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淀粉接枝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简述了淀粉接枝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的结构和吸水机理,并主要介绍了淀粉接枝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目前的一些商业应用,包括在生理卫生用品、土木建筑、食品、农业、医药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对淀粉接枝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丙烯酸为接枝单体,K_2S_2O_8-Na_2S_2O_3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酸接枝淀粉超强吸水剂。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接枝工艺,并以吸水倍率为指标,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淀粉与丙烯酸质量比1:4,引发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3.5%,交联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0.8%,接枝温度为35℃,接枝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丙烯酸接枝淀粉超强吸水剂对纯水的吸水倍率可达368%。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丙烯酸为接枝单体,K2S2O8-Na2S2O3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酸接枝淀粉超强吸水剂。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接枝工艺,并以吸水倍率为指标,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淀粉与丙烯酸质量比1:4,引发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3.5%,交联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0.8%,接枝温度为35℃,接枝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丙烯酸接枝淀粉超强吸水剂对纯水的吸水倍率可达368%。  相似文献   

4.
淀粉接枝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淀粉接枝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及其进展,详细介绍了淀粉接枝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的制备原理、影响制备的因素以及不同的合成方法,包括间歇式水溶液聚合法、连续聚合法和反相悬浮聚合法等,并且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淀粉-丙烯酸/聚丙烯酰胺复合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淀粉用环氧氯丙烷进行预交联,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生成淀粉-丙烯酸共聚物;再与聚丙烯酰胺聚合,制备淀粉-丙烯酸/聚丙烯酰胺复合高吸水树脂。考察了淀粉用量、引发剂及交联剂对吸水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淀粉用量取2.5 g,复合引发剂取0.02 mmol,交联剂取0.1%时,吸水倍率最大;吸水速率20 min内达到吸水溶胀平衡。  相似文献   

6.
淀粉和纤维素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以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为原料,用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得到高吸水性树脂作了介绍。将丙烯酸用氢 氧化钠部分中和,然后与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共混,用水溶性的过硫酸铵做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做交联 剂,在一定的反应温度下得到了不同吸水能力的高吸水性树脂;找到了吸水能力与天然高分子加入量之间的关系。 以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为原料的产物的最高吸水能力分别为 108g·g-1及 152g·g-1,是一种良好的吸水剂。  相似文献   

7.
耐盐性高吸水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影响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二元接枝共聚反应的引发剂用量、淀粉/单体比例、丙烯酸/丙烯酰胺比例、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淀粉二元接枝共聚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合成了吸水率为760g/g、吸0.06%CaCl2溶液为192g/g、吸0.9%NaCl溶液为155g/g的耐盐性高吸水树脂,从根本上解决了其抗盐怀能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水为介质,丙烯酸——淀粉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性树脂,讨论了交联剂用量、中和度、丙烯酸浓度、引发剂用量、淀粉用量等对树脂的吸水能力、保水能力、吸水速率、凝胶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徐浩龙 《应用化工》2012,41(4):730-732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使淀粉与丙烯酸钠和丙烯酸钾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类富钾型淀粉接枝丙烯酸盐缓释肥包膜材料及包膜缓释肥。在氢氧化钾与丙烯酸摩尔比大于3∶20,淀粉与丙烯酸的质量比在1∶6~1∶5时,均可满足缓释肥的释放要求,且包膜材料最大吸水倍率可达408 g/g。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羧甲基纤维素及玉米淀粉与丙烯酸进行自由基接枝共聚合成吸水剂.并详细考察了原料配比、中和度、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对接枝共聚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该吸水保水剂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羧甲基纤维素、玉米淀粉与丙烯酸钠进行自由基接枝共聚合成吸水剂。并详细考察了中和度、原料配比、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对接枝共聚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合成该吸水保水剂的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接枝共聚物是一种较好的超强吸水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类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英  庞春安 《陕西化工》1998,27(2):22-24
研究了以水为介质,丙烯酸-淀粉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性树脂,讨论了交联剂用量,中和度,丙烯酸浓度,引发剂用量,淀粉用量等对脂的吸水能力,保水能力,吸水速率,凝胶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工》2016,(5):850-853
以荞麦淀粉、丙烯酸为原料,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接枝发生共聚反应,合成绿色荞麦淀粉保水剂。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原料配比等5个因素对保水剂接枝效率及吸水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丙烯酸与淀粉质量比为3∶1,温度为50℃,引发剂量为10 mmol/L,中和度为75%,交联剂用量0.07 g/100 m L。在最佳条件下合成出来的保水剂,接枝效率97%,吸水倍率达到759 g/g;荞麦淀粉保水剂吸水快,且具有较高的吸水倍率,较好的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14.
高分子吸水剂具有吸收自身重数百倍乃至数千倍水的特性,医用高分子吸水剂可广泛应用于制备婴儿尿布、妇女卫生巾等。据报道,日本1年用于尿布的吸水剂达15万 t,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对医用高分子吸水剂的需求也急剧增长。高分子吸水剂通常采用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再水解制得。宁波市化工研究设计院最近研制成以淀粉为骨架、直接与丙烯酸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制得医用高分子吸水剂,较前者具有生产流程短、产品使用安全等特点。其质量指标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Span-80自制表面活性剂复配作为分散剂,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引发淀粉接枝丙烯酸进行反向悬浮聚合。详细考察了淀粉/丙烯酸配比、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等对反向悬浮聚合及接枝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淀粉(ST)/丙烯酸(AA)质量比为m(ST):m(AA)=1:3、丙烯酸中和度为75%时、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4‰、交联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时,制得的接枝产物表现出最高的吸水倍率,达到1210 g/g。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紫外光照射下以芬顿试剂为引发剂,制备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酸高效吸水树脂。通过单因素法考察了中和度、淀粉与丙烯酸质量比、交联剂及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对产品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N2保护下淀粉乳浓度为5.88%,丙烯酸与淀粉的质量比为1.3∶1,引发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占淀粉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5.00%和2.00%,聚合温度为40℃,聚合反应时间为1h,中和度为65%,所制备淀粉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可达到631g·g-1。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淀粉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用FTIR等方法对共聚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过硫酸钾-硫代硫酸钠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引发剂、交联剂不同浓度及丙烯酸不同中和度等因素对共聚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K2S2O8-Na2S2O3引发体系,通过控制引发剂、交联剂浓度,接枝产物吸去离子水可达920 g/g;采用玉米粉代替玉米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产物吸去离子水可达870 g/g;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吸水树脂的吸水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交联型淀粉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淀粉经过糊化和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并且用环氧氯丙烷进行了交联,产生具有一定接枝率和交联度的产品。由产品称为超级吸水剂,这种产品的接枝率和交联度是影响其吸水的重要因素,又水溶液的性质对产品的吸水性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超细纤维素高吸水材料制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研究了超细纤维素和丙烯酸接枝并聚制备高吸水材料。研究了纤维素颗粒细度、接技配料比和丙烯酸中和度对吸水性能的影响。证实了超细纤维素—丙烯酸接枝吸水材料的吸水倍数也可达千倍以上,和淀粉接枝吸水材料相近,但它抗霉菌降解能力较优。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淀粉、丙烯酸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将中和丙烯酸的NaOH提前加入体系溶解淀粉,一步法制备出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SSAP1)。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丙烯酸与玉米淀粉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APS用量、交联剂MBA用量对产物吸水倍率的影响,获得最优制备参数。通过FTIR、XRD、SEM分析了SSAP1微观结构,对比了SSAP1和高温糊化淀粉制备出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SSAP)的接枝率和应用性能。结果表明,碱溶解玉米淀粉成功接枝聚丙烯酸分子链并发生交联反应形成高吸水性树脂,该方法能更有效地破坏淀粉分子内氢键并提高反应效率;SSAP1吸水速率与重复吸水性能优于SSAP;SSAP1在蒸馏水和盐水(0.1 mol/L NaCl溶液)中的吸收倍率分别为464和34 g/g,相比SSAP的吸水倍率(428 g/g)和吸盐水倍率(26 g/g)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