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金少江变质杂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云南东川金沙江变质杂岩的地质背景,较详细地分析了变质杂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鉴定出钠长黑云片岩,浅变质火山岩的原岩为细碧质凝灰岩,可与下元古界河口群变钠质火山岩系对比,是昆阳群地层的基底变质岩系,它的出露可能是地壳多层次伸展滑脱的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该区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鄂西北武当群矿物学特征及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北武当群变质矿物有钠长石、散斜长石、石榴石、角闪石、黑云母、自云母、绿泥石、黑硬绿泥石、红帘石等.它们形成于低温高压变质条件、分属绿片岩相和绿帘角闪岩相;缘片岩相形成温度为325~350℃.缘帘角闪岩相形成压力4~7kb。整个武当群变质岩系属高压变质相系。  相似文献   

3.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缝合带,经历了复杂的碰撞-扩张-聚合的演化,以商-丹断裂带为界被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本文对北秦岭秦岭岩群(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和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斜长角闪岩(变质玄武岩)中含有大量新元古代早期(888~957 Ma)和中元古代(~1 424 Ma)的捕获锆石,其原岩的形成时代应早于新元古代早期;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变质锆石指示秦岭岩群(杂岩)在早古生代经历了变质-热事件,其锆石εHf(t)值变化于9.0~12.0,指示其原岩源于亏损地幔。  相似文献   

4.
松树沟─洋淇沟超基性岩稀土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右倾型,与典型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轻稀土亏损左倾型不同。通过定量稀土元素模拟计算,提出两期不平衡部分熔融模型,认为:(1)松树沟─洋淇沟岩体是地幔原岩经不平衡部分熔融而成的残余体,而富水杂岩及榴闪岩,变质玄武岩则为熔体结晶产物;(2)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取决于地幔原岩稀土元素初始含量和部分熔融过程是否平衡两个因素。松树沟─洋淇沟岩体轻稀土富集特征,主要是不平衡部分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是研究增生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生长的绝佳场所,其形成记录了新元古代—早中生代古亚洲洋发展演化历程,主要由一系列微陆块、岛弧、海山/大洋高原、增生杂岩及蛇绿混杂岩构成。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物质组成基本一致,除了典型的蛇绿岩组分外,大多发育典型的海山岩石组合,即枕状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礁灰岩、滑塌堆积岩、陆源碎屑岩。蛇绿混杂岩中基性岩在地球化学上可明显分为两类:一类为洋中脊玄武岩型,属于拉斑系列,显示俯冲带特征; 另一类为洋岛玄武岩型,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形成于海山/大洋高原环境。中亚造山带西段蛇绿混杂岩和变质岩的时代、属性及空间分布,表明古亚洲洋俯冲起始时限不晚于新元古代早期,位置应在西伯利亚南缘,并逐渐向南发展。在古亚洲洋发育早期,地幔柱诱发俯冲起始占主导地位,后期可能由于海山/大洋高原阻塞俯冲通道,导致俯冲极性翻转和跃迁,从而发生俯冲起始。实际上,新俯冲带如何起始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难点问题,主要原因是俯冲起始是一个极其短暂的过程,缺少直接的地质记录,并且现今地球上鲜有正在发生的俯冲起始案例。因此,需要地质学家共同努力去揭秘古亚洲洋的前世今生,破解板块俯冲起始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云南东川金沙江变质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东川金沙江杂岩的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Tb,Tm异常值很低,表明杂岩物质来源较深。变质辉长岩(斜长角闪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国(1346±62)Ma,εNd=5.9,揭示该区地幔在中元古晚期仍亏损地幔,有别于东川矿区,可能为一局部的隆起带,碱长正长岩的侵入围岩是条带状大理岩,石榴子石云母片岩,变钠质火山岩,其岩石类型与四川的河口群相似,推测围岩地层时代为早元古代,碱长正长  相似文献   

7.
宿松变质杂岩位于大别造山带最南端,是该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其变质程度相对较低,记录的变质演化信息相对较少,所以其变质P-T轨迹的构建一直是研究难点,制约了对大别造山带形成过程的全面理解。针对宿松变质杂岩特征性岩石——石榴斜长角闪岩展开了细致的岩相学、矿物化学研究和热力学评价。结果表明:该类岩石具有切尔马克闪石+绿帘石+石英+金红石(Ts+Ep+Qz+Rt)、石榴石+斜长石+切尔马克闪石+石英+绿帘石+金红石(Grt+Pl+Ts+Qz+Ep+Rt)、斜长石+切尔马克闪石+石英+磁铁矿(Pl+Ts+Qz+Mag)及以绿泥石+石英(Chl+Qz)为代表等4个变质阶段矿物组合,其温压范围依次为591 ℃~620 ℃、0.48~0.56 GPa,606 ℃~636 ℃、1.01~1.12 GPa,600 ℃~619 ℃、0.79~0.91 GPa,400 ℃~500 ℃、0.1~0.3 GPa,展现了一个近等温升压→近等温降压→降温降压的变质P-T轨迹。P-T轨迹的构建表明宿松变质杂岩经历了早期快速俯冲、折返和晚期缓慢抬升过程,暗示了作为扬子板块前缘块体——宿松变质杂岩在大洋板片拖曳作用下迅速俯冲,由于板片断离在浮力作用下迅速回返,并长时间停滞在上地壳层次,再缓慢上升至地表。  相似文献   

8.
大别超高压变质造山带南部的宿松地体主要由高压变质宿松岩群或杂岩组成,其岩性和物源构成复杂,历来的研究颇具争议。报道了宿松岩群的片麻岩、片岩和变质基性岩石等主要岩石类型的锆石U-Pb年龄和Nd 同位素组成,限定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宿松地体的属性及地壳演化。两个片麻岩样品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750 Ma至约770 Ma,初始εNd值为-7.3~-1.6,可以推测原岩为新元古代岩浆岩;两个片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值分布范围较大,并主要集中于晚太古代(2 700 Ma至约2 800 Ma)、早元古代(2 000 Ma至约2 500 Ma)、中元古代(1 100 Ma至约1 500 Ma)和新元古代(700 Ma至约800 Ma),推测原岩为新元古代沉积岩。片岩的Nd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初始εNd值(回扣至750 Ma)为-20.2~-1.4,暗示剥蚀区的物质组成复杂。相似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也普遍地记录在扬子陆块的基底岩石或沉积盖层中。新元古代岩浆岩广泛分布于宿松岩群、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地体乃至扬子陆块边缘,指示宿松高压变质地体具有扬子陆块属性和相似的地壳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9.
玻镁安山岩以其岩石化学主地球化学特征、独特环境和成因区别于岛弧拉斑玄武岩和钙碱系列玄武岩,为洋内弧特征产物,据化学成分分为高钙和低钙两个系列,后者细分Ⅰ、Ⅱ、Ⅲ型。它们在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岩相学矿物化学、构造背景上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0.
羌塘中部低温高压变质带是青藏高原内部延伸规模最大的高压变质带,是了解青藏高原早期形成与演化的重要窗口。该高压变质带沿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出露,主要由多硅白云母片岩、蓝片岩和榴辉岩等组成,其中榴辉岩在片石山、果干加年山、戈木及冈玛错等地区出露。羌塘中部榴辉岩以透镜体状、块状和互层状产出于多硅白云母片岩或变沉积岩中。现有资料表明,榴辉岩变质作用峰期阶段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蓝闪石±石英;部分地区榴辉岩石榴石中发现的盒子状绿帘石+钠云母两相包裹体和传统地质温压计结果均表明,榴辉岩变质作用峰期可能达到了硬柱石榴辉岩相。尽管部分榴辉岩中保留了绿辉石出溶叶片状石英,石榴石出溶金红石、石英、角闪石针状体和磷灰石出溶金红石等疑似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据,但迄今为止,榴辉岩中还未发现柯石英、金刚石等典型超高压指示矿物,并且石榴石成分“超高压指针”以及传统地质温压计重新计算均表明羌塘中部榴辉岩并未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榴辉岩折返P-T轨迹具有近等温降压的特点,经历了多期退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阿尔金杂岩变质基性火山岩主要分布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的中阿尔金地块中,主要由斜长角闪岩类、(含)石榴黑云斜长辉石角闪岩、榴闪岩、石榴斜长辉石岩类等岩石组成.通过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阿尔金地块北部和中南部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地块北部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具大洋(洋脊)和大陆岛弧两种,其实质上为构造蛇绿混杂岩带(英格里克构造蛇绿混杂岩带)的组成部分,而地块中南部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环境.由此表明,在中元古代以前中阿尔金地块可能是一个古岛弧,在古岛弧的北侧还存在有一个古大洋盆地(或古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Fluids in the deep subduction zones play an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rust mantle inter action. This has been proved by a large number ofstudies on the geochemistry of island arc volcanicrocks[1 4]. Compared with mid ocean ridge basalts(MORB), island arc basalts (IAB) are enriched in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 such as Ba,Rb, Cs, and deplet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 ments, such as Nb, Ta, Ti, and Zr. Generally,this is att…  相似文献   

13.
对出露于完达山造山带的饶河蛇绿岩和跃进山蛇绿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以便了解其成因、形成时代以及它们所揭示的区域构造背景。饶河蛇绿岩TiO2含量高,高场强元素Nb、Ta、Hf、Zr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等相对富集,岩石样品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及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典型的洋岛玄武岩一致,总体表现出洋岛玄武岩的特征。跃进山蛇绿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兼具洋中脊拉斑玄武岩与岛弧拉斑玄武岩的属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Nb、Ta等,无负Eu异常,轻微富集轻稀土元素,形成于弧后环境。测年结果表明:饶河蛇绿岩的年龄为(219.0±2.4)Ma,跃进山蛇绿岩的年龄为(311±11)Ma。结合二者形成的构造环境,在晚石炭世—晚三叠世,黑龙江东部地区在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背景下经历了洋岛或海山的剥落与拼贴以及“弧-盆”体系演化等复杂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个旧地区位于华南板块西南部,扬子地台与华南加里东地槽过渡带的海西印支期右江陆缘裂谷盆地西南部的一个断陷盆地内。云南个旧他白地区拉丁尼克晚期—诺利克期变质玄武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石受比较强烈的区域构造影响,岩石变质作用较强。岩石以低Si,富集不相容元素(Ti、P、K等),贫MgO、CaO为特征,主要为高钛碱性玄武岩。微量元素表现为异常低的Rb、Ba含量,Sr严重亏损,以及Ta、Ti、Zr、Hf、Th含量较高的特点,与峨眉山高钛玄武岩微弱的地壳混染特点相似。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具弱的正Eu异常。Sr-Nd同位素特征表明,个旧他白地区变质玄武岩主要来自原始地幔,并落于洋岛玄武岩区域,与峨眉山高钛玄武岩同源。因此,推测三叠纪扬子地块的伸展作用以及思茅地块对扬子地块的俯冲作用,诱导峨眉山地幔柱头部重新进行了一次低程度的部分熔融,由于地幔柱活动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部分地区地幔柱活动能量较低,玄武质岩浆未喷出地表,形成岩浆房。个旧他白地区变质玄武岩是在地幔柱岩浆活动中心部位相对较弱的阶段,特别是在地幔柱活动中心的边缘地带、岩石圈较厚、熔融程度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形成的,晚三叠纪岩浆房再次喷发形成玄武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云南省宾川—丽江地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系统阐述了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岩浆活动特 征。认为研究区玄武岩可划分为高镁、低镁和过渡3个系列火山岩,其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呈现递变性,富集轻稀 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与洋岛玄武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为板内拉张玄武岩。同时运用现代岩石成因理 论探讨了玄武岩的地幔源区特征、岩浆过程及可能的形成机制。运用多个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确定 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拉张环境,与地幔柱活动有关。起源于地幔柱的岩浆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经历不同程度的壳 源混染,形成系列玄武岩。  相似文献   

16.
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高铝玄武岩产自东准噶尔青河地区野马滩一带。高铝玄武岩富含大量斜长石斑晶,属亚碱性系列。它们具有显著高A12O3(质量分数为17.22%~21.31%),低SiO2(47.12%~49.45%),高TFe2O3(8.50%~11.98%)、MgO(2.64%~5.63%)、Ni((5.75~27.87)×10-6)、Cr((0.99~25.62)×10-6),以及高Sm/Yb值(1.13~1.96)、U/Th值(0.42~0.81)的特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典型的高铝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其岩浆来源于受俯冲带流体交代地幔楔的部分熔融。此外,高Sr/Y值(43.16~47.07)和低Y(质量分数为(15.69~19.09)×10-6)、Yb((1.64~2.13)×10-6)显示玄武质岩浆源区有俯冲带洋壳物质的加入。高Al特征很可能与高压条件下斜长石的滞后结晶有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高铝玄武岩形成于岛弧环境。东准噶尔早泥盆世高铝玄武岩的发现丰富了本区火山岩岩类信息资料,并为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玄武岩由夹于二叠纪沉积岩系中的两套玄武岩组成,被普遍认为是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对其喷发时限,目前有270~290 Ma和290 Ma前后两种认识。这些认识不仅在时限上存在明显差别,也与该区现在被广泛接受的地层划分方案不协调。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碎屑锆石定年方法,对采自3个剖面不同层位7个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结合已有其他资料,试图通过限定夹有玄武岩的碎屑岩沉积时代,间接探讨该区玄武岩喷发时限。采自下部玄武岩之下的3个碎屑岩样品都含有数量可观的年龄介于275~290 Ma的碎屑锆石, 指示其沉积时代不早于早二叠世晚期;采自下部玄武岩中陆源碎屑岩夹层的1个砂岩样品,除了含有20粒年龄介于280~290 Ma的碎屑锆石外,还含有11粒年龄介于270~279 Ma的碎屑锆石;采自两套玄武岩之间陆源碎屑岩的3个砂岩样品都含有大量年龄介于260~280 Ma的碎屑锆石。这些碎屑锆石的年龄表明,柯坪地区夹有玄武岩的二叠纪地层沉积时代不会早于早二叠世晚期,很可能是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早期。因此,该区的这些沉积岩所夹玄武岩不可能是在早二叠世期间喷发的。考虑到这些碎屑锆石从结晶经过隆升剥蚀搬运再到沉积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两套玄武岩之间和上部玄武岩之上的沉积岩中所含的古生物化石,推测柯坪地区玄武岩喷发时限可能为中—晚二叠世。这些资料揭示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玄武岩的喷发时限有可能与峨眉山玄武岩是大致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集料主要使用玄武岩,而黑龙江省玄武岩矿藏分布广,产量高,为公路沥青路面的修筑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采用SMA-16型和AC 16型2种沥青混合料类型进行试验研究,确定黑龙江省地产玄武岩沥青混合料的低温稳定性能指标及水稳定性能力,进而评价其路用性能,以便更科学地选择、使用玄武岩.试验结果显示:对于同种沥青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好于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对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表现为SMA-16沥青玛蹄脂混合料好于AC-16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9.
长城系巴什库尔干群斜长角闪岩主要分布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一般呈似层状、透镜体状夹于云母 石英片岩、变粒岩、石英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大理岩等中。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 学研究表明,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类,并形成于两种构造环境: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 准化配分曲线显示出LREE明显富集,具有类似大陆(板内)裂谷火山岩特有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另一种斜长角 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略富集(近平坦)型,与洋中脊玄武岩类非常相似。表明在长城纪时期,阿尔金 构造带西段北缘主要处于板内大陆裂谷环境,随着大陆裂谷的进一步扩张,局部地区已形成初始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