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在1∶60的苏州河整体水工模型上,应用先进的试验手段,模拟复杂边界的非恒定天然潮汐水流变化过程的条件下,于单孔双向流的闸室内进行大跨度整体空箱式闸底板沉放的试验,包括底板的转向、平移和下沉的模拟控制,以及与此同时,同步量测流速和水位的分布与变化等各种施工所需要的流场水力要素准确数据的全部过程的试验方法和量测技术,还介绍了模拟试验的一些重要成果。模拟试验的成功,不但解决了苏州河挡潮闸底板沉放施工中的一些难点,对整个沉放施工起了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将对今后进行类似试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九月二十八日凌晨5时,市重点工程——苏州河闸桥工程闸底板安然沉放到位。苏州河闸桥工程包括主闸桥与引桥引道工程两部分,主闸桥三孔跨度全长142.67米,中跨为66.59米。中跨桥梁下悬挂门扇闸门,平时横卧于桥梁之中,遇台风高潮时关门档潮,沉放的阐底板是档潮闸重要的构筑物之一。钢筋混凝土空箱结构的阐底板长53.3米,宽10米、高3.8米,重1900余吨。该底板在芜湖市水泥船厂制作,由上海救助打捞局与港驻公司安全拖运主施工现场,一期工程的施工单  相似文献   

3.
泥质河口挡潮闸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青松  邢玉卿 《海河水利》2004,(2):38-40,42
由于潮汐作用,现有泥质河口挡潮闸下均发生淤积。但是,在挡潮闸规划中,考虑河道的排洪、排沥、排成要求多,对河口的淤积问题未给予足够重视。从挡潮闸闸位和底板高程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泥质河口在建挡潮闸下的回淤特性,从而对挡潮闸设计规模等规划问题提出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潮汐河口水闸对河口淤积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才  周琴  傅宗甫  刘明明 《红水河》2005,24(3):39-41,52
在潮汐作用下河口地区具有挡潮功能的节制闸闸下泥沙淤积现象十分普遍,泥沙淤积严重影响了其行洪排涝能力,危害极大.笔者结合上海苏州河河口水闸工程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了以防暴潮为目的的潮汐河口水闸不同闸口宽度和底槛高程对河口淤积的影响规律,为河口水闸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水闸全开时,河口淤积主要与水闸宽度及底槛高程有关,而闸门全关时,河口淤积主要受涨退潮主流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 基本情况 川水港闸为东台市沿海挡潮排涝闸,共5孔,每孔净宽8m,中孔为通航孔,闸底板高程-1.5m,日平均设计流量257m~3/s;闸室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框式结构,闸墩与底板、桥板均采用刚性联结。在防渗处理上,采用冲沉防渗板代替板桩的新技术、新工艺。2 工程设计2.1 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6.
建立苏州河河口水闸工程的渗流分析模型,按正向挡水和反向挡潮两种工况进行苏州河河口水闸工程的渗流计算,对各工况下水闸底板的扬压力、区域各点的水头和水力坡降、水闸结构的总体渗流规律等进行分析研究。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各水闸的渗流是稳定的,闸底板渗流扬压力分布符合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影响苏州河:可口水闸工程闸底板浮运沉放的水文、波浪、水深、助浮、助航等施工条件,以及拟定的助浮方案和助浮计算分析成果。在综合比较了各方案优缺点后提出利用层次分析法选择最优方案,对拟定的方案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并引入合适的数值标度形成判断矩阵,从浮运控制、沉放控制、结构影响、再浮可能性、吃水深度、水下割除、附加载荷、工程量、工期影响等9个方面分析影响,得出所有方案的权重总排序,并确定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国沿海诸多河口建有挡潮闸,由于长期关闭闸门,受潮汐影响,闸下河道严重淤积。试图从淤泥力学特性,结合子牙新河挡潮闸纳潮冲淤及浙江、福建等几个闸的试验观测进行初步分析,找到入海河口挡潮闸防淤减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在滨海河口地区修建的挡潮闸在河口建闸后普遍存在的泥沙淤积问题,根据苏北灌溉总渠入海口六垛南闸等处的实测资料,分析该挡潮闸下潮汐引河通道冲淤特性,指出挡潮闸下引河的潮流特性、潮流挟沙特性及引河淤积的原因。认为对闸门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有效利用上游有限的泄水量和闸下落潮水流拖淤来防淤减淤是较为简便易行且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沿海诸多河口建有挡潮闸,由于长期关闭闸门,受潮汐影响,闸下河道严重淤积。试图从淤泥力学特性,结合子牙新河挡潮闸纳潮冲淤及浙江、福建等几个闸的试验观测进行初步分析,找到人海河口挡潮闸防淤减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苏州河河口水闸闸底板差异沉降小于1.5 cm的设计要求,建立水闸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多方案数值模拟,寻找控制差异沉降的有效方法。通过对中闸墩桩基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增加中桩或减少边桩控制沉降效果甚微,桩长、桩基分布及桩底持力层才是关键因素。综合考虑,最终方案确定为边闸墩基础采用40根直径为60cm的钢管桩,中闸墩基础加宽,采用4排共24根直径为60cm的钢管桩。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弹性环氧材料近年来在水利工程沉降缝检修中应用较多,但大多由潜水员在水下进行施工,局限性较明显。2013年1月,在南通节制闸水下检修过程中,施工人员先通过气压沉柜形成底板局部无水状态,再对底板沉降缝进行灌注弹性环氧材料施工,其施工过程直观、质量可控,弹性环氧材料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修补后的底板沉降缝历经引潮多次运用后,再用气压沉柜进行检查,发现弹性环氧材料与底板粘结强度、弹性均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霍卫 《红水河》1994,13(4):58-61
岩滩水电站导流底孔门槽在下闸前采用探测框进行了预先探测及模拟闸门沉放,为导流闸门顺利沉放及封孔堵漏准备工作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岩滩水电站导流度孔门槽在下闸前采用探测框进行了预先观测及模拟闸门沉放,为导流闸门顺利沉放及封孔堵漏准备工作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修建于河口的挡潮闸会改变该地区原有的水动力条件,长时间后会造成闸下港道淤积,河床抬高,过水面积减小,大幅度降低挡潮闸的泄洪能力。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多年来对闸门不同开启方式的大量试验和探索,提出了利用上游来水冲淤、潮汐动力冲淤、不同闸控方式冲淤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和闸群运行调度方式。研究表明,调节闸孔出流,充分利用有限的水源进行水力冲淤,是挡潮闸冲淤保港诸多技术手段中最直接、最便捷、最经济的实用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冲淤减淤效果,保障挡潮闸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高喷灌浆技术在上海市苏州河闸桥底板地基防渗加固工程底板下的空穴中,用高不,气喷射清除污泥,箩筐等杂物以及进行充砂,喷灌,封堵渗漏施工的方法及过程。通过两次落闸及取芯试验,达到设计要求。为高喷灌浆技术在软基基础处理中的应用开创了新路。  相似文献   

17.
为进行感潮段河弯水力模拟研究,采用TIDE2000潮汐控制系统,在模型试验过程中实现了生潮和水位、流速等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控制.试验中对潮汐控制采集系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对测试手段和试验方法提出了改进,提高了试验成果的精度和质量,满足了潮汐水力模拟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8.
瓯江河口分布有岛屿、浅滩和复杂岸界,受到径流、潮和风等多动力因子的共同作用。该文基于非结构有限体积海洋数值模式FVCOM,建立高分辨精细化瓯江河口动力模式,研究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潮动力过程。利用实测水文资料,对水位和流速均进行了有效检验。结合实测潮位和流速资料,分别进行潮汐和潮流准调和分析,并系统分析了潮汐特征及4个主要分潮(M2、S2、K1和O1)等振幅线和迟角的分布和变化;分析了潮流性质、潮流椭圆要素(长轴、椭率和椭圆方向)的水平分布和垂向变化;研究了潮波进入瓯江口海域后的耗散过程和各组成部分对动量方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全面了解吴淞路水闸改造工程中已建闸底板结构的复杂受力状况,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仿真模拟闸底板与地基相互作用下结构的受力特点,反分析实际运行过程中闸底板基底及两侧土体的承载作用,并对新设计工况下原闸底板结构的强度、刚度进行复核分析,从而为加固改造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苏州河河口水闸底板结构的方案比选,确定底板采用钢壳混凝土薄壁空箱结构型式.运用三维线弹性有限元模型和Biot非线性固结有限元模型,对拟定的底板结构布置进行了优化计算和分析.同时,对闸底板设计中的技术关键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水闸调试运行期的底板原型观测数据表明,水闸底板结构设计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