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固相烧结法合成镁铝尖晶石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形成尖晶石的转变温度。结果表明:加入稀土La2O3含量大于1 wt%时,随着La2O3含量的增加,稀土La2O3对尖晶石的相变转变温度的抑制作用增强;随着温度的升高,尖晶石生成量增加。在1500℃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尖晶石晶相进一步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蔗糖和硅酸钠为碳源和硅源,硫酸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碳热还原法合成SiC;以其为载体,Pd为活性组分,CeO2为助剂,采用浸渍法制备Pd-CeO2/SiC催化剂。考察催化剂制备方法、助剂CeO2添加量和还原温度等对催化剂在CO和C3H6氧化反应中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 CeO2添加质量分数2%时制备的0.5%Pd-2%CeO2/SiC催化剂经200 ℃预还原后,对CO和C3H6氧的最低完全转化温度分别为210 ℃和215 ℃,CeO2助剂可显著提高金属Pd在催化剂表面分散度,与Pd产生相互作用,使Pd还原峰向低温移动,提高了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3.
王艳  李兆强  张丞  王雨  樊蓉蓉  丁智勇  郭欣  王荣 《化工进展》2020,39(7):2662-2669
考察了不同CeO2含量对柴油机商用稀土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NH3-SCR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H2-程序升温还原和NH3-程序升温脱附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CeO2含量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没有影响,添加后促进了稀土催化剂表面SiO2的分散,从而对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及水热老化性能产生影响;CeO2含量影响催化剂的织构性质,较大的孔体积和适当的比表面有利于催化剂水热老化后催化剂的脱硝性能的提高;随着CeO2含量从14%增加到20%,其表面Ce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Ce4+含量与催化剂的水热老化后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成正相关;CeO2含量的增加会阻碍稀土催化剂中其他组分的还原或增加其热稳定性,从而影响催化剂的还原能力和酸性位数量;通过脱硝性能测试,稀土催化剂中CeO2的最佳含量为16%。  相似文献   

4.
实验以煤矸石、滑石和氧化铝为主要原料,以稀土金属氧化物氧化铈(CeO2)为烧结助剂,将试样分别在1 225、1 250、1 275、1 300℃的温度下保温3 h,主要研究CeO2的引入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2%、3%、4%时,试样基本物理性能和物相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试样在1 300℃的烧成温度下保温3 h,CeO2的引入量为2%(质量分数)时,试样的体积密度为0.87 g·cm-3,显气孔率为68.58%,吸水率为78.68%,且通过XRD表征试样中堇青石相的纯度较高,说明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CeO2为烧结助剂可在较低温度下合成具有一定基础性能的堇青石多孔陶瓷,为堇青石的低温合成技术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古晨伟  王战民  赵世贤 《硅酸盐通报》2021,40(10):3200-3205
以SiC、MgAl2O4细粉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1%、3%、5%、7%、9%和12%的金属Al,置于流动氮气中,在1 500 ℃下保温5 h烧成得到SiC-MgAl2O4复合材料,对烧后试样进行XRD、SEM及EDS分析。结果表明,1 500 ℃高温烧结后,材料体系发生一系列复杂反应,试样中物相均以β-SiC、MgAl2O4、氮化物和sialon相为主。部分金属Al在高温下氮化形成氮化铝,并参与sialon相和MgAlON形成的反应。尖晶石则转变为富铝尖晶石和MgAlON两相共存。随着Al含量的增加,尖晶石中固溶铝含量达到极限时,析出α-Al2O3。Al含量的增加使得结合相Si-Al-O-N的形貌发生变化,由板带状向板柱状过渡,最终发育成形貌较为清晰的板层状。经SEM-EDS分析,sialon相中固溶一定量的Mg元素,为sialon多型体Mg-sialon相。  相似文献   

6.
田英良  袁智淳  徐博  穆广涵  赵志永 《硅酸盐通报》2023,(8):2928-2935+2944
基于废液晶玻璃原料设计了一种新型耐热硼硅玻璃,针对所制耐热玻璃澄清困难,导致玻璃气泡含量多的问题,借助玻璃配合料高温视像研究方法,研究了CeO2、NaCl、Na2SO4、SnO2四种澄清剂对耐热玻璃澄清质量的影响。实验通过高温视像系统对玻璃液澄清过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1 600℃熔化温度下,NaCl和Na2SO4作为单一澄清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50%(质量分数)、0.20%(质量分数)时,达到最佳澄清效果;CeO2、SnO2分别与NaNO3复合作为复合澄清剂的添加量为0.40%(质量分数)CeO2+2.60%(质量分数)NaNO3、0.40%(质量分数)SnO2+2.40%(质量分数)NaNO3时,达到最佳澄清效果;玻璃熔体泡沫开始回落时间分别为22、10、20、28 min;开始回落温度分别为1 1...  相似文献   

7.
杨霞  田大勇  孙守理  孙琦 《工业催化》2014,22(2):137-143
甲烷化工艺是煤制天然气的关键技术,甲烷化催化剂则是甲烷化技术的核心。Ni基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和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易积炭,积炭堵塞催化剂孔道,覆盖表面金属活性位,导致催化剂失活。稀土类金属氧化物(如CeO2、La2O3等)对Ni基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抗积炭性能以及活性组分的分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eO2-La2O3复合氧化物载体,负载Ni后用于CO甲烷化反应,利用N2物理吸附、XRD、H2-TPR、XPS和TG等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i/CeO2-La2O3中CeO2的添加主要发挥了电子助剂的作用,CeO2的存在提高了催化剂表面Ni0周围的电子密度,促进Ni物种的还原,同时还能提高催化剂的抗积炭能力,使催化剂表现出更好的甲烷化活性与稳定性。在V(H2)∶V(CO)=1、反应温度450 ℃、空速24 000 h-1和常压下,Ni/CeO2-La2O3催化剂的CO转化率达82.7%。  相似文献   

8.
空调用纳米有机复合相变蓄冷材料制备与热物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卫东  唐恒博  苗朋柯  张华 《化工学报》2015,66(3):1208-1214
针对目前空调用有机相变蓄冷材料热导率低的问题,将具有高导热性的纳米材料(MWNTs、Al2O3、Fe2O3)添加到所开发制备的二元复合有机蓄冷材料(质量比73.7:26.3的辛酸/肉豆蔻醇)中,从纳米材料的种类和浓度两方面,研究其对复合有机蓄冷材料热物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对于MWNTs、Al2O3、Fe2O3 3种纳米材料,当其质量分数分别小于0.3%、0.4%、0.8%时,对应纳米复合材料热导率随纳米材料浓度的增加幅度较为明显;与原二元复合有机相变蓄冷材料相比,添加0.3%的MWNTs,热导率提高26.3%;添加0.4%的Al2O3,热导率提高13.1%;添加0.8%的Fe2O3,热导率提高32.1%;当在一定纳米材料质量分数(如0.7%)下,加入纳米颗粒的复合材料导热性能效果依次为Fe2O3>MWNTs>Al2O3。不同纳米粒子的添加对原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影响很小,相变温度变化波动最大为0.4℃,相变潜热变化波动范围最大为1.4%。  相似文献   

9.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碳纳米管改性的Au/CeO2催化剂,以乙醇部分氧化制氢为探针反应,研究了碳纳米管对Au/CeO2催化剂乙醇部分氧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RD、TPR、BET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添加提高了Au/Ce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吸氧量,催化剂的氢气选择性先随碳纳米管添加量的增加而大幅增加,碳纳米管的添加量达6%~10%时,氢气选择性达到43%。进一步提高碳纳米管的含量,氢气选择性增加幅度不大。碳纳米管的添加可以有效抑制副产物CO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何秋梅  鲁忠臣  曾美琴 《化工进展》2018,37(10):3958-3965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铈锆铝复合氧化物,运用XRD、SEM等方法研究CeO2-ZrO2-Al2O3复合催化材料分别在不同球磨时间、不同成分含量、不同焙烧温度和不同球磨工艺路线下的组织结构和稳定性能。结果表明:①随球磨时间的延长,各组元晶粒细化效果越来越明显,球磨30h,CeO2晶粒约20nm,颗粒约200nm,但复合粉末一直未发生机械合金化。②经30h球磨的复合粉体,在1000℃以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高温下有少量的ZrO2溶入CeO2中形成固溶体,CeO2-ZrO2和Al2O3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协同稳定效应,而在1000℃以上相结构变化明显。③质量分数为18%的CeO2和6%的ZrO2的复合粉体颗粒比较细小,分布比较均匀,对γ-Al2O3的稳定化效果比较理想。④采用先将CeO2和ZrO2球磨30h,再添加Al2O3并继续球磨30h的高能球磨工艺,可制备出含大量CeO2-ZrO2固溶体的复合粉体,CeO2-ZrO2γ-Al2O3相互改性作用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1.
以铝型材碱蚀渣为主要原料,采用半干法成型,经烧结制备镁铝尖晶石。实验结果表明:Mg O:Al_2O_3摩尔比为1:1,烧结温度1500℃保温1 h时,制备出的镁铝尖晶石含量较高;烧结温度的提高,对形成镁铝尖晶石有利;添加烧结助剂Ti O_2和H_3BO_3,能提高镁铝尖晶石试样密度,两者比较,Ti O_2提高镁铝尖晶石密度优于H_3BO_3,Ti O_2加入量4%为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ZrO2陶瓷粉体中添加不同量的CeO2、MgO、Y2O3,探讨了不同改性剂对ZrO2陶瓷烧结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添加CeO2作为改性剂能有效细化ZrO2的陶瓷晶粒,并提高陶瓷的体积密度,但不能消除陶瓷中裂纹的产生;适量MgO的添加,可以有效防止ZrO2陶瓷中出现裂纹,但对陶瓷晶粒的细化作用有限,且添加量过大后将导致陶瓷晶粒发生急剧生长;少量Y2O3的添加,即可有效细化ZrO2陶瓷的晶粒大小并消除陶瓷中裂纹的产生,其最佳添加量在3mol%。适量MgO的添加可以将陶瓷的致密化温度降至1450℃,而添加Y2O3陶瓷的致密化温度均在15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甘蔗为前驱体,制备了甘蔗基活性炭,并通过Ni O、Ce O2进行改性,对SO2进行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Ni O、Ce O2的加入对甘蔗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增大、吸附量的提高具有有利影响,Ni O的最佳添加量为2.5%,Ce O2的最佳添加量为5%,吸附剂最佳吸附应条件为:吸附温度为60℃,SO2初始浓度为1000×10-6,空速为1200h-1。在最佳反应条件下,2.5%NiO/5.0%CeO2-甘蔗基活性炭的SO2吸附量为56.39m2·g-1。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Na2S2O3·5H2O存在的过冷度过大导致不结晶的问题,提高复合相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并抑制相分离现象,以CaSO4和1-萘酚(C10H8O)为成核剂;聚丙烯酸钠(PAAS)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增稠剂进行改良,通过步冷曲线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复合相变材料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1%和5%的CaSO4、0.5%和3%的C10H8O对Na2S2O3·5H2O有较好的成核作用。萘酚体系在加入增稠剂后降温冷却时不出现结晶现象。对于CaSO4体系,增稠剂PAAS效果优于CMC,Na2S2O3·5H2O+1%CaSO4+2%PAAS复合材料相变温度47.7℃,相变潜热为200.4J/g;Na2S2O3·5H2O+5%CaSO4+2%PAAS复合材料相变温度48.2℃,相变潜热为213.4J/g;经过100次高低温循环后,1%CaSO4的复合材料相变温度47.6℃,相变潜热为192.4J/g,相较循环前相变潜热降低了3.99%。5%CaSO4的复合材料相变温度47.8℃,相变潜热211.2J/g,相比循环前下降1.03%。5% CaSO4体系较优于1% CaSO4体系,循环前后潜热值、相变温度变化不大,循环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探究高温分解型澄清剂Na2SO4+C(炭粉)和氧化还原型澄清剂CeO2+NaNO3对超白浮法平板玻璃可见光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2SO4和C量的增加,超白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随之增加,从91.30%提升至91.87%。而氧化还原型澄清剂中的CeO2质量分数小于0.07%时,超白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并没有实质性增加;CeO2质量分数超过0.07%时,增长趋势明显。相对于高温分解型澄清剂Na2SO4+C,氧化还原型澄清剂CeO2+NaNO3具有更显著的氧化性,有助于Fe2+/Fe减少,但是Ce4+的自身着色和紫外截止效应影响了可见光透过率,建议使用量的质量分数不超过0.07%。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合成法通过调变Ce、Ti物质的量比、尿素添加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形貌的CeO2-TiO2复合氧化物。运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eO2-TiO2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SEM结果表明,尿素添加量对CeO2-TiO2复合氧化物的形貌没有明显影响,而Ce、Ti物质的量比对CeO2-TiO2复合氧化物的形貌影响显著。当尿素的添加量在0.1~0.6 mol之间变化时,制得的CeO2-TiO2复合氧化物主要为颗粒状;当Ce、Ti物质的量比低于4∶1时,样品主要为均匀的小颗粒,随着Ti含量的增大,制得的CeO2-TiO2复合氧化物为粒度和形貌更为均匀的小球。  相似文献   

17.
十水硫酸钠因过冷度、相分离、相变温度过高和液相泄漏等问题,限制了其在日光温室中的应用,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性研究。本文通过添加十二水磷酸氢二钠改善过冷度、氯化钾降低相变温度以及树脂作基体解决相分离和液相泄漏,制备出了Na2SO4·10H2O+80% Na2HPO4·12H2O+6% KCl+6%树脂(质量分数,余同)的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并进行了升降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循环稳定性的测试。结果表明:添加80%十二水磷酸氢二钠,其过冷度和相变潜热分别为1.35℃和268.7J/g;再添加6% KCl可以使相变温度达到温室所需温度23.89℃,且潜热为183.25J/g;最后加入6%树脂可以抑制相变材料的相分离和液相泄漏等问题,其凝固温度为11.56℃,熔化温度为22.61℃,过冷度为1.41℃,相变潜热为143.6J/g。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在加热到50℃时,没有液相泄漏产生;经过100次循环,其潜热降为127.8J/g,比循环1次衰减了11.2%。得到的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具有潜热值较大、相变温度合适、热稳定性较好等优点,适合应用于日光温室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以废弃镁碳砖与废弃滑板为原料,分别按照n(MgO)/n(Al2O3)=1,2,3,4比例进行制样,通过1300℃、1400℃、1500℃保温2h对试样进行煅烧.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X' Pert plus软件对热处理后试样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发现:以废弃镁碳砖与废弃滑板可以合成出方镁石-尖晶石复相材料,随着废弃镁碳砖引入量增加;试样体积密度降低,显气孔率增加,结构组成中方镁石逐渐增加.煅烧温度的增加促进方镁石与刚玉相形成镁铝尖晶石相.当n(MgO)/n(Al2O3)=3,煅烧温度1500℃时,经煅烧后形成方镁石-尖晶石复相结构中结晶相方镁石含量达到33%,镁铝尖晶石59%,方镁石-尖晶石相间由结晶度较差的玻璃相粘结.  相似文献   

19.
以α-Si3N4粉末为原料,Y2O3和MgAl2O4体系为烧结助剂,采用无压烧结方式,研究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烧结助剂含量以及各组分配比对氮化硅致密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Y2O3和MgAl2O4为烧结助剂体系,氮化硅陶瓷在烧结温度为1 600 ℃,保温时间为4 h,烧结助剂含量为12.5%(质量分数),Y2O3和MgAl2O4质量比为1∶1时,综合性能最好;氮化硅陶瓷显气孔率为0.21%,相对密度为98.10%,抗弯强度为598 MPa,维氏硬度为15.55 GPa。  相似文献   

20.
汪国辉  刘辉  陈晓蓉  梅华 《工业催化》2014,22(9):709-714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eO2改性Ni/γ-Al2O3催化剂,通过BET、XRD、H2-TPR和SEM等对催化剂结构及物化性能进行表征,考察Ni-CeO2/γ-Al2O3催化剂对顺酐催化加氢制备丁二酸酐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适量CeO2可提高催化剂活性组分Ni的分散度,增加催化剂比表面积,提高催化剂热稳定性。采用负载CeO2质量分数5%的Ni-CeO2/γ-Al2O3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20 ℃、反应压力2.0 MPa和空速0.6 h-1条件下,顺酐转化率为99.5%,丁二酸酐选择性为9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