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激光照射对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染色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YAG倍频激光器对中华大蟾蜍四细胞期胚胎进行照射,观察胚胎的生长、发育,并对激光照射致畸的胚胎在尾芽期用压片法进行染色体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后正常的胚胎其染色体无变化,激光照射致畸的胚胎其染色体有丢失和加倍等变化  相似文献   

2.
应用YAG倍频激光器选择不同能量密度激光微束对中华大蟾蜍4细胞期胚胎进行照射,观察胚胎的生长、发育状况,随时将畸胚挑出单独培养,观察、记录其各时期变化,并跟踪拍照。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后,畸胚主要出现于鳃盖褶期之前,主要有以下几类:1)原肠外突,2)腹部畸变,3)头部畸变,4)尾部畸变;畸胚类型与照射激光强度没有相关性;畸胚皆于变态前死亡。  相似文献   

3.
激光照射对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YAG倍频激光器对中华大蟾蜍受精卵、四细胞期胚胎、囊胚期胚胎分别进行照射。实验结果表明:用激光微束照射胚胎能产生各种畸形胚;激光对蟾蜍不同时期胚胎的影响不同;激光对胚胎发育能产生抑制作用;胚胎死亡率与所用激光微束能量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室温下用聚焦的飞秒激光照射高折射率、低双折射的透明含芴结构树脂-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聚物,探索飞秒激光制备高分子光学功能微结构的可能性。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电子自旋共振谱、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该材料在飞秒激光照射后的结构变化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含芴结构树脂共聚物在飞秒激光照射后产生化学键断裂,生成未成对电子,并形成无定形碳;照射区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增强;随激光能量密度的减少在激光会聚点附近诱导结构由慧尾状向单一细丝转变。演示了三维着色内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强度激光照射对小鼠脾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方法:使用能量密度为600μJ/cm2的YAG激光分别照射小鼠脾淋巴细胞15、25、35个脉冲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脾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并用CASP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激光照射脉冲数与淋巴细胞DNA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方法用于激光对生物组织DNA的损伤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碳纤维环氧树脂在不同脉宽激光辐照下的损伤形貌,采用全自动变焦测量技术进行了实验验证,测量了碳纤维环氧树脂在毫秒/纳秒脉冲激光辐照下,损伤面积、损伤深度以及损伤形貌随激光能量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毫秒脉冲激光作用下,材料损伤区域中心会产生一定的温度积累,损伤区域有一定的热效应,出现熔融、热解等现象,当激光能量密度为20.5J/cm2时,材料的损伤深度达到了47.3μm,材料表面析出的碳化物的高度为157.1μm,损伤深度以及表面碳化物的高度都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纳秒激光作用下,光斑周围有明显的热反应区域,当能量密度大于47.3J/cm2时,表面的热反应区尤为明显,损伤面积随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明显增大,由于作用时间较短,损伤主要为表层损伤;树脂热解的气体向外膨胀,导致纤维结构断裂。研究结果为激光对碳纤维环氧树脂的损伤效果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宇  朱菁  张慧国  张美珏 《应用激光》2012,32(5):446-455
目的: 通过对鼠G422脑胶质瘤脑及腋部皮下移植瘤模型HPPH光动力学治疗, 从肉眼、肿瘤生长曲线、病理、观察各剂量组疗效, 并与对照组及HpD作对比, 寻找HPPH-PDT治疗鼠G422脑胶质瘤合适的HPPH剂量。方法: 建立鼠G422脑胶质瘤脑及腋部皮下移植瘤模型, 设立空白对照组、单注射HPPH 0.45 mg/kg组、单注射HpD组、单665 nm激光照射组、单630 nm激光照射组、HPPH-PDT各组(0.15 mg/kg、0.3 mg/kg、0.45 mg/kg组)、HpD-PDT 5 mg/kg组。单注射HPPH组、HPPH-PDT组和单注射HpD组、HpD-PDT组自尾静脉推注入光敏剂, 24小时后以波长665 nm的半导体激光照射HPPH-PDT组和单665 nm激光照射组肿瘤, 功率密度200 mW/cm2, 每光斑照射17 min, 能量密度为204 J/cm2; 功率密度100 mW/cm2, 每光斑照射34min, 能量密度为204 J/cm2; 以波长630 nm的半导体激光照射HpD-PDT组及单630 nm激光照射组肿瘤, 功率密度200 mW/cm2, 每光斑照射20 min, 能量密度为240 J/cm2。肉眼观察肿瘤外形变化, 测量(治疗前、3、5、7、9 d)肿瘤体积, 于PDT后9 d处死鼠, 取肿瘤、肿瘤边缘、正常脑组织, 作病理检查。结果: 可见未经光动力治疗对照组肿瘤迅速生长,第9天体积平均长至治疗前的4.86~5.97倍, HPPH-PDT 0.3 mg/kg、0.45 mg/kg组与治疗前体积平均比是0.94及0.97倍,HPPH-PDT 0.15 mg/kg组是1.09倍、HpD-PDT组是1.6倍, 光动力学组肿瘤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值<0.05,有统计学差别, HPPH-PDT 各组优于HpD-PDT组。HPPH-PDT 0.3 mg/kg、0.45 mg/kg组抑瘤效果优于HPPH-PDT 0.15 mg/kg组、HpD-PDT组(P值<0.05,有统计学差别)。HPPH-PDT 0.3 mg/kg、0.45 mg/kg组抑瘤效果相似。在同样能量密度时高功率密度组第9天疗效较低能量密度稍好,但无统计学差别。故由抑瘤效果层面分析HPPH-PDT对鼠G422脑胶质瘤有抑制作用, 并与HPPH剂量相关, 适宜的剂量为0.3 mg/kg; HPPH-PDT对鼠G422脑胶质瘤的抑瘤作用较HpD-PDT强。从病理观察鼠G422脑胶质瘤脑及皮下移植瘤各剂量HPPH-PDT组及HpD-PDT治疗组, 治疗9 d后仅个别标本肿瘤组织及细胞已消失, 大部分肿瘤组织明显变性坏死, 但深部仍有带活性肿瘤细胞, 与对照组成巢状生长大片活性肿瘤细胞有明显差别。且坏死程度, HPPH-PDT组明显优于HpD-PDT组, 0.3 mg/kg、0.45 mg/kgHPPH-PDT组优于0.15 mg/kg HPPH-PDT组, 0.3 mg/kg、0.45 mg/kg HPPH-PDT组两组程度相似, 故0.3mg/kg是较合适的HPPH-PDT光敏剂剂量。结论: 从抑瘤效果、病理分析, HPPH-PDT对鼠G422脑胶质瘤生长有抑制作用, 抑瘤效果与HPPH剂量有关, 适宜的剂量为0.3 mg/kg; HPPH-PDT对鼠G422脑胶质瘤抑瘤效果较HpD-PDT强。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常用的超短脉冲激光加工、激光诱导等离子加工、纳秒紫外激光加工石英玻璃刻蚀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大范围、高刻蚀率、低裂损刻蚀石英玻璃的新方法,即利用1064nm红外激光诱导Ba(OH)2化学反应刻蚀。本文主要从不同能量密度激光诱导化学反应刻蚀机理进行分析,实验表明,当激光能量密度超过16 J/cm2时,石英玻璃被刻蚀;当激光能量密度在16~24 J/cm2之间时,仅物理作用去蚀石英玻璃,故刻蚀率随激光能量变化较小;当激光能量密度在24~42 J/cm2之间时,刻蚀率随激光能量密度变化较大,该阶段Ba(OH)2以及其分解生成的BaO在高温条件下都与石英玻璃主要成分SiO2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BaSiO3,故刻蚀率较高;激光能量密度在42~46 J/cm2时,化学反应速率趋于饱和,故该阶段刻蚀率随激光能量密度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飞秒激光烧蚀面齿轮齿面表层构成及其形态影响,本文针对面齿轮材料18Cr2Ni4WA,通过建立双温传热模型,模型采用向后有限差分法进行飞秒激光烧蚀数值模拟,研究飞秒激光烧蚀齿面的加工过程,分析能量密度对重铸层和热影响层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能量密度由173J/cm2增加至433J/cm2,重铸层厚度从068μm增加到102μm,热影响层厚度从096μm增加到135μm。针对重铸层的控制,本文实施了对面齿轮齿面的二次加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能量密度173J/cm2对齿面进行二次加工,加工后的齿面几乎没有重铸物残留,齿面平均粗糙度由0365μm降到了0185μm,有效地改善了面齿轮的加工质量,为提高飞秒激光精微烧蚀面齿轮精度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激光照射对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 YAG倍频激光器对中华大蟾蜍囊胚早期胚胎进行照射 ,对激光照射后发育正常和畸形蝌蚪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酯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激光照射使酯酶活性升高 ,对乳酸脱氢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成像型激光探测系统中光斑精确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中亮  周冰  何永强  王斌 《激光技术》2008,32(3):248-251
为了在探测图像中实现对激光光斑的精确定位,进而达到系统对激光光源精确定向的目的,引入了亚像素检测的算法.并针对小同大小的光斑分别采用了重心法和基于空问矩的综介检测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取得了小同光强下光斑坐标均值和均方差数据。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扩展检测动态范围的基础上可以使激光光斑定位精度达到在0.2个像素以内。这一结果对保证系统对激光源的精确定向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低功率氦氖激光对大白兔血液LDL含量的影响。方法大白兔分实验组与对照组,以波长为632.8nm,功率密度为5.4mw/cm2氦氖激光照射实验组大白兔,每天20分钟,连续照射10天。用血清脂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HDL、LDL、VLDL的含量。结果两组大白兔LDL水平有明显差异。结论低功率氦氖激光能明显降低大白兔血清LDL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钛合金板料激光冲击变形的数值模拟和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立  张永康 《应用激光》2006,26(3):154-156
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激光能量和不同的冲击路径、冲击次数对TA2钛合金板料变形的影响,取得了不同条件下钛合金板料的变形数据。结果表明: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板料的变形量增大;板料几何尺寸和厚度越大,板料越难变形;冲击区域的不平度,随前后光斑间隔的增大而增大;随光斑间隔的减小而减小。通过此类激光冲击实验可优化激光冲击的相关参数,预测板料变形。  相似文献   

14.
水-光耦合传输效率是实现水导激光可加工性的前提与效率保证。为了研究水导激光中水-光耦合传能规律, 得到较高的水束中激光功率传输效率和均匀的激光功率密度分布, 采用光线追迹原理及物理光学传播方法, 仿真分析了1064nm激光束聚焦后的光束特性及水-光耦合后水束中激光光斑分布形态, 并对不同水束长度下激光功率传输效率, 以及不同功率、压力和水束长度下激光功率密度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实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水束长度的减小, 1064nm激光在水束中功率传输效率越高, 在水束长度为20mm时, 激光功率传输效率可达63.6%;激光功率的变化对水束中激光功率密度分布影响最大; 当激光功率不变时, 在水束稳定长度范围内水压的增大有利于水束中激光功率密度均匀化分布, 而耦合水束长度的减小可以提高激光传输效率。研究结果为提高水导激光中能量利用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激光退火是消除背照式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背面势阱的重要工艺。文章研究了激光退火工艺中不同的激光波长、能量密度、光斑交叠率对掺杂杂质激活效率、器件表面形貌、成像质量及紫外量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浅结注入的情况下,355 nm波长激光激活效率要优于532 nm激光,但是355 nm激光比532 nm激光更易在较低能量密度时使硅片出现龟裂现象。采用2 J/cm2能量密度、50%~65%交叠率,355 nm激光能有效激活离子注入的硼离子,背照式CCD图像传感器成像均匀性好,紫外量子效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激光工艺参量对碳钢表面锈蚀污染层清洗质量的影响规律,采用Nd∶ YAG准连续激光器对Q235钢板试样进行了激光除锈清洗试验,并观测了试样表面清洗质量。分析了激光清洗污染物烧蚀的工作机理,并试验研究了激光能量密度、扫描速率、扫描宽度、离焦量和重复频率等工艺参量对清洗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通过对激光清洗前后试件进行表面粗糙度、形貌和能谱分析,获得了Q235钢最佳激光工艺参量分别为扫描速率900mm/min、离焦量1mm、能量密度7.6J/cm2、扫描宽度30mm。结果表明,激光除锈后表面粗糙度和3维形貌得到改善,激光清洗样品的粗糙度值接近无锈样品,激光清洗样品的形貌与无锈样品基本相同;激光清洗后材料表面的锈蚀层基本去除,表面存在重焰的微结构。激光清洗能满足对碳钢表面锈蚀污染层的清洗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