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于陶瓷材质,用泥土所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社会中的审美价值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思想情感。伴随着现代陶艺和公共艺术的发展,现代陶艺以其特殊的表现内涵与形式开始出现在公共空间的各种领域。现代陶艺介入公共空间是公共艺术发展的必然体现,也使得现代陶艺的本体性语言得到更好的诠释。本文从现代陶艺的审美意蕴和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现代陶艺介入公共艺术的特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程飞 《中国陶瓷》2006,42(7):59-60
公共环境艺术的设计包含了丰富的功能表达和深刻的艺术性。环境陶艺是当代环境艺术中表达情感和创造意境的有效媒介,具有丰富的材料特性和艺术语言。环境陶艺存在于公共环境空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追求一种来自新艺术的感觉组合。因此现代陶艺作为一种装饰形式,介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环境陶艺的定义 “环境陶艺”从字面上理解是环境中的陶艺,是适合于某种特定环境的陶艺,或是为某一环境空间而创作的陶艺作品。环境陶艺是在引入环境艺术观念和公共艺术观念的同时,在现代陶艺介入公共建筑和公共环境艺术之后确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现代陶艺介入公共艺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慧文 《中国陶瓷》2006,42(6):63-64
现代陶艺介入公共艺术领域,是公共艺术领域的新拓展,它使当今纯艺术化的、孤芳自赏的、远离普通人的现代陶艺找到了走进人们生活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一个非常恰当的契合点。它有别于一般的陶瓷材料在建筑上的运用,它顺应公共艺术的要求注重人文文化和艺术性。与此同时,现代陶艺介入公共艺术的过程中陶艺的材质特性和成型工艺也给现代陶艺介入公共艺术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张晓颜 《佛山陶瓷》2011,21(9):49-5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改造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各类环境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营造城市内和郊外的公共空间,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现代陶艺墙介入城市公共空间是现代陶瓷艺术与城市环境空间的完美融合。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陶艺墙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环境陶艺是陶瓷艺术介入室内外装饰、公共艺术、景观艺术等空间艺术领域后人们发现的又一个丰富多彩的回归自然的现代陶瓷艺术。环境陶艺丰富多彩的造型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取决于其材质肌理美的充分发掘和运用,本文从环境陶艺的材质肌理出发探析其肌理的构成形式、制作方法与运用,阐述了环境陶艺材质肌理在制作中的重要性及其对作品艺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邓芳 《陶瓷研究》2010,(2):67-68
环境陶艺真正出现在现代公共空间大约在20世纪末,它是陶艺家利用陶瓷为主要媒介材料,借助特定环境空间进行创作的现代陶艺作品。凶其介入环境空间的特性具有了公共性、文化性、审美性等基本社会属性,然而环境陶艺在依附环境的同时又由于其本身的材料属性使其在公共艺术空间中独具特色。本人认为在环境陶艺的设计中对造型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林梓波 《江苏陶瓷》2007,40(5):19-21
伴随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崛起及建筑艺术观念的转变,现代陶艺壁画从陶瓷的固体中蜕变出来,发展成一种有别于其它传统壁画的艺术形式,介入公共环境空间,在现代建筑空间环境中显示出其它材料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论公共空间中的景观陶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康  魏朝俊 《中国陶瓷》2007,43(12):91-93
景观陶艺介入到公共空间中,是现代艺术领域的新拓展。文章通过对景观陶艺与公共空间间关系的分析,阐述景观陶艺的内涵,介绍其在公共空间中的存在形式,剖析景观陶艺优缺点,并对其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彭莉  刘莎 《江苏陶瓷》2010,43(3):3-5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扩招等一系列政策提出与实施,大学校园在规模及建筑环境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陶艺介入大学校园公共环境成了新的机遇。文章从现代陶艺介入高校校园公共环境艺术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校园公共环境的存在背景,阐述了其介入校园公共环境艺术的意义,探讨了现代陶艺介入校园的几种形式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吴兴安  徐小红 《中国陶瓷》2006,42(11):62-64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环境陶艺走入生活成为现代陶艺发展的趋势。环境陶艺是现代环境大力改善和现代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人不断提升的审美趣味需求。以环境陶艺在现代生活中的艺术表现为切入点,探讨了环境陶艺的审美特点以及与现代生活、空间表现的相互关系,论证了环境陶艺以不同形式融入现代人生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城市公共艺术中的现代陶艺雕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青珍 《中国陶瓷》2003,39(1):58-59
本文阐述了保有雕塑的一般特质又有其独特艺术特色的现代陶艺雕塑走入城市公共艺术中的优越性,倡导探索现代陶艺雕塑的形态语言,丰富现代陶艺雕塑的表现语汇,形成独具特色的“活”立体艺术,是现代陶艺雕塑与城市公共艺术融合的基本切入点,从而具备与世界对话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雪芹 《佛山陶瓷》2006,16(11):28-31
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起源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这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现代陶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广泛的影响。本文从现代陶艺的现状、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区别、现代陶艺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出发,分析了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黑陶艺术是中国现代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今天它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看待黑陶,如何看待现代黑陶艺术,如何将黑陶从工艺品、商品的套路中走出来,将它融入到现代陶艺格局中,这将是所有陶艺工作者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5.
杨志 《江苏陶瓷》2005,38(2):34-36
通过对“民间陶瓷”概念、发展现状、特征及创作者的分析,重新认识“民间陶瓷”的艺术特色与历史地位,当现代艺术发展影响下的中国陶艺发展格局出现根本改变时,应运而生的“民间陶艺”开始代替“民间陶瓷”的原先地位,以一种变革化的斩语言重新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而逐步被社会各界人民所喜爱。通过两者的转化方式与文化相互启迪,开创了民间艺术的新革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陶瓷的摇篮,几千年以来的历史积淀,使陶瓷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里,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陶瓷艺术迎合了时代的精神特点,从传统陶瓷艺术走向现当代陶瓷艺术;从架上陶艺的形式到陶瓷介入社会公共空间的表达,再到人文空间,中国的陶瓷艺术在不断地改头换面,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当今人们非常重视环境艺术,通过人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处理,使得人们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氛围。中国校园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氛围,本文从校园内的陶艺装饰入手,并重点论述三维、二维陶艺作品在校园装饰中的应用形式,探讨现代陶艺在介入校园环境时的内容表现以及价值体现,为今后校园如何更好的运用现代陶艺作品进行装饰提供微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岑春娥 《江苏陶瓷》2009,42(3):23-24
针对我国东北地区现代陶艺发展比较缓慢的问题,从地理环境、资源、陶艺人才引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概括,简单讨论了东北地区现代陶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