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王令丰 《轻金属》2013,(2):42-44
通过对铝电解槽阴极炭块组装压降与炉底压降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了电解槽阴极炭块组装压降与运行炉底压降存在正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索降低电解槽压降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唐定品 《轻金属》2004,(5):27-29
本文根据作者在数百台电解槽上采用化学除锈、钝化新工艺对阴极钢棒进行除锈处理的多年实践,研究了不同除锈方式对阴极炭块组装质量的影响,定量分析了新工艺除锈阴极棒表面质量和炭块组压降与机械除锈阴极棒质量和炭块组电压降的差异。突出说明化学除锈新工艺的若干优点。  相似文献   

3.
《轻金属》2014,(2)
分析介绍了铝电解槽新型阴极及阴极炭块组组装过程,为降低炉底压降、电解铝电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轻金属》2016,(5)
正新式节能阴极结构技术是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近年研发的又一项铝电解槽节能技术。1该技术特点:(1)改变阴极钢棒与阴极炭块的连接方式及组装形式,优化了阴极导电结构,从而实现电解槽铝液中水平电流与阴极压降双重大幅降低。(2)通过对阴极结构的电-热-应力多维耦合仿真研究,优化出最佳的阴极组结构及组装工艺条件:a.保证电解槽具有极高的磁流体稳定性和极低的阴极压降;b,保证电解槽内衬的长寿命。  相似文献   

5.
300 kA铝电解槽中焦粒焙烧过程温度场的仿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有限元法建立了300 kA铝电解槽的焦粒焙烧三维1/4整槽模型,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焦粒均匀铺设方式,对其焦粒焙烧过程的温度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了瞬态数值仿真研究。当前的焦粒焙烧启动方式存在阴极表面温差过大、各阴极炭块随空间位置不同温度分布差异过大、端部第1至第3块阴极炭块平均温度低于900℃、阴极炭块和捣固糊升温速度过快等缺陷。提出在阴极表面从电解槽边缘向中心依次铺设电阻率递增的焦粒层的优化焙烧方案,并进行温度场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可以使阴极表面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端部第1至第3块阴极炭块表面温差比优化前降低8%以上,中间第4至第13块阴极炭块表面温差降低30%以上,阴极炭块和阴极缝糊平均升温速度降低12%,该优化方案更有利于减少电解槽的早期破损。  相似文献   

6.
《轻金属》2014,(2)
对铝电解用三种阴极炭块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研究了不同阴极炭块在应力时程阶段的声发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阴极炭块压实阶段,HC35试件采集到了能量较高的声发射振铃数,这是由于HC35试件内部的微裂纹较多;在弹性阶段,HC35和HC100试件出现了较强的声发射信号,振铃数较多,而SMH试件较少,说明SMH阴极炭块试件内部微裂纹较HC35和HC100试件要少,且闭合的微裂纹发展更稳定;在塑性阶段,当达到峰值应力时,三种阴极炭块的声发射信号参数均达到极大值;进入破坏发展阶段,试件发生宏观破裂,且宏观裂隙间的相互作用仍会持续产生一定的声发射信号。从而可以以声发射信号参数的跌落为判据,辨识阴极炭块是否已经破坏。接着数值模拟研究了单轴压缩时阴极炭块内裂纹由萌生、扩展直至失稳断裂全过程。数值模拟结果与阴极炭块的CT层析成像结果吻合很好,表明数值模拟能够再现阴极炭块的变形破坏形态,可以用于预测阴极炭块裂纹的动态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马乾  高峰  陶铧  郑多 《轻金属》2023,(10):37-40
通过优化阴极炭块及钢棒材质、阴极组装方式、内衬结构和筑炉工艺,实施技术条件差异化管理,电解槽炉底压降和槽平均电压有效降低,电流效率有所提升,直流电耗显著下降,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8.
颜建华  刘义伦  李松柏 《轻金属》2006,(1):37-39,43
依据阴极炭块组的组装方式,介绍一种自动捣固压实的机构。分析外载荷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应力状态。并基于莫尔-库仑理论探讨了捣固压实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捣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某电解铝厂用异型阴极炭块出现的开裂现象,以异型阴极炭块为研究对象,平底型阴极炭块作为对比对象,结合材料力学基本原理和公式,对阴极炭块中间截面惯性矩和最大允许集中力进行建模计算。通过建立阴极炭块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按实际约束情况加载,对阴极炭块中间截面的应力和变形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应力和变形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相对异型阴极炭块,平底型阴极炭块X轴惯性矩增大48%,Y轴惯性矩增大16%,最大允许集中力增大31%,最大应力值约降低52%,为阴极炭块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铝用阴极焙烧升温工艺要求,研制并实施了阳极焙烧炉焙烧阴极的系统试验方案,包括过渡曲线、焙烧曲线、负压控制等内容,试烧后的42块阴极炭块外观质量及理化指标合格率均为100%,为下一步利用阳极焙烧炉大批量生产阴极炭块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侯远欣  范久臣 《机床与液压》2020,48(16):145-148
为了提高船舶在海面上作业时补偿精度,采用BP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并对船舶升沉运动输出误差进行仿真。建立船舶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简图,分析船舶升沉运动工作原理,给出液压缸驱动传递函数。引用BP神经网络算法,采用梯度下降法对BP神经网络加权值进行修正,通过学习速率来补偿控制系统输出误差,从而实现PID控制器参数在线调节。在受到不同负载影响状况下,采用MATLAB软件对船舶升沉运动补偿精度进行仿真,并且与PID控制补偿精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PID控制器,船舶升沉运动输出误差较大,控制系统反应速度较慢;而采用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船舶升沉运动输出误差较小,控制系统反应速度较快,同时,随着负载质量的增加,输出误差就会增大。采用BP神经网络PID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补偿精度高,提高了船舶在海面上作业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丁芳  贾翔宇  倪杰 《机床与液压》2007,35(7):193-195,197
针对在PCT-2型过程控制装置进行流量比值控制时,PID参数难以整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的PID流量比值控制方法.该算法利用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表示能力,通过系统的自学习来实现具有最佳组合的PID控制.这种方案达到了在线实时控制的目的.实验表明:在流量比值控制系统中,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算法比普通PID控制算法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能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普遍常用的BP神经网络算法的缺陷,即反传算法复杂,收敛速度慢,在解决一些复杂多变非线性及系统多耦合问题时,网络权值收敛局部极小点,导致网络训练失败,反传算法权值迭代出现畸形变化问题。虽然神经网络控制器在软件仿真中运行结果都能满足要求,但是在实际的现场工程应用中很难适应复杂工业现场所要求的控制快速性和及时性。针对以上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神经元PID神经网络算法,其原理是通过简化PID神经元网络控制器,改善其权值初始化来达到新型多神经元PID控制器控制过程的快速性和响应的及时性,将其应用到全液压矫直机四缸伺服控制器。通过将传统神经元网络控制器和文中所研究的新型多神经元PID控制器位移响应曲线对比分析,该新型多神经元PID伺服控制器具有反传算法大为简化、收敛速度快、网络权值灵活性好、实时性等优点,为多神经元PID控制器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抑制铣削过程中产生的颤振,提高铣削加工过程中零部件表面质量。设计了小波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并对控制效果进行仿真。采用时域数值法对动态铣削过程中离散时间进行求解,利用小波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对铣削过程进行控制。通过仿真和实验对铣削金属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并且与增量式PID控制系统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增量式PID控制方法,铣削力和铣削深度实际值与理论值存在较大误差;采用小波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铣削力和铣削深度实际值与理论值存在较小误差。采用小波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可以提高铣削参数控制精度,减少铣削过程中对颤振的影响,提高铣削零部件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瑞成  商颖 《机床与液压》2022,50(11):104-109
冷连轧过程中的厚度与张力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和不确定的特点。为降低两者的耦合影响,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逆系统解耦原理的PID控制策略。考虑轧制力相对于张应力的变化系数,建立厚度与张力系统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应用Interactor算法证明此模型的可逆性。应用BP神经网络逆系统解耦原理实现对厚度与张力系统的解耦,减弱厚度与张力的耦合影响。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极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粒子群优化算法与细菌觅食算法相结合的优化算法对PID进行参数整定。结果表明:与准对角递归神经网络多变量PID解耦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解耦程度、模型抗干扰能力以及系统响应速度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船基收放系统中的牵引绞车一般采用速度控制方式,导致在船舶升沉作用下负载至牵引绞车之间的缆绳张力不断震荡,最终可能造成缆绳损坏,甚至断裂等问题。分别设计了基于PID、模糊PID、BP模糊神经网络PID的牵引绞车张力控制器来进行缆绳张力控制仿真。通过仿真发现,相较于其他两种控制器,所建立的BP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在不规则波及不同负载下的缆绳张力控制精度最高,系统平稳、无超调,且在受到干扰时动态响应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机器人手-眼视觉分步动态目标定位方法,实验中保持摄像机图像平面与工作台平面平行并对摄像机的拍摄高度进行设定,最终将目标定位在图像的中心位置。在目标类型识别过程中,采用BP神经网络技术识别目标表面的字符,实现对目标类别的判定。这两种方法相结合,用于活塞的在线识别与分选,由活塞表面的字符信息及活塞定位信息引导末端执行器完成对活塞的准确分选。  相似文献   

18.
李健  樊妍  何斌 《机床与液压》2021,49(3):75-80
刀具磨损直接影响工件加工质量和尺寸精度,正确掌握刀具磨损状态及时换刀,减少机床停机时间,将直接提高加工效率。为提高刀具磨损状态识别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参数策略的改进粒子群优化PNN(IPSO-PNN)神经网络识别刀具的磨损状态。相较于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IPSO-PNN神经网络结构简单、训练简洁快速。与BP神经网络和标准PNN神经网络仿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IPSO-PNN神经网络识别准确率高,收敛速度快,仿真耗时短,能有效提高刀具磨损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A fuzzy algorithm for flatness control in hot strip mil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a flatness prediction model in hot strip mill was developed, in which the same location point data were adopted for training and testing to avoid the influence of time-delay. Two fuzzy flatness control algorithms in hot strip mill were developed, and the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flatness prediction model as controlled objective. Conventional fuzzy control algorithm replacing PID linear control system entirely can reduce flatness error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 control quality is not good in steady state. The coupled fuzzy-PID control algorithm reduces flatness error significantly as well as produces the desired flatness with small steady-state error and good stability. The coupled fuzzy-PID control algorithm is found to be suitable for rolling the desired flatness in hot strip mill.  相似文献   

20.
以离合器盖总成中的传力片作为研究对象,借助Deform-3D仿真软件模拟了传力片冲裁过程中的凸模磨损情况,依据正交仿真试验的数据以及BP人工神经网络对传力片冲裁凸模的磨损量进行仿真预测。将冲裁间隙、凹模刃口圆角半径与冲裁速度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将冲裁凸模的最大磨损深度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出层,建立3-12-1的3层BP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通过训练之后,仿真预测的最大误差为1.14%。基于正交试验的仿真数据对BP神经网络的性能进行检验,BP神经网络的仿真预测值与数值模拟值之间的误差为2.09%,并利用冲压级进模对BP神经网络的仿真预测值进行试验验证,两者之间的相对误差为8.25%,验证了BP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传力片冲裁凸模磨损仿真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