煤田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为例,介绍采用层析反演近地表建模与校正系统、去噪、叠前偏移等技术,提高成像质量的方法和通过设计、采集、处理和解释的联合研究在复杂地区取得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