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4317工作面初采阶段两侧沿空开采,为预防冲击地压发生,以14317工作面实际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为背景,建立FLAC 3D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反映受两侧采空影响煤体应力分布特征,根据数值模拟结论,超前开展防冲预卸压措施,减少应力集中,实现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采煤工作面的富水性,三河尖煤矿采用直流电法对7407工作面进行了富水性勘探,并根据资料数据的分析处理结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后续安全回采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1304工作面顶底板的水文地质资料,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使用PROTEM47瞬变电磁系统,采用共面偶极方式布置线圈,对1304工作面顶底板赋水性进行探查,并分析了瞬变电磁法在1304工作面探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得出了顶底板含水裂隙发育,工作面顶底板的富水异常区,为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工作面的回采资料表明,瞬变电磁法探测工作面顶底板富水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直流电法探测羊渠河矿 6686工作面巷道底板富水性 ,回采验证物探结论。直流电法探测巷道底板富水性 ,具有高效、准确特点 ,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悦昌煤业为技改整合矿井,原小窑采空区多,积水区分布不确定,水害问题直接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为准确预测预报回采工作面富水的异常区域,便于矿井及时制定有效的各项防治水措施,在工作面回采利用物探手段摸清工作面周边水文地质条件及采空区富水性显得尤为必要。采用探地雷达、瞬变电磁、直流电法针等手段对10-105工作面上下巷及切眼周边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探测,并采用钻孔对探测情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05工作面富水性较弱,无大的含水构造,可安全进行工作面回采。  相似文献   

6.
为防治郭家河煤矿回采工作面受离层水害威胁,以1310、1308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附近钻孔情况为基础,通过在工作面前后施工地面钻孔,进一步查清了煤层回采前后富水性特征,得出的洛河组含水层水文参数,表明煤层回采后洛河组含水层富水性明显增强,这对矿井防治水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小伟 《煤矿安全》2013,(2):138-141
针对红柳林煤矿生产和建设中存在的5#煤层顶板水害问题,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对25203工作面顶板基岩层的富水性及隐伏含水构造进行探测,查明了该工作面顶板岩层富水区的分布情况。其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法能较好的探测工作面顶板含水层富水层位的的空间位置及富水程度,为回采工作面防治顶板水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阳煤五矿8421工作面局部带压,已经采用无线电波透视法、矿井瞬变电磁法、直流电法对该工作面进行了综合水文物探并综合分析划分了3个底板相对富水区,运用矿井底板突水系数法对工作面带压开采综合评价后提出了回采应采取的措施,为带压开采工作面安全回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3203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不出现突水现象,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作面区域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分析,另外采用瞬变电磁的探测方法进行顶板导水裂隙富水性的探测分析作业。结果表明:3203工作面在正常区域回采时,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约在52.6~60 m的范围内,在通过F_1断层区域时,导水裂隙带的最大发育高度为95 m;工作面顶板0~30 m范围,富水性较弱,顶板40~70 m的范围内,裂隙较为发育,该区域富水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古书院矿94306工作面回采巷道含水量情况,进行了顶板现场钻孔抽水试验,得出94306工作面回采巷道为中等富水性含水层,其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933 L/min;利用围岩强度强化理论进行分析得出造成巷道围岩不稳定性的原因,并进行模拟实验对提出5个支护方案对于94306工作面回采巷道的支护效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锚网联合支护在围岩含水条件下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